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小说家类 > 太平广记

卷三百七十二·精怪五

作者:李昉 [宋代]

凶器下 桓彦范 蔡四 李华 商乡人 卢涵 张不疑

桓彦范

扶阳王桓彦范,少放诞,有大(有大二字原阙,据明抄本补。)节,不饰细行。常与诸客游侠,饮于荒泽中。日暮,诸客罢散,范与数人大醉,遂卧泽中。二更后,忽有一物,长丈余,大十围,手持矛戟,瞋目大唤,直来趋范等。众皆俯伏不动,范有胆力,乃奋起叫呼,张拳而前,其物乃返走。遇一大柳树,范手断一枝,持以击之,其声策策,如中虚物。数下,乃匍匐而走。范逐之愈急,因入古圹中。洎明就视,乃是一败方相焉。(出《广异记》)

蔡四

颖阳蔡四者,文词之士也。天宝初,家于陈留之浚仪。吟咏之际,每有一鬼来登其榻,或问义,或赏诗。蔡问君何鬼神,忽此降顾。鬼曰:我姓王,最大。慕君才德而来耳。蔡初甚惊惧,后稍狎之。其鬼每至,恒以王大蔡氏相呼,言笑欢乐。蔡氏故人有小奴,见鬼,试令观之,其奴战栗。问其形,云:有大鬼,长丈余,余小鬼数人在后。蔡氏后作小木屋,置宅西南隅,植诸果木其外。候鬼至,谓曰:人神道殊,君所知也。昨与君造小舍,宜安堵。鬼甚喜,辞谢主人。其后每言笑毕,便入此居偃息,以为常矣。久之,谓蔡氏曰:我欲嫁女,暂借君宅。蔡氏不许曰:老亲在堂,若染鬼气,必不安稳。君宜别求宅也。鬼云:大夫人堂,但闭之,必当不入。余借七日耳。蔡氏不得已借焉,七日之后方还住,而安稳无他事也。后数日,云:设斋。凭蔡为借食器及帐幕等。蔡云。初不识他人,唯借己物。因问欲于何处设斋。云:近在繁台北。世间月午,即地下斋时。问至时欲往相看,得乎?曰:何适不可。蔡氏以鬼,举家持千手千眼咒,家人清净,鬼即不来。盛食荤血,其鬼必至。欲至其斋,家人皆精心念诵,着新净衣,乘月往繁台。遥见帐幕僧徒极盛,家人并诵咒,前逼之。见鬼惶遽纷披,知其惧人,乃益前进。既至,翕然而散。其王大者,与徒侣十余人北行。蔡氏随之,可五六里。至一墓林,乃没,记其所而还。明与家人往视之,是一废墓,中有盟器数十,当圹者最大,额上作王字。蔡曰:斯其王大乎。积火焚之,其鬼遂绝。(出《广异记》)

李华

唐吏部员外李华,幼时与流辈五六人,在济源山庄读书。半年后,有一老人,须眉雪色,恒持一裹石,大如拳。每日至晚,即骑院墙坐,以石掷华等,当窗前后。数月,居者苦之。邻有秦别将,善射知名。华自往诣之,具说其事。秦欣然持弓,至山所伺之。及晚复来,投石不已。秦乃于隙中纵矢,一发便中,视之,乃木盟器。(出《广异记》)

商乡人

近世有人,旅行商乡之郊。初与一人同行,数日,忽谓人曰:我乃是鬼。为家中明器叛逆,日夜战斗,欲假一言:以定祸乱。将如之何?云:苟可成事,无所惮。会日晚,道左方至一大坟。鬼指坟,言:是己冢,君于冢前大呼,有敕斩金银部落。如是毕矣。鬼言讫,入冢中,人便宣敕。须臾间,斩决之声。有顷,鬼从中出,手持金银人马数枚,头悉斩落。谓人曰:得此足一生福,以报恩耳。人至西京,为长安捉事人所告。县官云:此古器,当是破冢得之。人以实对。县白尹,奏其事。发使人随开冢,得金银人马,斩头落者数百枚。(出《广异记》)

卢涵

开成中,有卢涵学究,家于洛下,有庄于万安山之阴。夏麦既登,时果又熟,遂独跨小马造其庄。去十余里,见大柏林之畔,有新洁室数间,而作店肆。时日欲沉,涵因憩马。睹一双鬟,甚有媚态。诘之,云是耿将军守茔青衣,父兄不在。涵悦之,与语。言多巧丽,意甚虚襟,盼睐明眸,转资态度。谓涵曰:有少许家酝,郎君能饮三两杯否?涵曰:不恶。遂捧古铜樽而出,与涵饮极欢。青衣遂击席而讴,送卢生酒曰:独持巾栉掩玄关,小帐无人烛影残。昔日罗衣今化尽,白杨风起陇头寒。涵恶其词之不称,但不晓其理。酒尽,青衣谓涵曰:更与郎君入室添杯去。秉烛挈樽而入。涵蹑足窥之,见悬大乌蛇,以刀刺蛇之血,滴于樽中,以变为酒。涵大恐栗,方悟怪魅,遂掷出户,解小马而走。青衣连呼数声曰:今夕事须留郎君一宵,且不得去。知势不可,又呼东边方大:且与我趁,取遮郎君。俄闻柏林中,有一大汉,应声甚伟。须臾回顾,有物如大枯树而趋,举足甚沉重,相去百余步。涵但疾加鞭,又经一小柏林中,有一巨物,隐隐雪白处。有人言云:今宵必须擒取此人,不然者,明晨君当受祸。涵闻之,愈怖怯。及庄门,已三更。扃户閴然,唯有数乘空车在门外。群羊方咀草次,更无人物。涵弃马,潜跧于车箱之下。窥见大汉径抵门,墙极高,只及斯人腰跨。手持戟,瞻视庄内。遂以戟刺庄内小儿,但见小儿手足捞空,于戟之巅,只无声耳。良久而去。涵度其已远,方能起扣门。庄客乃启关,惊涵之夜至。喘汗而不能言。及旦,忽闻庄院内客哭声。云:三岁小儿,因昨宵寐而不苏矣。涵甚恶之,遂率家僮及庄客十余人,持刀斧弓矢而究之。但见夜来饮处,空逃户环屋数间而已,更无人物。遂搜柏林中,见一大盟器婢子,高二尺许,傍有乌蛇一条,已毙。又东畔柏林中,见一大方相骨。遂俱毁拆而焚之。寻夜来白物而言者,即是人白骨一具。肢节筋缀,而不欠分毫。锻以铜斧,终无缺损。遂投之于堑而已。涵本有风疾,因饮蛇酒而愈焉。(出《传奇》)

张不疑

南阳张不疑,开成四年,宏词登科,授秘书。游京。假丐于诸侯回。以家远无人,患其孤寂,寓官京国。欲市青衣,散耳目于闾里间。旬月内,亦累有呈告者,适憎貌未偶。月余,牙人来云:(云原作去,据明抄本改。)有新鬻仆者,请阅焉。不疑与期于翌日。及所约时至,抵其家,有披朱衣牙笏者,称前浙西胡司马。揖不疑就位,与语甚爽朗。云:某少曾在名场,几及成事,曩以当家使于南海,蒙携引数年。记(明抄本记作职)于岭中。偶获婢仆等三数十人,自浙右以历南荆,货鬻殆尽,今但有六七人。承牙人致君子至焉。语毕,一青衣捧小盘,各设于宾主位,俄携银樽金盏,醪醴芳新,馨香扑鼻。不疑奉道,常御酒止肉。是日,不觉饮数杯。余命诸青衣六七人,并列于庭,曰:唯所选耳。不疑曰:某以乏于仆使,今唯有钱六万,愿贡其价。却望高明,度六万之直者一人以示之。朱衣人曰:某价翔庳各有差等。遂指一丫鬟重耳者曰:春条可以偿耳。不疑睹之,则果是私目者矣。即日操契符金。春条善书录,音旨清婉,所有指使,无不惬适,又好学。月余日,潜为小诗,往往自于户牖间题诗云:幽室锁妖艳,无人兰蕙芳。春风三十载,不尽罗衣香。不疑深惜其才貌明慧。如此两月余。不疑素有礼奉门徒尊师,居旻天观。相见,因谓不疑曰:郎君有邪气绝多。不疑莫知所自。尊师曰:得无新聘否?不疑曰:聘纳则无,市一婢(婢原作子,据明抄本改。)耳。尊师曰:祸矣。不疑恐,遂问计焉。尊师曰:明旦告归,慎勿令觉。明早,尊师至,谓不疑曰:唤怪物出来。不疑召春条,泣于屏幕间,亟呼之,终不出来。尊师曰:果怪物耳。斥于室内,闭之。尊师焚香作法,以水向东而噀者三。谓不疑曰:可往观之,何如也?不疑视之曰:大抵是旧貌,但短小尺寸间耳。尊师曰:未也。复作法禹步,又以水向门而喷者三。谓不疑:可更视之,何如也。不疑视之,长尺余,小小许,僵立不动。不疑更前(原本更上有可字,无前字,今据明抄本改。)视之,乃仆地,扑然作声。视之。一朽盟器。(器原作耳,据黄本改。)背上题曰春条,其衣服若蝉蜕然,系结仍旧。不疑大惊。尊师曰:此虽然(明抄本虽然作妖物。)腰腹间已合有异。令不疑命刀劈之,腰颈间果有血,浸润于木矣。遂焚之。尊师曰:向使血遍体,则郎君一家,皆遭此物也。自是不疑郁悒无已,岂有与明器同居而不之省,殆非永年。(年字原阙,据黄本补。)每一念至,惘然数日,如有所失。因得沉痼,遂请告归宁。明年,为江西辟。至日使淮南。中路府罢。又明年八月而卒。卒后一日,尊夫人继殁。道士之言果验。(原阙出处。明抄本与下条相连云出《博异志》)

又一说,张不疑常与道士共辨往来。道士将他适,乃诫不疑曰:君有重厄,不宜居太夫人膝下,又不可进买婢仆之辈。某去矣,幸勉之。不疑即启母卢氏,卢氏素奉道,常日亦多在别所求静。因持寺院以居,不疑旦问省。数月,有牙僧言:有崔氏孀妇甚贫,有妓女四人,皆鬻之。今有一婢曰金釭,有姿首,最其所惜者。今贫不得已,将欲货之。不疑喜,遂令召至,即酬其价十五万而获焉。宠侍无比。金釭美言笑,明利轻便,事不疑,皆先意而知。不疑愈惑之。无几,道士诣门。及见不疑,言色惨沮,吁叹不已。不疑诘之,道士曰:嘻!祸已成,无奈何矣。非独于君,太夫人亦不免矣。不疑惊怛,起曰:别后皆如师教,尊长寓居佛寺,某守道殊不敢怠,不知何以致祸。且如之何?哀祈备至。道士曰:皆(皆原作家,据明抄本改。)无计矣。但为君辨明之。因诘其别后有所进者,不疑曰:家少人力,昨唯买二婢耳。道士曰:可见乎?不疑即召之,金釭不肯出。不疑连促之,终不出。不疑自诟之,即至。道士曰:即此是矣。金釭大骂曰:婢有过,鞭挞之可也。不要,鬻之可也。一百五十千尚在,何所忧乎?何物道士,预人家事耶。道士曰:惜之乎?不疑曰:此事唯尊师命,敢不听德?道士即以拄杖击其头,沓然有声,如击木,遂倒,乃一盟器女子也,背书其名。道士命掘之,五六尺得古墓,柩傍有盟器四五,制作悉类所焚者。一百五十千,在柩前俨然,即不疑买婢之资也。复之,不疑惝怳发疾。累月而卒。亲卢氏,旬日继殁焉。(出《博异记》,又出《灵怪集》)

章节列表
您可能感兴趣...
  •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616)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

    (639)
  •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

    (825)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

    (926)
  •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

    (1012)
  •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

    (969)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834)
  •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1001)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

    (706)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

    (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