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小说家类 > 阅微草堂笔记

卷二十·滦阳续录二(2)

作者:纪昀 [清代]

朱青雷言,曾见一长卷,字大如杯,怪伟极似张二水。首题纪梦十首,而蠹蚀破烂,惟二首尚完整可读。其一曰:梦到蓬莱顶,琼楼碧玉山,波浮天半壁,日涌海中间,遥望仙官立,翻输野老闲,云帆三十丈,高挂径西还。其二曰:郁郁长生树,层层太古苔,空山未开凿,元气尚胚胎,灵境在何处,梦游今几回,最怜鱼鸟意,相见不惊猜。年月姓名皆已损失,不知谁作也。尝为李玉典书扇并附以跋,或曰:此青雷自作,砶之古人。然青雷诗格,婉秀如秦少游小石调,与二诗笔意不近。或又曰:诗字皆似张东海,东海集余昔曾见,不记有此二诗否,待更考之。青雷跋谓,前诗后四句未经人道。然昌黎诗:我能层曲自世间,安能从汝求神仙,即是此意,特袭取无痕耳。

回部有富室子,形状臃肿,步履蹒跚,又不修边幅,垢腻恒满面,然好游狭斜,遇妇女必注视。一日独行,遇幼妇,碝员绝佳,时新雨泥泞,遽前调之,曰:路滑如是,嫂莫要扶持否。幼妇正色曰:尔勿愦愦,我是狐女,平生惟拜月修形,从不作媚人采补事,尔自顾何物,乃敢作是言行,且祸尔。遂掬沙屑洒其面,惊而却步,忽堕沟中,努力踊出,幼妇已不知所往矣。自是心恒惴惴,虑其为祟,亦竟无患。数日后,友人邀饮,有新出小妓侑酒,谛视即前幼妇也,疑似惶惑,罔知所措。强试问之曰:某日雨后,曾往东村乎?妓漫应曰:姊是日往东村视阿姨,吾未往也。姊与吾貌相似,公当相见耶?语殊恍惚,竟莫决是怪是人,是一是二,乃托故逃席去。去后,妓述其事曰:实憎其丑态,且惧行强暴,姑诳以伪词,冀求解免,幸其自仆,遂匿于麦场积柴后,不虞其以为真也。席中莫不绝倒。一客曰:既入青楼 ,焉能择客,彼故能千金买笑者也,盍挈尔诣彼乎?遂偕之同往,具述妓翁姑,及夫名氏,其疑乃释。妓姊妹,即所谓大杨二杨者,当时名士多作杨柳枝词,皆借寓其姓也。妓复谢以小时固识君,昨喜见怜,故答以戏谑,何期反致唐突,深为歉仄,敢抱衾枕以自赎。吐词娴雅,恣态横生,遂大为所惑,留连数夕,召其夫至,计月给夜合之资,狎昵经年,竟殒於消渴。先兄晴湖曰:狐而人,则畏之,畏死也;人而狐,则非惟不畏,且不畏死。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行且祸汝,彼固先言。是子也,死于妓,仍谓之死于狐可也。

郭大椿郭双桂郭三槐兄弟也,三槐屡侮其兄,且诣县讼之。归憩一寺,见缁袍满座,梵呗竞作,主人虽吉服而容色惨沮,宣疏通诚之时,泪随声下,叩之,寺僧曰:某公之兄病危,为叩佛祈福也。三槐痴立良久,忽发颠狂,顿足捶胸而呼曰:人家兄弟如是耶?如是一语,反复不已。掖至家,不寝不食,仍顿足捶胸,诵此一语,两三日不止。大椿双桂故别住,闻信俱来,持其手哭曰:弟何至是。三槐又痴立良久,突抱两兄曰:兄故如是耶?长号数声,一踊而绝。咸曰神殛之,非也,三槐愧而自咎,此圣贤所谓改过,释氏所谓忏悔也,苟充是志,虽田荆姜被均所能为。神方许之,安得殛之。其一恸立殒,直由感动于中,天良激发,自觉不可立于世,故一瞑不视,戢影黄泉,岂神之褫其魄哉。惜知过而不知补过,气质用事,一往莫收,无学问以济之,无明师益友以导之,无贤妻子以辅之,遂不能恶始美终,以图晚盖,是则其不幸焉耳。昔田氏姊买一小婢,倡家女也,闻人诮邻妇婬乱,瞿然惊曰:是不可为耶?吾以为当如是也。后嫁为农家妻,终身贞洁。然则三槐悖理,正坐不知,故子弟当先使知礼。

朝鲜使臣郑思贤,以棋子两奁赠予,皆天然圆润,不似人工,云黑者海滩碎石,年久为潮水冲击而成,白者为小车渠壳,亦海水所磨莹,皆非难得,惟检寻其厚薄均,轮郭正,色泽匀者,日积月累,比较抽换,非一朝一夕之力耳。置之书斋,颇为雅玩,后为范大司农取去。司农殁后,家计萧然,今不知在何所矣。

海中三岛十洲,昆仑五城十二楼,词赋家沿用之矣。朝鲜,琉球,日本诸国,皆能读华书,日本余见其五京地志及山川全图,疆界袤延数千里,无所谓仙山灵境也。朝鲜,琉球之贡使,则余尝数数与谈,以是询之,皆曰:东洋自日本以外,大小国土凡数十,大小岛屿不知几千百,中朝人所必不能至者,每帆樯万里,商舶往来,均不闻有是说。惟琉球之落碞,似乎三千弱水,然落碞之舟,偶值潮平之岁,时或得还,亦不闻有白银宫阙,可望而不可即也。然则三岛十洲,岂非纯构虚词乎?尔雅史记,皆称河出昆仑,考河源有二,一出和阗,一出葱岭,或曰葱岭其正源,和阗之水入之,或曰和阗其正源,葱岭之水入之。双流既合,亦莫辨谁主谁宾。然葱岭和阗,则皆在今版图内,开屯列戌四十余年,即深岩穷谷,亦通耕牧,不论两山之水孰为正源,两山之中必有一昆仑,确矣。而所谓瑶池悬圃,珠树芝田,概乎未见,亦概乎未闻。然则五城十二楼,不又荒唐矣乎?不但此也,灵鹫山在今拔达克善,诸佛菩萨骨塔具存,题记梵书一一与经典相合,尚有石室六百余间,即所谓大雷音寺。回部游牧者居之,我兵追剿波罗泥都、霍集占,曾至其地,所见不过如斯。种种庄严,似亦藻绘之词矣。相传回部祖国,以铜为城,近西之回部云,铜城在其东万里;近东之回部云,铜城在其西万里。彼此遥拜,迄无人曾到其地,因是以推,恐南怀仁坤舆图说所记五大人洲,珍奇灵怪,均此类焉耳。周编修书昌则曰:有佛缘者,然后能见佛界,有仙骨者,然后能见仙境,未可以寻常耳目,断其有无。曾见一道士游昆仑归,所言与旧记不殊也。是则余不知之矣。

蔡季实殿撰有一仆,京师长随也,狡黠善应对,季实颇喜之。忽一日,二幼子并暴卒,其妻亦自缢于家,莫测其故。姑敛之而已。其家有老妪私语人曰:是私有外遇,欲毒杀其夫,而后携子以嫁,陰市砒制饼饵,待其夫归,不虞二子窃食,竟并死,妇悔恨莫解,亦遂并死。然妪昏夜之中,窗外窃听 ,仅粗闻秘谋之语,未辨所遇者为谁,亦无从究诘矣。其仆旋亦发病死,死后,其同侪窃议曰:主人惟信彼,彼乃百计欺主人,他事毋论,即如昨日四鼓诣圆明园侍班,彼故纵驾车骡逸,御者追之复不返,更漏已促,叩门借车必不及,急使雇倩,则曰:风雨将来,非五千钱人不往。主人无计,竟委曲从之。不太甚乎?奇祸或以是耶?季实闻之曰:是死晚矣,吾误以为解事人也。杨槐亭前辈言,其乡有宦成归里者,闭门颐养,不预外事,亦颇得林下之乐,惟以无嗣为忧,晚得一子,珍惜殊甚,患痘甚危,闻劳山有道士能前知,自往叩之。道士冁然曰:贤郎尚有多少事未了,那能便死,果遇良医而愈。后其子冶游骄纵,竟破其家,流离寄食,若敖之鬼遂馁。乡党 论之曰:此翁无咎无誉,未应遽有此儿,惟萧然寒士,作令不过十年,而官囊逾数万,毋乃致富之道,有不可知者在乎?

槐亭又言,有学茅山法者,劾治鬼魅多有奇验,有一家为狐所祟,请往驱除,整束法器,碠日将行,有素识老翁诣之曰:我夕与狐友,狐事急,乞我一言,狐非获罪于先生,先生亦非有憾于狐也,不过得其贽币,故为料理耳。狐闻事定之后,彼许馈廿四金,今愿十倍其数纳于先生,先生能止不行乎?因出金置案上。此人故贪,当即受之。次日,谢遣请者曰:吾法能治凡狐耳,昨召将检查,君家之祟乃天狐,非所能制也。得金之后,竟殊自喜,因念狐既多金,可以术取。遂考召四境之狐,胁以雷斧火狱,俾纳贿焉。征索既频,狐不胜扰,乃共计盗其符印,遂为狐所凭附,颠狂号叫,自投于河。群狐乃摄其金去,铢两不存。人以为如费长房,明崇俨也。后其徒陰泄之,乃知其致败之故。夫操持符印,役使鬼神,以驱除妖厉,此其权与官吏侔矣。受赂纵奸,已为不可,又多方以盈其硘壑,天道神明,岂逃鉴察。微群狐杀之,雷霆之诛,当亦终不免也。

章节列表
您可能感兴趣...
  •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615)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

    (638)
  •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

    (824)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

    (925)
  •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

    (1011)
  •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

    (968)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834)
  •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1000)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

    (705)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

    (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