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小说家类 > 呼家将

第二十回

作者:佚名 [清代]

花公主许配东床 呼延庆书房讲武

才略应堪夸数公,只今方信有英雄。
  喜看翡翠金枝贵,欲钓鲸鱼沧海中。

且说呼守勇自从除妖得了金鞭,见过国王,就请守勇到内庭将息几天。那守勇将这金鞭逐日在手中舞弄。一日,国王来到书房,守勇正舞得高兴,国王看了一会,连声称赞:“果然将门之子。”守勇回转头来,看见了国王,急忙放了金鞭,道:“难臣不知万岁到来,有失跪迎。”国王道:“咱家与山前杨氏、山后呼氏,原是世代老亲,何必这般谦逊?”守勇道:“难臣承千岁如此抬举,也是叨祖宗的荫庇。”国王道:“前日的金鞭得手,这是你令祖阴空默助,将来贤侄必作栋梁之器。”那国王讲了一番叙亲的话,依旧回宫去了。这教:

相才还是将才高,万里江山一举劳。皇封御弟呼家将,荫子蒙孙穿锦袍。

同王来到西安官,娘娘接了万岁,进宫坐下,说道:“孤家有一桩事,与娘娘商议。”娘娘道:“千岁有何见谕?臣妾谨当领听。”国王道:“与娘娘商议,非为别事,因为公主年已及长,东床未选。孤家为此,日夜焦思。前日为了桃花谭出了一个怪物,逐日在那订里兴风作浪,不知戕害了多少百姓。

公主听了,一时气冲牛斗,领兵前去剪除,那晓得到了桃花谭,这怪物正在那里兴风作液。那公主一看,好似一条金龙,对着公主飞来的样子。吓得公目瞪口呆,方得她有主意,就急忙回宫,孤家心里甚为不安。幸喜公主近日身体安泰,孤家才得放心。”娘娘道:“人家为了儿女,父母心肠都是这般的。唯有儿女的心肠待爹妈,只恐就不能够了。”国王道:“虽然如是,总要教导。”娘娘道:“那桃花潭的妖怪,如今怎么样了?”国王道:“娘娘讲起桃花潭,真正奇怪,那桃花潭里这个妖怪,方得孤家的表侄呼守勇到新唐来见孤家,那时孤家就教他带了三百名番兵往桃花潭去。呼守勇到桃花潭不多一会,河里就翻风作浪,乌云蔽日,云里有一条金龙飞舞。守勇喝了一良‘逆畜!’云里忽又出现一条青龙,与那一条金龙盘旋了半日,忽然大震一声,那里晓得就是宋太祖赐与孤家姑丈呼延赞老将军的这根金鞭。咱侄儿得了这鞭,那桃花潭里的风浪顿息,天上的乌云散去。又隔了几日,河里也不起风浪,百姓也不讲起什么妖怪。咱看那呼家表侄,将来必是个大人物哩。故此孤家有事与娘娘商议,咱想公主的容貌也好,武艺又强,年纪又是相仿。孤家欲将呼家侄儿做个东床佳婿。”娘娘道:“既呼家侄儿到此番邦,应请他到府中安歇,也该来见我。”国王道:“娘娘,那侄儿已在西书房住,因他平妖辛苦,咱教他将息几天,然后相见罢了,所以呼家侄儿尚未拜见。”娘娘道:“既如此,臣妄与千岁同往书房何如?”国王道:“这是极妙的了。”那千岁同了娘娘即时来到西书房门首,内侍道:“呼将军,千岁同娘娘在此。”守勇听了,急忙出厅迎接,口称:“难侄不知千岁与娘娘到来,有失远迎,望岂恕罪。”国王道:“侄儿免礼。”进了书房坐下,守勇拜见已毕,千岁开口说道“孤家今日同娘娘到此,非为别事,一则念及老亲,二来见你人材出众,武艺高强,孤家欲将公主与你结个百年夫妇。”守勇道:“多蒙万岁与娘娘这般抬举,难侄岂敢?况公主是玉叶金枝,宫帏闺秀,难侄如今是丧家之犬,东奔西逃,不知将来如何下梢哩。”娘娘道:“呼家贤侄,你何这般推阻?将公主匹配与你,也是千岁重亲情的好意,将来新唐马氏与后山呼氏的亲,不致疏失了。”守勇道:“难侄已曾娶过王氏金莲、赵氏三姐,成婚未几,又被庞贼领兵追招。方得三姐与贼对敌,难侄乘势走脱,苟延性命,遇到此间,皆二位侄妇相扶,未经被贼擒拿,以为幸甚。”千岁道:“娘娘不必听他,咱们且进宫去,是有个道理。”那千岁同娘娘进了内宫,说道:“公主,你到桃花潭看见的什么金龙?唬得孩儿浑身冷汗回宫,倒病了几天,那晓这金龙,就是后山呼家将的紫金鞭。”公主道:“父王何以知之?”千岁道:“我儿那日从桃花潭回来了,恰好你表兄呼守勇到此,咱就差他到桃花潭去,谁知你表兄呼守勇一到河里,风浪大作,白雾漫天,空中金龙狂舞。后又有一条青龙,在云瑞里盘旋了一会,那金龙掉下地来,众人拥去看来,恰是一条紫金鞭,被守勇拾了这鞭,云已散去,风浪即止,百姓也不讲那妖怪了。”公主道:“这也奇怪,将来倒要与表兄相借这金鞭来试看一看。”国王道:“何必要借,孤家现在待黄道吉日,就要把呼表兄与公主完姻了。”公在听说,不觉腮映桃红。娘娘同公主,随往里边更装去了。这教:

脱下罗衫换锦袍,宝髫高扳翡翠娇。今日洞房香满院,专待仙郎度鹊桥。

那国王道:“今日是黄道吉日,与公主完姻,速速备了花烛灯彩,须要整齐。”一声吩咐,各官纷纷备办。等到良辰花烛,各官齐吉宫门称贺。国王道:“众卿少礼。”令内监陈三千陪了众卿到御园饮宴。那乐工傧相请出驸马、公主,拜了天地,见了千岁、娘娘,夫妻交拜已毕,随送入洞房去了。千岁道:“娘娘,你道呼表侄配的公主何如?”娘娘道:“果然配得不差,这对夫妻,好像仙子临凡,还有什么比得上他们?”千岁道:“妙啊,没有什么比得上他们。”那娘娘同千岁,得意洋洋也回宫去了。那守勇把这庞妃狡奏,仁宗发怒,遣庞吉领兵歼灭的话,讲说了一番,同入香房安寝。到了天明,双双来到内官,拜见了千岁、娘娘,请过了安,双双依旧回房,两下里谈谈笑笑,不觉又是梅梢月上,鸳枕朦胧,怪煞金鸡报晓。却是:

御前初献紫罗衣,交颈鸳鸯卧碧溪。南燕北来新洞府,蓬莱小院遇仙姬。

且说王员外想起:招了呼守勇为婿,和女儿金莲成婚未几,不料就遭庞妃的父亲庞贼领兵杀来,把俺的庄子团团围住,要捉呼守勇去。方得俺女儿同翠桃,倒也有些主意,救了守勇。自从守勇去后,音信全无,不觉倒有十个年头了。俺女儿金莲时常想起了他,就要啼啼哭哭,俺与院君的心里好不懊恼,幸而有个外孙,叫做王延庆,今已十岁,倒也聪明。做娘的若是有些悲切,他就叫了翠桃一同在旁解劝,说道:“凡事总得孩儿长大起来,自有个道理,母亲若然若坏,教孩儿怎么办。”翠桃道:“娘娘,自古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官官到也讲得是。劝姐姐凡事要看小官人面上。”娘娘心里甚是明白,以后只把小官人长成,再作理会。

以后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第十九回
下一章:第二十一回
您可能感兴趣...
  •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616)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

    (639)
  •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

    (825)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

    (926)
  •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

    (1012)
  •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

    (969)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834)
  •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1001)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

    (706)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

    (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