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者 >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纠错
纠错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宋琬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高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第一位进士,官至浙江副使,父宋应亨,天启间进士,历任大名府清丰知县、吏部稽勋司郎中,清兵入关后,死守莱阳抗清,城破殉国。
  宋琬自幼聪慧,刻苦好学,应试县、府皆名列榜首。崇祯八年(1635)以高才生充拔贡入京深造。与父宋应亨、兄宋璜,名噪京华。
  崇祯十六年(1643),清兵攻打莱阳城,宋应亨、宋玫组织宋氏族人及乡民抗清,城破殉国。宋琬则以仲兄宋璜任所在杭州,出游吴中在外得免一死,先后流落苏州、杭州、金陵等地,使其有机会进一步接触社会生活,了解平民疾苦。
出仕为官
  顺治三年(1646),清廷开科取士,宋琬乡试亚魁,翌年中进士,授户部河南司主事,后升调吏部稽勋司主事;
  顺治十一年(1654),出任陇西道佥事;
  顺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
  康熙十一年(1672),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被诬入狱
  先辈抗清,已为新朝留下不信任的口实。顺治七年(1650),宋琬因其父抗清之事被捕入狱。三个月后平反出狱,官复原职。
  顺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次年春,族侄宋彝秉(又称宋奕炳)因盗窃案发,宋琬长兄宋璠坐视不救,宋彝秉遂诬告宋璠、宋琬与农民起义领袖于乐吾(即于七)通谋造反,致使宋琬及其妻、孥、侄等被逮往京城,再次被捕下狱,关入西曹刑部大牢。后经大司空蒋国柱亲赴莱阳核查,“知其冤,力为申雪”,康熙二年(1663)十一月,清廷以“穷治无迹,证虚不当坐”,将其释放。释放宋琬,主要原因在于康熙帝刚继位,为进一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稳定全国的政局。
  第二次冤狱结束后被免官,宋琬在江浙一带生活了八年,直至康熙亲政。期间浙江又起狱案,宋琬又被牵连其中,再度入狱,幸得蒋国柱再施援手,保救得释。
  康熙十一年(1672)投牒自诉,宋琬案情得到昭雪,再次被清廷起用,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忧愤而终
  康熙十二年(1673)正月间,宋琬在回莱阳省亲后,不顾身体患病,奉命赴京城朝觐康熙皇帝,时逢吴三桂起兵叛乱,攻陷成都,蜀中妻子儿女陷入叛军之手。京中宋琬闻讯后,惊恐忧郁,以致气塞胸臆,病逝于京都馆舍,时年59岁。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成就
诗作特色
  宋琬诗在清初颇有名,早年在京师吏部任职时,就与给事中严沆、部郎施闰章、丁澎等人经常唱和,名满京师,时有“燕台七子”之称。王士祯《池北偶谈》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宣城施闰章愚山,莱阳宋琬荔裳是也。”又说他后期诗歌,颇得力于杜甫、韩愈、陆游。沈德潜《清诗别裁》说:“宋以雄健磊落胜”。杨际昌在《国朝诗话》卷一中说:“施(施闰章)如良玉之温润而栗,宋如丰城宝剑,时露光气。”宋琬诗很少反映现实之作,内容当然不能和杜甫、陆游相比拟,只是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仿效而已。他的诗作内容大多抒写个人的穷愁、哀伤,也有一些暗寓故国之思的作品。《听钟鸣》一诗中写道:“听钟鸣,所听非一声;一声才到枕,双泪无纵横。白头老鸟作鬼语,群飞哑哑还相惊。”写的凄惋动人,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中也有不少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反映民众的苦难及美好愿望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在《渔家词》一诗中,诗人愤怒地揭露了租吏的凶相与贪婪,反映渔民生活的艰难,读之催人泪下。在《同欧阳令同饮凤凰山下》一诗中写道:“茅茨深处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寄语武陵仙吏到,莫将征税得桃花。”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宋琬的诗在艺术上是有较高造诣的,古体诗和律诗写得尤好。用语奇丽,比喻清新,委婉含蓄,属对工巧,极为时人所推崇。称之为“诗人之雄”,有人赞为“东海之伟人”。与他同时代的金之俊,在为《安雅堂集》所做的序中说:他的诗“其识宏,其虑远,其情长,其气清以厚,其调隽以永,其格严以老,其言确以质,殆有如怀沙远游,屈子悲愤之所感乎。”《庚寅腊月读子美同谷七歌效其体以咏哀》、《写哀》、《狱中对月》、《晨星叹》、《埋忧》、《听钟鸣》、《悲落叶》等为其代表作品。他的诗作以雄浑见长。《安雅堂全集》20卷,其中包括《安雅堂未刻稿》、《入蜀集》、《二乡亭词》以及杂剧《祭皋陶》等。
著述名录
  宋琬一生著述很多,现在能见到的诗有1333首,词165首,文223篇,此外还有赋2篇、剧本一个,均收在《安雅堂集》里。《安雅堂全集》包括《安雅堂未刻稿》《入蜀集》《二乡亭词》以及杂剧《祭皋陶》等。莱阳市图书馆现存《安雅堂集》16卷,其木刻版尚保藏数百片之多。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故居
  宋琬故居位于莱阳市中心大街中部东侧,建于明朝末年。清光绪五年(1879年),莱阳知县茅芳廉为之立碑——“宋荔裳先生故宅”。道光年间故居内设“卢乡书院”,光绪年间为官立小学,后为莱阳中学。1981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琬故居现为莱阳市博物馆,有房屋46间,占地1054平方米。馆内设革命历史文物展室、宋琬纪念馆、历代名人纪念馆、现代书画展室等。1996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心建筑宋琬纪念馆坐北朝南,单层举架式硬山砖木结构,有台明和回廊,起脊仰合瓦,装有正吻垂兽和走兽,双排柱网,梁架前后带穿枋、七檩七椽。梁枋上设架云敦,檐檩下设雕花柁敦,檩枋下设花草楣子和雀替,古香古色,为莱阳地区仅存的一处完整古建筑。纪念馆内陈列宋琬塑像及其著作、手迹、印章、《安雅堂集》木刻板,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艺术家的题词。馆内除常年固定展览以外,每年举办各类展览十余次,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余人次,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孙良器(生卒年不详),宇贡甫,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人。仕履不详。钱谦益《列朝诗集》引王寅语:“贡甫诗,才清思畅,早年游吴兴即有名缙绅间。”有《九野稿》,未见传本。
  • 守端(1025-1072),北宋江西袁州杨岐山普明禅院僧。字白云,号新圆通,俗姓葛,衡阳(今属湖南省)人。幼习儒业,稔悉翰墨,成年后始从茶陵郁禅师披剃,得法于南禅临济宗杨岐派祖师方会。游庐山时,经圆通寺主居讷禅师推荐,往任江州承天寺住持。后复回庐山圆通寺,隐此甚久,故得“新圆能”之别号。还曾居浙江余杭法华山龙门寺、安徽舒州白云山海会寺等处。他在佛学上颇有造诣,在佛教界名望极高,善于讲经,门徒如云。
  •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称帝,国号齐。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943年(升元七年),李昪因丹药中毒而死,是为南唐先主,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葬于永陵。
  • (1160—1237)婺州义乌人,字崇甫。早从学于叶邽。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调上饶主簿,始登朱熹之门,熹称其明白刚直,命以“毅”名斋。入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直宝谟阁、江东提点刑狱,以忤史弥远劾罢。理宗端平初被召,迁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入觐,手疏数千言,上劘主阙,下逮群臣,无所回隐。进工部侍郎。因疾乞休,以宝谟阁待制奉祠。卒谥文清。有《毅斋诗集》。
  •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2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30年开始写诗。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被誉为“汉园三诗人”。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主要诗集还有《三秋草》《鱼目集》《十年诗草》等。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省简,较晦涩难储,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 柳浑(公元714—789年),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柳悛六世孙。汝州人。唐代名相。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卒于德宗贞元五年,年七十五岁。少孤,志学栖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拜宜城县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浑著有文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谢谔(1121~1194),南宋临江军新喻(治今江西新余)人,字昌国。学者称艮斋先生,亦称桂山先生。师事郭雍,为文仿欧阳修、曾巩。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任摄乐安县尉、知分宜县、国子监主簿、监察御史等职。光宗即位,献十箴,又论二节三近,称所当节者为宴饮、妄费,所当近者为执政大臣、旧学名儒、经筵列职。除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未几奉祠,提举太平兴国宫。著有《艮斋集》、《圣学渊源》等。
  • 清顺,北宋中叶浙江杭州西湖北山垂云庵僧。字怡然。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与苏轼同时,大约公元1050年前后在世。他是宋代著名的诗僧,诗风古朴凝炼,颇重形象的塑造和意境的追求,诗文负一时重名。王安石极爱其诗,苏轼晚年也与之唱和。原有集,不传。诗作大致散见于《诗人玉屑》、《宋高僧诗选》、《瀛奎律髓》、《宋诗纪事》等著作中。
  •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生于浙江永嘉,原籍福建长乐。原名木官,字警民,笔名西谛、郭源新。中国现代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文物收藏家、鉴定家、考古学家、藏书家,景星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21年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代表作品有《达夫游记》《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 王琮,生卒年不详,字宗玉,一作“中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括苍(今浙江丽水,《宋诗纪要》即以为括苍人)人。曾任大宗正丞,提举永兴常平军路,两浙江东漕副使,直龙图阁等。宋高宗绍兴间,避地括苍。有《雅林小稿》。
  • 孔德绍,会稽人,大约生活于隋末唐初时期。孔子三十四代孙。有清才。事窦建德,初为景城丞,后为内史侍郎,典书檄。建德败,太宗诛之。诗十二首。
  • 吴兆骞(1631—1684),清代诗人。字汉槎,号季子,吴江(今属江苏)人。顺治举人,以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二十三年,后经纳兰明珠活动,得以纳资赎归。早年诗清丽雅秀,谪戍后写塞外风情景物,境界一新,风格苍老沉雄。著作有《秋笳集》《西曹杂诗》。
  • 周亮工(1612~1672年),字元亮,一字减斋,号栎园,学者又称之曰“栎下先生”。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举进士,官御史;明亡后南奔归福王。清兵下江南,周亮工降清,官至福建左布政使、户部右侍郎;后被劾入狱,旋得释放,起用为江安粮道;又因事拟判绞刑,遇赦获免,不久病死。周亮工工古文词,为诗崇杜甫,论诗主性情、反格调。诗构思巧妙,有新意。有《赖古堂集》、《书影》等著作。
  •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公远,文宗大和时登进士第。曾为幕府从事。轩颇有才思,少即能诗,尤善题咏。尝游苧萝山,题诗西施石,为人称诵。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上、《太平广记》卷四六一、《诗话总龟》卷四六、《唐诗纪事》卷五〇。《全唐诗》存诗3首。
  • 周文雍(1905-1928)男,汉族,广东开平人,中共党员。1905年生于广东开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历任广州工人代表大会特别委员会主席,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长、工委书记,广州工人赤卫总队总指挥,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工人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和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在广州建立党的秘密联络机关,对外假称夫妻。和陈铁军假扮夫妻后,周文雍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广州工人暴动。
  • 护国,唐代著名诗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可能是江南人,大约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前后在世。他雅好林泉,性喜云游,足迹遍及江南各省,兼又能文工诗,诗风淡雅清隽,当时即享盛名。诗多散佚,《全唐诗》存其诗十二首,五言、七言各半。
  •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 虞仲文(1069--1124年)辽金两朝宰相,字质夫,武州宁远人。幼时善诗,人以神童目之。善画人马墨竹,七岁作诗,十岁能属文,日记千言,刻苦学问。中进士后,历仕州县,起居郎、史馆修撰、太常少卿、中书舍人、枢密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累官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保大二年十二月,降金,累官枢密使、侍中、秦国公。天辅七年五月,与左企弓等赴广宁府衙赴任。天会元年,为南京留守张觉杀於滦河之滨,年五十五,予谥文正。天会七年,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改赠特进、濮国公。《全辽文》收其《宁鉴墓志铭》。
  • 赵延寿(? —948年),本姓刘,镇州(今河北正定)人,后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养子。少美容貌,好书史。初仕后唐,尚后唐明宗兴天公主,为汴州司马,迁汝州刺史,历河阳、宋州节度使;入为上将军,充宣徽使,迁枢密使,镇守徐州。长兴三年,加同平章事,出为宣武、忠武两镇节度使。后晋天福元年,为契丹所获,出任幽州节度使,迁枢密使,兼政事令。十二年,授中京留守、大丞相。天禄二年,卒。
  • (?-307?)西晋文学家。字景阳。安平(今属河北省)人。曾任公府掾、秘书郎、华阳令等职。公元301年(永宁元年),为征北将军司马颖从事中郎,后迁中书侍郎,转河间内史,治郡清简。晋惠帝(290-306年在位)末年,天下纷乱,张协辞官隐居,以吟咏自娱。永嘉(307-313)初,复征为黄门侍郎,托病不就。后逝于家。张协与其兄张载、其弟张亢,均是西晋有名的文人,时称“三张”。钟嵘在《诗品》总论中把他们与陆机、陆云、潘岳、左思等并提,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隋书·经籍志》录张协有集4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张孟阳·景阳集》。
  • 刘献廷(1648年9月13日-1695年8月15日),清初地理学家。字君贤,一字继庄,别号广阳子。祖籍江苏吴县,父官太医,遂家居顺天府大兴(今北京市)。 刘献廷喜研究佛经,读《华严经》,参入梵语、拉丁语、蒙古语而体会到四声之变,尝作《新韵谱》,称声母为“韵母”,称韵母为“韵父”。刘献廷善于接受新思想新学说,具有强烈的民族、民主思想,有人称以他为代表的学者为“广阳学派”。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