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者 >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而后率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在汉明帝末年收服了西域部分国家, 但汉章帝即位后迫于北匈奴侵扰而放弃了西域,独留班超在西域,并为其增兵千余。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班超击败自中亚来犯的贵霜帝国,次年重新收服了西域部分国家,被汉和帝封为西域都护。永元六年(94年),班超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部收服,七年(95年)被汉和帝封为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朝。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雒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雒阳邙山之上。
纠错
纠错
人物生平
少有大志
班超为史学家班彪的幼子。他虽然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但却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很勤苦,但他不以此为耻。班超口才很好,广泛的阅读典籍,常拿着《公羊春秋》阅读。
永平五年(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召入京任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一同迁居至雒阳。班超家境贫寒,靠替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后来,他去找相面的人看相,相面的人说:“你的先辈虽是平民百姓,但你日后定当在万里之外封侯。”班超问他原因,相面的人说:“你额头如燕,颈脖如虎,飞翔食肉,这是万里封侯的相貌啊!” 
后来,汉明帝问班固说:“你弟弟现在哪里呢?”班固说:“在替官府写书,用挣来的钱奉养老母亲”。于是明帝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掌管奏章和文书。但不久后,因过失被免职。
出使西域
震慑鄯善
西域诸属国自王莽篡汉之后脱离中央王朝管辖,被北匈奴所控制。北匈奴得到西域的人力、物力后,实力大增,屡次进犯河西诸郡,使得边地人民不堪其苦。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班超一到军旅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窦固很赏识他的才干,于是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经过准备之后,班超和郭恂率领部下向西域进发,先到达了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国。鄯善王对班超等人先是嘘寒问暖,礼敬备致,后来突然改变态度,变得疏懈冷淡。班超估计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对部下说:“你们难道没觉察鄯善王的态度变得淡漠了么?这一定是北匈奴有使者来到这里,让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原因。头脑清醒的人能够预见到还未发生的事情,何况现在已明摆着呢!” 
于是,班超便把接待他们的鄯善侍者找来,出其不意地问他:“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他们现在住在哪里?”侍者感觉出乎意料,仓猝间难以回答,只好把情况照实说了。班超把侍者关押起来,以防泄露消息。接着,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饮酒高会。喝到酒醉的时候,班超故意激怒大家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对我们就不以礼相待了。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绑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吗?你们看这怎么办呢?”大家都齐声说道:“我们现在处于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司马你决定吧。”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夜用火进攻北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以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有人说:“这件事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大怒说:“是凶是吉,就在于此事。郭从事是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计划,我们就会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声,这就称不上是壮士了。”部下都一致称是。
这天天刚黑,班超就率领将士直奔北匈奴使者驻地。当时天上刮大风,班超命十个人拿着鼓藏在敌人驻地的后方,约好一见火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又命其他人拿着刀枪弓弩埋伏在门两边。安排完后,班超顺风纵火,一时间三十六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匈奴人乱作一团,逃遁无门。班超亲手击杀了三个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匈奴人都葬身火海。
第二天,班超将此事报知郭恂,郭恂先是吃惊,接着脸上出现了感觉不公平的脸色。班超知道他心存嫉妒,便抬起手来对他说:“你尽管没有与我们一起行动,但我班超又怎么忍心独占这份功劳呢?”郭恂脸露喜色。班超于是请来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王大惊失色,举国震恐。班超好言抚慰,鄯善王表示愿意归附朝廷,并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汉朝作为人质。
再使西域
班超完成使命后率众回师,并把情况向窦固作汇报。窦固非常高兴,上表奏明班超出使经过和所取得的成就,并请明帝再选派使者出使西域。明帝很欣赏班超的勇敢韬略,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便下诏对给窦固说:“像班超这样的使臣,为什么不派遣他,而要另选别人呢?可以提拔班超担任军司马,让他继续完成出使的任务。”窦固认为班超手下的人太少,想给他再拨一些人马。班超却说:“我只要带领原来跟从我的三十多人就足够了,如果发生意外,人多了反而更增加累赘。” 
班超等人向西域进发,不久,到了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当时,于阗王广德刚刚攻破莎车国(今新疆莎车),在天山南道称雄,北匈奴派使者驻在于阗,对外说是监护它,实际上掌握着于阗的大权。班超到达于阗后,于阗王对他并不很礼貌,态度颇为冷淡。于阗的巫风兴盛,巫师对于阗王说:“天神发怒了,你们为什么想去归顺汉朝?汉使有一匹嘴黑毛黄的好马,你们赶快把它弄来给我祭祀天神!”于阗王派宰相私来比向班超讨要那匹马,班超早已清楚事情原委,痛快地答应了。但是提出要巫师自己来牵。等到巫师到来后,班超不由分说,将他杀死,并逮捕了私来比,痛打数百皮鞭。把巫师的首级送还于阗王,说明利害,以道义责备他。于阗王早就听说过班超在鄯善国诛杀匈奴使者的作为,因此颇为惶恐,当即下令杀死北匈奴使者,重新归附汉朝,班超重赏了于阗国王和他的臣子,成功镇抚于阗。西域各国因此全都派出王子入朝为人质,西域与汉朝中断了六十五年的关系,至此才恢复。
当时匈奴人扶立的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城东郊)国王倚仗匈奴的势力在天山道肆无忌惮,他派兵攻破疏勒国(今新疆喀什),杀死其国王,另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疏勒国实际掌握在龟兹人手中。
永平十七年(74年)春天,班超带手下人从小道向疏勒国进发。班超行至兜题居住的架橐城九十里的地方,派手下吏员田虑去招降兜题。班超指示说:“兜题并不是疏勒人,疏勒国民一定不会为他尽忠效命的,他如果不肯投降,就将他扣押起来。”田虑只身来见兜题。兜题见田虑势单力孤,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田虑乘其不备,抢上去劫持了他。在这种突发事件下,兜提手下的人都惊惧奔走。田虑乘马疾驰,到班超处复命。班超当即来到架橐城,把疏勒文武官员全部集中起来,向他们陈说龟兹种种不合理的行径,宣布另立原来被杀掉的疏勒国君的侄儿忠当国王,疏勒人非常高兴。新王和一班官员要杀死兜题,但班超从大局出发,说:“杀他无益于大事,应该让龟兹知道大汉的恩威。”说服众人释放了兜题,疏勒也平定。
至此,班超两次出使,凭借智勇,已先后使鄯善、于阗、疏勒三个国家恢复了与汉朝的臣属关系。
以夷制夷
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驾崩,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国乘汉朝大丧的机会,围攻西域都护陈睦,将其杀害。班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今新疆温宿县、阿克苏市一带)等国也屡屡发兵,进攻汉朝属国疏勒。班超与疏勒王忠互为犄角,首尾呼应,在盘橐城据守。虽然势单力孤,但仍坚持了一年多。
建初元年(76年),汉章帝刘炟即位,朝廷认为陈睦已死,担心班超独处边陲,难以支持,于是下诏命班超回国。班超受命将归的时候,疏勒举国忧恐。都尉黎弇说:“汉使如果离开我们,我们必定会再次被龟兹灭亡。我实在不忍心看到汉使离去。”说罢,便拔刀自刎而死。班超率部至属国于阗,于阗国王和百姓都放声大哭,他们说:“我们依靠汉使,就好比孩子依靠父母一样,你们千万不能回去。”不少人还抱住班超的马腿苦苦挽留。班超见状,自知于阗父老决不会让他东归,而他也想留在这里,完成他立功异域的宏愿,便决定暂不回汉朝,重返疏勒。疏勒有两座城在班超走后,已经重新归降了龟兹,并且与尉头国(今新疆阿合奇县)联合起来,意图造成大乱。班超将反叛首领逮捕,又击破尉头国,斩杀了六百多人,才使疏勒再次安定。
建初三年(78年),班超征召各属国的士兵一万多人攻破姑墨国,斩杀了七百人,将龟兹孤立。
建初五年(80年),班超上书给章帝,分析西域各国形势及自己的处境,提出了平定西域各国的主张,他说:
“臣曾经看到先帝想再通西域,因而往北进击匈奴,向西域派出使者,鄯善国和于阗国当即归附大汉。现在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等国又愿意归顺汉朝,共同出力,攻灭龟兹,开辟通往汉朝的道路。如果我们攻下了龟兹,那么西域尚未归服的国家就屈指可数了。臣心中独自思量,臣原来虽然只是个军中的小吏,但却很想像谷吉那样在远方为国效命,像张骞那样在旷野捐躯。从前魏绛只是一个小国的大夫,还能与诸戎订立和盟,何况臣今天仰承大汉的声威,难道不能竭尽铅刀一割的作用吗?前汉议论西域形势的人都说只有打通西域三十六个国家,就称得上折断了匈奴的右臂。现在,西域的各个国家,那怕是极边远的小国,没有不愿意再次归附汉朝的,大小国家都十分高兴,自愿进贡的络绎不绝,只有焉耆、龟兹二国不服从我们。臣先前曾和三十六个部下奉命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危困,自从孤守疏勒以来,至今也已经五年了,对于西域的情况,臣较为熟悉。曾经问过大小城廓的人,他们都认为依靠大汉与依靠天一样可靠。由此看来,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脉西段、喀剌昆仑山脉东南段)的道路是可以打通的;葱岭一通,那么就可以征服龟兹了。现在我们应该封龟兹国的侍子白霸为龟兹国王,派几百名步骑兵护送他回来,与其它各属国军队联合作战。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擒获现在的龟兹王。用夷狄来攻夷狄,这是最好的计策啊!臣看到莎车、疏勒两国田地肥广,草茂畜繁,不同于敦煌、鄯善两地。朝廷在那里驻军粮食可以自给自足,不须耗费国内的财力物力。而且,姑墨、温宿二国的国王又全是龟兹国所册立的,既不是那两国的人,就会进一步相互对立和厌弃,这种情况必定会导致反叛和出降,如果这两国归降我们,那么龟兹自然就可以攻破了。臣希望朝廷发下臣的奏章,看能否参照办理,如果万一获得成功,臣就是死了又何恨之有?臣下区区之身,承蒙上天的保佑,暗中希望不至于马上就死,能够亲眼看到西域平定、陛下举起预祝万寿无疆的酒杯,向祖庙报功、向天下宣布喜讯的日子。”
班超在上书中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章帝览表后,知道班超的功业可以成功,非常满意,准备增加班超的力量。平陵人徐干与班超志同道合,请求奋身异域,辅佐班超。朝廷当即任命他为代理司马,派他率一千人去增援班超。 
招抚乌孙
当初,莎车国认为汉军不会前来,于是投降龟兹,疏勒都尉番辰也在随后反叛。正好徐干到达疏勒,班超与徐干一起杀掉番辰,又斩杀一千多人,平息了叛乱。班超攻破番辰之后,想进军龟兹。当时,乌孙国兵力强盛,班超认为可以借助它的力量,于是上书说:“乌孙是个大国,有十万弓兵,所以武帝(刘彻)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到孝宣皇帝的时侯,终于起到了它的效用。现在可以派使者招抚乌孙,与之并力合作。”章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建初八年(83年),拜班超为将兵长史,借用鼓吹幢麾等旌旗乐器。升任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及以下的人锦帛。
李邑走到于阗时,正赶上龟兹进攻疏勒,他吓得不敢再向前行。为了掩饰自己的怯懦,他上书给朝廷,说平定西域劳而无功,又说班超拥抱爱妻,怀抱幼子,在国外享受安乐,没有心思考虑国内的事情。班超听闻后叹息不已,说:“我比不上曾参却有三至之谗,恐怕现在会有人怀疑我了。”于是,毅然让妻子离开了自己。章帝深知班超公忠体国,于是下诏严厉的责备李邑说:“即使班超拥抱爱妻,怀抱幼子,那么思念家乡的士卒一千多人,怎么能够都跟班超同心同德呢?”还命李邑接受班超的调度,让班超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让李邑留在西域。
班超当即让李邑带着乌孙侍子回京。徐干劝班超:“李邑之前毁谤你,企图让你平定西域的功业失败,现在为什么不遵循陛下的旨意把他留下来,另派人护送侍子呢?” 班超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呢?正因为李邑毁谤我,所以我现在才派遣他回国。我处心无愧,还怕别人讲什么呢?为了泄私愤而图快意把他留下来,这就不算忠臣。” 
攻克莎车
建初九年(84年),朝廷又派和恭为代理司马,率兵八百增援班超。班超准备调集属国疏勒、于阗的兵马进攻莎车。莎车王派人跟疏勒王忠私下联系,用重礼贿赂他,忠于是背叛班超,发动叛乱,占据乌即城。班超改立府丞成大为疏勒王,调集兵力进攻忠,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国派精兵帮助忠,班超久攻不下。当时,月氏刚和康居通婚,班超派人给月氏王送了厚礼,让他对康居王晓以利害,康居王罢兵,把忠也带了回去,乌即城被再次收复。
元和三年(86年),忠从康居王那里借了一些兵马,据守在损中,与龟兹勾结密谋,派人向班超诈降,班超看穿了他的诡计,于是将计就计,答应他投降。忠大喜,轻装简从来见班超。班超为他举办酒宴,在宴席中,班超命人斩杀忠,又乘机击败他的部众。西域南道从此畅通无阻。
元和四年(87年),班超调发于阗等属国士兵二万多人,再攻莎车。龟兹王发遣左将军发温宿、姑墨、尉头合兵五万救援莎车。敌强我弱,班超决定运用调虎离山之计。他召集将校和于阗国王,商议军情。他故意装出胆怯的样子说:“现在兵少不能克敌,最好的计策是各自散去。于阗从这里往东走,长史也从此西归。等听到夜里的鼓声便可出发。”班超偷偷嘱托人故意放松对龟兹俘虏的看管,让他们逃回去报信。龟兹王闻讯后大喜,自己率一万骑兵在西边截杀班超,派温宿王率领八千人在东边阻击于阗。班超侦知他们已经出兵,迅速命令诸部齐发,在鸡鸣时分,直扑莎车大本营。营中没有防备,军士奔逃,班超追斩五千多人,获得许多的马畜财物。莎车国只好投降,龟兹王等也散去,班超因此威震西域。
击败贵霜
当初,大月氏(贵霜帝国)曾经帮助汉朝进攻车师有功。就在班超击破莎车的同年,月氏王派遣使者来到班超的驻地,向汉朝进贡珍宝、狮子等,提出要娶汉朝公主为妻。班超拒绝了这个要求,月氏王因而怀恨在心。
永元二年(90年)夏,大月氏的副王谢率兵七万,东越葱岭攻打班超。班超的军队处于劣势,大家都很恐慌。班超却说:“月氏兵虽然多,但他们跋涉数千里,翻越葱岭来入侵,运输极为不便,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只需收好粮食,坚守不出,敌人便会因饥饿而投降。不过几十天便会击败敌人的。”大月氏副王谢进攻班超,无法攻克,抢掠粮草,又无所得,果然疲惫不堪。班超估计他们粮草将尽,一定会派人到龟兹求救,预先命几百士兵在东边埋伏,谢果然派兵带金银珠宝去龟兹求援。班超的伏兵把使者杀死,并派人拿给谢看。谢大为惊恐,进退无据,只好遣使向班超请罪,希望能放他们一条生路,班超放他们回国,大月氏因而大为震惊,每年向汉朝进贡。
都护西域
永元三年(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都投降。汉和帝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立白霸为龟兹王,派司马姚光来护送他。班超和姚光命龟兹废掉原来的国王尤里多,扶立白霸。姚光把尤里多带回了京师。班超便驻扎在龟兹它乾城。此时,西域诸国,只剩焉耆、危须(今新疆焉耆东北)、尉犁(今新疆库尔勒东北)三国,因为曾经杀害西域都护陈睦,心怀恐惧,尚未归降。其余各国,都已平定。
万里封侯
永元六年(94年)秋天,班超调发龟兹、鄯善等八个属国的部队共七万人,进攻焉耆、危须、尉犁。大军行到尉犁地方,班超派使者通告三国国王:“都护这次到这里来,只想要安定、抚慰三国。你们如果想要改过从善,就应该派首领来迎接我们,那么你们王侯以下的人都会得到赏赐。抚慰完毕我们便会回军。现在赏赐你们国王彩色丝绸五百匹。”焉耆王广便派左将北鞬支送来牛酒,迎接班超。班超指责他说:“你虽然是匈奴侍子,可你掌握了国家大权,我大汉的都护亲自来到,你们国王不按时欢迎,都是你的罪过。” 班超手下的人劝他杀了北鞬支,班超不同意,他说:“这不是你们能考虑到的。这个人的权力比国王还要重。现在我们还没有进入他们的国境便杀了他,会让他们产生怀疑,如果他们加强防备,守住险要,我们怎么能够到得他们的城下呢?”于是班超送给北鞬支不少礼物,放他回国。焉耆王广见北鞬支安然无恙,就亲率高官在尉犁迎接班超,奉献礼物。
但他并非真想让班超进入他的国境。焉耆王一从班超那里返回,立即下令拆掉了国境山口的围桥,班超却从别的道路进入其国,在距王城二十里的地方驻扎部队。焉耆王见班超突然到来,大惊,想逃入山中顽抗。焉耆国左侯元孟,过去曾在京师作为人质,悄悄派使者向班超报信。班超为了稳定焉耆国贵族,斩杀了元孟的使者。班超定下时间宴请三国国王及大臣,声言届时将厚加赏赐。焉耆王广、尉犁王泛及北鞬支等三十多人信以为真,一起到会。焉耆国相腹久等十七人害怕被杀,逃跑了,危须王也没有来。
宴会开始,大家坐定,班超突然变了脸色,责问焉耆王等:“危须王为什么不来?腹久一班人为什么逃跑?”喝令武士把广、泛等一举捉获,并在当年陈睦所驻的故城,把他们全部斩杀,传首京师。又纵兵抢掠,斩杀五千多人,俘获一万五千人,马畜牛羊三十多万头。班超另立元孟为焉耆国王,为稳定局势,班超在那里停留了半年。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重新归附了汉王朝,班超终于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 
永元七年(95年),汉和帝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
威震域外
自永元六年(94年)班超确立了东汉王朝在西域和葱岭地区的势力后,汉朝的威势延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50多个国家, 这些国家纷纷向东汉送纳质子以示臣服,其中的条支、安息帝国以至遥距洛阳四万里外的海滨国家,都翻译双方语言,并遣使进贡方物。
永元九年(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至地中海东岸而返,进一步加强了东汉政府对中亚、西亚以及罗马帝国的了解。
永元十四年(102年),安息帝国遣使进献大爵(鸵鸟)和狮子,班超派遣儿子班勇随着安息帝国前来进贡的使臣前往东汉首都洛阳。由于班勇自幼长于西域,班超希望他能够亲眼看到中原。
归国病逝
班超自感久居偏远异地,在年老以后,逐渐开始思念故乡。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上书和帝,请求返回故乡,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请求把班超召回。奏章送达后,和帝被感动,于是召班超回朝。班超在西域共三十一年。
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班超回到雒阳后,被任命为射声校尉。班超的胸肋本来就有病,入朝不久后,病情加剧。和帝听闻后,派遣中黄门慰问,并赐给他医药。 
同年九月,班超在雒阳逝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感到怜悯,派使者专门吊唁致祭,赏赐极为优厚。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及明代黄道周著断的《广名将传》中,班超位列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主要影响
班超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东汉边疆地区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属国的联系,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轶事典故
为人处世
班超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他为人有大志,不修小节,但内心孝敬恭谨。 
投笔从戎
班超在为官府抄写文书时,每日伏案挥毫,常停下来扔下笔叹息说:“我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却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后以“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
质朴箴言
班超被召还的时候,朝廷以戊己校尉任尚接任西域都护,交代工作的时候,任尚对班超说:“君侯您在外国三十多年,而我惭愧地在您之后,责任重大,智虑浅短,您应该可以教我一些事情吧。”班超说:“我年纪大了,变得愚笨了,您出任要职,我班超怎能比得上呢?逼不得已,愿意说几句甚大高明的话。塞外官吏士卒,本来就不是孝子顺孙,都是因为有罪才被迁徙去充边的屯兵。而蛮夷又怀着禽兽心肠,很难收养而容易坏事。现在您秉性严厉而又有些急躁。水清了就没有大鱼,严于监察就不得下面的欢心。您应该宽容冷静,简易行事,小过失从宽处理,紧紧抓住重要的环节就行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他的亲信说:“我还以为班君有什么奇策,现在他所说的不过平常言论罢了。”任尚到任数年后,西域反叛作乱,任尚也因有罪被召还,就像班超所告诫的那样。 
不入虎穴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生入玉门关
班超晚年上书请求回京,中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之句,这就是“生入玉门关”这一典故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亲属成员
祖父
班稚,汉哀帝时曾任广平太守。
父亲
班彪,官至徐县令。他专力史学,作《后传》六十余篇,为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
兄妹
兄长
班固,官至中护军。奉诏修成《汉书》。
妹妹
班昭,一名姬,字惠班,号曹大家。继续修成《汉书》。
后代
儿子
班超有三子 ,《后汉书》只记载二子:
班雄,班超长子,世袭定远侯爵位,官至京兆尹。
班勇,班超幼子,字宜僚,官至西域长史。
孙子
班始,班雄之子,娶阴城公主,后因怒杀公主全家被处斩。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主要用品
《全后汉文》收录有班超的文疏五篇:《请兵平定西域疏》《上书求代》《上言宜招慰乌孙》《敕吏田虑》《答任尚书》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后世纪念
班超墓
班超墓位于河南省雒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张阳村西北约750米处,冢高6米,周长120米,为夯土平丘状墓冢。
据新编的《孟津县志·名人墓葬》载:朝阳乡张阳村西北有一大冢,当地世代传为班冢,为东汉定远侯班超墓。文革时期,在班超墓的东北方出土一北魏墓志,志载:西南方距射声校尉班超墓一百六十四步,这证明了此处确为定远侯班超墓。
纪念馆
班超纪念馆位于河南省雒阳市孟津县朝阳镇煤窑新村,仍在建设中。该馆着重展示了班超出使西域时与当地的交往故事和展现出的民族精神,以及雒阳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历史传承。
盘橐城
盘橐城位于新疆喀什市东南郊的吐曼河岸边,又叫“艾斯克萨”城,史载,公元一世纪七十年代,盘橐城是当时疏勒国的宫城,后来成了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所以有的史料干脆呼其为“班超城”。盘橐城的历史,和班超的名字紧密相联。为纪念班超,喀什市政府在遗址上兴建了班超纪念公园。公园占地1公顷(15亩),1994年开始修建,1996年第一期工程完工。园内建有3.6米高的班超全身塑像;1.9米高的36勇士雕像整齐地排列在班超像前两侧。
定远厅
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侯,他的封地在今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该县在清朝以前隶属于西乡县时曾设“定远厅”即源于此。而定远侯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仲子陵,著名儒学家、文学家,擅长做赋,代表诗作《秦镜》。
  • 王毂,唐诗人。字虚中,自号临沂子。宜春(今属江西)人。乾宁五年登进士及第。历国子博士,终尚书郎。未第时为《玉树曲》,大播于时。
  • 东晋临淮堂邑人,字茂高。王浚子。少以文笔著称。初为琅邪王司马睿侍郎。杜韬起事,上疏主张出兵镇压。入东晋,拜驸马都尉,出补永兴令。大将军王敦请为记室参军,未就而卒,时年四十一。
  • 吴存楷,字端父,号缦云,钱塘人。嘉庆乙丑进士,官当涂知县。有《砚寿堂诗钞》。
  •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 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予订正。
  • (1471—1547)明浙江兰溪人,字元素。读书学古,不应征召,遍游吴楚名胜。正德时隐于白云源,自号一壶生。嘉靖初徙居金华,晚年归故里,自号寒溪子。
  • (1431—1478)明江西永丰人,字应魁,改字彝正,学者称一峰先生。家贫好学,成化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抗疏论李贤起复,落职,谪泉州市舶司提举。次年复官,改南京,居二年,以疾辞归。隐于金牛山,专研经学,开门教授,从学者甚众。嘉靖初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能诗,有《一峰集》。
  • (1611—1695)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又有常熟人、娄县人之说,一名乔,字修龄,别号沧尘子。工诗,善学晚唐。有《舒拂集》、《围炉诗话》。亦长史学,与戴笠合纂《怀陵流寇始终录》,为记载明末农民战争的重要著作。又工武技,曾从名师石敬岩、项元池等习技,精研各家刀法、枪法,有《手臂录》。
  •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 (?—1402)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刚子。洪武中举明经、秀才,授秦府引礼舍人,历长史,受累谪云南为吏。洪武三十一年征入翰林,预修《太祖实录》,迁右佥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贬官,仍留纂修。《实录》成,出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杀。
  • (1457—1505)明苏州府吴江人,字栗夫,号半江。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通究律例,讼至立解。出为浙江按察司副使,掌学政。官至广东按察使。为文雄浑秀整,行草亦清润。有《半江集》。
  • 陆应旸(约1572—约1658),字伯生,松江青浦人。少补县学生,已而被斥,绝意仕进。因诗宗大历,王世贞常誉之,应旸不往,时论益以为高。其作诗喜用鸿雁字,人常呼之陆鸿雁。卒年八十六。尚有著作《笏溪草堂集》,另编著《太平山房诗选》、《唐诗选》。光绪本《青浦县志·人物三·文苑》有应旸传。
  •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议。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戴察,唐,诗人。字彦衷,苏州人。德宗贞元初屡获乡荐,以家贫未赴举。贞元四年(788)以家贫无力承担赋税,投诉于刺史韦应物。其后行迹无考。《全唐诗》录存其诗一首。
  • 际智,字愚庵,清初江南祗山宝林寺僧。江西(即今江西省境内)人。生卒年、俗姓及其他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1670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潇洒劲健,颇具风骨。有《茎草堂集》。
  • 程端礼(1271年—1345年),字敬叔、敬礼,号畏斋,庆元府鄞县人。元朝学者、官员。
  • 陆友仁(1290~1338)元书法家、藏书家。字友仁,一字辅之,号研北生。吴郡人。
  • 临晋人,字信之。隐内乡山中,日以作诗为业,教授以终。人称贻溪先生。有《贻溪集》。
  • 徐承烈(1730-1803),字绍家,一字悔堂,晚号清凉道人,浙江德清人。清代笔记小说家,著有笔记体小说《听雨轩笔记》、地方志《越中杂识》、诗文有《德辉堂集》,杂著则有《山庄丛话》、《委巷丛谈》、《耄馀闲笔》、《病馀偶识》、《听雨轩清言》等。
  • 浙江钱塘人,字子艺,田汝成子。以贡生为徽州训导,罢归。作诗有才调,博学能文。为人高旷磊落,性放旷不羁,好酒任侠,善为南曲小令。至老愈豪放,斗酒百篇,人疑为谪仙。有《大明同文集》、《留青日札》、《煮泉小品》、《老子指玄》及《田子艺集》。
  • 刘树堂,字景韩,保山人。官至浙江巡抚。有《师竹轩诗集》。
  • 鲁一同(1805~1863)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古文家、诗人。字兰岑,一字通甫,安东(今江苏涟水)人。道光十五年中举,此后屡次会试不第。一同于时事很是关心,他的政治见解,得到林则徐、曾国藩等当时很多知名人士的欣赏。太平军起,他曾协助清河县知事吴棠积极防御,并向清军将领江忠源出谋献策。鲁一同工诗善画,文章气势挺拔,切于时事,著有《通甫类稿》、《通甫诗存》等。
  •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赵国璧(1542-1591),字伯完(伯:因春秋五伯会盟于村庄附近的葵邱,完:完璧归赵之意)、子完,号全石,绰号“赵拐撇”,直隶大名府东明县古葵邱东赵庄人(现今属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赵庄村),明代著名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明万历十年(1582)二月,例升为河南右参政(从三品),六月权臣张居正病逝后各路言官弹劾张居正,后被抄家。九月,赵国璧便以病为由而辞官回籍。万历十二年(1584)十月,赵国璧因受石星、穆文熙的影响也被重新启用,调任吏部,封中宪大夫(正四品)。因身体确有隐疾(拐撇),几年后就再次辞官归田,不再仕出。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