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回 镇三山遭冤入登云 焦面鬼谋妻落枯井
喽-叩谢。回到山寨,将邬琼准降、蒋敬等各人的话说了,栾廷玉就差孙立打东寨,阮小七打西寨,孙新、顾大嫂埋伏登州去路,邹润、穆春埋伏莱州去路,自同扈成直捣中军。分拨已定,三更时分,人衔枚,马摘铃,悄悄下山。到得寨边,并无动静。
先说栾廷玉、扈成排开鹿角,发一声喊,杀入中军。邬琼终是惯将,不卸衣甲,急起身来,见一派火光,满营通红。那些军士都在睡梦里,马不及鞍,人不及甲,乱窜起来。邬琼手拿大杆刀,当先抵敌。栾廷玉挺点钢枪,两下相持,忽然黄信领喽-杀出。邬琼见里应外合,心慌意乱,被栾庭玉一枪搠倒,扈成赶上一刀杀了。兵卒各自逃生。尤元明听得中军喧嚷,方起身来,阮小七早已入营,一朴刀砍翻。俞仁知两寨已破,飞身上马,往寨后逃走,孙立紧紧赶来。一声炮响,闪出邹润、穆春,措手不及,被孙立一鞭劈下半个脑袋,死于马下。四路里剿杀,到得天明,三营的兵尽皆败没。夺得马匹、衣甲、器械、粮草,搬回山寨。正是: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众头领不胜之喜,重赏喽-,大摆筵席,欢呼畅饮。
栾廷玉道:“众寡不敌,困守多时。若无蒋大哥改扮青州兵将里面杀出来,几乎存扎不住。”孙立道:“我这兄弟本是个落第举子,文武全备的。只看他假做黄信,一些圭角不露,使邬琼并不疑心,便见他的才调。只是黄信身上用计忒毒了,须知会他上山,免得受害方好。但恐怕未必肯来。”萧让道:“黄信武艺高强,极有意气。只因权宜之计,借他名儿,破了三路大兵。前日调青州兵将会剿,他托病不来,足见昔时情分。今陷害了他,坐视不救,于心何忍?待小生掉三寸不烂之舌,说他同归山寨。若是执迷不肯,这也由他了。”栾延玉道:“萧先生言之有理,事不宜迟,恐登、莱残兵回去,说是青州统制内应,就有口难辨了。敢烦明日就行。”当晚宴罢。次早萧让原扮白衣秀士,取些银子在身边,作别下山不题。
且说登、莱两府的败兵回,说:“青州统制黄信领五百兵来合营,结连败寇,引他晚间劫寨,在里面杀出,坏了三位将官、五千兵马。”两府一面会稿申报枢密府,就行关青州,把黄信收管。青州太守姓张,是科甲出身,为官清正,一尘不染,与黄信极是相知。当下见了知会文书,不胜骇异。就请黄信到来,与他说知。黄信道:“末将因有瓜李之嫌,又且染病,前日预先申复不去合营。这几时从不出城,恩府深知的,哪里有这样事?”太守道:“统制你素履忠贞,本府佩服的。想是贼人反间之计,假冒将军领兵助战,破了官兵。现放本府作证,先回文两处,说将军从不出城。然后申到枢密府,力为辨明。愿百口相保,不须忧虑。”黄信致谢不尽。回到府中,终是放心不下,闷闷不已。
过了两日,门上报道:“有东京萧秀才来访。”黄信想道:“东京有什么萧秀才?”再省不起。道:“有请。”见是萧让,相见毕,黄信道:“萧先生,你在东京供奉,哪得光降?”萧让道:“为朋友一件事牵累,安身不得,特来投奔。兄长大才,复任青州,一向定是得意。”黄信道:“向日为花知寨一事,宋公明劝上梁山。招安之后,东征西讨,留得性命,蒙圣恩重授此地。新任张太守与小弟极合得来,倒也无事。不料孙立、阮小七等不知为甚事,重聚登云山,枢密府差一员上将,领三千御营兵马,又会合登、青、莱三府统制征剿,行文来调我,因众兄弟在哪里,左右皆难,只得推病不去。不知哪个假冒了小弟,打青州旗号去合营内应,三路兵将尽行败没。登、莱西府会稿申报枢密府,又行关来讨收管。太守虽极力分辨,恐有不测,因此纳闷。先生来得正好,与我筹画则个!”萧让道:“总是朝廷昏暗,奸党专权,我们旧日弟兄一个也容不得。宋公明一生忠义,日望招安。血战多年,功高不赏,反赍鸩酒药死了他。小生是闲散之人,”指脸上金印道:“为安道全出使高丽,被卢师越谗谤,蔡京发怒,奏过圣上,着大理寺勘问,安道全知风潜避,开封府将小弟与金大坚申解,幸得宿太尉营解,从轻发落,刺配沙门岛。在登云山经过,被他们劫了上山。刚退邬琼来会剿,众寡不敌,存扎不住。恰好蒋敬上山来,扈成献这条计,叫他扮做兄长,就破了三路兵。兄长虽然不去,尽说青州统制内应,况又是旧日同伙,哪里去分辨?虽有太守作证,那高俅、童贯一班奸党岂肯听信?不如及早同了小弟去,免得祸到临头,悔之晚矣!”黄信沉吟半晌,说道:“先生且留几日,看太守中文分辨得明,权且容身;若有变故,只得依着兄长了。”萧让见他犹豫,不好十分催促,只得住下看光景。
到第二日辰牌,只见一个将官,身披细铠,腰悬利刃,领百来个关西大汉,弓上弦,刀出鞘,直入统制府。黄信忙问来历,那将官喝令把黄信拿下,推过车囚住。原来是邬琼的女夫,姓牛,为济州都监。闻得丈人被黄信内应杀了,心中仇恨,不待枢密院来文,就先捉住,太守闻知,急来分解,哪里肯听?骂道:“这贼子反性尚在,朝廷升你做都统制,不思量尽忠报国,又通同旧党坏了三路兵将!”太守道:“黄统制患病,与下官终日在此,并不出城!这是赋人诡计,假冒青州兵,下官可以力保。已申辨到枢密院了,不可造次!”牛都监道:“他假推患病,潜到哪里通谋劫寨,大小三军亲眼见的。太守你先有文书知会,也要连坐!”喝令军士推着囚车竟去。太守嗟叹不已。
却说萧让见黄信拿了,如飞回到山寨报知。栾廷玉即点五百喽-,引孙立、扈成、阮小七理伏在青州来路。等到次日,只见牛都监气昂昂骑在马上,兵士簇拥囚车前来。林子里一棒锣声,闪出四骑马,五百喽-一字儿摆开,阮小七道:“知事的,留下买路钱,放你过去。”牛都监大怒,道:“我是济州上司官,哪有买路钱与你这伙草寇!辄敢大胆!”阮小七道:“莫说你这蠢牛,便是宋官家在此经过,也要脱下平天冠做当头。”牛都监也不回言,把泼风刀对面砍来。栾廷玉挺枪接住,孙立又提虎眼钢鞭横打过来,牛都监抵当不住,拍马便走。阮小七、扈成早打开囚车,放出黄信。栾廷玉见牛都监走了,也不追赶。黄信骑了喽-一匹马,回到山寨,一齐拜见。黄信致谢道:“这位好汉是谁?来救小可的性命!”孙立道:“是祝家庄上教师栾廷玉,与我同学武艺的弟兄,除授登州都统制,请来做山寨之主。”指扈成道:“是扈三娘哥子扈成,这条妙计是他定的。”对蒋敬道:“兄弟,你假冒我得好!”蒋敬道:“若不是假冒,兄长在青州做官,威风凛凛,哪肯到山寨里来?”众人齐笑起来。萧让道:“我苦口劝你,只管迟疑,谁知祸在顷刻!”黄信道:“多蒙列位救拔,从此死心蹋地了,只是负了太守一片好心。”当下大排筵宴,与黄信庆贺。连夜差人下山,迎取黄信家眷。
酒至半酣,安道全道:“萧、金二位为着小可无辜受累,赖众弟兄救得上山,只为两家宅眷寄在闻焕章庄上,不通音信,两地挂心。连日见山寨有事,不敢说起。今日宁静,意欲到哪里接来,无有亲信人可托,自已下山,恐人认得不便。只有穆兄弟初到,身上没事,央烦走一次,不知意下若何?”穆春道:“兄弟们总是一般,明早便去。”安道全大喜。当夜席散,安道全修了书札,封一百两银子相谢闻焕章。萧让、金大坚各有家信,穆春就下山。安道全道:“闻焕章庄上离东昌十里,地名安乐村,在官道边。门前一座小石桥,有株古梅横过来便是。”穆春道:“不消细说,路在口边。”挂口腰刀,提条朴刀,背上包裹,作别下山。
在路不消几日,到了安乐村,问到闻焕章家,有个小厮出来问道:“客官哪里?到此何事?”穆春道:“访闻先生的。有安道全、萧、金二位家信在此。”萧、金两个娘子因久无音耗,甚是耽心,说有家信,自走出来。穆春向前施礼。萧、金娘子问道:“客官上姓?家信在哪里寄来的?可曾亲见我们官人么?”穆春道:“我便是梁山泊上小遮拦穆春。二位哥哥俱在登云山寨里,恐二位嫂子记念,特要我来迎接二位嫂子到哪里去。”就把家信递过,萧、金娘子道:“原来是穆家叔叔。虽在山寨多年,不曾会面,故不认得,有劳叔叔远来。闻先生为着我们有些事故,到东昌府去了,敢怕晚上回来。我们这几日如坐针毡,如今有了音信,万分之美了。叔叔请坐。”转到里面,整顿午饭,叫小厮搬出来吃了。
穆春坐到将晚,闻焕章才来。相见罢,穆春道:“小可从登云山来,有安道全书札在此。”打开包裹,取银子一并送过。闻焕章看了书中来意,道:“足下高姓是穆,一向久慕的。安先生送银子来,便是客套了。”穆春道:“教小可致意,略表寸心。”闻焕章收进,搬出酒肴相待,说道:“小生一心耿直,路见不平,长受小人之累。蒙安先生托萧、金二位宅眷在家,萧小姐与小女情投意合,如嫡姐妹一般,终日做些女工针指,闲时吟诗写字。萧、金二位娘子俱各贤淑,竟是异姓骨肉。只为有一朋友,姓仲字子霞,是个风雅之士。前边夫人生下一子,甫得六岁,夫人不幸得病身亡。那仲子霞囚中馈无人,幼子没人抚养,只得续娶了一个姓胡的。那胡氏是再醮之妇,凶悍异常,性情恶劣。那前边的夫人聪明贤达,知书识理,夫妻相敬如宾。子霞当初看做世间极平常的道理,也就不知不觉过了。谁知续娶那胡氏,这般暴戾,大不相合。被媒人所误,只得无可奈何。在家一日也住不得,因有个旧友升任西川采访使,请他为记室,把儿子送在小生处读书。子霞出门之后,胡氏就唤前夫之子,绰号焦面鬼,来家同住。那焦面鬼禀了母气,一发狠毒不仁,唆着母亲百般凌辱,竟把仲子霞幼子磨灭死了,占了他家私,一窝的快活。小生其实可怜那孩子受屈而死,未免发了几句公道说话,冲撞了他。这胡氏陰险之极,并不发怒,反央人来求小女的庚帖,聘做媳妇。又对人说:‘不肯时,就把他的陰事到东京首报,怕他不连夜自己送过来!’我一闻知,气得发昏。我这女儿要觅个快婿,倚托终身。多有豪门世族要来聘定,一概谢绝。怎肯与焦面鬼为配?不要说他庸恶陋劣无赖小人,只是那胡氏,天下第一个恶妇,怎肯送到他手中磨折!回绝了他。果然那焦面鬼到开封府呈首,道是窝匿反寇家室,纵放钦犯,逆天大罪。行文到东昌府提人。我寻思提到开封府,自有宿太尉营救,料没大事。只为受了安先生万金重托,岂肯使二位娘子去出头露面?这叫做‘为人谋而不忠’了。正在万难摆布的时节,得足下接了去,担子就轻,十分之美!”
穆春见说,怒形于色,说道:“那恶妇与这焦面鬼住在哪里?我今夜杀了他!和闻先生同上登云山,怕他叫起撞天屈来!”闻焕章道:“这个使不得。小生是闲旷的人,事情分解了便没事。只要二位娘子完美其事,就无对证,怕他怎的?穆兄你且耐性,我今日东昌去打听,呈首是真的,来文还未到,恐怕只在日内。”穆春道:“如此,明日早些雇两乘车子押送到山。安先生知道,放心不下,必然要小可到东京来看觑先生呢!”闻焕章道:“我到东京有人护卫,再不敢动烦。还有一件难处,拙荆亡过,只有这个小女,我到东京去时,舍下无人照管,又恐那厮心怀不仁,要使强暴。若带到京时,近日闻得金国败盟,统兵南侵,在京官员多有打发家眷回乡。若有变故,进退不得了,思量安顿在亲友处,亦无至亲切友可以托妻寄子的。如今世上人转眼相负,因此踌躇不定。况是萧小姐要与小女分别,恋恋不舍,各自流泪,正难为情。”穆春道:“小可有个计较在此。安先生与尊驾为金石之交,萧让、金大坚豪先生高谊,刻铭不忘。山寨里目下杀败了三路大兵,官军魂飞魄散,不敢正眼相觑,万分宁静。小可辈虽是粗人,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立心不苟。不若小姐同到山寨,待事平之后,迎接还家,实为至便。”闻焕章道:“便是二位娘子也是这般说,今得穆兄这般肝胆相待,事有经权,只此便了。这里邻家是个车夫,我去雇定了,五鼓启行。”进去对女儿说道:“我到东京必无大事,只是放你不下。方才那穆兄讲得有理,明早同二位婶婶去,权且安身。有安先生在哪里,自然无事,你还要谨慎。事若一解,我就来领你回家。”小姐见说同萧小姐去,也依允了。
当夜一家不睡,收拾行李停当,到五更吃了酒饭。车子到门前,先装了细软行李,萧、金娘子各坐了一乘,两位小姐共坐了一乘。闻焕章又分付一番;“你出门之后,我也即上东京,不等来提。”萧、金娘子谢过登车,闻焕章取一封回书与安道全,并写寄托女儿之事。各各垂泪而别。
穆春提了朴刀,大踏步押着车子前进,到晚足行一百里路。晚间寻客店,拣一间洁净的房,安顿了女眷,自已在房门前安歇。这客店是三岔路口,河北、山东、河南往来道路。客房里也下得人多,见一个人满面黑斑,两眼-进,状貌狰狞,打角酒,一盘牛肉,同一个人共吃。那个人问道:“你从哪里来?”这个人答道:“我在东京开封府呈首反叛事情,已蒙准了,发在东昌府提人。我回家去料理。”那人道:“你何苦惹这空祸!敢是有仇么?”这人道:“仇也有些。若不去闯空头祸,我焦面鬼怎得香喷喷老婆到手?”那人道:“明早晨赶路,不陪你了。”走了去。穆春仔细一认,又听他自说出诨名。暗记在心。到鸡鸣时候,各自起身。穆春看萧、金娘子、闻小姐上了车子,分付车夫道:“你们先去,在十里亭等我,我就来。”车夫推着先走。原来这三岔路到登州过东,东昌反转落北。
穆春生在大路上,见焦面鬼背了布套子,独自出门。让他走过,随后跟来。行了五里多路,天尚未明。到一古庙边,周围一望,并无行人,赶上叫道:“焦面鬼,和你同走。”焦面鬼只道昨夜同吃酒的人,就立住了脚。穆春向前,把脚做了铁门限,劈胸一拳,望后便倒,喝道:“你要香喷喷的老婆,叫你先吃碗板刀面着!”拔出腰刀,照头砍下,直挺在地。庙前有口枯井,提了腰胯,望黑洞洞井里一丢,眼见得井底窥天了。把布套子一抖,抖出一个小皮护书匣儿,一二两零碎银子,几张有字的纸,藏在自己缠袋里。提了朴刀,从旧路赶过东。
往回有二十里,车子歇在亭子上,车夫蹲着打盹。穆春道:“小姐,我为闻先生报了仇了,到东京必然无事。”闻小姐不知缘故,不好问得。穆春唤醒车夫走路。第三日,到了山边,先去通知安道全,备说闻焕章之事,萧让、金大坚出来接了家眷,自有顾大嫂、阮小七母亲陪进。安道全看了回书,见闻小姐同来,甚是欢喜。穆春道:“还有一桩快事!”缠袋里摸出字纸来,却是焦面鬼开封府呈首的底子,说;“他在店中吃酒如何讲,被我赶上杀死,丢在枯井内了。”栾廷玉与众头领赞道:“兄弟,你真是好汉子!每事做得斩绝!”摆筵席与穆春接风,又与萧让、金大坚暖房。里面款待闻小姐、萧、金娘子自不必说。正是:聚散却如萍打叶,欢娱深喜鸟归巢。不知闻焕章到东京毕竟如何结果,且听下回分解。
穆春先送闻小姐上山,后来闻焕章便可护送呼延灼家眷竟到登云。省却许多兜搭,极得剪裁之法——
- 第01回 阮统制感旧梁山泊 张别驾激变石碣村
- 第02回 毛孔目橫吞海货 顾大嫂直斩豪家
- 第03回 病尉迟闲住受馀殃 栾廷玉失机同入伙
- 第04回 鬼脸儿寄书罹重祸 赵玉娥错配遇多情
- 第05回 老管营少妾杀命 补天雕旧仆株连
- 第06回 饮马川群英兴旧业 虎峪寨斗法辱黄冠
- 第07回 李良嗣条陈因赐姓 铁叫子避难暂更名
- 第08回 燕子矶玉貌惹奇殃 宝带桥金兰逢故友
- 第09回 混江龙赏雪受祥符 巴山蛇截湖征重税
- 第10回 墨吏贪赃赔钱纵狱 豪绅聚敛加利偿民
- 第11回 驾长风群雄开霸业 射鲸鱼一箭显家传
- 第12回 金鳌岛兴兵图远略 暹罗城危困乞和亲
- 第13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换良方相府药佳人
- 第14回 安太医遭谗先避迹 闻参谋高隐款名贤
- 第15回 大征战耶律淳奔溃 小割裂左企弓献诗
- 第16回 浔阳江闷和酒楼诗 柳塘湾快除雪舟恨
- 第17回 穆春血溅双峰庙 扈成计败三路兵
- 第18回 镇三山遭冤入登云 焦面鬼谋妻落枯井
- 第19回 启兵端轻纳平州城 逞神力夺转唐猊甲
- 第20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围 美髯公良朋解险厄
- 第21回 扑天雕火烧万庆寺 小旋风冤困沧州牢
- 第22回 破沧州豪杰重逢 困汴京奷雄远窜
- 第23回 跨青骡英雄寻退步 演六甲儿戏陷神京
- 第24回 换青衣二帝惨蒙尘 献黄柑孤臣完大义
- 第25回 野狐铺正言折王进 大名府巧计救关胜
- 第26回 小相逢古殿话新悉 大征战松坡获全胜
- 第27回 渡黄河叛臣因授首 进鸩酒狭路巧相逢
- 第28回 横冲营良马识故主 靖忠庙养卒奉英灵
- 第29回 还道村法斩郭道士 紫髯伯术护美髯公
- 第30回 阴阳设计铁扇离殃 南北两寨金鳌聚义
- 第31回 马国主游春逢羽客 共丞相访道遇番僧
- 第32回 庆生辰龙舟观竞渡 篡宝位绮席进霞丹
- 第33回 萨头陀役鬼烧海船 混江龙誓志守孤城
- 第34回 大复仇二凶同授首 权统摄杰士尽归心
- 第35回 日本国借兵生衅 青霓岛煽乱兴师
- 第36回 振国威胜算平三岛 建奇功异物贡遐方
- 第37回 徐神翁诗验金鳌岛 宋高宗驾困牡蛎滩
- 第38回 武行者叙旧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罗
- 第39回 丹霞宫三真修静业 金銮殿四美结良缘
- 第40回 大聚会弟兄同宴乐 好结果君臣共赋诗
-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 (615)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
- (638)
-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
- (824)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
- (925)
-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
- (1011)
-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
- (968)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 (834)
-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 (1000)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
- (705)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
- (957)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