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
人物简介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公元334~416年),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慧远大师出生于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慧远大师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听后,慧远大师悟彻真谛,于是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
慧远大师二十四岁时,便开始讲经说法,听众有不能理解的地方,慧远大师便援引庄子的义理为连类,采用「格义」方法,令听众清楚地领悟。慧远大师著述宏富,相传鸠摩罗什大师读到慧远大师所著《法性论》,大加赞叹云:「边国人未有经,使暗与理会,岂不妙哉!」
在弘法传道的过程中,许多人皈投到慧远大师座下。东晋太元四年(公元379年),道安大师为前秦苻坚所执,往长安,其徒众星散,慧远大师率领弟子数十人,打算去罗浮山,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到庐山清净,足可以息心敛影办道,于是驻锡庐山的龙泉精舍。刺史桓伊发心建造东林寺,慧远大师自此以东林为道场,修身弘道,著书立说,晚年「迹不入俗,影不出山。」由于慧远大师的德望,当时的东林寺成为南方佛教的中心。中外僧俗,望风遥仰。「东向稽首,献心庐岳。」遥与北方长安消遥园,平分天下。
慧远大师容貌威严,令人一见顿生敬畏之心。据传记载:时有慧义法师,以强正自命,不肯服人,对慧远大师弟子慧宝说:「你们都是一班庸才,所以对于慧远推服得不得了。你们看我和他辩论。」及到听慧远大师讲《法华经》时,屡次欲提出问题来问难,终因心情战栗,汗流浃背,一句也不敢问。另有谢灵运恃才傲物,一见慧远大师,肃然心服。足见慧远大师感格人心之威德。
东晋时代,佛法虽已不断地传入,然尚不完备。所以梵僧来华弘化者,仍然络绎不绝。慧远大师感于法道有缺,曾派弟子法净、法领等西行取经,得到诸多梵本佛经,遂于庐山置般若台译经,成为我国翻译史上私立译场的第一人。
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结社念佛,共期西方。率众精进念佛,凿池种莲花,在水中立十二品莲花,随波旋转,分刻昼夜作为行道的节制。由于修行的理论与方法正确,莲社123人,均有往生净土的瑞相,甚至有的还在现身中见佛,如刘遗民等。
据《远公别传》记载:慧远大师在庐山的净修,非常精勤勇猛,曾于念佛三昧中,三次见到佛菩萨的胜相,然而慧远大师从未向他人宣示,其后在般若台的东龛,刚刚从定起来,又见到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而于圆光之中,有无数化佛及观音势至等,同时还有慧持、昙顺、刘遗民等。于时阿弥陀佛对他说:「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刘遗民等也曾趋前对慧远大师禀言:「法师之志在吾之先,何来之迟也?」慧远大师确知往生日期后,才将见到胜相的事实告知法净、慧宝等弟子。制订遗戒,至期果然安坐而化,上品往生。
慧远大师内通佛理,外善群书,为当代所宗,亦受国外僧众所钦敬。庐山之东林寺为当时南地佛教中心,与罗什所居止之长安中分天下。师于义熙十二年示寂,世寿八十三。后由唐、宋诸帝赐赠谥号「辨觉大师」、「正觉大师」、「圆悟大师」、「等遍正觉圆悟大师」。为别于隋代净影寺之慧远,后世多称为「庐山慧远」。
慧远大师二十四岁时,便开始讲经说法,听众有不能理解的地方,慧远大师便援引庄子的义理为连类,采用「格义」方法,令听众清楚地领悟。慧远大师著述宏富,相传鸠摩罗什大师读到慧远大师所著《法性论》,大加赞叹云:「边国人未有经,使暗与理会,岂不妙哉!」
在弘法传道的过程中,许多人皈投到慧远大师座下。东晋太元四年(公元379年),道安大师为前秦苻坚所执,往长安,其徒众星散,慧远大师率领弟子数十人,打算去罗浮山,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到庐山清净,足可以息心敛影办道,于是驻锡庐山的龙泉精舍。刺史桓伊发心建造东林寺,慧远大师自此以东林为道场,修身弘道,著书立说,晚年「迹不入俗,影不出山。」由于慧远大师的德望,当时的东林寺成为南方佛教的中心。中外僧俗,望风遥仰。「东向稽首,献心庐岳。」遥与北方长安消遥园,平分天下。
慧远大师容貌威严,令人一见顿生敬畏之心。据传记载:时有慧义法师,以强正自命,不肯服人,对慧远大师弟子慧宝说:「你们都是一班庸才,所以对于慧远推服得不得了。你们看我和他辩论。」及到听慧远大师讲《法华经》时,屡次欲提出问题来问难,终因心情战栗,汗流浃背,一句也不敢问。另有谢灵运恃才傲物,一见慧远大师,肃然心服。足见慧远大师感格人心之威德。
东晋时代,佛法虽已不断地传入,然尚不完备。所以梵僧来华弘化者,仍然络绎不绝。慧远大师感于法道有缺,曾派弟子法净、法领等西行取经,得到诸多梵本佛经,遂于庐山置般若台译经,成为我国翻译史上私立译场的第一人。
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结社念佛,共期西方。率众精进念佛,凿池种莲花,在水中立十二品莲花,随波旋转,分刻昼夜作为行道的节制。由于修行的理论与方法正确,莲社123人,均有往生净土的瑞相,甚至有的还在现身中见佛,如刘遗民等。
据《远公别传》记载:慧远大师在庐山的净修,非常精勤勇猛,曾于念佛三昧中,三次见到佛菩萨的胜相,然而慧远大师从未向他人宣示,其后在般若台的东龛,刚刚从定起来,又见到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而于圆光之中,有无数化佛及观音势至等,同时还有慧持、昙顺、刘遗民等。于时阿弥陀佛对他说:「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刘遗民等也曾趋前对慧远大师禀言:「法师之志在吾之先,何来之迟也?」慧远大师确知往生日期后,才将见到胜相的事实告知法净、慧宝等弟子。制订遗戒,至期果然安坐而化,上品往生。
慧远大师内通佛理,外善群书,为当代所宗,亦受国外僧众所钦敬。庐山之东林寺为当时南地佛教中心,与罗什所居止之长安中分天下。师于义熙十二年示寂,世寿八十三。后由唐、宋诸帝赐赠谥号「辨觉大师」、「正觉大师」、「圆悟大师」、「等遍正觉圆悟大师」。为别于隋代净影寺之慧远,后世多称为「庐山慧远」。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作者
仲子陵
王毂
王鉴
吴存楷
陶梦桂
方太古
罗伦
吴殳
曹于汴
程本立
赵宽
陆应旸
易顺鼎
戴察
际智
程端礼
陆友仁
麻革
徐承烈
田艺蘅
刘树堂
鲁一同
黄佐
赵国璧
卢儒
张英
车万育
黄钧宰
王用宾
章惇
刘鲁风
翁绶
杜旟
姜宸英
徐积
刘章
费昶
陆厥
谢安
司马懿
杨方
祖台之
束皙
周弘让
吴应箕
朱昂
何孟雄
郭麟
孙良器
守端
李昪
徐侨
卞之琳
柳浑
张昱
谢谔
清顺
郑振铎
丰子恺
郁达夫
王琮
孔德绍
吴兆骞
周亮工
王轩
周文雍
护国
沈辽
虞仲文
赵延寿
张协
刘献廷
虞骞
任昉
谢瞻
赵功可
陆可教
吴莱
刘弗陵
张打油
道璨
陈烈
朱鹤龄
陈季
袁正真
张简
邢昉
马祖常
詹时雨
大食惟寅
范康
厉声教
陈高
沈钦圻
朱一是
唐圭璋
习近平
陈郁
赵淇
严识玄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