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小说家类 > 酉阳杂俎

续集卷六

作者:段成式 [唐代]

寺塔记下

宣阳坊奉慈寺,开元中,虢国夫人宅。安禄山伪署百官,以田乾真为京兆尹,取此宅为府,后为郭暧驸马宅。今上即位之初,太皇太后为升平公主追福,奏置奉慈寺,赐钱二十万,绣帧三车,抽左街十寺僧四十人居之。今有僧惟则,以七宝木摹阿育王舍利塔,自明州负来。寺成后二年,司农少卿杨敬之小女,年十三,以六韵诗题此寺,自称关西孔子二十七代孙,字德邻。警句云:“日月金轮动,栴檀碧树秋。塔分鸿雁翅,钟挂凤皇楼。”事因见,敕赐衣。

征释门衣事,语须对:如象鼻,投牛(一云羊)耳(柯古)。五纳,三衣(善继)。惭愧,斗薮(升上人)。坏衣,严身(约上人)。畜长十日,应作三志(入上人),杂身四寸,掩手两指(柯古)。琐形,刀残(善继)。其形如稻,其色如莲(升上人)。赤麻白豆,若青若黑(柯古)。

光宅坊光宅寺,本官蒲萄园中禅师影堂,师号惠中,肃宗上元二年征至京师,初居此寺。征诏云:“杖锡而来,京师非远。斋心已久,副朕虚怀。”建中中,有僧竭造曼殊堂,将版基于水际,虑伤生命,乃建三月道场,祝一足至多足、无足令他去。及掘地至泉,不遇虫蚁。又以复素过水,有虫投一井水中,号护生井,至今涸。又铸铜蟾为息烟灯,天下传之。今曼殊院尝转经,每赐香。宝台甚显,登之,四极眼界。其上层窗下尉迟画,下层窗下吴道玄画,皆非其得意也。丞相韦处厚,自居内廷至相位,每归辄至此塔焚香瞻礼。普贤堂,本天后梳洗堂,葡萄垂实,则幸此堂。今堂中尉迟画颇有奇处,四壁画像及脱皮白骨,匠意极险。又变形三魔女,身若出壁。又佛圆光,均彩相错乱目。成讲东壁佛座前锦如断古标。又左右梵僧及诸蕃往奇,然不及西壁,西壁逼之摽摽然。

辞。中禅师影堂连句:名下固无虚,敖曹貌严毅。洞达见空王,圆融入佛地(善继)。一言当要害,忽忽醒诸醉。不动须弥山,(一云“不动如须弥。”)多方辨无匮(梦复)。坦率对万乘,偈答无所避。尔如毗沙门,外形如脱履(柯古)。但以理为量,不语怪力事。木石摧贡高,慈悲引贪恚(升上人)。当时乏支许,何人契深致。随宜讵说三,直下开不二(柯古)。

翊善坊保寿寺,本高力士宅。天宝九载,舍为寺。初,铸钟成,力士设斋庆之,举朝毕至,一击百千,有规其意,连击二十杵。经藏阁规构危巧,二塔火珠受十余斛。河阳从事李涿,性好奇古,与僧智增善,尝俱至此寺,观库中旧物。忽于破瓮中得物如被,幅裂污坌,触而尘起。涿徐视之,乃画也。因以州县图三及缣三十获之,令家人装治,大十余幅。访于常侍柳公权,方知张萱所画《石桥图》也。玄宗赐高,因留寺中,后为鬻画人宗牧言于左军,寻有小使领军卒数十人至宅,宣敕取之,即日进入。先帝好古,见之大悦,命张于云韶院。寺有先天菩萨帧,本起成都妙积寺。开元初,有尼魏八师者,常念大悲咒。双流县百姓刘乙,名意儿,年十一,自欲事魏尼,尼遣之不去。常于奥室立禅,尝白魏云:“先天菩萨见身此地。”遂筛灰于庭,一夕有巨迹数尺,轮理成就。因谒画工,随意设色,悉不如意。有僧杨法成,自言能画,意儿常合掌仰祝,然后指授之。以近十稔,工方毕。后塑先天菩萨凡二百四十二首,首如塔势,分臂如意蔓。其榜子有一百四十二日鸟树,一凤四翅,水肚树,所题深怪,不可详悉。画样凡十五卷。柳七师者,崔宁之甥,分三卷,往上都流行。时魏奉古为长史,进之。后因四月八日,赐高力士。今成都者,是其次本。

辞。先天帧赞连句:观音化身,厥形孔怪。胣〈月留〉淫厉,众魔膜拜(善继)。指蒡鸿纷,榜列区界。其事明张,何不可解(柯古)。阎河德川,大士先天。众像参罗,敦敦田田(梦复)。百亿花发,百千灯燃。胶如络绎,浩汗连绵(善继)。焰摩界戚(一作灭),洛迦苦霁。正念归依,众眚如彗(柯古)。戾滓可汰,痴膜可脱。稽首如空,睟容若睇(善继)。阐提墨尿,睹而面之。寸念不生,未遇乎而(柯古)。

事徵:高力士呼二兄(柯古),呼阿翁(善继)呼将军(梦复),呼火老(柯古),五轮磑(善继)。初施棨戟(梦复),常卧鹿床(柯古),长六尺五寸(善继),陪葬泰陵(梦复)。咏荠(柯古),齿成印(善继),上国下国(梦复),梦鞭(柯古),吕氏生髭(善继)。

宣阳坊静域寺,本太穆皇后宅。寺僧云:“三阶院门外,是神尧皇帝射孔雀处。禅院门内外,《游目记》云王昭隐画。门西里面和修吉龙王,有灵。门内之西,火目药叉及北方天王,甚奇猛。门东里面贤门也,野叉部落。鬼首上蟠蛇,汗烟可惧。东廊,树石险怪,高僧亦怪。西廊,万寿菩萨。院门里面南壁,皇甫轸画鬼神及雕形,势若脱。轸与吴道玄同时,吴以其艺逼己,募人杀之。万菩萨堂内有宝塔,以小金铜塔数百饰之。大历中,将作刘监有子,合手出胎,七岁念《法华经》。及卒,焚之,得舍利数十粒,分藏于金铜塔中。善继云合是刘铭(一作銛)。佛殿东廊有古佛堂,其地本雍村。堂中像设悉是石作。相传云隋恭帝终此堂(雍村,一作维村)。三门外画,亦皇甫轸迹也。金刚旧有灵,天宝初,驸马独孤明宅与寺相近,独孤有婢名怀香,稚齿俊俏,常悦西邻一士人,因宵期于寺门,有巨蛇束之俱卒。佛殿内西座蕃神,甚古质。贞元已前,西蕃两度盟,皆载此神立于坛而誓。”相传当时颇有灵。

辞。三阶院连句:密密助堂堂,隋人歌檿桑。双弧摧孔雀,一矢损贪狼(柯古)。百步望云立,九规看月张。获蛟徒破浪,中乙漫如墙(善继)。还似贯金鼓,更疑穿石梁。因添挽河力,为灭射天狂(柯古)。绝艺却南牧,英声来鬼方。丽龟何足敌,殪豕未为长(善继)。龙臂胜猿臂,星芒起箭芒。虚夸绝高鸟,垂拱议明堂(柯古)。

崇义坊招福寺,本曰正觉,国初毁之,以其地立第赐诸王,睿宗在藩居之,乾封二年,移长宁公主锦堂于此,重建此寺。寺内旧有池,下永乐东街数方土填之。今地底下树根多露。长安二年,内出等身金铜像一铺,并九部乐。南北两门额,上与岐、薛二王亲送至寺,彩乘象舆,羽卫四合,街中余香,数日不歇。景龙二年,又赐真容坐像,诏寺中别建圣容院,是玄宗在春宫真容也。先天二年,敕出内库钱二千万,巧匠一千人,重修之。睿宗圣容院,门外鬼神数壁,自内移来,画迹甚异。鬼所执野鸡,似觉毛起。库院鬼子母,贞元中李真画,往往得长史规矩,把镜者犹工。寺西南隅僧伽像,从来有灵,至今百姓上幡繖不绝。先寺奴朝来者,常续明涂地,数十年不懈。李某为尹时,有贼引朝来,吏将收捕。奴不胜其冤,乃上钟楼遥启僧伽而碎身焉。恍惚间,见异僧以如意击曰:“无苦,自将治也。”奴觉。奴跳下数尺地,一毛不损。囚闻之,悔懊自服,奴竟无事。

辞。赠诸上人连句:翻了西天偈,烧余梵宇香。燃眉愁俗客,支颊背残阳(柯古)。洲号唯思沃,山名祗记匡。辩中摧世智,定里破魔强(善继)。许叡禅心彻,汤休诗思长。朗吟疏磬断,久语贯珠妨(柯古)。乘兴书芭叶,闲来入豆房。漫题存古壁,怪画匝长廊。

事征释门古今迷字:争田书贞字(善继),焉兜知伯叔(柯古),解梦羊负鱼(梦复),问入曰下人(善继),塔上书师子(柯古)。征前代关释门佳谱:何充志大宇宙(善继),此子疲于津梁(柯古),生天在丈人后(梦复),二何佞于佛(善继),问年答“小如来五岁”(柯古)答四声云“天宝寺刹”(梦复),菩萨颦眉所以慈悲六道(善继),周妻何肉(柯古)。

招国坊崇济寺,寺内有天后织成蛟(蛟,《志》作纹),龙被袄子及绣衣六事。东廊从南第二院,有宣律师制袈裟堂。曼殊堂有松数株,甚奇。

辞。宣律和尚袈裟绝句:“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无因盖得龙宫地,畦里尘飞业相残。”(善继)和前云:“南山披时寒夜中,一角不动毗岚风。何人见此生惭愧,断续犹应护得龙。”(柯古)奇松二十字:“杉桂何相疏,榆柳方迥屑。无人擅谈柄,一枝不敢折。”(柯古)“半庭苔藓深,吹余鸣佛禽。至于摧折枝,凡草犹避阴。”(善继)“僻径根从露,闲房枝任侵。一株风正好,来助碧云吟。“(梦复)“时时扫窗声,重露滴寒砌。风颭一枝遒,闲窥别生势。”(升上人)“偃盖入楼妨,盘根侵井窄。高僧独惆怅,为与澄岚隔。”(柯古)

永安坊永寿寺,三门东,吴道子画,似不得意。佛殿名会仙,本是内中梳洗殿。贞元中,有证智禅师往往著灵验,或时在张椟兰若中治田,及夜归寺,若在金山界,相去七百里。

辞。闲中好:“闲中好,尽日松为侣。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梦复)“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柯古)“闲中好,幽磬度声迟。卷上论题肇,画中僧姓支。”(善继)

崇仁(一作圣)坊资圣寺,净土院门外,相传吴生一夕秉烛醉画。就中戟手,视之恶骇。院门里,卢楞伽画。卢常学吴势,吴亦授以手诀。乃画总持三门寺,方半,吴大赏之,谓人曰:“楞伽不得心诀,用思太苦,其能久乎?”画毕而卒。中门窗间,吴道子画,高僧韦述赞,李严书。中三门外,两面上层,不知何人画,人物颇类阎令。寺西廊非隅,杨坦画,近塔天女,明睇将瞬。团塔院北堂有铁观音,高三丈余。观音院两廊四十二贤圣,韩干画,元中书载赞。。东廊北头散马,不意见者,如将嘶蹀。圣僧中龙树、商〈冉阝〉、和修,绝妙。团塔上菩萨,李异(一作真)画。四面花鸟,边鸾画。当药上菩萨顶,茂葵尤佳。塔中藏千部《法华经》。

辞。诸画连句,柏梁体:吴生画勇矛戟攒(柯古),出奇变势千万端(一作“出奇骋变势万端。”善继)。苍苍鬼怪层壁宽(梦复),睹之忽忽毛发寒(柯古)。棱伽之力所痑瘢(一作“所痹”。柯古),李真周昉优劣难(梦复)。活禽生卉推边鸾(柯古)。花房嫩彩犹未干(善继)。韩干变态如激湍(梦复),惜哉壁画势未殚(柯古),后人新画何汗漫(善继)。

楚国寺,寺内有楚哀王等身金铜像,哀王绣袄半袖犹在。长庆中,赐织成双凤夹黄袄子,镇在寺。中门内有放生池。太和中,赐白毡黄胯衫。寺墙西,朱泚宅。

事徵:地狱等活(约上人),八抹洛伽(义上人),波吒(升上人),坏从狱不生(柯古),铅河(约上人),剑林(义上人),烊铜(升上人)。诸上人以予该悉内典,请予独征:无中阴,五无间,黑绳赤树,火厚二百肘,风吹二千年,陆陀罗炭,钵头摩赫护量五十由旬,舌长三车赊,铜鹫铁蚁,阿鼻十一义,九千钵头摩如一裟诃麻,百年除一尽(并柯古)。

慈恩寺,寺本净觉故伽监,因而营建焉。凡十余院,总一千八百九十七间,敕度三百僧。初,三藏自西域回,诏太常卿江夏王道宗设九部乐,迎经像入寺,彩车凡千余辆。上御安福门观之。太宗常赐三藏衲,约直百余金,其工无针綖之迹。初,三藏翻《因明》,译经僧栖玄,以论示尚药奉御吕才,才遂张之广衢,指其长短,著《破义图》。其序云:“岂谓象系之表,犹开八正之门;形器之先,更弘二知之教。”立难四十余条,诏才就寺对论。三藏谓才云:“檀越平生未见《太玄》,诏问须臾即解。由来不窥象戏,试造旬日即成。以此有限之心,逢事即欲穿凿。“因重申所难,一一收摄,柝毫藏耳,衮衮不穷,凡数千言。才屈不能领,辞屈礼拜。塔西面画湿耳师子,仰摹蟠龙,尉迟画。及花子钵、曼殊,皆一时绝妙。寺中柿树、白牡丹是法力上人手植。上人时常执炉循诸屋壁,有变相处辄献虔祝,年无虚月。又殿庭大莎罗树,大历中,安西所进。其木椿赐此寺四橛,橛皆灼固。其木大德行逢自种之,一株不活。

上一章:续集卷五
下一章:续集卷七
您可能感兴趣...
  •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609)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

    (635)
  •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

    (821)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

    (917)
  •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

    (1009)
  •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

    (962)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828)
  •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998)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

    (697)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

    (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