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部 > 正史类 > 史记

历书

作者:司马迁 [两汉]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於孟春。於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物乃岁具,生於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於东;月归於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於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少昚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菑荐至,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其後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馀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尧复遂重黎之後,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於诸侯。
   幽、厉之後,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邪於终。履端於始,序则不愆;举正於中,民则不惑;归邪於终,事则不悖。
   其後战国并争,在於彊国禽敌,救急解纷而已,岂遑念斯哉!是时独有邹衍,明於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而亦颇推五胜,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以十月,色上黑。然历度闰馀,未能睹其真也。
   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
   至孝文时,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言“汉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当有瑞,瑞黄龙见”。事下丞相张苍,张苍亦学律历,以为非是,罢之。其後黄龙见成纪,张苍自黜,所欲论著不成。而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历服色事,贵幸,後作乱,故孝文帝废不复问。
   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後日辰之度与夏正同。乃改元,更官号,封泰山。因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盖闻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然盖尚矣。书缺乐弛,朕甚闵焉。朕唯未能循明也,绩日分,率应水德之胜。今日顺夏至,黄钟为宫,林钟为徵,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自是以後,气复正,羽声复清,名复正变,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历术甲子篇
   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正北
   十二无大馀,无小馀;无大馀,无小馀;
   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
   十二
   大馀五十四,小馀三百四十八;大馀五,小馀八;
   端蒙单阏二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八,小馀六百九十六;大馀十,小馀十六;
   游兆执徐三年。
   十二
   大馀十二,小馀六百三;大馀十五,小馀二十四;
   彊梧大荒落四年。
   十二
   大馀七,小馀十一;大馀二十一,无小馀;
   徒维敦牂天汉元年。
   闰十三
   大馀一,小馀三百五十九;大馀二十六,小馀八;
   祝犁协洽二年。
   十二
   大馀二十五,小馀二百六十六;大馀三十一,小馀十六;
   商横涒滩三年。
   十二
   大馀十九,小馀六百一十四;大馀三十六,小馀二十四;
   昭阳作鄂四年。
   闰十三
   大馀十四,小馀二十二;大馀四十二,无小馀;横艾淹茂太始元年。
   十二
   大馀三十七,小馀八百六十九;大馀四十七,小馀八;
   尚章大渊献二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二,小馀二百七十七;大馀五十二,小馀一十六;
   焉逢困敦三年。
   十二
   大馀五十六,小馀一百八十四;大馀五十七,小馀二十四;
   端蒙赤奋若四年。
   十二
   大馀五十,小馀五百三十二;大馀三,无小馀;
   游兆摄提格征和元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四,小馀八百八十;大馀八,小馀八;
   彊梧单阏二年。
   十二
   大馀八,小馀七百八十七;大馀十三,小馀十六;
   徒维执徐三年。
   十二
   大馀三,小馀一百九十五;大馀十八,小馀二十四;
   祝犁大芒落四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七,小馀五百四十三;大馀二十四,无小馀;
   商横敦牂後元元年。
   十二
   大馀二十一,小馀四百五十;大馀二十九,小馀八;
   昭阳汁洽二年。
   闰十三
   大馀十五,小馀七百九十八;大馀三十四,小馀十六;
   横艾涒滩始元元年。
   正西十二
   大馀三十九,小馀七百五;大馀三十九,小馀二十四;
   尚章作噩二年。
   十二
   大馀三十四,小馀一百一十三;大馀四十五,无小馀;
   焉逢淹茂三年。
   闰十三
   大馀二十八,小馀四百六十一;大馀五十,小馀八;
   端蒙大渊献四年。
   十二
   大馀五十二,小馀三百六十八;大馀五十五,小馀十六;
   游兆困敦五年。
   十二
   大馀四十六,小馀七百一十六;无大馀,小馀二十四;
   彊梧赤奋若六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一,小馀一百二十四;大馀六,无小馀;
   徒维摄提格元凤元年。
   十二
   大馀五,小馀三十一;大馀十一,小馀八;
   祝犁单阏二年。
   十二
   大馀五十九,小馀三百七十九;大馀十六,小馀十六;
   商横执徐三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三,小馀七百二十七;大馀二十一,小馀二十四;
   昭阳大荒落四年。
   十二
   大馀十七,小馀六百三十四;大馀二十七,无小馀;
   横艾敦牂五年。
   闰十三
   大馀十二,小馀四十二;大馀三十二,小馀八;
   尚章汁洽六年。
   十二
   大馀三十五,小馀八百八十九;大馀三十七,小馀十六;
   焉逢涒滩元平元年
   十二
   大馀三十,小馀二百九十七;大馀四十二,小馀二十四;
   端蒙作噩本始元年。
   闰十三
   大馀二十四,小馀六百四十五;大馀四十八,无小馀;
   游兆阉茂二年。
   十二
   大馀四十八,小馀五百五十二;大馀五十三,小馀八;
   彊梧大渊献三年。
   十二
   大馀四十二,小馀九百;大馀五十八,小馀十六;徒维困敦四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七,小馀三百八;大馀三,小馀二十四;
   祝犁赤奋若地节元年。
   十二
   大馀一,小馀二百一十五;大馀九,无小馀;
   商横摄提格二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五,小馀五百六十三;大馀十四,小馀八;
   昭阳单阏三年。
   正南十二
   大馀十九,小馀四百七十;大馀十九,小馀十六;
   横艾执徐四年。
   十二
   大馀十三,小馀八百一十八;大馀二十四,小馀二十四;
   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
   闰十三
   大馀八,小馀二百二十六;大馀三十,无小馀;
   焉逢敦牂二年。
   十二
   大馀三十二,小馀一百三十三;大馀三十五,小馀八;
   端蒙协洽三年。
   十二
   大馀二十六,小馀四百八十一;大馀四十,小馀十六;
   游兆涒滩四年。
   闰十三
   大馀二十,小馀八百二十九;大馀四十五,小馀二十四;
   彊梧作噩神雀元年。
   十二
   大馀四十四,小馀七百三十六;大馀五十一,无小馀;
   徒维淹茂二年。
   十二
   大馀三十九,小馀一百四十四;大馀五十六,小馀八;
   祝犁大渊献三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三,小馀四百九十二;大馀一,小馀十六;
   商横困敦四年。
   十二
   大馀五十七,小馀三百九十九;大馀六,小馀二十四;
   昭阳赤奋若五凤元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一,小馀七百四十七;大馀十二,无小馀;
   横艾摄提格二年。
   十二
   大馀十五,小馀六百五十四;大馀十七,小馀八;
   尚章单阏三年。
   十二
   大馀十,小馀六十二;大馀二十二,小馀十六;
   焉逢执徐四年。
   闰十三
   大馀四,小馀四百一十;大馀二十七,小馀二十四;
   端蒙大荒落甘露元年。
   十二
   大馀二十八,小馀三百一十七;大馀三十三,无小馀;
   游兆敦牂二年。
   十二
   大馀二十二,小馀六百六十五;大馀三十八,小馀八;
   彊梧协洽三年。
   闰十三
   大馀十七,小馀七十三;大馀四十三,小馀十六;
   徒维涒滩四年。
   十二
   大馀四十,小馀九百二十;大馀四十八,小馀二十四;
   祝犁作噩黄龙元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五,小馀三百二十八;大馀五十四,无小馀;
   商横淹茂初元元年。
   正东十二
   大馀五十九,小馀二百三十五;大馀五十九,小馀八;
   昭阳大渊献二年。
   十二
   大馀五十三,小馀五百八十三;大馀四,小馀十六;
   横艾困敦三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七,小馀九百三十一;大馀九,小馀二十四;
   尚章赤奋若四年。
   十二
   大馀十一,小馀八百三十八;大馀十五,无小馀;
   焉逢摄提格五年。
   十二
   大馀六,小馀二百四十六;大馀二十,小馀八;
   端蒙单阏永光元年。
   闰十三
   无大馀,小馀五百九十四;大馀二十五,小馀十六;
   游兆执徐二年。
   十二
   大馀二十四,小馀五百一;大馀三十,小馀二十四;
   彊梧大荒落三年。
   十二
   大馀十八,小馀八百四十九;大馀三十六,无小馀;
   徒维敦牂四年。
   闰十三
   大馀十三,小馀二百五十七;大馀四十一,小馀八;
   祝犁协洽五年。
   十二
   大馀三十七,小馀一百六十四;大馀四十六,小馀十六;
   商横涒滩建昭元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一,小馀五百一十二;大馀五十一,小馀二十四;
   昭阳作噩二年。
   十二
   大馀五十五,小馀四百一十九;大馀五十七,无小馀;
   横艾阉茂三年。
   十二
   大馀四十九,小馀七百六十七;大馀二,小馀八;
   尚章大渊献四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四,小馀一百七十五;大馀七,小馀十六;
   焉逢困敦五年。
   十二
   大馀八,小馀八十二;大馀十二,小馀二十四;
   端蒙赤奋若竟宁元年。
   十二
   大馀二,小馀四百三十;大馀十八,无小馀;
   游兆摄提格建始元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六,小馀七百七十八;大馀二十三,小馀八;
   彊梧单阏二年。
   十二
   大馀二十,小馀六百八十五;大馀二十八,小馀十六;
   徒维执徐三年。
   闰十三
   大馀十五,小馀九十三;大馀三十三,小馀二十四;
   祝犁大荒落四年。
   右历书:大馀者,日也。小馀者,月也。端蒙者,年名也。支:丑名赤奋若,寅名摄提格。干:丙名游兆。正北,冬至加子时;正西,加酉时;正南,加午时;正东,加卯时。
   历数之兴,其来尚矣。重黎是司,容成斯纪。推步天象,消息母子。五胜轮环,三正互起。孟陬贞岁,畴人顺轨。敬授之方,履端为美。
  
上一章:律书
下一章:天官书
章节列表
您可能感兴趣...
  • 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

    (891)
  • 三国志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834)
  •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914)
  •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

    (1)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2)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

    (5)
  • 魏书

    《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