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
人物经历
李伯元生于世宦之家,他祖父、父亲、伯父都是科第出身,有的在地方任牧令、监司,有的在京城官居枢要。伯元生在山东,三岁时,父亲去世,由堂伯李念仔抚养。当时念之任山东道员、东昌府知府,伯元从小随伯父在山东长大。伯父对他督教甚严,母亲只此一个儿子,更是把全副心力放在他身上。伯元自幼聪慧好学,兴趣广泛,每当夜深人静之际,淡月孤灯之下,攻读不止。他擅长制艺诗赋,善于绘画篆刻,懂得金石考据,可谓多才多艺。少年时期就考取了秀才,名列第一,但始终未能考中举人,仕途失意,这对他后来思想的变化,痛感官场黑暗,敢于起来加以揭露鞭挞,是有重要意义的。
光绪十八年(1892年),念仔从山东辞官回到常州,伯元一家,同返故乡。此时,坐落在北门外青山桥畔罗武坝的祖宅,已在战乱中毁坏,于是在城内青果巷选择一处房屋居住。过了二年,伯父去世。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充满着内忧外患,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统治者卖国求荣,腐败反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被扼杀,清朝一面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割地赔款;一面对人民大众加重剥削,残酷镇压。政事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使青年时代的李伯元不胜忧愤,思图改革。他在诗中抒发抱负道:“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年方三十,在学文学上有扎实根基的李伯元来到上海,创办《指南报》,以此揭露时弊,劝善惩恶。不久,改办《游戏报》,后又改为《繁华报》,并受商务印书馆之聘,编辑出版《绣像小说》半月刊。他是晚清上海小报的创始人,鲁迅先生说他所办报纸“为偕嘲骂之文,记注倡优起居”(《中国小说史略》)。对于清朝末年的官场及社会上的种种腐朽现象,以嬉笑怒骂之笔,绘影绘声,揭露无遗,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发行颇广。后来仿效者甚多,纷纷办起保种小报,但都没有他办的报纸发行量大。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举办经济特科。所谓经济特科,是一种临时设立的特别考试。必须是具有相当资历的人,并经有声望的官员保荐,才能参加这种考试,考取之后,立即就做官,那时虽有官衔而无实职的人是极多的。这时李伯元在上海写小说成了名, 乡侍郎曾慕涛保荐他参加经济特科考试。他却加以拒绝,没有去参加考试,人们赞扬他志趣高尚。后来终因积劳成疾,年才四十,殁于上海。
光绪十八年(1892年),念仔从山东辞官回到常州,伯元一家,同返故乡。此时,坐落在北门外青山桥畔罗武坝的祖宅,已在战乱中毁坏,于是在城内青果巷选择一处房屋居住。过了二年,伯父去世。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充满着内忧外患,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统治者卖国求荣,腐败反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被扼杀,清朝一面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割地赔款;一面对人民大众加重剥削,残酷镇压。政事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使青年时代的李伯元不胜忧愤,思图改革。他在诗中抒发抱负道:“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年方三十,在学文学上有扎实根基的李伯元来到上海,创办《指南报》,以此揭露时弊,劝善惩恶。不久,改办《游戏报》,后又改为《繁华报》,并受商务印书馆之聘,编辑出版《绣像小说》半月刊。他是晚清上海小报的创始人,鲁迅先生说他所办报纸“为偕嘲骂之文,记注倡优起居”(《中国小说史略》)。对于清朝末年的官场及社会上的种种腐朽现象,以嬉笑怒骂之笔,绘影绘声,揭露无遗,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发行颇广。后来仿效者甚多,纷纷办起保种小报,但都没有他办的报纸发行量大。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举办经济特科。所谓经济特科,是一种临时设立的特别考试。必须是具有相当资历的人,并经有声望的官员保荐,才能参加这种考试,考取之后,立即就做官,那时虽有官衔而无实职的人是极多的。这时李伯元在上海写小说成了名, 乡侍郎曾慕涛保荐他参加经济特科考试。他却加以拒绝,没有去参加考试,人们赞扬他志趣高尚。后来终因积劳成疾,年才四十,殁于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创作生涯
李伯元,1867年生于山东,早年丧父,由居官的堂伯抚养,因此对腐败黑暗的官场有较深刻的印象。他少年时代擅长制艺、诗赋,1891年中乡试第一秀才。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内忧外患刺痛了李伯元的心,又因受到维新变法维新思想影响,他放弃了对科举的追求,于1896年到上海创办《指南报》。这是中国报刊史上最早的小报,第二年,他又创办《游戏报》,每期4页,约5000字,文字、广告各占一半,有市井新闻、谐文、诗词、灯谜、碑传、楹联、酒令、论辩等栏目。这两份报纸主要刊载官场笑话、民间趣闻,与当时各报风格迥异,受到小市民和落魄文人的喜爱,开辟了中国消遣性小报的门径。其实,李伯元的本意是要借游戏之说,嘲骂之文,对贪官污吏及政治腐败现象加以揭露、讽刺、谴责,希望社会现实有所改良、变革。
鲁迅曾指出这类小报“命意在于匡世”。后李伯元将《游戏报》转让给他人,于1901年创办《世界繁华报》,该报为日报,辟有讽林、艺事志、野史、时事嘻谈、小说、论著、谭丛等栏目,也以暴露、嘲讽官场腐败现象为主,曾连载了著名谴责小说家吴趼人的《糊涂世界》及自己撰写的描写义和团起义的连载小说《庚子国变弹词》等。当时,他住在劳合路(今六合路),那里妓院丛集,他特意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老骥伏枥,流莺比邻”,在此环境下,他开始撰写《官场现形记》,该小说由若干独立的短篇小说连缀而成,原计划写120回,后因病,只写了50多回,由他友人补缀至60回,它所写的基本上是他从亲友处收集来的实事逸闻,如第四十三回《八座荒唐起居无节》,指的是张之洞,四十四回提到的太监,即指李莲英,全面而集中地描绘了晚清时期形形色色的官僚群像,反映了整个官场的贪贿、欺诈等丑恶现象。由于他善于以滑稽玩世的文风贬斥时弊,所以颇受读者欢迎,成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连载的同时,还被报馆分五编先后单行出版,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在李伯元成功创办《世界繁华报》的影响下,上海各小报纷纷蔚起,他因而被称为小报界的鼻祖。
此外,李伯元还发起创办“海上文社”等文艺团体,并出版社刊《海上文社日报》。1903年,他应商务印书馆之聘,担任《绣像小说》主编,该刊经常刊载吴研人等人的作品,曾连载了刘鄂的小说《老残游记》,也连载李伯元自己的创作,如《文明小史》《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中国现在记》《醒世缘弹词》等十余篇小说与弹词,《绣像小说》也是借文艺形式针砭社会丑恶现象的刊物。为吸引读者,版面上还穿插一些弹词、戏曲和杂文,所刊小说均配上绣像插图,图文并茂,很受读者喜爱。 李伯元这一时期的创作仍与现实密切结合,如《醒世缘弹词》宣传破除迷信、反对缠足和吸鸦片,《文明小史》反映清末在维新运动和帝国主义侵略下旧中国的形形色色,讽刺了封建知识分子对文明的误解,《海天鸿雪记》则描写青楼生活,故有人评价李伯元,称他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与旧的冲突和转变。他还擅长绘画,闲时用于消遣。但他的生活并不景气,常常负债,某年除夕,讨债人接踵而来,他只得跑到一个茶馆躲避。工作的繁重和生活的困顿使他患了最重的肺病,1906年因肺病恶化在上海逝世,年仅40岁。遗有《芋香室印谱》《南亭笔记》《南亭四话》及多种书画作品。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内忧外患刺痛了李伯元的心,又因受到维新变法维新思想影响,他放弃了对科举的追求,于1896年到上海创办《指南报》。这是中国报刊史上最早的小报,第二年,他又创办《游戏报》,每期4页,约5000字,文字、广告各占一半,有市井新闻、谐文、诗词、灯谜、碑传、楹联、酒令、论辩等栏目。这两份报纸主要刊载官场笑话、民间趣闻,与当时各报风格迥异,受到小市民和落魄文人的喜爱,开辟了中国消遣性小报的门径。其实,李伯元的本意是要借游戏之说,嘲骂之文,对贪官污吏及政治腐败现象加以揭露、讽刺、谴责,希望社会现实有所改良、变革。
鲁迅曾指出这类小报“命意在于匡世”。后李伯元将《游戏报》转让给他人,于1901年创办《世界繁华报》,该报为日报,辟有讽林、艺事志、野史、时事嘻谈、小说、论著、谭丛等栏目,也以暴露、嘲讽官场腐败现象为主,曾连载了著名谴责小说家吴趼人的《糊涂世界》及自己撰写的描写义和团起义的连载小说《庚子国变弹词》等。当时,他住在劳合路(今六合路),那里妓院丛集,他特意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老骥伏枥,流莺比邻”,在此环境下,他开始撰写《官场现形记》,该小说由若干独立的短篇小说连缀而成,原计划写120回,后因病,只写了50多回,由他友人补缀至60回,它所写的基本上是他从亲友处收集来的实事逸闻,如第四十三回《八座荒唐起居无节》,指的是张之洞,四十四回提到的太监,即指李莲英,全面而集中地描绘了晚清时期形形色色的官僚群像,反映了整个官场的贪贿、欺诈等丑恶现象。由于他善于以滑稽玩世的文风贬斥时弊,所以颇受读者欢迎,成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连载的同时,还被报馆分五编先后单行出版,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在李伯元成功创办《世界繁华报》的影响下,上海各小报纷纷蔚起,他因而被称为小报界的鼻祖。
此外,李伯元还发起创办“海上文社”等文艺团体,并出版社刊《海上文社日报》。1903年,他应商务印书馆之聘,担任《绣像小说》主编,该刊经常刊载吴研人等人的作品,曾连载了刘鄂的小说《老残游记》,也连载李伯元自己的创作,如《文明小史》《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中国现在记》《醒世缘弹词》等十余篇小说与弹词,《绣像小说》也是借文艺形式针砭社会丑恶现象的刊物。为吸引读者,版面上还穿插一些弹词、戏曲和杂文,所刊小说均配上绣像插图,图文并茂,很受读者喜爱。 李伯元这一时期的创作仍与现实密切结合,如《醒世缘弹词》宣传破除迷信、反对缠足和吸鸦片,《文明小史》反映清末在维新运动和帝国主义侵略下旧中国的形形色色,讽刺了封建知识分子对文明的误解,《海天鸿雪记》则描写青楼生活,故有人评价李伯元,称他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与旧的冲突和转变。他还擅长绘画,闲时用于消遣。但他的生活并不景气,常常负债,某年除夕,讨债人接踵而来,他只得跑到一个茶馆躲避。工作的繁重和生活的困顿使他患了最重的肺病,1906年因肺病恶化在上海逝世,年仅40岁。遗有《芋香室印谱》《南亭笔记》《南亭四话》及多种书画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主要作品
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其中《官场现形记》更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作品风格
常州籍著名语言大师赵元任,在他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中,特别给常州方言指出,有“绅谈”和“街谈”之别。就字面可见,“街谈”即流传于街头巷尾,市井百姓口中的方言;“绅谈”,来自于官宦和绅士口中的方言。李伯元,因为他既生活在市井之中,又受为官多年伯父的抚养,对官场特有的方言,有相当的了解。所以李伯元在《官场现形记》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抖出好多绅谈方言:
带肚子(5.11):清代有一定级别官员在任或新上任,另有人出钱给他而谋个属下的小吏,这现象称之为“带肚子”。
正途(19回标题)、羊毛笔换得来的(19.11):清代谋官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出钱给朝廷,按钱多寡,分等得位,这叫捐官;其二是经过科举考试(考试要用羊毛笔答卷)而谋官,故有“羊毛笔换得来的”之说,这被称之谓“正途”。
大帽子(3.6):清代官员戴尖顶、圆边沿的大帽,由此大帽子便成了官员的别称。大帽子在官场上也成了有背景有后台的代称。
一底一面、有底有面、连底连面(4.14等):清代官吏贪污,有明里面子上的一份,还有暗底里的一份。故有一底一面、有底有面、连底连面之称。清代商人赚钱也有明里暗里之别,故亦有一底一面、有底有面、连底连面之类的说法。
出……花样(9.12):清代官场有你出我的花样,我出你的花样之类的勾心斗角。于是官员之中经常口吐:“出……花样”之类言谈。
罩(15.13):清代官员说谋官,说掌权,好比如渔翁执罩,罩住官、罩住权,去玩弄权势,作威作福。他们把如此谋官、弄权,说成是“罩官”或“有几个差使身上罩住……”。
腰把子(20.6):比喻靠山、后台。
经络(30.8):清代官员关系,如人体经络,也如一张织网,这儿牵到那里,此处通向彼地,错综复杂,沆瀣一气。
折个干(36.11):收受实物贿赂,令人惹眼且不实惠;为避人耳目而又能达到实惠目的,将实物折成钱币,此之谓“折个干”。
尽管以上这些绅谈方言数量不多,但经李伯元巧妙运用,它们在《官场现形记》长篇中,辅助其整体共同铸成了一面历史镜子:它照见了封建制度的腐败特征,照见了官场上实施腐败的种种卑鄙伎俩,更照见了封建王朝日落西山的发展趋势。李伯元抖出这么一些绅谈方言,确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透过字里行间窥见封建社会岌岌可危的世态,以及那日渐衰败的颓势。
带肚子(5.11):清代有一定级别官员在任或新上任,另有人出钱给他而谋个属下的小吏,这现象称之为“带肚子”。
正途(19回标题)、羊毛笔换得来的(19.11):清代谋官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出钱给朝廷,按钱多寡,分等得位,这叫捐官;其二是经过科举考试(考试要用羊毛笔答卷)而谋官,故有“羊毛笔换得来的”之说,这被称之谓“正途”。
大帽子(3.6):清代官员戴尖顶、圆边沿的大帽,由此大帽子便成了官员的别称。大帽子在官场上也成了有背景有后台的代称。
一底一面、有底有面、连底连面(4.14等):清代官吏贪污,有明里面子上的一份,还有暗底里的一份。故有一底一面、有底有面、连底连面之称。清代商人赚钱也有明里暗里之别,故亦有一底一面、有底有面、连底连面之类的说法。
出……花样(9.12):清代官场有你出我的花样,我出你的花样之类的勾心斗角。于是官员之中经常口吐:“出……花样”之类言谈。
罩(15.13):清代官员说谋官,说掌权,好比如渔翁执罩,罩住官、罩住权,去玩弄权势,作威作福。他们把如此谋官、弄权,说成是“罩官”或“有几个差使身上罩住……”。
腰把子(20.6):比喻靠山、后台。
经络(30.8):清代官员关系,如人体经络,也如一张织网,这儿牵到那里,此处通向彼地,错综复杂,沆瀣一气。
折个干(36.11):收受实物贿赂,令人惹眼且不实惠;为避人耳目而又能达到实惠目的,将实物折成钱币,此之谓“折个干”。
尽管以上这些绅谈方言数量不多,但经李伯元巧妙运用,它们在《官场现形记》长篇中,辅助其整体共同铸成了一面历史镜子:它照见了封建制度的腐败特征,照见了官场上实施腐败的种种卑鄙伎俩,更照见了封建王朝日落西山的发展趋势。李伯元抖出这么一些绅谈方言,确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透过字里行间窥见封建社会岌岌可危的世态,以及那日渐衰败的颓势。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作者
仲子陵
王毂
王鉴
吴存楷
陶梦桂
方太古
罗伦
吴殳
曹于汴
程本立
赵宽
陆应旸
易顺鼎
戴察
际智
程端礼
陆友仁
麻革
徐承烈
田艺蘅
刘树堂
鲁一同
黄佐
赵国璧
卢儒
张英
车万育
黄钧宰
王用宾
章惇
刘鲁风
翁绶
杜旟
姜宸英
徐积
刘章
费昶
陆厥
谢安
司马懿
杨方
祖台之
束皙
周弘让
吴应箕
朱昂
何孟雄
郭麟
孙良器
守端
李昪
徐侨
卞之琳
柳浑
张昱
谢谔
清顺
郑振铎
丰子恺
郁达夫
王琮
孔德绍
吴兆骞
周亮工
王轩
周文雍
护国
沈辽
虞仲文
赵延寿
张协
刘献廷
虞骞
任昉
谢瞻
赵功可
陆可教
吴莱
刘弗陵
张打油
道璨
陈烈
朱鹤龄
陈季
袁正真
张简
邢昉
马祖常
詹时雨
大食惟寅
范康
厉声教
陈高
沈钦圻
朱一是
唐圭璋
习近平
陈郁
赵淇
严识玄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