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者 >
耶律宗真
辽兴宗耶律宗真(1016年4月3日-1055年8月28日),辽朝第七位皇帝(1031年-1055年在位)。契丹名耶律只骨,字夷不堇,辽圣宗耶律隆绪长子,母钦哀皇后萧耨斤。
耶律宗真生于开泰五年(1016年)二月二十三日,由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抚养,三岁受封梁王,幼时聪明,长而魁伟,豁达大度,善骑射,好儒术,通音律,擅绘画。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圣宗驾崩,皇太子耶律宗真即位,改元景福。耶律宗真即位初期权力一度被生母萧耨斤掌握,萧耨斤甚至有改立耶律宗真之弟耶律重元之意,幸而耶律重元将母亲的计谋泄露给了耶律宗真,辽兴宗乘出游机会,率近卫军一举铲除了萧耨斤及其党羽的势力。兴宗在位期间,政治上无法延续其父辽圣宗的盛世致使国内矛盾逐渐尖锐,使得辽朝日益衰落。在位期间要挟北宋,迫北宋增纳银绢岁币;亲征西夏,逼元昊谢罪称藩。他陶醉于中原文化,多用汉人,绘有《千角鹿图》。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七月二十六日,辽兴宗在外出巡幸时身染重病,不久去世。时年仅四十岁,庙号兴宗,谥号神圣孝章皇帝,葬庆陵。
纠错
纠错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开泰五年(1016年)二月二十三日,耶律宗真出生,契丹名只骨,字夷不堇,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长子,母为萧耨斤。耶律宗真出生以后,因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无子,所以亲自抚养耶律宗真,视如己出。耶律宗真少年聪慧,成年后体貌魁梧,龙颜日角,豁达大度。擅长骑射,爱好儒家学说,通晓音律。
开泰七年(1018年)五月初五日,年仅三岁的耶律宗真,被封为梁王。太平元年(1021年)十一月十三日,耶律宗真被封为皇太子。 
太平十年(1030年)六月,兼任北南院枢密使事。
登基为帝
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初三日,辽圣宗去世,皇太子耶律宗真继位,是为辽兴宗。六月初六日,辽兴宗的生母元妃萧耨斤,自立为皇太后 ,并临朝摄政。六月十五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福。
护卫冯家奴、喜孙等人迎合皇太后萧耨斤的意旨,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谋反。皇太后赐死萧浞卜、萧匹敌,将围场都太师女真著骨里、右祗候郎君详稳萧延留等七人一律弃市,籍没其家产,将齐天皇后迁徙于上京。
诏令审讯治罪,株连到齐天皇后萧菩萨哥。兴宗知道后说:“皇后侍奉先帝四十年,将我抚育成人,本当做太后;现在没有做成,反而要拿她治罪,怎么行呢?”萧耨斤说:“此人若在,恐怕成为后患。”兴宗说:“皇后没有儿子而且年老,即使在我们这儿,也做不了什么事。”萧耨斤不听,将齐天皇后萧菩萨哥以谋反罪名迁到上京。兴宗春猎,萧耨斤担心他怀念养育之恩,急速派人前往上京,赐死了齐天皇后。
囚母收权
萧耨斤的权力欲望进一步膨胀。她甚至把兴宗的一举一动都置于自己控制之下,这样使得母子两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萧耨斤担心兴宗亲政后,自己的权力会有所剥夺,于是就与萧孝先兄弟合谋,企图废掉兴宗,另立自己的小儿子耶律重元。13岁的重元却以母亲所谋告知兄长耶律宗真。兴宗不甘被废,于是,暗中策划先发制人,夺回权力。
重熙三年(1034)五月,萧耨斤和兴宗去行宫消暑,萧耨斤的亲信都留在中京。兴宗见时机成熟,先找借口扣押了萧孝先,逼他招供废立阴谋,接着带着500名亲兵包围了行宫。耶律喜孙带人直闯萧耨斤的卧帐,杀死她身边的数十名内侍,然后用一辆囚车把她押往了庆州软禁起来,并在第二天下旨废萧耨斤为庶人,萧耨斤集团就此铲除。
法天太后被囚禁后,大臣曾提议重新接回太后,以获取宋朝每年给皇太后的礼物,但是辽兴宗没有采纳。重熙十六年七月,兴宗听报恩经有感,于是将年近七旬的萧耨斤迎回奉养,但她却毫无悔意。于是,母子间的积怨越来越深,互相提防,即使偶尔一起出去,也要隔着几十里远。重熙二十四年(1055),兴宗辞世。萧耨斤却一点也没有悲伤的样子,见儿媳崇圣皇后萧挞里悲泣如礼,对她说:“你还年轻,何必哀痛如此!”
用兵西夏
西夏李氏自李继迁时开始就实行附辽抗宋的政策。自李继迁至李元昊,西夏三世都与辽朝关系和睦。但自元昊称帝以后,辽夏交界处的党项部落多叛辽归夏;元昊个人亦与辽和亲之兴平公主不睦,致其忧郁而终,而对这一情况,西夏却拖延很久才报告辽朝,辽兴宗认为这是西夏对大辽的轻视。辽夏关系始转向破裂。
重熙十三年(1044年)九月,兴宗决意亲统十万大军征夏,命南院枢密使萧惠、皇太弟耶律重元、东京留守萧孝友等分三路攻夏。但最后辽军却中了西夏的诱敌深入之计,在河曲为夏军大败,死伤惨重。驸马都尉萧胡覩等近臣数十人被擒,兴宗亦狼狈地逃回云州,辽兴宗也正是在这一年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辽五京至此完备。
重熙十八年(1049年),兴宗又乘西夏李元昊新死主幼国疑之机,再次亲征攻夏。初期进展顺利,但萧惠军再为夏军所败,兴宗闻讯,只好带着俘虏的元昊遗孀没移氏及西夏官属、大量牲畜班师而还。
因病去世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七月二十六日,兴宗到秋山,停驻在南崖北部的峪口时病重。八月初二日,兴宗病危,召见其子燕赵国王耶律洪基,晓谕他治国的纲要。并放飞五坊鹰鹘,焚烧钓鱼用具。八月初四日,辽兴宗耶律宗真在行宫去世,时年四十岁。遗诏由耶律洪基继承帝位。
清宁元年(1055年)十月十六日,上谥号为神圣孝章皇帝,庙号兴宗。十一月初十日,辽兴宗被安葬于庆陵。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为政举措
政治
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国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反而使辽朝内部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在位期间的前两年,由于法天太后专权,辽圣宗以来的法制典章被严重破坏,而兴宗继位后,好大喜功两次对夏战争更加剧了社会矛盾;
在法制上,辽兴宗开始以个人意志来决断,如某人告其兄谋反,但后来发现这是故意陷害,应当正法。但由于其兄主动求情,兴宗因此就赦免了那个诬告的人。辽兴宗还信奉佛教,穷途奢极。辽兴宗曾与其弟耶律重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重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重元,其子耶律洪基(后来的辽道宗)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种下了辽道宗继位后,耶律重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
辽兴宗在1044年第一次贺兰山之战时,意识到了党项部族的崛起对辽朝西部边界的威胁,因此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作为陪都,加强其对西部地区的军事指挥和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至此,辽五京形成,但西京大同府无宫城。辽兴宗曾经写信给宋政府,提议自称北朝,仿南北朝的先例。宋臣梁适认为“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宋朝政府拒绝了辽朝政府的提法。
辽兴宗在位期间,大量更谥了前代皇帝、皇后的谥号。如辽世宗皇后“孝烈皇后”更为“怀节皇后”,辽太祖长子,辽太宗之兄的耶律倍被追赠庙号“义宗”。
军事
辽夏第一次贺兰山之战
重熙十三年(1044年),西夏军在贺兰山北地区击破辽军进攻的反击战。西夏自李元昊称帝后,日益强盛,由附辽(时复称契丹)抗宋发展至与辽、宋抗衡,招纳辽西南境内的党项、呆儿诸族部落,并出兵支援他们抗拒辽军。辽兴宗遂决意进击西夏。
同年九月十四日,辽军在九十九泉(今内蒙古卓资北)会集,辽兴宗命皇太弟耶律重元、南院枢密使萧惠率领先锋部队西征西夏。
十月初,辽兴宗亲领骑兵10万渡黄河至金肃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分兵三路向西夏进攻:南院枢密使萧惠率主力6万出北路,进兵贺兰山北;皇太弟耶律重元率兵七千出南路策应;中路由东京留守萧孝友统领,随护宗真行营。面对辽军大举进攻,李元昊将主力左厢军秘密部署在贺兰山北,以逸待劳,伺机破敌;另以部分兵力在河套地区钳制疲敝辽军,创造战机。辽军西入夏境四百里未遇抵抗,遂在得胜寺附近设营待机,其北路军的前锋兵力在贺兰山北与夏左厢军接战。李元昊见辽军后续兵力不断增多,一面据险抵抗,一面伪装求和,示弱以骄纵辽军。为了拖延时间,消耗辽军粮秣,夏军先后三次撤退,共约百里,每次撤退尽烧战地牧草。
十月二十四,辽军跟踪夏军进至河曲,粮草已消耗殆尽。萧惠为求速胜,连夜发起进攻。李元昊却已在河西设置拒马,部署兵力,做好了准备。次日晨两军接战,夏军稍退。萧惠以先锋及右翼军包围夏军,被李元昊所率的千余骑兵击破。适风沙迷目,辽军阵乱,李元昊乘势挥军大举反击。辽军大溃,人马践踏,死伤惨重。夏军乘胜又攻破得胜寺附近辽营,擒驸马都尉萧胡覩等近臣数十人。辽兴宗仓皇逃遁,收集余部撤回云州(今山西大同)。 
辽夏第二次贺兰山之战
重熙十八年(1049年),辽兴宗乘西夏景宗李元昊新丧之机,发兵三路攻夏。北枢密院使萧惠率南路军渡黄河 ,向河套地区推进,攻西夏东境;耶律敌鲁古率北路军攻西夏右厢地区,南下攻凉州(今甘肃武威);辽兴宗率中军攻西夏中部。辽南路军沿黄河而进,战舰粮船浩荡,进入夏境。夏军乘辽南路军轻敌冒进,突然发动攻击,辽军猝不及防,死伤惨重,萧惠领残部败走。辽中路军闻萧惠败讯,不敢继续深入,撤兵而回。北路军进至贺兰山,击败没藏讹庞率领的三千骑兵,追至凉州,俘李元昊遗孀没移皇后及官僚家属多人,获大量牲畜而还。
文化
辽兴宗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工诗词,善丹青,尝以所画鹅、鹰送于宋朝,点缀精妙,宛乎逼真,宋仁宗作飞白书以答之,是辽朝享有名望的山水、花鸟画家,常与宋朝皇帝以书、画相赠,俨然有中原帝王之风,与宋仁宗互赠书画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
外交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之间实现了稳固、持久的和平,一直维持到兴宗亲政。兴宗见宋朝在宋夏战争中屡屡败北,于是决定出兵占领关南十县地。后听从张俭的建议,于重熙十一年(宋庆历二年,1042年)正月,辽一面在边界重兵压境,一面派遣南院宣徽使萧英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与北宋交涉,他们带去了辽兴宗致宋仁宗的一封信,其中对宋朝提出了指责。在提出各项指责后,还提出将原属辽藩属北汉的领土及关南十县地归还,只有如此,才能“益深兄弟之怀,长守子孙之计”。
乘着宋夏交战之机,辽本想对宋发动一场突如其来的外交攻势,但在辽使到来前一个月,北宋却已购得辽兴宗致书提出各项要求的底本,同时对辽聚兵幽蓟、准备入侵也早有洞察,使宋有较充的时间商量对策,但宋仍然处于被动。之后经过双方反复交涉,于同年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上,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
兴宗还派耶律仁先和刘六符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仁宗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在“贡”和“纳”字上,《辽史》和《宋史》各执己见,但结果是可以肯定的,辽兴宗成功的实现了自己以上国自居的想法。因此,在辽、宋和好之后,辽、夏关系恶化,辽、夏之间爆发了战争。而西夏也愿息兵,仍旧向辽朝称臣进贡。史称重熙增币。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历史评价
《辽史》:①“幼而聪明,长而魁伟,龙颜日角,豁达大度。善骑射,好儒术,通音律。” ;②“兴宗即位,年十有六矣,不能先尊母后而尊其母,以致临朝专政,贼杀不辜,又不能以礼几谏,使齐天死于弑逆,有亏王者之孝,惜哉!若夫大行在殡,饮酒博鞠,叠见简书。及其谒遗像而哀恸,受宋吊而衰绖,所为若出二人。何为其然欤?至于感富弼之言而申南宋之好,许谅祚之盟而罢西夏之兵,边鄙不耸,政治内修,亲策进士,大修条制,下至士庶,得陈便宜,则求治之志切矣。于时左右大臣,曾不闻一贤之进,一事之谏,欲庶几古帝王之风,其可得乎?虽然,圣宗而下,可谓贤君矣。” 
《契丹国志》:契丹自阿保机以来,凡五、六世至于兴宗。是时承平日久,而宋朝岁币山增而阜积矣。四时游猎,曰“避暑”、曰“钓鱼”,各各定制,而狼心虺性,茫无堤岸之所。僧固虚无也,而政事缠之;道固清净也,而贵仕萦之;伶人乐工固优杂也,而帷薄荡情,循同光故辙而复之。二十余年间,亦幸其无事,不尔殆哉! 
吕思勉《中国通史》:圣宗时为辽全盛之世,兴宗时尚可蒙业而安。
展开阅读全文 ∨
纠错
轶事典故
辽兴宗耶律宗真亲自带兵与西夏国主李元昊作战,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马逃了回来。当时,元昊抓到辽朝士兵,经常削掉鼻子。罗衣轻见了那些败兵,就跟他们开起玩笑来:“且让我看一看,你们的鼻子还在不在?”耶律宗真听见了,非常生气,命人将罗衣轻捆起来,绑在帷幕之后,准备杀掉。辽朝太子平素与罗衣轻谙熟,这时就故意与他开玩笑说:“打诨的不是黄旙绰。”罗衣轻应声说:“用兵的不是唐太宗。”兴宗听了,怒气稍消,终于放了他。
兴宗与宗元又常常以打双陆进行赌博,用城邑居民来作赌注。有一天,兄弟两人又在皇宫里睹起双陆来,罗衣轻陪在一旁观战。宗元技高一筹,兴宗屡战屡北,又输了数城。重新开战,眼看兴宗又陷败局,正在低头凝视棋局苦苦思索时,罗衣轻上前一步,指点着双陆棋局,说道:“双陆啊,双陆!你如果再还痴迷不悟,说不定,连你自己也输掉了!”兴宗始而惊愕,继而有所醒悟,领会了罗衣轻的弦外之音,终于停止了双陆的赌博。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仲子陵,著名儒学家、文学家,擅长做赋,代表诗作《秦镜》。
  • 王毂,唐诗人。字虚中,自号临沂子。宜春(今属江西)人。乾宁五年登进士及第。历国子博士,终尚书郎。未第时为《玉树曲》,大播于时。
  • 东晋临淮堂邑人,字茂高。王浚子。少以文笔著称。初为琅邪王司马睿侍郎。杜韬起事,上疏主张出兵镇压。入东晋,拜驸马都尉,出补永兴令。大将军王敦请为记室参军,未就而卒,时年四十一。
  • 吴存楷,字端父,号缦云,钱塘人。嘉庆乙丑进士,官当涂知县。有《砚寿堂诗钞》。
  •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 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予订正。
  • (1471—1547)明浙江兰溪人,字元素。读书学古,不应征召,遍游吴楚名胜。正德时隐于白云源,自号一壶生。嘉靖初徙居金华,晚年归故里,自号寒溪子。
  • (1431—1478)明江西永丰人,字应魁,改字彝正,学者称一峰先生。家贫好学,成化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抗疏论李贤起复,落职,谪泉州市舶司提举。次年复官,改南京,居二年,以疾辞归。隐于金牛山,专研经学,开门教授,从学者甚众。嘉靖初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能诗,有《一峰集》。
  • (1611—1695)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又有常熟人、娄县人之说,一名乔,字修龄,别号沧尘子。工诗,善学晚唐。有《舒拂集》、《围炉诗话》。亦长史学,与戴笠合纂《怀陵流寇始终录》,为记载明末农民战争的重要著作。又工武技,曾从名师石敬岩、项元池等习技,精研各家刀法、枪法,有《手臂录》。
  •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 (?—1402)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刚子。洪武中举明经、秀才,授秦府引礼舍人,历长史,受累谪云南为吏。洪武三十一年征入翰林,预修《太祖实录》,迁右佥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贬官,仍留纂修。《实录》成,出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杀。
  • (1457—1505)明苏州府吴江人,字栗夫,号半江。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通究律例,讼至立解。出为浙江按察司副使,掌学政。官至广东按察使。为文雄浑秀整,行草亦清润。有《半江集》。
  • 陆应旸(约1572—约1658),字伯生,松江青浦人。少补县学生,已而被斥,绝意仕进。因诗宗大历,王世贞常誉之,应旸不往,时论益以为高。其作诗喜用鸿雁字,人常呼之陆鸿雁。卒年八十六。尚有著作《笏溪草堂集》,另编著《太平山房诗选》、《唐诗选》。光绪本《青浦县志·人物三·文苑》有应旸传。
  •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议。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戴察,唐,诗人。字彦衷,苏州人。德宗贞元初屡获乡荐,以家贫未赴举。贞元四年(788)以家贫无力承担赋税,投诉于刺史韦应物。其后行迹无考。《全唐诗》录存其诗一首。
  • 际智,字愚庵,清初江南祗山宝林寺僧。江西(即今江西省境内)人。生卒年、俗姓及其他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1670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潇洒劲健,颇具风骨。有《茎草堂集》。
  • 程端礼(1271年—1345年),字敬叔、敬礼,号畏斋,庆元府鄞县人。元朝学者、官员。
  • 陆友仁(1290~1338)元书法家、藏书家。字友仁,一字辅之,号研北生。吴郡人。
  • 临晋人,字信之。隐内乡山中,日以作诗为业,教授以终。人称贻溪先生。有《贻溪集》。
  • 徐承烈(1730-1803),字绍家,一字悔堂,晚号清凉道人,浙江德清人。清代笔记小说家,著有笔记体小说《听雨轩笔记》、地方志《越中杂识》、诗文有《德辉堂集》,杂著则有《山庄丛话》、《委巷丛谈》、《耄馀闲笔》、《病馀偶识》、《听雨轩清言》等。
  • 浙江钱塘人,字子艺,田汝成子。以贡生为徽州训导,罢归。作诗有才调,博学能文。为人高旷磊落,性放旷不羁,好酒任侠,善为南曲小令。至老愈豪放,斗酒百篇,人疑为谪仙。有《大明同文集》、《留青日札》、《煮泉小品》、《老子指玄》及《田子艺集》。
  • 刘树堂,字景韩,保山人。官至浙江巡抚。有《师竹轩诗集》。
  • 鲁一同(1805~1863)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古文家、诗人。字兰岑,一字通甫,安东(今江苏涟水)人。道光十五年中举,此后屡次会试不第。一同于时事很是关心,他的政治见解,得到林则徐、曾国藩等当时很多知名人士的欣赏。太平军起,他曾协助清河县知事吴棠积极防御,并向清军将领江忠源出谋献策。鲁一同工诗善画,文章气势挺拔,切于时事,著有《通甫类稿》、《通甫诗存》等。
  •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赵国璧(1542-1591),字伯完(伯:因春秋五伯会盟于村庄附近的葵邱,完:完璧归赵之意)、子完,号全石,绰号“赵拐撇”,直隶大名府东明县古葵邱东赵庄人(现今属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赵庄村),明代著名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明万历十年(1582)二月,例升为河南右参政(从三品),六月权臣张居正病逝后各路言官弹劾张居正,后被抄家。九月,赵国璧便以病为由而辞官回籍。万历十二年(1584)十月,赵国璧因受石星、穆文熙的影响也被重新启用,调任吏部,封中宪大夫(正四品)。因身体确有隐疾(拐撇),几年后就再次辞官归田,不再仕出。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