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
人物生平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青年会中学(后并入南京市第五中学)读书。
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分别考取北大及金陵大学。因北方不宁,入金大外文系。
1948年,创作初期,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
1949年,年初内战转剧,随母自南京逃往上海,再去厦门,转厦门大学外文系二年级下期。7月,随父母迁香港,失学一年。
1950年,5月到台湾,9月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三年级。
1952年,台大毕业,处女作《舟子的悲歌》诗集出版。以第一名考进联勤陆海空军编译人员训练班。
1954年,与覃子豪、锺鼎文、夏菁、邓禹平等人共创“蓝星诗社”。
1956年,退役。在东吴大学兼课。9月,与范我存结婚。
1958年,获亚洲协会奖金赴美进修,在爱荷华大学修文学创作、美国文学及现代艺术。
1959年,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回台任师大英语系讲师。
1961年,赴菲律宾讲学。在东吴、东海、淡江兼课。
1964年,应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一年,先后授课于伊利诺、密西根、宾夕法尼亚、纽约四州。
1965年,任西密执安州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一年。
1966年,返台。升任师大副教授。在台大、政大、淡江兼课。
1969年,应美国教育部之聘,赴科罗拉多州任教育厅外国课程顾问及寺钟学院客座教授二年。
1971年,由美返台。升任师大教授,在台大、政大兼课。
1972年,获澳洲政府文化奖金,暑假应邀访澳洲二月。应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之邀,赴港演讲。转任政大西语系主任。
1974年,应聘转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1980年,休假一年,回台担任师大英语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
1981年,出席中文大学“四○年代文学研讨会”,初晤柯灵与辛笛,并宣读论文“试为辛笛看手相”。
1985年,离港返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研究所所长。行前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办“余光中惜别诗会”,由戴天主持。
1990年,获选为台湾笔会会长。
1992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龚氏访问学人”。
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邀请担任“到访杰出学人”。
1995年,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两岸翻译教学研讨会”,应邀发表主题演说。
200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予荣誉文学博士。
2005年,担任《1699·桃花扇》文学顾问。
2007年,荣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
2010年,携夫人及女儿出访江南大学,并受聘为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同年,余光中来到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参加首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专门创作了纪念屈原的诗歌《秭归祭屈原》。6月17日,余光中参加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受聘为三峡大学客座教授,为该校师生作了题为《我的四度空间》的报告。
2011年3月24日,国立中山大学于其校逸仙馆举办“台湾书写·世界发光 余光中诗韵与音符的交响”的讲座,由国立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余光中教授和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陈芳明所长,以谈话的方式面对学生演讲。4月,受邀出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2012年4月20日,受聘担任北京大学“驻校诗人”。
2014年4月,受邀担任澳门大学“驻校作家”。
2015年2月27日至3月6日,余光中教授访问香港中文大学,主持新亚书院六十五周年院庆学术讲座暨第二十八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其间,余教授主讲了三场公开讲座,探讨中西诗人和诗歌的特色与异同,并分享赏析诗歌朗诵的心得。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分别考取北大及金陵大学。因北方不宁,入金大外文系。
1948年,创作初期,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
1949年,年初内战转剧,随母自南京逃往上海,再去厦门,转厦门大学外文系二年级下期。7月,随父母迁香港,失学一年。
1950年,5月到台湾,9月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三年级。
1952年,台大毕业,处女作《舟子的悲歌》诗集出版。以第一名考进联勤陆海空军编译人员训练班。
1954年,与覃子豪、锺鼎文、夏菁、邓禹平等人共创“蓝星诗社”。
1956年,退役。在东吴大学兼课。9月,与范我存结婚。
1958年,获亚洲协会奖金赴美进修,在爱荷华大学修文学创作、美国文学及现代艺术。
1959年,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回台任师大英语系讲师。
1961年,赴菲律宾讲学。在东吴、东海、淡江兼课。
1964年,应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一年,先后授课于伊利诺、密西根、宾夕法尼亚、纽约四州。
1965年,任西密执安州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一年。
1966年,返台。升任师大副教授。在台大、政大、淡江兼课。
1969年,应美国教育部之聘,赴科罗拉多州任教育厅外国课程顾问及寺钟学院客座教授二年。
1971年,由美返台。升任师大教授,在台大、政大兼课。
1972年,获澳洲政府文化奖金,暑假应邀访澳洲二月。应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之邀,赴港演讲。转任政大西语系主任。
1974年,应聘转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1980年,休假一年,回台担任师大英语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
1981年,出席中文大学“四○年代文学研讨会”,初晤柯灵与辛笛,并宣读论文“试为辛笛看手相”。
1985年,离港返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研究所所长。行前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办“余光中惜别诗会”,由戴天主持。
1990年,获选为台湾笔会会长。
1992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龚氏访问学人”。
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邀请担任“到访杰出学人”。
1995年,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两岸翻译教学研讨会”,应邀发表主题演说。
200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予荣誉文学博士。
2005年,担任《1699·桃花扇》文学顾问。
2007年,荣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
2010年,携夫人及女儿出访江南大学,并受聘为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同年,余光中来到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参加首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专门创作了纪念屈原的诗歌《秭归祭屈原》。6月17日,余光中参加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受聘为三峡大学客座教授,为该校师生作了题为《我的四度空间》的报告。
2011年3月24日,国立中山大学于其校逸仙馆举办“台湾书写·世界发光 余光中诗韵与音符的交响”的讲座,由国立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余光中教授和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陈芳明所长,以谈话的方式面对学生演讲。4月,受邀出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2012年4月20日,受聘担任北京大学“驻校诗人”。
2014年4月,受邀担任澳门大学“驻校作家”。
2015年2月27日至3月6日,余光中教授访问香港中文大学,主持新亚书院六十五周年院庆学术讲座暨第二十八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其间,余教授主讲了三场公开讲座,探讨中西诗人和诗歌的特色与异同,并分享赏析诗歌朗诵的心得。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成就荣誉
1962年,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
1982年,54岁,《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1984年,56岁,获吴三连文学奖散文奖。
1985年,57岁,获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
1989年,61岁,主编的《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出版,并以此书获金鼎奖图书类主编奖。获选为联合副刊第一位“每月人物”。
1990年,62岁,获选台湾笔会会长。
1991年,63岁,获美西华人学会的“文学成就奖”、香港翻译学会的荣誉会士衔。
1994年,66岁,评论集《从徐霞客到梵谷》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6年,68岁,《井然有序》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7年,69岁,获吉林大学颁授客座教授名衔及东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名衔。获中国诗歌艺术学会颁赠“诗歌艺术贡献奖”。
1998年,70岁,广电基金会拍摄“诗坛巨擘--余光中”影集。获颁文工会第一届五四奖的“文学交流奖”、中山大学“杰出教学奖”、中华民国“斐陶斐杰出成就奖”、行政院新闻局“国际传播奖章”。散文集《日不落家》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七十大寿发表新作及新书出版等活动,被台湾电视公司“人与书的对话”选为1998年“十大读书新闻”之第六。
1999年,《日不落家》获颁吴鲁芹散文奖。
2000年,72岁,诗集《高楼对海》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2001年,73岁,获第二届“霍英东成就奖”。
1982年,54岁,《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1984年,56岁,获吴三连文学奖散文奖。
1985年,57岁,获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
1989年,61岁,主编的《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出版,并以此书获金鼎奖图书类主编奖。获选为联合副刊第一位“每月人物”。
1990年,62岁,获选台湾笔会会长。
1991年,63岁,获美西华人学会的“文学成就奖”、香港翻译学会的荣誉会士衔。
1994年,66岁,评论集《从徐霞客到梵谷》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6年,68岁,《井然有序》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7年,69岁,获吉林大学颁授客座教授名衔及东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名衔。获中国诗歌艺术学会颁赠“诗歌艺术贡献奖”。
1998年,70岁,广电基金会拍摄“诗坛巨擘--余光中”影集。获颁文工会第一届五四奖的“文学交流奖”、中山大学“杰出教学奖”、中华民国“斐陶斐杰出成就奖”、行政院新闻局“国际传播奖章”。散文集《日不落家》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七十大寿发表新作及新书出版等活动,被台湾电视公司“人与书的对话”选为1998年“十大读书新闻”之第六。
1999年,《日不落家》获颁吴鲁芹散文奖。
2000年,72岁,诗集《高楼对海》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2001年,73岁,获第二届“霍英东成就奖”。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个人生活
余光中生于中国江苏南京,父亲余超英,母亲孙秀君。但是母亲为江苏武进人,妻子为常州人,故又以江南人自命。抗日战争时在四川读中学,感情上亦自觉为蜀人。曾自言:“大陆(中国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诗人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结婚61年,两人相知相惜,互信互补。作家张晓风曾形容,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
诗人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结婚61年,两人相知相惜,互信互补。作家张晓风曾形容,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后世纪念
台湾诗人余光中2017年12月14日溘然长逝。12月29日,余光中告别式在高雄举行,两岸暨海外文化界人士、亲友以及学生近千人齐聚为余老送别。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携夫人周美青、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到场悼念。
2018年2月2日,其夫人范我存到香港捐出余老手稿、眼镜,以及个人收藏的齐家文化玉器予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和文物馆。2月2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举办“余光中手稿及藏品捐赠典礼”。仪式上,余光中夫人及两个女儿等一众嘉宾、学者,齐聚一堂,透过一段影像,追忆余光中的香港岁月。
2018年2月2日,其夫人范我存到香港捐出余老手稿、眼镜,以及个人收藏的齐家文化玉器予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和文物馆。2月2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举办“余光中手稿及藏品捐赠典礼”。仪式上,余光中夫人及两个女儿等一众嘉宾、学者,齐聚一堂,透过一段影像,追忆余光中的香港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人物评价
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梁实秋评)
余光中以诗歌创作为主,复以散文及评论扬名。其诗作多发抒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对环保的指涉,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作者自传统出发走向现代,复又深入传统。(中国台湾网评)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且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人民网评)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中国台湾网评)
在新诗领域,余光中是艺术至上的拥护者;而在散文中,他认为,通过教育的普及,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文学是有机会兼顾艺术化的。他将五四运动以来的散文,以口语入文的散文和大众化划上等号,而称艺术化的散文为现代散文,意味着这类散文兼具现代人的生活内涵和创作形式上的现代手法。(中国新闻网评)
余光中教授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以现代诗和散文享有盛誉。余教授的诗作多抒发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此外,余教授还从事评论、编辑、翻译,皆有杰出成就。余教授毕生创作、治学,诲人不倦,于艺文,于学术,于社会,贡献深远;哲人其萎,范典永垂。(香港中文大学悼文)
余光中走了,在七十年的台湾文化史上,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从疼痛彻骨的迁徙流亡思乡,到意气风发的“希腊天空”的追寻,到回眸凝视决定拥抱枋寮的泥土,到最后在自己拥抱的泥土上又变成异乡人,余光中的一生就是一部跨世纪的疼痛文化史。(龙应台评)
余光中先生才兼诗文,情系两岸,学融中西,为人温良敦厚,是中国当代文学灿烂群星之一。巨星殒落,我心悲伤。今夜星光,地久天长。(韩少功评)
余光中以诗歌创作为主,复以散文及评论扬名。其诗作多发抒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对环保的指涉,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作者自传统出发走向现代,复又深入传统。(中国台湾网评)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且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人民网评)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中国台湾网评)
在新诗领域,余光中是艺术至上的拥护者;而在散文中,他认为,通过教育的普及,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文学是有机会兼顾艺术化的。他将五四运动以来的散文,以口语入文的散文和大众化划上等号,而称艺术化的散文为现代散文,意味着这类散文兼具现代人的生活内涵和创作形式上的现代手法。(中国新闻网评)
余光中教授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以现代诗和散文享有盛誉。余教授的诗作多抒发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此外,余教授还从事评论、编辑、翻译,皆有杰出成就。余教授毕生创作、治学,诲人不倦,于艺文,于学术,于社会,贡献深远;哲人其萎,范典永垂。(香港中文大学悼文)
余光中走了,在七十年的台湾文化史上,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从疼痛彻骨的迁徙流亡思乡,到意气风发的“希腊天空”的追寻,到回眸凝视决定拥抱枋寮的泥土,到最后在自己拥抱的泥土上又变成异乡人,余光中的一生就是一部跨世纪的疼痛文化史。(龙应台评)
余光中先生才兼诗文,情系两岸,学融中西,为人温良敦厚,是中国当代文学灿烂群星之一。巨星殒落,我心悲伤。今夜星光,地久天长。(韩少功评)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作者
孙良器
守端
李昪
徐侨
卞之琳
柳浑
张昱
谢谔
清顺
郑振铎
丰子恺
郁达夫
王琮
孔德绍
吴兆骞
周亮工
王轩
周文雍
护国
沈辽
虞仲文
赵延寿
张协
刘献廷
虞骞
任昉
谢瞻
赵功可
陆可教
吴莱
刘弗陵
张打油
道璨
陈烈
朱鹤龄
陈季
袁正真
张简
邢昉
马祖常
詹时雨
大食惟寅
范康
厉声教
陈高
沈钦圻
朱一是
唐圭璋
习近平
陈郁
赵淇
严识玄
龚鼎孳
应璩
吉中孚
史浩
龚贤
章甫
马存
薛梦桂
孔武仲
李希圣
危稹
席佩兰
史宗
江端友
马君武
张正见
梁锽
爱新觉罗·敦诚
陈子良
邓玉宾
舒位
沈明臣
刘伯亨
李寿卿
乐毅
谢觉哉
郑道昭
李唐
兰陵笑笑生
张昇
黄燮清
袁宏
李毓秀
樊增祥
李昌符
郑嵎
袁崇焕
沈与求
董颖
寇国宝
杨蟠
帛道猷
沈谦
梁鼎芬
刘澜
王易简
刘婆惜
种放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