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小说家类 > 呼家将

第二十五回

作者:佚名 [清代]

呼延庆擒妖得偶 守信偷祭铁丘坟

悲秋应似抵伤春,屈宋当年并楚臣。
  何日相逢好时节,只将惆怅付词人。

话说呼守信带同子侄呼延龙、呼延豹、呼延庆,那日过了潼关,如今又走近祝家庄了。延庆道:“咦!前面这许多人,在那里则甚?”延庆在马上一陪问来,听人说道:“那庄里出了个妖怪,不知何日得能太平哩!”延庆听说,跳下马来,飞奔前去。延龙也就追到树边来看。那众人道:“啊呀!你们这两个小官人,好不知厉害!那妖怪是要伤人的,还不走过些儿。”道犹未了,忽起一阵怪风,吹得那些人跌的跌、倒的倒,延龙也就闪过一边。那晓得这延庆还在河边细看,谁知那河里忽然波翻水沸,起了极大的浪来。众人正在看这河里,不想从波浪里边跳出一件怪物。吓得这些人儿魂魄都没有了。延庆就在腰间拔出那两柄铜锤,赶将上来。那怪物口里吐出火焰,在河边上飞来舞去。呼延庆架起铜锤,在那里东追西赶,引得村庄上男男女女,都来看这小孩子与那妖怪战斗。那祝家庄上的祝有道同了祝麟、祝凤,都来看斗,祝太公一望,就说道:“好个小英雄,果然厉害!这个少年不知谁家之子?若能除此此妖,老汉就要招他做女婿了。”那太公正在自言自语,忽众人一齐拍起手来,喊道:“好了,好了!这两锤打得好厉害。”大家拥到河边,看那什么怪物。众人道:“呀,啐!这是一条旧枪。”那延庆拾起枪来,用力使舞,众人道:“使得好!连使枪的人也看不出,真正使得是神枪,与众不同的。”那些看使枪的,称赞个不了。延庆也使得越发高兴。祝太公同了两个儿子在马上喊道:“小将军请了,老汉特来相屈,到舍下奉茶。”延庆收了这枪,回头一看,见是那老头儿叫唤,也便应声道:“老丈请了。”太公道:“屈将军到庄上用茶。”延庆道:“多谢老丈,不消了。”太公道:“老汉特来相请,要实些儿。”延庆同了太公来到庄子上,太公挽了延庆,到厅里相见坐下。太公道:“将军府居那里?”延庆道:“小生从西番进宝,在此经过,听说这里拿妖,所以小生来看。不想倒得了一杆古枪。”太公道:“这是天赐的神枪,可知将军洪福不小哩。请教上姓?”“小生姓赵名龙。”太公道:“老双有一个叫顺姣的女儿,今年才得十二岁,日日喜弄双刀枪棍,两个小儿也是这般的。今日老汉看你的枪法恰好,老汉要把小女与将军为室。”延庆道:“老丈差矣,小生乃过路的,岂可把令爱的终身大事轻许?这话却是不便领教的。”太公道:“呀!老汉因女儿最喜舞刀弄枪,今日见你除妖的时候,又得了神枪,为此老汉将小女配你,何必推却。”太公就吩咐请了两位官人,同了小姐,一齐出来相见。那祝麟、祝凤、祝顺姣到了厅上,太公道:“来,来,来,你们见了礼。”太公又道:“贤婿,如今是天缘已定了。”延庆道:“承岳父大恩,叫小婿何由答报,既如此,岳父请上,待小婿就此拜别,到京进宝之后,回来再与岳父细谈。”太公道:“贤婿既匆匆要走,老汉也不苦留,如此静候便了。”延庆别了太公,上马就走。

流星赶月,不觉已到京都。且问那牛总兵府上,好把这封书信送去。延庆道:“咦,这是总兵府了。”延庆踱到府门,说道:“门上那个在?”牛文道:“你们那个在此大惊小怪?”延庆道:“俺从西番到此,有书面呈夫人的。”牛文看他野头野脑,也不细问他了。领了延庆,一直到了后堂,禀道:“有一位西番来投书的,他说要当面呈的,故此烦姐姐们通报一声。”那丫环把这话儿转禀夫人,道:“既西番有书到来,经带他进来而呈便了。”那内侍来到后堂,说道:“夫人请西番来下书的进去。”延庆随了内侍,来到里边。夫人拆书细细看完,说道:“不想你家如此大变,若说要到坟上一拜,倘若被人看破,如何是好?我想这事断不可行。古人说得好:人防虎,虎防人。庞家既与你们做这大大的对头,况又晓得你爹爹、叔叔逃在外面。尚在四处缉访,岂有坟上不差人巡查的?倘然被他们知觉,弄出事来,干系不小哩!”延庆道:“姑母的话,句句都是金玉之言,但是此来,特为到坟上一拜。”夫人道:“既你这般说一定要去,也只好改装。”延庆道:“姑母说改装,这是绝妙的好计。如今倒扮个乞儿.只要到得坟前拜了一拜,也就是了。”夫人道:“这到使得。”延庆就装了个乞儿,出了牛府的后门。

一路行来,不觉前面已是呼王坟了。延庆走到坟前一看,呀!好奇怪,倒有几个官儿坐下,这是什么缘故?莫非他先晓得俺今日要来的了不要管他,且硬了头皮闯到坟上,看他如何!延庆闯上坟来,那看守呼王坟的校尉喝道:“呔!你这化子好不乖巧。这呼王坟是庞贵妃娘娘差咱们在这里看守,你要上去则么?”延庆道:“俺是讨饭的,一路来没有个地方歇息,看这坟里倒有几株大树,要求老爷们行个方便,俺在树荫下歇息一刻,弄一点东西吃了就去的。”校尉道:“也罢!让他进去歇息一会儿罢。”延庆、延龙背了筐儿,到了坟上,看见立的石碑上,上写:“奉旨剿除反贼呼必显狱囚坟”。那晓延庆、延龙把这石碑打了两段,口口声声骂庞妃:“这淫妇少不得死在俺手里!”延庆弟兄正骂得高兴,外面的监守道:“这两个化子为什么还不出去?天色差不多要晚了,咱们进去赶他们走罢。呔!你这化子,好没分晓,天色晚了,你还不去!不要噜嗦,快些走你的路!”那延庆、延龙竟乘此去了。那监守的叫道:“不好了!那坟上的石碑跌做两块,坟的还烧了纸灰,咱家的干系非同小可,这桩事儿怎了?”那都监道:“你们不要多讲,快些上了牲口,追那化子去!”那些监军四面追寻。这延庆弟兄还是慢慢的走。监守的飞奔到来喊道:“呔!你这化子,想往那里走?”伸手想要擒住他。谁知延庆拔出锤来乱打,监军没有防备,只得虚张声势。那延庆一面将双锤乱打,一面原想逃脱,那知正巧旁边一个坑池,延庆跌下这池,扒不上来。这些监军也恨他不过,一齐围拢,用套索拴住。

不知以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第二十四回
下一章:第二十六回
您可能感兴趣...
  •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611)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

    (637)
  •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

    (823)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

    (922)
  •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

    (1011)
  •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

    (963)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831)
  •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999)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

    (701)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

    (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