当前位置:首页 > 作者 >
张通古
张通古(1088年-1156年),字乐之,汉族,易州易县(今属河北)人。 金朝大臣。
辽天庆二年(1112年)中进士,任枢密院令史。辽亡后,隐居山中,拒宋召。后投靠完颜宗望任枢密院主奏、兵刑房承旨、工部侍郎、中京副留守。天眷元年(1138年),充江南招谕使出使南宋,订立条约,册封赵构,订约后返金,积极主张毁约攻宋,战后任参知行台尚书省事。天德元年(1149年),升行台左丞,后任平章政事,拜司徒,先后受封为谭王、郓王、沈王、曹王。
正隆元年(1156年),张通古致仕,同年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纠错
纠错
人物生平
两度隐居
张通古生性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学贯经史,善于撰文。辽天庆二年(1112年),张通古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枢密院令史。正逢父亲去世,回乡守制服丧,尚未期满而朝廷召他任职,张通古恳切推辞,但朝廷不应允,张通古隐遁离去,隐居在兴平。 
金天辅六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天辅七年(1123年),完颜阿骨打把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交给北宋,宋朝想收买人心,召见张通古,张通古辞谢不出,隐居在易州太宁山下。
出仕金国
天会三年(1125年),完颜宗望收复燕京,侍中刘彦宗和张通古平时关系好,知道他的才华,请他担任枢密院主奏,又改任兵刑房承旨。 
天会四年(1126年),金国设立尚书省,张通古被授工部侍郎职位,兼管六部事。 
天会十年(1132年),完颜宗翰令高庆裔主持设立《磨勘法》,整顿官吏,官宦之中不少人丢了官,张通古也免去了职务。辽王完颜宗干一向知道张通古的名气,爱惜他的才学,派人去告诉他要他自行理论。张通古不肯这样做,他说:“许多士人都离去了,而我自己有什么心思单独去请求留用呢?”完颜宗干为他去论理。担任中京副留守。
力主攻宋
天眷元年(1138年),把持金国朝政的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将河南、陕西地割还宋朝。张通古被任命为诏谕江南使,出使南宋,订立条约,册封赵构。在会面时,宋高宗赵构要面向南坐,让张通古面向北坐,张通古说:“大国的上官等于小国的国君。我朝天子把河南、陕西赐给了宋国,宋签约要对我朝奉表称臣,所以我朝使臣不可以面向北坐。如果你想贬低损害使者,使者不敢传诏。”于是索要马匹欲北归。赵构立刻命令设东、西座位,使者面向东坐,赵构面向西坐,受诏拜起一切按礼仪进行。张通古完成使命回朝还,在路上听说宋军已在河南布置兵力,对宋国送他回朝的韩肖胄说:“我朝天子割让土地给南国,使你们获益,南国应当考虑图报大恩。现在却设置守军,你们自己造成要动兵戈的嫌疑,如果我朝兴师问罪,你们将拿什么言辞答对?江左尚且保不住,何况河南、陕西呢?”韩肖胄听罢很惶恐,说:“敬听尊命。”立即策马驰回宋国把张通古的话如实向宋主赵构禀告。赵构当即命令罢去守军。
张通古到达上京,详细地向完颜宗干禀报出使情况,并且说:“趁宋军的布置还没完成的时候,我们就应当马上讨论如何收复河南”。完颜宗干高兴地说:“这正是我的心愿!”此后,张通古又出任参知行台尚书省事。 
天眷二年(1139年),主和派的完颜宗磐、完颜宗隽被主战派的完颜宗干、完颜宗弼所杀,金国准备毁约,重夺河南、陕西。
天眷三年(1140年),金熙宗诏令完颜宗弼再取河南、陕西,张通古请求自己先行到汴京晓谕宋国。等他临近汴京,宋军已经离开了那里。有人对张通古说:“宋军先撤退,恐怕其中有诈。现在听说他们将从许州、宿州两地来袭击我军。”张通古说:“宋军公开说要来,正是已经走了。”于是派人去观察,宋军果真退却了。完颜宗弼手抚大腿笑着说:“谁说书生不明白兵家之事呢!” 
力抗冤狱
河南士兵孙进妄称是“皇弟按察大王”,阴谋作乱。当时完颜亮是丞相,心怀不轨,图谋自立,他想先除掉熙宗的弟弟胙王完颜常胜,因为孙进自称皇弟大王,于是他指控这是胙王主使,以此陷害胙王。熙宗自从太子完颜济安去世以后,继承人没有确定下来,心中深深惦记这件事。再加上裴满皇后很专制,他不能在后宫肆意寻欢,很是郁闷,常常因此而恣意饮酒,酒醉妄自发怒,手持刀子杀人。在完颜亮中伤胙王的时候,熙宗对此深信不疑,于是派遣护卫特思去汴京审查处理。行台知道熙宗着意在胙王,就引诱孙进招出是胙王主使。
张通古抓住其中的害处,极力辩论劝止。及至把孙进引来让他服法,他供出原来假托“皇弟”大名,拿此来蛊惑众人,是想骗取财物罢了,实际并没有这个人。特思将此情上奏,完颜亮向熙宗说特思的坏话,他说:“特思想让胙王脱罪。”熙宗更加认为完颜亮的话是真实的,于是杀了胙王,同时杀了特思。 
行台的官员们都责备张通古说:“被你所误,现在要受连累死了。”张通古说:“因正义而获罪被杀死,比活着强。”完颜亮已经杀了胙王,便不再加害他人,于是牵连治罪止于特思,行台诸官没有受牵连。
晚年经历
天德元年(1149年),张通古迁升行台左丞,进拜平章政事,被封为谭王,又改封为郓王。张通古以有病为由请求解除所任的中枢要职,没有获准。后张通古又拜司徒,封为沈王。完颜亮弑君称帝后,对下属臣僚严厉,紧握威势权柄,对亲王大臣从不假以颜色,只有见到张通古时,一定以礼相待。
正隆元年(1156年),张通古以司徒之位辞官,被封为曹王。当年,张通古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主要成就
天眷元年(1138年),主和派的完颜宗磐、完颜宗隽与南宋达成协议,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国,张通古以诏谕江南使的身份出使南宋,订立和约。在会见赵构时,极尽傲慢之事,迫使赵构自降身份与他会谈,在返还金国的路上,通过恐吓迫使南宋撤去在河南的守军。回到金国之后,立即向主战派的完颜宗干禀报宋军虚实,建议立即谋划占领河南。天眷二年(1139年),主和派的完颜宗磐、完颜宗隽被杀,次年,领行台尚书省事完颜宗弼率军进攻南宋,张通古以参知行台尚书省事的身份随军出征,占领河南、陕西。
张通古虽然奉命出使,却反对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南宋,通过出使了解南宋虚实,迫使南宋撤去在河南的守军,为金兵南下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亲自随军出征,直抵汴京。为金国最终占据河南和陕西,扩大统治区域立下汗马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人物评价
《金史》:“张通古天资乐易,不为表襮,虽居宰相,自奉如寒素焉。”
《金史》:“异哉,海陵之为君也,舞智御下而不恤焉。君子仕于朝,动必以礼,然后免于耻。张通古、耶律安礼位不及张浩,进退始终,其贤远矣。”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沈钦圻,明末清初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得舆,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沈德潜祖父。钦圻博闻强记,以诗名于吴中。邑诸生,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有《晤书堂诗稿》。
  • 朱一是(生卒年不详),字近修,海宁(今浙江海宁)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素怀经济天下之志,尝远赴京城,欲上书言国事,但国事已危,无可挽回。明亡,拒绝降清,流亡海上。后归乡里,莳桑种竹,披缁衣授徒,主持当地文社。著有《为可堂集》,词集《梅里词》,有清初清远堂刊本。存词一百七十一首。
  • 唐圭璋(1901~1990),诗人,词学家,字季特,南京人。1949年前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编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宋词鉴赏辞典》等。
  • 习近平,男,汉族,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 陈郁(1184-1275)字仲文,号藏一。江西临川人。陈世崇之父。并称“临川二陈”。南宋著名诗人。文学优异。卒于德佑元年,年九十二。事迹约略见于其子世崇所撰《随隐漫录》。工诗词。他的词婉转隐喻,但情调高亢,宣扬爱国思想,系南宋词坛辛派词人。著有《藏一话腴》4卷,收入《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全宋词》辑其词四首。事见清同治《崇仁县志》卷八。
  • 赵淇,字元建,号平远,又号太初道人、静华翁,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宋末官直龙图阁、广南东路发运使,加右文殿修撰,尚书刑部侍郎。宋亡后降元,至元中署广东宣抚使。入大都谒见元世祖,拜湖南道宣慰使。有文集20卷,今已失传。赵淇又能绘画,词传世者仅一首。
  • 严识玄,郡望冯翊(今陕西大荔),益州新繁尉严仁楷子。武后朝任巩县令,又为监察御史,后转魏州刺史,官至兵部郎中。《全唐诗》存诗一首。
  • 龚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安徽合肥人。明末清初诗人、文学家,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龚鼎孳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官兵科给事中。在明朝任职期间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为直指使。清军入京后,迎降,迁太常寺少卿,后累官礼部尚书。龚鼎孳在职期间,常能保护善类,扶掖人才,颇得人心。
  • (191—252)三国魏汝南人,字休琏。应场弟。博学,以文章显,善为书记。魏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齐王曹芳立,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曹爽执政,多违法度,璩以诗讽之,多切时要。复为侍中,典著作。今存《百一诗》数篇,有辑本《应休琏集》。
  • 吉中孚,唐代诗人。字不祥,楚州人,久居鄱阳,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年不详,卒于唐德宗贞元初年。工诗,与卢纶、钱起等齐名。初为道士,后还俗。至长安,谒宰相。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并称“天下二半”。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 马存(?-1096),字子才,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宋哲宗元梧三年(1088年)进士,历任镇南节度推官、越州观察推官。绍圣三年(1096年),卒于官。
  • 薛梦桂(生卒年不详),字叔载,号梯飚,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宝祐元年(1253)登进士第。尝知福清县。仕至平江卒。周密《浩然斋雅谈》称其擢第后通京籍,风度清远,所居西湖五云山,曰隔凡关,曰林壑瓮,通命之曰方厓小隐。诸名士莫不纳交。俪语古文词笔,皆洒落,不特诗也。其词工稳灵活,前人誉为“能品”。《绝妙好词》卷三收其词4首。《全宋词》据以录入。
  •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希圣(1864年-1905年)清末官员,诗人。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长沙)人。生于清穆宗同治三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年四十二岁。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荐举经济特科。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百熙奉诏管学,引以为助。希圣通籍后始学为诗,有作必七律,以玉溪生(李商隐)自许,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于世。
  • 危稹(1158~1234),南宋文学家、诗人。原名科,字逢吉,自号巽斋,又号骊塘。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淳熙十四年进士,调南康军教授,擢著作郎兼屯田郎官,出知潮州,又知漳州。卒年七十四,文为洪迈所赏,诗与杨万里唱和,著有《巽斋集》。
  • 席佩兰(1760—?),女,字韵芬,一字道华,号涣云,洞庭山(今属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人,孙原湘妻。夫妇皆工诗,为一时佳偶。袁枚题其集,誉为“字字出于性灵,不拾古人牙慧,而能天机清妙,音节琮琤,不独闺阁中罕有其俪也”。又编《随园女弟子诗选》,即以席佩兰为冠。其卒在孙原湘之后,具体未详。有《长真阁集》。
  • 史宗,生卒爵里不详,晋代僧人,常穿麻衣,故世称“麻衣道士”。身多疮疥,性调不恒。常在广陵(今江苏扬州)白土埭赁埭,讴唱引䋏以自乐。后隐居上虞龙山大寺。善谈庄、老,究明论考,韬光隐迹,世人莫知。会稽谢邵、魏迈之、魏放之等皆拜之为师,笃论渊博。后不知所终。
  • (?—1134)宋开封陈留人,字子我,号七里先生。江休复孙。钦宗靖康元年,以荐赐同进士出身。除承务郎、诸王府赞读。上书辨宣仁后诬谤,遭黜,渡江寓居桐庐之鸬鹚源。高宗建炎初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三年,权太常少卿。有《自然庵集》。
  • 马君武(1882年—1940年),名和,字贵公,广西桂林人。初留学日本,学工艺化学;后去德国,习冶金。民国初年,任孙中山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等职,后经营工业。晚年任广西大学校长。爱好文学,其诗歌,格律自由。著有《马君武诗稿》。
  • 张正见,字见赜,南朝陈清河东武城人。生年不详,卒于陈宣帝太建中(575年左右),年四十九。年十三,献赋,简文帝萧纲深为赞赏。梁武帝末年,官邵陵王国左常侍。梁元帝立,任通直散骑常侍,迁彭泽令,后避乱于匡俗山。陈武帝受禅,诏为镇东鄱阳王府墨曹行参军,累官至通直散骑侍郎、撰史著士。明人辑有《张散骑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九十二首。
  • 梁鍠,生卒年不详。四十岁前尝从军,为掌书记;后与军师不合,拂衣弃职。天宝初官执戟。工诗,尤擅五律,颇负时名。与李颀、岑参、钱起友善。今存诗十五首。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