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小说家类 > 阅微草堂笔记

卷二十四·滦阳续录六(1)

作者:纪昀 [清代]

狐能诗者,见于传记颇多。狐善画则不概见。海陽李文砚亭言,顺治康熙间,周处士盰薄游楚豫,周以画松名,有士人倩画书室一壁,松根起于西壁之隅,盘孥夭矫横迳北壁,而纤末犹扫及东壁一二尺,觉浓陰入座,长风欲来,置酒邀社友共赏,方攒立壁下指点赞叹,忽一友拊掌绝倒,众友俄亦哄堂。盖松下画一秘戏图,有大木榻布长簟,一男一妇,裸而好合,流目送盼,媚态宛然,旁二侍婢亦裸立,一挥扇驱蝇,一以两手承妇枕,防蹂躏 坠地,乃士人及妇与媵婢小像也。哗然趋视,眉目逼真,虽僮仆亦辨识其面貌,莫不掩口。士人恚甚,望空指画詈妖狐。忽檐际大笑曰:君太伤雅,曩闻周处士画松,未尝目睹,昨夕得观妙迹,坐卧其下不能去,致失避君,未尝抛砖掷瓦相忤也。君遽毒詈,心实不平,是以与君小作剧,君尚不自反,乖戾如初,行且绘此像于君家白板扉,博途人一粲矣。君其图之。盖士人先一夕设供客具,与奴子秉烛至书室,突一黑物冲门去,士人知为狐魅,曾诟历也。众为慰解,请入座设一虚席于上,不见其形,而语音琅然,行酒至前辄尽,惟不食肴馔,曰:不茹荤四百余年矣。濒散,语士人曰:君太聪明,故往往以气凌物,此非养德之道,亦非全身之道也,今日之事,幸而遇我,傥遇负气如君者,则难从此作矣。惟学问变化气质,愿留意焉。丁宁郑重而别,回视所画,净如洗矣。次日,书室东壁,忽见设色桃花数枝,衬以青苔碧草,花不甚密,有已开者,有半开者,有已落者,有未落者,有落未至地随风飞舞者,八九片反侧横斜,势如飘动,尤非笔墨所能到。上题二句曰: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按此二句,初唐杨师道之诗,不署姓名,知狐以答昨夕之酒也。后周处士见之叹曰:都无笔墨之痕,觉吾画犹努力出棱,有心作态。

景城北冈有元帝庙,明末所建也,岁久壁上徵迹隐隐,成峰峦起伏之形,望似远山笼雾,余幼时尚及见之。庙祝棋道士病其晦昧,使画工以墨钩勒,遂似削圆方竹,今庙已圯尽矣。棋道士不知其姓,以癖于象戏,故得此名。或以为此姓,误也,棋至劣而至好胜,终日丁丁然不休,对局者或倦求去,至长跪留之。尝有人指对局者一著,衔之次骨,遂拜绿章,诅其速死。又一少年偶误一著,道士幸胜,少年欲改著,喧争不许,少年粗暴,起欲相殴,惟笑而却避,曰:任君击折我肱,终不能谓我今日不胜也。亦可云痴物矣。

酒有别肠,信然。八九十年来,余所闻者,顾侠君前辈称第一,缪文子前辈次之,余所见者,先师孙端人先生亦入当时酒社。先生自云,我去二公中间,犹可著十余人。次则陈句山前辈与相敌,然不以酒名。近时路晋清前辈称第一,吴云岩前辈,亦盓盓争胜。晋清曰:云岩酒后弥温 克,是即不胜酒力,作意矜持也,验之不谬。同年朱竹君学士、周稚圭观察,皆以酒自雄。云岩曰:二公徒豪举耳。拇阵喧呶,泼酒几半,使坐而静酌,则败矣,念之亦不谬。后辈则以葛临溪为第一,不与之酒,从不自呼一杯,与之酒,虽盆盎无难色,长鲸一吸,涓滴不遗。尝饮余家,舆诸桐屿吴惠叔等五六人角,至夜漏将阑,众皆酩酊,或失足颠仆,临溪一一指挥僮仆扶掖登榻,然后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如未饮者。其仆曰:吾相随七八年,从未见其独酌,亦未见其偶醉也。惟饮不择酒,使尝酒亦不甚知美恶,故其同年以登徒好色戏之,然亦罕有矣。惜不及见顾缪二前辈,一决胜负也。端人先生恒病余不能饮,曰:东坡长处,学之可也,何并其短处,亦刻画求似?及余典试得临溪,以书报先生,先生覆札曰:吾再传有此君,闻之起舞,但终恨君是蜂腰耳。前辈风流 ,可云佳话。今老矣,久不预少年文酒之会,后来居上,又不知为谁。

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牛或嗅儿顶,舐儿掌,儿亦不惧。稍长使之牧,儿出即出,儿归即归,儿行即行,儿止即止,儿睡则卧于侧,有年矣。一日往牧牛,忽狂奔至家,头颈皆浴血,哮吼以角触门,儿父出视,即掉头回旧路,知必有变,尽力追之,至野外则儿已破颅死,又一人横卧道左,腹裂肠出,一枣棍弃于地。审视乃三果庄盗牛者--三果庄,回民所聚,沧州盗薮也。始知儿为盗杀,牛又触盗死也,是牛也有人心焉。又西商李盛庭买一马,极驯良,惟路逢白马,必立而注视,鞭策不肯前,或望见白马,必驰而追及,衔勒不能止。后与原主谈及,原主曰:是本白马所生,时时觅其母也。是马也亦有人心焉。

余八岁时,闻保母丁媪言,某家有砨牛,跛不任耕,乃鬻诸比邻屠肆,其犊甫离乳,视宰割其母,牟牟鸣数日。后见屠者即奔避,奔避不及则伏地战栗,若乞命状。屠者或故逐之,以资笑噱,不以为意也,犊渐长,甚壮健,畏屠者如初。及角既坚利,乃伺屠者侧卧凳上,一触而贯其心,递驰去。屠者妇大号捕牛,众悯其为母复仇,故缓追,逸之竟莫知所往。时丁媪之亲串杀人,遇赦获免,仍与其子同里磑,丁媪故窃举是事,为之忧危,明仇不可狎也。余则取犊有复仇之心,知力弗胜,故匿其锋,隐忍以求一当,非徒孝也,抑亦智焉。黄帝巾机铭曰--机是本字,校者或以为破体俗书,改为机字,反误--日中必慧--案汉书贾宜传,引此句作慧,六韬,引此句作彗,音义并同--操刀必割,言机之不可失也。越绝书子贡谓越王曰:夫有谋人之心,使人知之者,危也,言机之不可泄也。孙子曰:善用兵者,闭门如处女 ,出门如脱兔,斯言当矣。

汝慎思言,乾隆己卯夏,有江 南举子,以京师逆旅多湫隘,乃税西直门外一大家坟院读书,偶晚凉树下散步,遇一女子年十五六,颇白皙,挑与语,不嗔不答,转墙角自去。夜半睡醒,似门上了鸟微有声,疑为盗,呼僮不应,自起隔门罅窥之,乃日间所见女子也。知其相就,急启户,拥以入,女子自言为守坟人女,家酷贫,父母并拙钝,恒恐嫁为农家妇,顷蒙顾盼,意不自持,故从墙缺至君处,君富贵人,自必有妇,傥能措百金与父母,则为妾媵无悔。父母嗜利,亦必从也。举子诺之,遂相缱绻。至鸡鸣乃去。自是夜半恒至,妖媚冶荡,百态横生举子以为巫山洛水不是过也,一夜 来稍迟,举子自步月候之,乃忽从树杪飞下,举子顿悟,曰:汝毋乃狐耶?女子殊不自讳,笑而应曰:初恐君骇怖,故托虚词,今情意已深,不妨明告,将来宦游四方,有一隐形随侍之妾,不烦车马,不择居停,不需衣食,昼可携于怀袖,夜即出而荐枕席,不愈于千金买笑耶?举子思之,计良得,自是潜住书室,不待夜度矣。然每至秉烛则外出,夜半乃返,或微露髩乱钗横状,举子疑之而未决,既而与其娈童乱,旋为二仆所窥,亦并与乱,庖人知之,亦续狎焉。一日,昼与娈童寝,举子潜扼杀之,遂现狐形,因埋于墙外。关月后有老翁诣举子曰:吾女托身为君妾,何忽见杀?举子愤然曰:汝知汝女为吾妾,则易言矣。夫两雄共雌,争而相戕,是为妒奸,于律当议抵,汝女既为我妾,明知非人,而我不改盟,则夫妇之名分定矣,而既婬于他人,又婬于我仆,我为本夫,例得捕奸,杀之又何罪耶?翁曰:然则何不杀君仆?举子曰:汝女死则形见,此则皆人也,手刃四人,而执一死狐为罪案,使汝为刑官,能据以定谳乎?翁癱首良久,以手拊膝曰:汝自取也夫,吾诚不料汝至此。振衣自去,举子旋移居准提庵,与慎思邻房,其娈童与狐尤昵,衔主人之太忍,具泄其事于慎思,故得其详。

吉木萨,乌鲁木齐所属也,屯兵张鸣凤调守卡伦--军营皔望之名,与一菜园近,灌园叟年六十余,每遇风雨,辄借宿于卡伦。一夕,鸣凤醉以酒而婬之,叟醒大恚,控于营弁,磒所创尚未平,申上官,除鸣凤粮。时鸣凤年甫二十,众以为必无此理,或疑叟或曾窃污鸣凤,故此相报,然覆鞫两造皆不承,咸云怪事。有官奴玉保曰:是固有之,不为怪也。曩牧马南山,为射雉者惊,马逸,惧遭责罚,入深山追觅,仓皇失道,愈转愈迷,经一昼夜不得出。遥见林内屋角,急往投之,又虑是盗巢,或见戕害,且伏草间觇情状,良久,有二老翁携手笑语,出坐盘石上,拥抱偎倚,意殊亵狎。俄左一翁牵右一翁伏石畔,恣为婬媟,我方以窥见陰私,惧杀我灭口,惴惴蜷缩不敢动,乃彼望见我,了无愧怍,共呼使出,询问何来。取二饼与食,指归路曰:从某处见某树转至某处,见深涧沿之行,一日可至家。又指最高一峰,曰:此是正南,迷即望此知方向。又曰:空山无草,汝马已饥而自归,此间熊与狼至多,勿再来也。比归家,马果先返。今张鸣凤爱六十之叟,非此老翁类乎?据其所言,天下真有理外事矣。惟二翁不知何许人,遁迹深山,似亦修道之士,何以所为乃如此。因树屋书影记仙人马绣头事,称其比及顽童,云中有真陰可采。是容成术,非但御女,兼亦御男。然采及老翁,有何裨益,即修炼果有此法,亦邪师外道而已。上真定无此也。

张助教潜亭言,昔与一友同北上,夜宿逆旅,闻磆砒有声,或在窗外,或在室之外间,初以为虫鼠,不甚讶,后微闻叹息,乃始悚然,侦之无睹也。至红花埠,偶忘收笔砚,夜分闻有阁笔声,次早,几上有字迹,陰黯惨淡,似有似无,谛审乃一诗,其词曰:上已好莺花,寒食多风雨,十年汝忆吾,千里吾随汝,相见不得亲, 悄立自凄楚,野水青茫茫,此别终万古。似香魂怨抑之语,然潜亭自忆无此人,友自忆亦无此人,不知其何以来也。程鱼门曰:君肯诵是诗,定无是事,恐贵友讳言之耳。众以为然。

章节列表
您可能感兴趣...
  •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615)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

    (638)
  •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

    (824)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

    (925)
  •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

    (1011)
  •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

    (968)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834)
  •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1000)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

    (705)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

    (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