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燕世家
汉四年,汉王之败成皋,北渡河,得张耳、韩信军,军脩武,深沟高垒,使刘贾将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业,无以给项王军食。已而楚兵击刘贾,贾辄壁不肯与战,而与彭越相保。
汉五年,汉王追项籍至固陵,使刘贾南渡淮围寿春。还至,使人间招楚大司马周殷。周殷反楚,佐刘贾举九江,迎武王黥布兵,皆会垓下,共击项籍。汉王因使刘贾将九江兵,与太尉卢绾西南击临江王共尉。共尉已死,以临江为南郡。
汉六年春,会诸侯於陈,废楚王信,囚之,分其地为二国。当是时也,高祖子幼,昆弟少,又不贤,欲王同姓以镇天下,乃诏曰:“将军刘贾有功,及择子弟可以为王者。”群臣皆曰:“立刘贾为荆王,王淮东五十二城;高祖弟交为楚王,王淮西三十六城。”因立子肥为齐王。始王昆弟刘氏也。
高祖十一年秋,淮南王黥布反,东击荆。荆王贾与战,不胜,走富陵,为布军所杀。高祖自击破布。十二年,立沛侯刘濞为吴王,王故荆地。
燕王刘泽者,诸刘远属也。高帝三年,泽为郎中。高帝十一年,泽以将军击陈豨,得王黄,为营陵侯。
高后时,齐人田生游乏资,以画干营陵侯泽。泽大说之,用金二百斤为田生寿。田生已得金,即归齐。二年,泽使人谓田生曰:“弗与矣。”田生如长安,不见泽,而假大宅,令其子求事吕后所幸大谒者张子卿。居数月,田生子请张卿临,亲脩具。张卿许往。田生盛帷帐共具,譬如列侯。张卿惊。酒酣,乃屏人说张卿曰:“臣观诸侯王邸弟百馀,皆高祖一切功臣。今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又亲戚太后之重。太后春秋长,诸吕弱,太后欲立吕产为王,王代。太后又重发之,恐大臣不听。今卿最幸,大臣所敬,何不风大臣以闻太后,太后必喜。诸吕已王,万户侯亦卿之有。太后心欲之,而卿为内臣,不急发,恐祸及身矣。”张卿大然之,乃风大臣语太后。太后朝,因问大臣。大臣请立吕产为吕王。太后赐张卿千斤金,张卿以其半与田生。田生弗受,因说之曰:“吕产王也,诸大臣未大服。今营陵侯泽,诸刘,为大将军,独此尚觖望。今卿言太后,列十馀县王之,彼得王,喜去,诸吕王益固矣。”张卿入言,太后然之。乃以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琅邪王乃与田生之国。田生劝泽急行,毋留。出关,太后果使人追止之,已出,即还。
及太后崩,琅邪王泽乃曰:“帝少,诸吕用事,刘氏孤弱。”乃引兵与齐王合谋西,欲诛诸吕。至梁,闻汉遣灌将军屯荥阳,泽还兵备西界,遂跳驱至长安。代王亦从代至。诸将相与琅邪王共立代王为天子。天子乃徙泽为燕王,乃复以琅邪予齐,复故地。
泽王燕二年,薨,谥为敬王。传子嘉,为康王。
至孙定国,与父康王姬奸,生子男一人。夺弟妻为姬。与子女三人奸。定国有所欲诛杀臣肥如令郢人,郢人等告定国,定国使谒者以他法劾捕格杀郢人以灭口。至元朔元年,郢人昆弟复上书具言定国阴事,以此发觉。诏下公卿,皆议曰:“定国禽兽行,乱人伦,逆天,当诛。”上许之。定国自杀,国除为郡。
太史公曰:荆王王也,由汉初定,天下未集,故刘贾虽属疏,然以策为王,填江淮之间。刘泽之王,权激吕氏,然刘泽卒南面称孤者三世。事发相重,岂不为伟乎!
刘贾初从,首定三秦。既渡白马,遂围寿春。始迎黥布,绝间周殷。赏功胙士,与楚为邻。营陵始爵,勋由击陈。田生游说,受赐千斤。权激诸吕,事发荣身。徙封传嗣,亡於郢人。
- 吴太伯世家
- 齐太公世家
- 鲁周公世家
- 燕召公世家
- 管蔡世家
- 陈杞世家
- 卫康叔世家
- 宋微子世家
- 晋世家
- 楚世家
- 越王勾践世家
- 郑世家
- 赵世家
- 魏世家
- 韩世家
- 田敬仲完世家
- 孔子世家
- 陈涉世家
- 外戚世家
- 楚元王世家
- 荆燕世家
- 齐悼惠王世家
- 萧相国世家
- 曹相国世家
- 留侯世家
- 陈丞相世家
- 绛侯周勃世家
- 梁孝王世家
- 五宗世家
- 三王世家
- 伯夷列传
- 管晏列传
- 老子韩非列传
- 司马穰苴列传
- 孙子吴起列传
- 伍子胥列传
- 仲尼弟子列传
- 商君列传
- 苏秦列传
- 张仪列传
- 樗里子甘茂列传
- 穰侯列传
- 白起王翦列传
- 孟子荀卿列传
- 孟尝君列传
- 平原君虞卿列传
- 魏公子列传
- 春申君列传
- 范雎蔡泽列传
- 乐毅列传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田单列传
- 鲁仲连邹阳列传
- 屈原贾生列传
- 吕不韦列传
- 刺客列传
- 李斯列传
- 蒙恬列传
- 张耳陈馀列传
- 魏豹彭越列传
- 黥布列传
- 淮阴侯列传
- 韩信卢绾列传
- 田儋列传
- 樊郦滕灌列传
- 张丞相列传
- 郦生陆贾列传
- 傅靳蒯成列传
- 刘敬叔孙通列传
- 季布栾布列传
- 袁盎晁错列传
- 张释之冯唐列传
- 万石张叔列传
- 田叔列传
- 扁鹊仓公列传
- 吴王濞列传
- 魏其武安侯列传
- 韩长孺列传
- 李将军列传
- 匈奴列传
- 卫将军骠骑列传
- 平津侯主父列传
- 南越列传
- 东越列传
- 朝鲜列传
- 西南夷列传
- 司马相如列传
- 淮南衡山列传
- 循吏列传
- 汲郑列传
- 儒林列传
- 酷吏列传
- 大宛列传
- 游侠列传
- 佞幸列传
- 滑稽列传
- 日者列传
- 龟策列传
- 货殖列传
- 太史公自序
-
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
- (903)
-
三国志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 (839)
-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 (915)
-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
- (2)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 (5)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
- (6)
-
魏书
《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
- (1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