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小说家类 > 阅微草堂笔记

卷二十·滦阳续录二(3)

作者:纪昀 [清代]

天高地远,鬼神茫昧,似与人无预,而有时其应如响,殚人之智力,不能与争。沧州上河涯,有某甲女,许字某乙子,两家皆小康,婚期在一二年内矣。有星士过某甲家,阻雨留宿,以女命使推,星士沉思良久,曰:未携算书,此命不能推也。觉有异,穷诘之,始曰:据此八字,侧室命也。君家似不应至此,且闻嫁已有期,而干支无刑克,断不再醮,此所以愈疑也。有黠者闻此事,欲借以牟利,说某甲曰:君家赀几何,如以嫁女必多费,益不支矣,命既如是,不知先诡言女病,次诡言女死,市空棺速葬,而夜携女走京师,改名姓鬻为贵家妾,则多金可坐致矣。某甲从之,会有达官嫁女,求美媵,以二百金买之。越月余,泛舟送女,南行至天妃闸,阖门俱葬鱼腹,独某甲女,遇救得生,以少女无敢收养,闻于所司。所司问其由来,女在是家未久,仅知主人之姓,而不能举其爵里,惟父母姓名居址,言之凿凿。乃移牒至沧州,其事遂败。时某乙子,已与表妹结婚,无改盟理,闻某甲之得多金也,愤恚欲讼,某甲窘迫,愿仍以女嫁其子。其表妹家闻之,又欲讼,纷纭眃眅,势且成大狱,两家故旧戚,众为调和。使某甲出赀往迎女,而为某乙子之侧室,其难乃平。女还家后,某乙子已亲迎,某乙以牛车载女至家,见其姑苦辩非己意。姑曰:既非尔意,鬻尔时何不言有夫?女无词以应,引使拜嫡,女稍碢趄,姑曰:尔卖为媵时,亦不拜耶?又无词以应,遂拜如礼。姑终身以奴畜之。此雍正末年事。先祖母张太夫人时避暑水明楼,知之最悉,尝语侍婢曰:其父不过欲多金,其女不过欲富贵,故生是谋耳。乌知非徒无益,反失所本有哉。汝辈视此,可消诸妄念矣。

先四叔母李安人,有婢曰文鸾,最怜爱之,会余寄书觅侍女,叔母于诸侄中最喜余,拟以文鸾赠,私问文鸾,亦殊不拒。叔母为制衣裳簪珥,已戒日诣车,有妒之者,嗾其父多所要求,事遂沮格,文鸾竟郁郁发病死。余不知也,数年后稍稍闻之,亦如雁过长空,影沉秋水矣。今岁五月,将扈从启行,摒挡小倦,坐而假寐,忽梦一女翩然来,初不相识,惊问为谁,凝立无语,余亦遽醒,莫喻其故也。及家人会食,余偶道之,第三子妇,余甥女也,幼在外家与文鸾嬉戏,又稔知其赍恨事,瞿然曰:其文鸾也耶?因具道其容貌形体,与梦中所见合,是耶非耶?何二十年来,久置度外,忽无因而入梦也。询其葬处,拟将来为树片石,皆曰丘陇已平,久埋沉于荒榛蔓草,不可识矣。姑录于此,以慰黄泉。忆乾隆辛卯九月,余题秋海棠诗曰:憔悴幽花剧可怜,斜陽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犹对残红一怅然。宛似为斯人照也。

宗室敬亭先生,英郡王五世孙也,著四松堂集五卷,中有拙鹊亭记曰:鹊巢鸠居,谓鹊巧而鸠拙也,小园之鹊,乃十百其侣,惟林是栖。窥其意,非故厌乎巢居,亦非畏鸠夺之也。盖其性拙,视鸠为甚,殆不善于为巢者,故雨雪霜霰,毛羽碤碦,而朝陽一睻,乃复群噪于木梢,其音怡然,似不以露栖为苦,且飞不高翥,去不远引,惟饮啄于园之左右,或时入主人之堂,值主人食弃其余,便就而置其喙,主人之客来亦不惊起,若视客与主人,皆无机心者然。辛丑初冬,作一亭于堂之北,冻林四合,鹊环而栖之,因名曰拙鹊亭。夫鸠拙宜也,鹊何拙,然不拙不足为吾园之鹊也。案此记借鹊寓意其事,近在目前,定非虚构,是亦异闻也。先生之弟仓场侍郎宜公,刻先生集竟,余为校仇,因掇而录之,以资谈柄。

疡医殷赞庵,自深州病家归,主人遣杨姓仆送之,杨素暴戾,众名之曰横虎,沿途寻衅,无一日不与人竞也,一日,昏夜至一村,旅舍皆满,乃投一寺,僧曰:惟佛殿后空屋三楹,然有物为祟,不敢欺也。杨怒曰:何物敢祟杨横虎,正欲寻之耳。促僧扫榻,共赞庵寝。赞庵心怯,近壁眠,横虎卧于外,明烛以待。人定后果有声呜呜自外入,乃一丽妇也,渐逼近榻,杨突起拥抱之,即与接唇狎戏,妇忽现缢鬼形,恶状可畏,赞庵战栗,齿相击,杨徐笑曰:汝貌虽可憎,下体当不异人,且一行乐耳。左手揽其背,右手遽褪其瞯,将按置榻上,鬼大号逃去。杨追呼之,竟不返矣。遂安寝至晓,临行语寺僧曰:此屋大有佳处,吾某日还,当再宿,勿留他客也。赞庵尝以语沧州王友三曰:世乃有逼奸缢鬼者,横虎之名,定非虚得。

科场为国家取人材,非为试官取门生也,后以诸房额数有定,而分卷之。美恶则无定,于是有拨房之例。雍正癸丑会试,杨丈农先房--杨丈讳椿,先姚安公之同年,拨入者十之七,杨丈不以介意,曰:诸卷实胜我房卷,不敢心存畛域,使黑白倒置也。此闻之座师介野园先生,先生即拨入杨丈房者也。乾隆壬戌会试,诸襄七前辈不受拨,一房仅中七卷,总裁亦听之。闻静儒前辈本房第一,为第二十名,王铭锡竟无魁选,任钓台前辈乃一房两魁。戊辰会试,朱石君前辈,为汤药罔前辈之房首,实从金雨叔前辈房拨入,是雨叔亦一房两魁矣。当时均为有异词,所刻同门卷,余皆尝亲见也。庚辰会试,钱箨石前辈以蓝笔画牡丹,遍赠同事,遂递相题咏,时顾晴沙员外拨出卷最多,朱石君拨入卷最多,余题晴沙画曰:深浇春水细培沙,养出人间富贵花,好似艳陽三四月,余香风送到邻家。边秋崖前辈和余韵曰:一番好雨净尘沙,春色 全归上苑花,此是沉香亭畔种,莫教移到野人家。又题石君画曰:乞得仙园花几茎,嫣红姹紫不知名,何须问是谁家种,到手相看便有情。石君自和之曰:春风春雨剩枯茎,倾国何曾一问名,心似维摩老居士,天花来去不关情。张镜壑前辈继和曰:墨捣青泥砚碩沙,浓蓝写出洛陽花,云何不著胭脂染,拟把因缘问画家,黛为花片翠为茎,欧谱知居第几名,却怪玉盘承露冷,香山居士太关情。盖皆多年密友,脱略形骸,互以虐谑为笑乐,初无成见于其闻也。蒋文恪公时为总裁,见之曰:诸君子跌宕风流 ,自是佳话,然古人嫌隙,多起于俳谐,不如并此无之,更全交 之道耳。皆深佩其言,盖老成之所见远矣。录之以志少年绮语之过,后来英俊慎勿效焉。

科场填榜完时,必卷而横置于案,总裁主考,具朝服九拜,然后捧出,堂吏谓之拜榜。此误也,以公事论,一榜皆举子,试官何以拜举子;以私谊论,一榜皆门生,座主何以拜门生哉。或证以周礼拜受民数之文殊为附会,盖放榜之日,当即以题名录进呈,录不能先写,必拆卷唱一名,榜填一名,然后付以填榜之纸条,写录一名。今纸条犹谓之录条,以此故也。必拜而送之,犹拜摺之礼也。榜不放,录不出,录不成,榜不放,故录与榜必并陈于案,始拜。榜大录小,灯光晃耀之下,人见榜而不见录,故误认为拜榜也。厥后或缮录未完,天已将晓,或试官急于复,命先拜而行,遂有拜时不陈录于案者,久而视为固然。堂吏或因可无录而拜,遂竟不陈录,又因录既不陈,可暂缓而追送,遂至写榜竣后,无录可陈,而拜遂潜移于榜矣。尝以问先师阿文勤公,公述李文贞公之言如此,文贞即公己丑座主也。

翰林院堂不启中门,云启则掌院不利。癸已开四库全书馆,质郡王临视,司事者启之,俄而掌院刘文正公,觉罗奉公相继逝。又门前沙堤中,有土凝结成丸,傥或误碎必损翰林。癸未雨水冲激露其一,为儿童掷裂,吴云岩前辈旋殁。又原心亭之西南隅,翰林有父母者,不可设坐,坐则有刑碠。陆耳山时为学士,毅然不信,竟丁外艰。至左角门久闭不启,启则司事者有谴谪,无人敢试,不知果验否也。其余部院,亦各有禁忌。如礼部甬道屏门,旧不加搭渡,搭渡以夹木二方,夹于门限,坡陀如桥状,使堂官乘车者,可从中入,以免于旁绕。钱箨石前辈不听,旋有天坛灯杆之事者。亦往往有应。此必有理存焉,但莫详其理安在耳。

相传翰林院宝善亭,有狐女曰二姑娘,然未睹其形迹,惟诸筠心学士斋宿时,梦一丽人携之行,逾越墙壁如踏云雾,至城根高丽馆,遇一老叟,惊曰:此褚学士,二姑娘何造次乃耳,速送之归。遂霍然醒。筠心在清碪堂,曾自言之。

神奸机巧,有时败也。多财恣横,亦有时败也。以神奸用其财,以多财济其奸,斯莫可究诘矣。景州李露园言,燕齐间有富室失偶,见里人新妇而艳之,陰遣一媪税屋与邻,百计游说,厚赂其舅姑,使以不孝出其妇,约勿使其子知,又别遣一媪与妇家素往来者,以厚赂游说其父母,伪送妇还,舅姑亦伪作悔意,留之饭,已呼妇入室矣。俄彼此语相侵,仍互诟,逐妇归,亦不使妇知,于是买休卖休,与母家同谋之事,俱无迹可寻矣。既而二媪诈为媒,与两家议婚,富室以惮其不孝辞,妇家又以贫富非偶辞,于是谋取之计亦无迹可寻矣。迟之又久,复有亲友为作合,仍委禽焉。其夫虽贫,然故士族,以迫于父母,无罪弃妇,已怏怏成疾,犹冀破镜再合,闻嫁有期,遂愤郁死死,而其魂为厉于富室。合卺之夕,灯下见形挠乱,不使同衾枕,如是者数夜。改卜其昼,妇又恚曰:岂有故夫在旁,而与新夫如是者。又岂有三日新妇,而白日闭门如是者。大泣不从,无如之何。乃延术士劾治,术士登坛焚符,指挥叱咤似有所睹,遽起谢去,曰:吾能驱邪魅,不能驱冤魂也。延僧礼忏亦无验。忽忆其人素颇孝,故出妇不敢阻,乃再赂妇之舅姑,使谕遣其子。舅姑虽痛子,然利其金,姑共来怒詈,鬼泣曰:父母见逐,无复住理。且讼诸地下耳。从此遂绝。不半载富室竟死,殆讼得直欤?富室是举,使邓 思贤不能讼,使包龙图不能察,且恃其钱神,至能驱鬼,心计可谓巧矣,而卒不能逃幽冥之业镜。闻所费不下数千金,为欢无几,反以殒生,虽谓之至拙可也。巧安在哉。

京师有张相公庙,其缘起无考,亦不知张相公为谁,土人或以为河神。然河神宜在沽水癮县间,京师非所治也。又密云亦有张相公庙,是实山区,并非水国,不去河更远乎?委巷之谈,殊未足征信。余谓唐张守盧,张仲武,皆曾镇平卢,考高适燕歌行序,是诗实为守盧作。一则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再则曰:君不见边庭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于守盧大有微词。仲武则摧破奚寇,有捍御保障之功,其露布今尚载文苑英华。以理推之,或士人立庙祀仲武,未可知也。行箧无书可检,俟扈从回銮后,当更考之。

章节列表
您可能感兴趣...
  •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615)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

    (638)
  •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

    (824)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

    (925)
  •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

    (1011)
  •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

    (968)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834)
  •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1000)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

    (705)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

    (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