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刘秉忠,字仲晦,初名刘侃,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秉忠。刘秉忠自幼聪颖,八岁入学就能日诵文数百言。十三岁在帅府做人质,十七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便于就近奉养其亲。刘秉忠为令史时常郁郁不乐,一日感叹道:我家世代为官,难道我宁愿沦为书记小吏吗?大丈夫生不逢时,只有隐退以待时而起。便弃官隐居于武安山中。若干年后,被天宁寺虚照禅师收为徒弟。后又云游云中,留居南堂寺。
元世祖即位之前,海云禅师奉召,路过云中时听闻刘秉忠博学多才,邀与同行。刘秉忠拜见元世祖后,元世祖甚为称赞,多次垂询。刘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其深入研究《易经》及宋邵雍《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元世祖甚是宠爱,留其身边供职。后数年因父殁奔丧回家,元世祖赐金百两为治葬之用,且遣使送至邢州。服丧期满,便召还至和林。刘秉忠至和林后上书数千百言。元世祖对他的这番议论,甚为赞赏,均加采纳。刘秉忠又上言道:“邢州户口原有万余,自兴兵以来都不满数百,若派真定的张耕、氵名水的刘肃这样的良吏去治理,必定能恢复旧日盛况。”于是朝廷派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副使。不久流民复业,升邢州为顺德府。
他不但为元王朝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而且以《周礼·考工纪》关于都城建设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的元大都,被誉为“大元帝国的设计师”,甚至元朝的国号也是出自刘秉忠的建议。
根据《元史》记载,刘秉忠在上书中建议“鳏寡孤独废疾者,宜设孤老院,给衣粮以为养”。忽必烈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赈济天下鳏寡孤独废疾者。此后,元朝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这些困难群体的收养救助制度,至元八年(1271)在各路设济众院一所,至元十九年各路立养济院一所,还规定了收养的标准和操作过程。
从旁建言
元宪宗三年(1253)、四年和九年,刘秉忠随元世祖征伐大理、云南和伐宋时,力劝元世祖勿滥杀,所以每克一城都没有妄戮一人,所至人民全活者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即位,采纳刘秉忠的建议,下诏建元纪年,设立中书省和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隐士都被录用。刘秉忠虽居于皇帝左右,但仍着旧服,当时人称他为“聪书记”。
诏命还俗
至元元年(1264),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奏言,刘秉忠早在陛下即位前就参与军国大事,有劳有功。今陛下即位,万象更新,而刘秉忠仍着旧装,我等于心不安。应正其衣冠,给以厚爵。皇帝采纳,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位至太保,参与领导中书省政事,并诏令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为刘秉忠的妻子,赐奉先坊作为刘秉忠府第。
功勋卓著
刘秉忠受命后以天下为己任,凡国家大小事务,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深得皇帝宠信。所推荐和提拔的人,后都为名臣。至元三年,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在刘秉忠和张柔、段桢等主持下,进展很快。
至元六年,订立朝仪。至元八年,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刘秉忠还为皇帝制定官制,朝见皇帝礼节、百官的服饰及俸禄等。
无疾而卒
至元十一年八月,刘秉忠忽然无病而卒,年五十九岁。元世祖闻耗惊悼,对群臣说:“秉忠为朕尽忠三十余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学问之深,惟朕知之。”下令出内府钱将其安葬于大都。至元十二年,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元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在有元一代,汉人位封三公者,仅仅刘秉忠一人而已。
刘秉忠,字仲晦,初名刘侃,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秉忠。刘秉忠自幼聪颖,八岁入学就能日诵文数百言。十三岁在帅府做人质,十七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便于就近奉养其亲。刘秉忠为令史时常郁郁不乐,一日感叹道:我家世代为官,难道我宁愿沦为书记小吏吗?大丈夫生不逢时,只有隐退以待时而起。便弃官隐居于武安山中。若干年后,被天宁寺虚照禅师收为徒弟。后又云游云中,留居南堂寺。
元世祖即位之前,海云禅师奉召,路过云中时听闻刘秉忠博学多才,邀与同行。刘秉忠拜见元世祖后,元世祖甚为称赞,多次垂询。刘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其深入研究《易经》及宋邵雍《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元世祖甚是宠爱,留其身边供职。后数年因父殁奔丧回家,元世祖赐金百两为治葬之用,且遣使送至邢州。服丧期满,便召还至和林。刘秉忠至和林后上书数千百言。元世祖对他的这番议论,甚为赞赏,均加采纳。刘秉忠又上言道:“邢州户口原有万余,自兴兵以来都不满数百,若派真定的张耕、氵名水的刘肃这样的良吏去治理,必定能恢复旧日盛况。”于是朝廷派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副使。不久流民复业,升邢州为顺德府。
他不但为元王朝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而且以《周礼·考工纪》关于都城建设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的元大都,被誉为“大元帝国的设计师”,甚至元朝的国号也是出自刘秉忠的建议。
根据《元史》记载,刘秉忠在上书中建议“鳏寡孤独废疾者,宜设孤老院,给衣粮以为养”。忽必烈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赈济天下鳏寡孤独废疾者。此后,元朝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这些困难群体的收养救助制度,至元八年(1271)在各路设济众院一所,至元十九年各路立养济院一所,还规定了收养的标准和操作过程。
从旁建言
元宪宗三年(1253)、四年和九年,刘秉忠随元世祖征伐大理、云南和伐宋时,力劝元世祖勿滥杀,所以每克一城都没有妄戮一人,所至人民全活者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即位,采纳刘秉忠的建议,下诏建元纪年,设立中书省和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隐士都被录用。刘秉忠虽居于皇帝左右,但仍着旧服,当时人称他为“聪书记”。
诏命还俗
至元元年(1264),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奏言,刘秉忠早在陛下即位前就参与军国大事,有劳有功。今陛下即位,万象更新,而刘秉忠仍着旧装,我等于心不安。应正其衣冠,给以厚爵。皇帝采纳,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位至太保,参与领导中书省政事,并诏令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为刘秉忠的妻子,赐奉先坊作为刘秉忠府第。
功勋卓著
刘秉忠受命后以天下为己任,凡国家大小事务,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深得皇帝宠信。所推荐和提拔的人,后都为名臣。至元三年,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在刘秉忠和张柔、段桢等主持下,进展很快。
至元六年,订立朝仪。至元八年,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刘秉忠还为皇帝制定官制,朝见皇帝礼节、百官的服饰及俸禄等。
无疾而卒
至元十一年八月,刘秉忠忽然无病而卒,年五十九岁。元世祖闻耗惊悼,对群臣说:“秉忠为朕尽忠三十余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学问之深,惟朕知之。”下令出内府钱将其安葬于大都。至元十二年,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元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在有元一代,汉人位封三公者,仅仅刘秉忠一人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文学成就
刘秉忠不仅是元朝初年的大政治家,他学问功底深厚,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散曲家,自号藏春散人,每以吟咏自适。一生在天文、卜筮、算术、文学上著述甚丰,计有《藏春集》六卷、《藏春词》一卷、《诗集》二十二卷、《文集》十卷、《平沙玉尺》四卷、《玉尺新镜》二卷等。部分诗词:
《南吕·干荷叶》、《双调蟾宫曲》、《木兰花慢·望乾坤浩荡》
杨镰先生的《元诗史》就用了相当篇幅评价其诗,认为“他是元初北方诗坛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评价刘秉忠的文学成就,主要依据今存之《藏春集》(或名《藏春散人集》、《藏春诗集》)六卷,所收为诗和词,收诗计七律二百三十九首,七绝一百五十一首。《永乐大典》残卷中尚有一部分刘秉忠诗。刘秉忠一生写作有大量文章,但后世所能够看到的,仅有《全元文》卷一一五所收三篇。评其词作,大致可依据《藏春集》卷五与《全金元词》所收刘秉忠的散曲,今知有小令《干荷叶》一组八首和《蟾宫曲》一组四首,分别载《阳春白雪》前集卷一和《阳春白雪》后集卷一,《全元散曲》收录。其中《干荷叶》第五至第八首可以断定非刘秉忠作,则实存散曲两组八首。
刘秉忠词曲在元代都称名家。人们谈元词,无例外地要举出《藏春词》,清人编《历代诗余》,选刘秉忠词五首(两首误收,一首《沁园春》非刘秉忠所作,一首《干荷叶》虽为刘秉忠作但属曲而非词)。今人论元词,刘秉忠也居重要位置。前人论刘秉忠词,最有影响的文献有二:一为王鹏运《藏春乐府跋》,二是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之《藏春词》。王鹏运“谓雄廓而不失之伧楚,酝藉而不流于侧媚”二语,为刘秉忠词风格评论定调。后人研究,多由此二语生发。
《南吕·干荷叶》、《双调蟾宫曲》、《木兰花慢·望乾坤浩荡》
杨镰先生的《元诗史》就用了相当篇幅评价其诗,认为“他是元初北方诗坛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评价刘秉忠的文学成就,主要依据今存之《藏春集》(或名《藏春散人集》、《藏春诗集》)六卷,所收为诗和词,收诗计七律二百三十九首,七绝一百五十一首。《永乐大典》残卷中尚有一部分刘秉忠诗。刘秉忠一生写作有大量文章,但后世所能够看到的,仅有《全元文》卷一一五所收三篇。评其词作,大致可依据《藏春集》卷五与《全金元词》所收刘秉忠的散曲,今知有小令《干荷叶》一组八首和《蟾宫曲》一组四首,分别载《阳春白雪》前集卷一和《阳春白雪》后集卷一,《全元散曲》收录。其中《干荷叶》第五至第八首可以断定非刘秉忠作,则实存散曲两组八首。
刘秉忠词曲在元代都称名家。人们谈元词,无例外地要举出《藏春词》,清人编《历代诗余》,选刘秉忠词五首(两首误收,一首《沁园春》非刘秉忠所作,一首《干荷叶》虽为刘秉忠作但属曲而非词)。今人论元词,刘秉忠也居重要位置。前人论刘秉忠词,最有影响的文献有二:一为王鹏运《藏春乐府跋》,二是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之《藏春词》。王鹏运“谓雄廓而不失之伧楚,酝藉而不流于侧媚”二语,为刘秉忠词风格评论定调。后人研究,多由此二语生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后世纪念
大庆寿寺里有两座砖塔,一座七级,一座九级。那座九级的砖塔是元朝开国功臣怪僧刘秉忠师傅的墓塔,寺里还保留着刘秉忠写的赞文。刘秉忠的墓就在卢沟桥北不远的地方。姚广孝来到北平后就去拜谒了,而且先后去了两次,并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良骥色同群,至人迹混俗;知己苟不遇,终身不怨……一朝风云会,君臣自心腹;大计业已成,勋名照简牍。”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作者
孙良器
守端
李昪
徐侨
卞之琳
柳浑
张昱
谢谔
清顺
郑振铎
丰子恺
郁达夫
王琮
孔德绍
吴兆骞
周亮工
王轩
周文雍
护国
沈辽
虞仲文
赵延寿
张协
刘献廷
虞骞
任昉
谢瞻
赵功可
陆可教
吴莱
刘弗陵
张打油
道璨
陈烈
朱鹤龄
陈季
袁正真
张简
邢昉
马祖常
詹时雨
大食惟寅
范康
厉声教
陈高
沈钦圻
朱一是
唐圭璋
习近平
陈郁
赵淇
严识玄
龚鼎孳
应璩
吉中孚
史浩
龚贤
章甫
马存
薛梦桂
孔武仲
李希圣
危稹
席佩兰
史宗
江端友
马君武
张正见
梁锽
爱新觉罗·敦诚
陈子良
邓玉宾
舒位
沈明臣
刘伯亨
李寿卿
乐毅
谢觉哉
郑道昭
李唐
兰陵笑笑生
张昇
黄燮清
袁宏
李毓秀
樊增祥
李昌符
郑嵎
袁崇焕
沈与求
董颖
寇国宝
杨蟠
帛道猷
沈谦
梁鼎芬
刘澜
王易简
刘婆惜
种放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