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部 > 礼类 > 大戴礼记

虞戴德第七十

作者:佚名 [两汉]

公曰:“昔有虞戴德何以?深虑何及?高举安取?”

子曰:“君以闻之,唯丘无以更也;君之闻如未成也,黄帝慕修之。”曰:“明法于天明,开施教于民;行此以上明于天化也,物必起,是故民命而弗改也。”

公曰:“善哉!以天教于民,可以班乎?”子曰:“可哉。虽可而弗由,此以上知所以行斧钺也。父之于子,天也。君之于臣,天也。有子不事父,有臣不事君,是非反天而到行耶?故有子不事父,不顺;有臣不事君,必刃。

顺天作刑,地生庶物,是故圣人之教于民也,率天如祖地,能用民德。是以高举不过天,深虑不过地,质知而好仁,能用民力,此三常之礼明而名不蹇。

礼失则坏,名失则惛。是故上古不讳,正天名也;天子之宫四通,正地事也;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正民德也;敛此三者而一举之,戴天履地,以顺民事。

天子告朔于诸侯,率天道而敬行之,以示威于天下也。诸侯内贡于天子,率名

地实也,是以不至必诛。

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士毕行,使仁守会朝于天子。

天子以岁二月为坛于东郊,建五色,设五兵、具五味、陈六律、品奏五声,听明教。置离,抗大侯规鹄,坚物。

九卿佐三公,三公佐天子。天子践位,诸侯各以其属就位。乃升诸侯,诸侯之教士,教士执弓挟矢,揖让而升,履物以射其地,心端色容正,时以伎。时有庆以地,不时有让以地。

天下之有道也,有天子存;国之有道也,君得其正;家之不乱也,有仁父存。是故圣人之教于民也,以其近而见者,稽其远而明者。

天事曰明,地事曰昌,人事曰比两以庆。违此三者,谓之愚民。愚民曰奸,奸必诛。是以天下平而国家治,民亦无贷。

居小不约,居大则治;众则集,寡则缪;祀则得福,以征则服;此唯官民之上德也。”

公曰:“三代之相授,必更制典物,道乎?”子曰:“否。猷德保,保惛乎前,以小继大,变民示也。”

公曰:“善哉!子之察教我也。”子曰:“丘于君唯无言,言必尽,于他人则否。”

公曰:“教他人则如何?”子曰:“否,丘则不能。昔商老彭及仲傀,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扬则抑,抑则扬,缀以德行,不任以言,庶人以言,犹以夏后氏之祔怀袍褐也,行不越境。”

公曰:“善哉!我则问政,子事教我!”子曰:“君问已参黄帝之制,制之大礼也。”

公曰:“先圣之道,斯为美乎?”子曰:“斯为美。虽有美者必偏。属于斯,昭天之福,迎之以祥;作地之福,制之以昌;兴民之德,守之以长。”

公曰:“善哉。”

上一章:四代第六十九
下一章:诰志第七十一
您可能感兴趣...
  • 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共20卷49篇。《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

    (730)
  • 周礼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

    (913)
  • 仪礼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着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17篇。...

    (852)
  • 大戴礼记

    《大戴礼记》,前人据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所引郑玄《六艺论》“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之语,多谓其书成于西汉末礼学家戴德(世称大戴)之手。现代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推翻传统之说,论定成书时间应在东汉中期。它很可能是当时大戴后学为传习《士礼》(即今《仪礼》前身)而编定的参考资料汇集。...

    (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