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
纪念邮票
2015年4月4日我国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四)》邮票,其中第5枚就是孔尚任。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成就
当时的清都北京,戏曲演出极为繁盛。孔尚任在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与顾采合作的《小忽雷传奇》在景云部演出,颇得观众赞许。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经过他十余年苦心创作的传奇剧《桃花扇》脱稿。该剧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观众。王公显贵争相传抄,清宫内廷与著名昆曲班社竞相演出,一时轰动了京城。康熙皇帝派人向他索取了《桃花扇》稿本。当时与《长生殿》作者洪升有“南洪北孔”之称。第二年春天,他因一件疑案被罢官。
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讲语》受到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于是他便抱着儒家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仕宦生活,还写了一篇《出山异数记》,表示他对清朝的感激涕零。但仅仅过了一年,他便在出差淮阳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黑暗的社会现实,逐渐认识到吏治的腐败。回京后,他虽继任国子监博士等官,却主要以读书和搜藏古物来填补闲散的生活;以戏曲、诗歌的创作来抒发抑郁的胸怀。《桃花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最后脱稿的。《桃花扇》贯注了孔尚任毕生的精力,他说:“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馀,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然独好夸于密友曰:‘吾有《桃花扇》传奇,尚秘之枕中。’及索米长安,与僚辈饮宴,亦往往及之。”(《桃花扇本末》)治河期间,他住在泰州,也曾从事剧本的创作。《小说枝谈·桃花扇》引《脞语》说:“孔东塘尚任随孙司空在丰勘里下河浚河工程,住先映碧枣园中,时谱桃花扇未毕,更阑按拍,歌声呜呜,每一出成,辄邀映碧共赏。”他自己和朋友也有同样的记载。同时,他结识了冒辟疆、邓孝威、杜浚、僧石涛等遗民,得到了不少遗闻和史料,为《桃花扇》的最后定稿做了充分的准备。回京以后,又经过十年惨淡经营和三次易稿,才在康熙三十八年成书,次年因文字祸罢官。二年后,他怀着依恋和激愤的心情离京回乡。“挥泪酬知己,歌骚问上天。真嫌芳草秽,未信美人妍”(《留别王阮亭先生》);“诗人不是无情客,恋阙怀乡一例心”(《出彰义门》):便是他当时心情的自白。晚年曾几次出游,景况颇为萧条。
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家和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小忽雷是唐代宫中的乐器,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有善弹小忽雷的唐宫女郑中丞因忤旨“赐”死,为宰相权德舆的旧吏梁厚本所救结为夫妇的传说。《小忽雷》传奇即以此为蓝本,并牵入当时著名文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生活,描写了文士和宦官的斗争,主题结构都和《桃花扇》类似,但它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远不及《桃花扇》。
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讲语》受到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于是他便抱着儒家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仕宦生活,还写了一篇《出山异数记》,表示他对清朝的感激涕零。但仅仅过了一年,他便在出差淮阳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黑暗的社会现实,逐渐认识到吏治的腐败。回京后,他虽继任国子监博士等官,却主要以读书和搜藏古物来填补闲散的生活;以戏曲、诗歌的创作来抒发抑郁的胸怀。《桃花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最后脱稿的。《桃花扇》贯注了孔尚任毕生的精力,他说:“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馀,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然独好夸于密友曰:‘吾有《桃花扇》传奇,尚秘之枕中。’及索米长安,与僚辈饮宴,亦往往及之。”(《桃花扇本末》)治河期间,他住在泰州,也曾从事剧本的创作。《小说枝谈·桃花扇》引《脞语》说:“孔东塘尚任随孙司空在丰勘里下河浚河工程,住先映碧枣园中,时谱桃花扇未毕,更阑按拍,歌声呜呜,每一出成,辄邀映碧共赏。”他自己和朋友也有同样的记载。同时,他结识了冒辟疆、邓孝威、杜浚、僧石涛等遗民,得到了不少遗闻和史料,为《桃花扇》的最后定稿做了充分的准备。回京以后,又经过十年惨淡经营和三次易稿,才在康熙三十八年成书,次年因文字祸罢官。二年后,他怀着依恋和激愤的心情离京回乡。“挥泪酬知己,歌骚问上天。真嫌芳草秽,未信美人妍”(《留别王阮亭先生》);“诗人不是无情客,恋阙怀乡一例心”(《出彰义门》):便是他当时心情的自白。晚年曾几次出游,景况颇为萧条。
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家和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小忽雷是唐代宫中的乐器,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有善弹小忽雷的唐宫女郑中丞因忤旨“赐”死,为宰相权德舆的旧吏梁厚本所救结为夫妇的传说。《小忽雷》传奇即以此为蓝本,并牵入当时著名文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生活,描写了文士和宦官的斗争,主题结构都和《桃花扇》类似,但它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远不及《桃花扇》。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人物生平
早期阶段
20岁前后,孔尚任考取县府学生员。后来参加岁考,没有录取。但孔尚任并没有放弃做官的念头,他典卖了家中田地,捐资纳了一个“例监”(国子生)。31岁,他于县北石门山,读书著述,谈古论今。在少年时代和读书石门山时期,孔尚任已对南明兴亡引起注意。这期间,他曾从亲友处采取轶闻,又从诸家记载中撷取史实,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传奇。这就是《桃花扇》创作的酝酿时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孔尚任35岁时,应衍圣公孔毓圻之请出山,修《家谱》与《阙里志》,教习礼乐子弟,采访工师,监造礼乐祭器,为康熙帝玄烨第一次南巡祭孔活动作准备。次年康熙亲自到曲阜祭孔。这是清统一全国以后第一次最引人瞩目的尊孔大礼。孔尚任被选为御前讲经人员,撰儒家典籍讲义,在康熙面前讲《大学》,又引康熙观赏孔林“圣迹”。因讲经、导览都能称旨,康熙破格升他为国子监博士。意外的恩荣遽然激发了他对清统治者感恩戴德之情,他一面对“不世之遭逢”受宠若惊,一面准备“犬马图报,期诸没齿”,充分反映了这个局限于个人升沉知遇的儒生对新统治者的依附态度。
出仕创作
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
康熙二十四年(1685)初,孔尚任进京,正式走上仕途。当他还来不及显现其儒学经纶的才能时,七月初,即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淮扬,协助疏浚下河海口。孔尚任本期望为朝官,意在于“清华要津”,现一旦与渔人为邻,鸥鹭为伍,颇为失望。滞留淮扬四年,孔尚任时有迁客羁宦、浮沉苦海之感。他亲见河政的险峻反复,官吏的挥霍腐败,人民的痛苦悲号,发而为“呻吟疾痛之声”,成诗630余首,编为《湖海集》。这些作品摆脱了早期宫词和应酬、颂圣之作的不良倾向,较深切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些认识。
淮扬一带是明清之际政治军事斗争的重要地区。在这里,孔尚任驻足于南明江北河防之地。在扬州登梅花岭,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过明故宫,拜明孝陵,游秦淮河,登燕子矶,他特地到栖霞山白云庵,访问了后来被写进《桃花扇》的张瑶星道士。这表明,孔尚任正为《桃花扇》的创作积极进行着实地考察。这时,他还结交萃集在这些地方的明代遗民,其中有与明末政治斗争有密切关系,或与清政权持不合作态度的冒襄、黄云、邓汉仪、许承钦、龚贤、石涛,谈古论今,过从密切,有时"所话朝皆换",竟秘而不为“门外人道”。淮扬四年不仅是孔尚任对现实认识的深化时期,也是创作《桃花扇》最重要的思想和素材的准备时期。
康熙二十九年(1690),孔尚任回京,开始了10年京官生涯。康熙三十年(1691),孔尚任购得唐代宫廷著名乐器小忽雷。三十三年(1694),与顾彩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传奇《小忽雷》。作品以梁厚本购小忽雷、郑盈盈弹小忽雷,二人终于结成夫妇的遭遇为线索,表现了一代文人的沉郁不平,歌颂了郑盈盈不慕富贵,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作品着重描写了帝王的昏庸、藩镇的跋扈,权臣、宦官的专横与倾轧,反映了唐代元和至开成之间朝政的腐败情况。在史料的取舍上,剧本充分重视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很多人物、事件"斑斑可考";但在具体的人物(如梁厚本、郑盈盈)关系、情节发展上,又进行着大胆的虚构。这部剧本是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之前的探索性成果。它为《桃花扇》的创作提供了艺术经验。前5年,他仍做国子监博士,三十四年(1695)秋升为户部主事,奉命在宝泉局监铸钱币。三十九年(1700)三月,为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并写成了《桃花扇》。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职,“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诗赞予〈桃花扇〉传奇,依韵却寄》),同月即罢官。这时期,虽然结束了湖海生活,但始终遭到冷遇,更无法发挥他颇为自许的管晏济时之才。10年中,他写了《岸堂稿》、《长留集》(与刘廷玑合著)等诗文作品,时时感叹自己穷愁潦倒、碌碌无成。"弹指十年官尚冷,踏穿门巷是芒鞋",正是他10年宦情的概括。这些苦闷,无疑没有摆脱个人仕途升沉变迁之感,但有些诗却也加深了思想深度,诸如否定君王"造命",揭露官场倾轧,直指"盛世"为"浊世"之类,都表现出对康熙的所谓知遇之恩、险恶的宦海风波、现实的黑暗混浊等方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因而,当他以东鲁狂生自命,"弹铗燕市中,独歌不逐吠"的时候,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激愤。罢官后,孔尚任在京赋闲两年多,接着回乡隐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这位享有盛誉的一代戏曲家,就在曲阜石门家中与世长辞了,年七十岁。他的作品还有和顾采合著的《小忽雷》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均传世。
他需要依附于统治阶级,对康熙皇帝有感激之情,但因为不得志,他对清廷的掌权派不满,并逐渐对康熙的“知遇”之恩表示怀疑。他希望用世,施展才能,不羞谈仕途经济,但在浊流中仍保持着自己的情操,并且对历史和现实有自己的见解。他时而讴歌新朝,时而怀念故国;时而攀附新贵,时而与遗民故老神交莫逆。清初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形成了他复杂的变化着的思想立场。这就是孔尚任从事戏曲创作时的思想状况。
抑郁离世
《桃花扇》脱稿后9个月,即康熙三十九年(1700)三月,孔尚任以“疑案”罢官。确切原因不详。今人从作者《放歌赠刘雨峰》“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等诗句及友人赠诗推测,罢官可能与《桃花扇》的内容有关。这一推论得到较广泛的承认。但是,因为《桃花扇》历演不衰,也没有禁止刊行,因此也有人怀疑此说,认为疑案与《桃花扇》无关。真实的原因,有待于确凿证据的发现。
康熙四十一年(1702)末,孔尚任带着悲愤的心情回到家乡,过着清苦寂寞的生活。其中,他曾往山西平阳、河南大梁、湖北武昌等地作过短期的漫游,做过幕僚,终在抑郁之中逝于曲阜。
20岁前后,孔尚任考取县府学生员。后来参加岁考,没有录取。但孔尚任并没有放弃做官的念头,他典卖了家中田地,捐资纳了一个“例监”(国子生)。31岁,他于县北石门山,读书著述,谈古论今。在少年时代和读书石门山时期,孔尚任已对南明兴亡引起注意。这期间,他曾从亲友处采取轶闻,又从诸家记载中撷取史实,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传奇。这就是《桃花扇》创作的酝酿时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孔尚任35岁时,应衍圣公孔毓圻之请出山,修《家谱》与《阙里志》,教习礼乐子弟,采访工师,监造礼乐祭器,为康熙帝玄烨第一次南巡祭孔活动作准备。次年康熙亲自到曲阜祭孔。这是清统一全国以后第一次最引人瞩目的尊孔大礼。孔尚任被选为御前讲经人员,撰儒家典籍讲义,在康熙面前讲《大学》,又引康熙观赏孔林“圣迹”。因讲经、导览都能称旨,康熙破格升他为国子监博士。意外的恩荣遽然激发了他对清统治者感恩戴德之情,他一面对“不世之遭逢”受宠若惊,一面准备“犬马图报,期诸没齿”,充分反映了这个局限于个人升沉知遇的儒生对新统治者的依附态度。
出仕创作
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
康熙二十四年(1685)初,孔尚任进京,正式走上仕途。当他还来不及显现其儒学经纶的才能时,七月初,即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淮扬,协助疏浚下河海口。孔尚任本期望为朝官,意在于“清华要津”,现一旦与渔人为邻,鸥鹭为伍,颇为失望。滞留淮扬四年,孔尚任时有迁客羁宦、浮沉苦海之感。他亲见河政的险峻反复,官吏的挥霍腐败,人民的痛苦悲号,发而为“呻吟疾痛之声”,成诗630余首,编为《湖海集》。这些作品摆脱了早期宫词和应酬、颂圣之作的不良倾向,较深切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些认识。
淮扬一带是明清之际政治军事斗争的重要地区。在这里,孔尚任驻足于南明江北河防之地。在扬州登梅花岭,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过明故宫,拜明孝陵,游秦淮河,登燕子矶,他特地到栖霞山白云庵,访问了后来被写进《桃花扇》的张瑶星道士。这表明,孔尚任正为《桃花扇》的创作积极进行着实地考察。这时,他还结交萃集在这些地方的明代遗民,其中有与明末政治斗争有密切关系,或与清政权持不合作态度的冒襄、黄云、邓汉仪、许承钦、龚贤、石涛,谈古论今,过从密切,有时"所话朝皆换",竟秘而不为“门外人道”。淮扬四年不仅是孔尚任对现实认识的深化时期,也是创作《桃花扇》最重要的思想和素材的准备时期。
康熙二十九年(1690),孔尚任回京,开始了10年京官生涯。康熙三十年(1691),孔尚任购得唐代宫廷著名乐器小忽雷。三十三年(1694),与顾彩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传奇《小忽雷》。作品以梁厚本购小忽雷、郑盈盈弹小忽雷,二人终于结成夫妇的遭遇为线索,表现了一代文人的沉郁不平,歌颂了郑盈盈不慕富贵,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作品着重描写了帝王的昏庸、藩镇的跋扈,权臣、宦官的专横与倾轧,反映了唐代元和至开成之间朝政的腐败情况。在史料的取舍上,剧本充分重视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很多人物、事件"斑斑可考";但在具体的人物(如梁厚本、郑盈盈)关系、情节发展上,又进行着大胆的虚构。这部剧本是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之前的探索性成果。它为《桃花扇》的创作提供了艺术经验。前5年,他仍做国子监博士,三十四年(1695)秋升为户部主事,奉命在宝泉局监铸钱币。三十九年(1700)三月,为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并写成了《桃花扇》。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职,“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诗赞予〈桃花扇〉传奇,依韵却寄》),同月即罢官。这时期,虽然结束了湖海生活,但始终遭到冷遇,更无法发挥他颇为自许的管晏济时之才。10年中,他写了《岸堂稿》、《长留集》(与刘廷玑合著)等诗文作品,时时感叹自己穷愁潦倒、碌碌无成。"弹指十年官尚冷,踏穿门巷是芒鞋",正是他10年宦情的概括。这些苦闷,无疑没有摆脱个人仕途升沉变迁之感,但有些诗却也加深了思想深度,诸如否定君王"造命",揭露官场倾轧,直指"盛世"为"浊世"之类,都表现出对康熙的所谓知遇之恩、险恶的宦海风波、现实的黑暗混浊等方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因而,当他以东鲁狂生自命,"弹铗燕市中,独歌不逐吠"的时候,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激愤。罢官后,孔尚任在京赋闲两年多,接着回乡隐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这位享有盛誉的一代戏曲家,就在曲阜石门家中与世长辞了,年七十岁。他的作品还有和顾采合著的《小忽雷》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均传世。
他需要依附于统治阶级,对康熙皇帝有感激之情,但因为不得志,他对清廷的掌权派不满,并逐渐对康熙的“知遇”之恩表示怀疑。他希望用世,施展才能,不羞谈仕途经济,但在浊流中仍保持着自己的情操,并且对历史和现实有自己的见解。他时而讴歌新朝,时而怀念故国;时而攀附新贵,时而与遗民故老神交莫逆。清初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形成了他复杂的变化着的思想立场。这就是孔尚任从事戏曲创作时的思想状况。
抑郁离世
《桃花扇》脱稿后9个月,即康熙三十九年(1700)三月,孔尚任以“疑案”罢官。确切原因不详。今人从作者《放歌赠刘雨峰》“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等诗句及友人赠诗推测,罢官可能与《桃花扇》的内容有关。这一推论得到较广泛的承认。但是,因为《桃花扇》历演不衰,也没有禁止刊行,因此也有人怀疑此说,认为疑案与《桃花扇》无关。真实的原因,有待于确凿证据的发现。
康熙四十一年(1702)末,孔尚任带着悲愤的心情回到家乡,过着清苦寂寞的生活。其中,他曾往山西平阳、河南大梁、湖北武昌等地作过短期的漫游,做过幕僚,终在抑郁之中逝于曲阜。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人物轶事
巧解康熙难
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写的。令人奇怪的是,墓碑前建有一道不伦不类的矮墙,还将墓碑遮去了三分之一,只露出“大成至圣文宣干”,“王”字的底下一横看不见了。对于建这样一道墙有一个故事:
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到孔林朝拜孔子墓。猪、牛、羊三牲已供桌上摆好,地上黄毡也已铺就,香雾袅袅,烛光晃晃,一切都已准备停当。这时皇帝在前,文武百官在后,准备祭祀。当康熙走到孔子墓前准备跪拜时,发现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便尴尬地站在那里,接着,祭祀的鼓乐奏起,康熙帝皱了皱眉,仍站着不拜,众人全都愣住了。这时,《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皇帝是只拜师不拜王的。于是他便马上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始祭拜。这个充满厚黑态度的哑谜就这样传了下来,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情景,孔子的墓碑前就建起了这道矮墙了。
孔梅溪是孔尚任
东鲁孔梅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桃花扇》的作者东鲁孔尚任。孔梅溪是不是孔尚任呢?我们来看一下孔尚任能不能接触到《红楼梦》的稿本。
孔尚任康熙二十五年(1686)七月,奉命随工部侍郎孙载沣去淮杨,治理长江入海口,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冬才回到北京。其间,他结识了明朝遗老冒辟疆等人,在南京等地游览观光,收集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资料,作为创作《桃花扇》的素材。孔尚任可能在此时认识了吴伟业的好友尤侗、严绳孙及曹寅等人,看到了吴伟业的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此时吴伟业已逝去,已将《情憎录》改名为《红楼梦》。孔尚任同尤侗、曹寅、严绳孙等都有反清复明的思想,看到稿本之后认为书名改为《风月宝鉴》为好。他还将《红楼梦》第五回的十二首曲子进行了填词。在“终生误”曲子后面甲戌本有眉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虽然《桃花扇》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才脱稿。此批批在康熙甲戌年(1694)之后,此时孔尚任的填曲才华已被当时社会所公认,有“自创北曲”的声誉,与洪昇南曲齐名。明清传奇以南曲为多,《红楼梦》独用北曲,不能不说与孔尚任有关。从此批中可知孔尚任不但题写了书名,还填了曲。孔尚任治水的时间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至二十八年(1689),严绳孙增删《红楼梦》定稿的时间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正是严绳孙增删《红楼梦》的时间范围之内。孔尚任还对文本进行了评批。我们只能见到一条批语,第十三回有梅溪批语一条:“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
从上述分析孔尚任是孔梅溪与《红楼梦》的成书时间相合,与批语相合。孔尚任又有机会接触到《红楼梦》,故可定孔梅溪为孔尚任化名。
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写的。令人奇怪的是,墓碑前建有一道不伦不类的矮墙,还将墓碑遮去了三分之一,只露出“大成至圣文宣干”,“王”字的底下一横看不见了。对于建这样一道墙有一个故事:
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到孔林朝拜孔子墓。猪、牛、羊三牲已供桌上摆好,地上黄毡也已铺就,香雾袅袅,烛光晃晃,一切都已准备停当。这时皇帝在前,文武百官在后,准备祭祀。当康熙走到孔子墓前准备跪拜时,发现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便尴尬地站在那里,接着,祭祀的鼓乐奏起,康熙帝皱了皱眉,仍站着不拜,众人全都愣住了。这时,《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皇帝是只拜师不拜王的。于是他便马上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始祭拜。这个充满厚黑态度的哑谜就这样传了下来,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情景,孔子的墓碑前就建起了这道矮墙了。
孔梅溪是孔尚任
东鲁孔梅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桃花扇》的作者东鲁孔尚任。孔梅溪是不是孔尚任呢?我们来看一下孔尚任能不能接触到《红楼梦》的稿本。
孔尚任康熙二十五年(1686)七月,奉命随工部侍郎孙载沣去淮杨,治理长江入海口,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冬才回到北京。其间,他结识了明朝遗老冒辟疆等人,在南京等地游览观光,收集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资料,作为创作《桃花扇》的素材。孔尚任可能在此时认识了吴伟业的好友尤侗、严绳孙及曹寅等人,看到了吴伟业的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此时吴伟业已逝去,已将《情憎录》改名为《红楼梦》。孔尚任同尤侗、曹寅、严绳孙等都有反清复明的思想,看到稿本之后认为书名改为《风月宝鉴》为好。他还将《红楼梦》第五回的十二首曲子进行了填词。在“终生误”曲子后面甲戌本有眉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虽然《桃花扇》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才脱稿。此批批在康熙甲戌年(1694)之后,此时孔尚任的填曲才华已被当时社会所公认,有“自创北曲”的声誉,与洪昇南曲齐名。明清传奇以南曲为多,《红楼梦》独用北曲,不能不说与孔尚任有关。从此批中可知孔尚任不但题写了书名,还填了曲。孔尚任治水的时间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至二十八年(1689),严绳孙增删《红楼梦》定稿的时间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正是严绳孙增删《红楼梦》的时间范围之内。孔尚任还对文本进行了评批。我们只能见到一条批语,第十三回有梅溪批语一条:“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
从上述分析孔尚任是孔梅溪与《红楼梦》的成书时间相合,与批语相合。孔尚任又有机会接触到《红楼梦》,故可定孔梅溪为孔尚任化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孔林墓地
孔尚任墓,在孔林东北角,有墓碑,立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上刻'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作者
孙良器
守端
李昪
徐侨
卞之琳
柳浑
张昱
谢谔
清顺
郑振铎
丰子恺
郁达夫
王琮
孔德绍
吴兆骞
周亮工
王轩
周文雍
护国
沈辽
虞仲文
赵延寿
张协
刘献廷
虞骞
任昉
谢瞻
赵功可
陆可教
吴莱
刘弗陵
张打油
道璨
陈烈
朱鹤龄
陈季
袁正真
张简
邢昉
马祖常
詹时雨
大食惟寅
范康
厉声教
陈高
沈钦圻
朱一是
唐圭璋
习近平
陈郁
赵淇
严识玄
龚鼎孳
应璩
吉中孚
史浩
龚贤
章甫
马存
薛梦桂
孔武仲
李希圣
危稹
席佩兰
史宗
江端友
马君武
张正见
梁锽
爱新觉罗·敦诚
陈子良
邓玉宾
舒位
沈明臣
刘伯亨
李寿卿
乐毅
谢觉哉
郑道昭
李唐
兰陵笑笑生
张昇
黄燮清
袁宏
李毓秀
樊增祥
李昌符
郑嵎
袁崇焕
沈与求
董颖
寇国宝
杨蟠
帛道猷
沈谦
梁鼎芬
刘澜
王易简
刘婆惜
种放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