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小说家类 > 警世通言

卷十

作者:冯梦龙 [明代]

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烟花风景眼前休,此地仍传燕子楼。

鸳梦肯忘三月意?翠肇能省一生愁。

拓因零落难重舞,莲为单开不并头。

娇艳岂无黄壤痤?至今人过说风流。

话说大唐自政治大圣大孝皇帝溢法大宗开基之后,至十二帝宪宗登位,凡一百九十三年,天下无事日久,兵甲生尘,刑具不用。时有礼部尚书张建封做官年久,恐妨贤路,遂奏乞骸骨归田养老。宪宗曰:“卿年齿未衰,岂宜退位?果欲避冗辞繁,敕镇青徐数郡。”建封奏曰:“臣虽菲才,既蒙圣恩,自当竭力。”遂敕建封节制武宁军事,建封大喜。平昔爱才好客,既镇武宁,拣选才能之士,礼置门下。后房歌姬舞妓,非知书识礼者不用。武宁有妓关盼盼,乃徐方之绝色也。但见:

歌喉请亮,舞态霎姿。调弦成合格新声,品竹作出尘雅韵。琴弹古调,棋刃新图。赋诗琢句,追风雅见于篇中,溺管丹青,夺造化生于笔下。

建封虽闻其才色无双,缘到任之初,未暇召于搏阻之间。忽一日,中书舍人自乐天名居易,自长安宋,宣谕充剩,路过徐府,乃建封之故人也。喜乐天远来,遂置腐邀饮于公馆,只见:

幕卷流苏,帘垂朱箔。瑞脑烟喷宝鸭,香。光溢琼壶。果劈天浆,食烹异味。绪罗珠翠,列两行粉面梅妆;脆管繁音,奏一派新声雅韵:遍地舞捆铺蜀锦,当筵歌拍按红牙。

当时酒至数巡,食供两套,歌喉少歇,舞袖亦停,忽有一妓,抱胡琴立于筵前,转袖调弦,独奏一曲,纤手斜拈,轻敲慢按。满座清香消酒力,一庭雅韵爽烦漾。须臾弹彻韶音,抱胡琴侍立。建封与乐天俱喜调韵清雅,视其精神举止,但见花生丹脸,水剪双眸,意态天然,迥出伦辈。回视其余诸妓,粉黛如上。遂吁而问曰:“孰氏?”其妓斜抱胡琴,缓移莲步,向前对曰:“贱妾关盼盼也。”建封喜不自胜,笑谓乐天曰:“彭门乐事,不出于此。”乐天曰:“似此佳人,名达帝都,信非虚也!”建封曰:“诚如舍人之言,何惜一诗赠之?”乐天曰:“但恐句拙,反污丽人之美。”盼盼据卸胡琴,掩袂而言:“妾姿质丑陋,敢烦珠玉?若果不以猥贱见弃,是微躯随雅文不朽,岂胜身后之茉哉;”乐天喜其黠慧、遂口吟一绝:

凤拨金翎砌,檀槽后带垂。

醉娇无气力,风袅牡丹枝。

盼盼拜谢乐天曰:“贱妾之名,喜传于后世,皆舍人所赐也,”于是宾主欢治,尽醉而散。

翌日乐天车马东去。自此建封专宠盼盼,遂于府第之们,择佳地创建一楼,名曰“燕子楼”,使盼盼居之,建封治政之暇,轻车潜往,与盼盼宴饮;交飞玉耸,共理签簧,碑锦相偎,驾主共展,绔窗唱和,指花月为题,绣阎论情,对松笃为誓。歌笑管弦,情爱方浓。不幸彩云易散,皓月难圆。建封染病,盼盼请医调治,服药无效,间卜无灵,转加沉重而死。子孙护持灵枫,归葬北郎,独弃盼盼于燕子楼中。香消衣被,尘满琴筝,沉沉朱户长商,悄悄翠帘不卷。盼盼焚香指天誓曰:”妾妇人,无他计报尚书恩德,请落发为尼,诵佛经资公冥福,尽此一世,誓不再嫁/遂闭户独居,凡十换垦霜,人无见面者。乡党中有好事君子,慕其才貌,怜其孤劳,暗暗通书,以窥其意。盼盼为诗以代京答,前后积三百余首,编缀成隼,名曰《燕子楼集》,楼板流传于世。

忽一日,金风破暑,玉露生凉,雁字横空,镊声喧草。寂寥院字无人,静协于秋色。盼盼倚栏长叹,独言口:“我作之诗,皆诉愁苦,未知他人能晓我意否?”沉吟良久,忽想翰林白公必能察我,不若赋诗寄呈乐天,诉我衷肠,必表我不负张公之德。遂作诗三绝,缄封付老苍头,驰赴西洛,谓白公投下。白乐天得诗,启缄展视,其一曰:

北邮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人思悄然。

因埋冠剑歌尘散,红袖香消二十年。

其二曰:

适看鸿雁岳阳回,叉睹玄禽送社来。

瑶瑟玉萧无意绪,任从蛛网结成灰。

其三曰:

楼上残灯件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桐思一夜知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乐天看毕,叹赏良久。意一妓女能守节操如此,岂可齐而不答?亦和三章以嘉其意,遣老苍头驰归。盼盼接得,折开视之,其一曰:

钢晕罗衫色似烟,一回看着一潜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得几年?

其二曰:

今朝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家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下成灰。

其三曰。

满帘明月满庭霜,被冷香销拂卧床。

燕子楼前清夜雨,秋来只为一人长。

盼盼吟玩久之,虽获驱珠和壁,未足比此诗之美。笑谓侍女曰:“自此之后,方表我一点真心。”正欲藏之筐中,见纸尾淡墨题小字数行,遂复展看,又有诗一首: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只一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

盼盼一见此诗,愁锁双眉,泪盈满脸,悲泣哑咽,告侍女曰:“向日尚书身死,我恨不能自缢相随,恐人言张公有随死之妾,使尚书有好色之名,是法公之清德也。我今苟活以度朝昏,乐天下晓,故作诗相讽。我今不死,谤语未息。”遂和韵一章云:

独宿空楼敛恨眉,身如春后致残枝。

舍人不解人深意,讽道泉台不去随。

书罢掷笔于地,掩面长吁。久之,拭泪告侍女曰:“我无计报公厚德,惟坠楼一死,以表我心,”道罢,纤手紧窘绣袂,玉肌斜靠雕栏,有心报德酬恩,无意愉生苟活,下视高楼,踊跃奋身一跳。侍女急拽衣告曰:“何事自求横夭?”盼盼曰:“一片诚心,人不能表,不死何为?”侍女劝曰,“今损躯报德,此心虽佳,但粉骨碎身,于公何益?且遗老母,使何人侍养?”盼盼沉吟久之曰:“死既不能,惟诵佛经,祝公冥福。”自此之后,盼盼惟食素饭一盂,闭阁焚香,坐诵佛经。虽比屋未尝见面。久之鬓云懒掠,眉黛情描,倦理宝瑟瑶琴,厌对鸳亥凤枕,不施朱粉,似春归欲谢庐岭梅花;瘦损腰肢,如秋后消疏隋堤杨柳,每遇花辰月夕,感旧悲哀,寝食失常。不幸寝疾,伏枕月杀,速尔不起。老母遂卜吉葬于燕子楼后。

盼盼既死,不二十年问,而建封子孙,亦散荡消索。盼盼所居燕于楼遂为官司所占。其他近郡圃,出其形势改作花园,为郡将游赏之地。星霜屡改,岁月频迁,唐运告终,五代更伯。当周显德之未,天水真人承运而兴,整顿朝纲,经营礼法。顾视而妖氛寝灭,指挥而宇宙廓清。至皇宋二叶之时,四海无大吠之警,当时有中书舍人钱易,字希白,乃吴越工钱锣之后裔也。文行侍词,独步朝野,久住紫蔽,怠欲一历外任。遂困奏事之暇,上章奏曰:“臣久据词掖,无毫发之功,乞一小郡,庶竭驾骆广上曰:“青鲁地腴人善,卿可出镇彭门。”遂除希向节制武宁军,希白得旨谢恩。下车之日,宣扬皇化,整肃条章;访民瘦于井邑,享冤在于囹圄;屈己待人,亲拼劝农;宽仁惠爱,劝化凶顽,悉皆奉业守约,廉谨公平。听政月余,节届清明。既在暇日,了无一享,因独步东阶。天气乍暄,无可消遣,遂呼苍头前导,闲游圃中。但见:

晴光霉霄,淑景融融,小桃绽妆脸红深,嫩柳袅宫腰细软。幽亭雅彬,深藏花圃阴中,画肪兰侥,稳缆回塘岸下。驾金春光时时语,蝶弄睛光扰扰飞。

希自信步,深入芬芳,纵意游赏。到红紫丛中,忽有危楼飞槛,映远横主,基址孤高,规模壮丽。希白举目仰观,见画栋下有牌额,上书“燕子楼”三字。希白曰:“此张建封宠盼盼之处,岁月累更,谁谓遗踪尚在!”遂摄衣登梯,径上楼中,但见:

画栋栖云,雕梁耸汉,视四野如窥日下,指万里如睹掌中。遮风翠慕高张,蔽日疏帘低下。移踪但觉烟霄近,举目方知宇宙宽。

希白倚栏长叹言曰:“昔日张公清歌对酒,妙舞过宾,百岁既终,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不足感叹。但惜盼盼本一娼妓,而能甘心就死,报建封厚遇之恩,虽烈丈夫何以加此!何事乐天诗中,犹讥其下随建封而死?实怜守节十余年,自洁之心,混没下传。我既知本末,若缄口下为褒扬,盼盼必抱怨于地下。”即呼苍头磨墨,希白染毫,作古调长篇,书于素屏之上,其词曰:

人生百岁能几日?茬首光阴如过隙。

槽中有酒不成欢,身后虚名又何益?

清河大守真奇伟,曾向春风种桃李。

欲将心事占韶华,无奈红颇随逝水。

佳人重义不顾生,感激深恩甘一死。

新侍寄语三百篇,贯串风骚洗沐耳。

请楼十二横霄汉,低下升帘锁双燕。

娇魂媚魄不可寻,尽把阑于空倚遍!

希白题罢,朗吟数过,忽有清风袭人,异香拂面。希内大惊,此非花气,自何而来?方疑讶问,见素屏后有步履之声。希白即转屏后窥之,见一女子,云浓时发,月淡修眉,体欺瑞雪之客光,脸夺奇花之艳丽,金莲步稳,束素腰轻。一见希白,娇羞脸黛,急挽金铺,平掩其身,虽江梅之映雪:不足比其风韵。希白惊讶,问其姓氏。此女舍金铺,掩袂向前,叙礼而言曰:“妾乃守园老吏之女也。偶因令节,闲上层楼,忽值公相到来,妾荒急匿身于此,以蔽丑恶。忽闻诵吊盼盼古调新词,使妾闻之,如获珠玉,送潜出听于索屏之后,因而得面台颜。妾之行藏,尽于此矣。”希白见女子容颜秀丽,词气清扬,喜悦之心,不可言喻,遂以言挑之曰:“听子议论,想必知音。我适来所作长篇,以为何如?”女曰:“妾门品虽微,酷喜吟咏,闻适来所诵篇章,锦心绣口,使九泉衔恨之心,一旦消释。”希白又闻此语,愈加喜悦曰:“今日相逢,可谓佳人才干,还有意无?”女乃款客正色,掩袂言曰:“幸君无及于乱,以全贞洁之心。惟有诗嘈,仰酬厚意。”遂于袖中取彩笺一幅上呈。希白展看其诗曰:

人去楼空事已深,至今惆怅禾天吟。

非君诗法高题起,谁慰黄泉一片心?

希白读罢,谓女子曰:“尔既能诗,决非园吏之女,果何人也?”女曰:“君详诗意,自知贱妾微踪,何必苦向广希内春心荡漾,不能拴束,向前拽其衣据,忽闻槛竹敲窗惊觉,乃一枕游仙梦,优枕于书窗之下,但见炉烟尚袅,花影微敬,院字沉沉,方当日午。希白推枕而起,兀坐沉思,“梦中所见者,必关盼盼也。何显然如是?千古所兀,诚为佳梦。”反复再二叹曰:“此事当作一词以记之。”遂成《蝶恋花》词,信笔书于案上,词曰:

一枕闲敬春昼午,梦入华臂,邂逅飞凉侣。娇态翠辇愁不语,彩笺遗我新奇句。凡许芳心犹未诉,风竹敲百,惊散无寻处!惆怅楚云留不住,断肠凝望高唐路。

呆迹未干,忽闻窗外有人鼓掌作拍,抗声而歌,调清韵美,声入帘忧。希白审听窗外歌声,乃适所作《蝶恋花》词也。希白大惊曰:“我方作此词,何人早已先能歌唱?”遂启窗视之,见一女子翠冠珠洱,玉佩罗裙,向苍苍太湖石畔,隐珊珊翠竹丛中,绣鞋不动芳尘,琼据风飘袅娜。希白仔细定睛看之,转柳寄花而大。希白呗异,不胜惆怅。后希白官至尚书,惜军爱民,百姓赞仰,一夕无病而终,这是后活。正是:

一首新词吊丽容,贞魂含笑梦相逢。

虽为翰苑名贤事,编入稗官小之中。

上一章:卷九
下一章:卷十一
您可能感兴趣...
  •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615)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

    (638)
  •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

    (824)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

    (925)
  •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

    (1011)
  •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

    (968)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834)
  •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1000)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

    (705)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

    (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