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医家类 >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明代]

释名
毛刺。

气味
皮:苦、平、无毒。肉:甘、平、无毒。

主治
胆:点目,止泪;化水,涂痔疮。肉:炙食,肥下焦,理胃气,令人能食。
皮:1、痔疮下血。用猬皮、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加肉豆蔻一半,每服一钱,空心服,热米汤送下。 2、肠风下血。用猬皮一块,锅内烤焦,去皮留刺,加木贼半两(炒黑),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3、五色痢疾。用猬皮烧灰,酒送服二钱。 4、大肠脱肛。用猬皮一斤(烧过),磁石(煅)、桂心各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鼻血不止。用猬皮一块,烧为末。取半钱,棉裹塞鼻中。 6、睫毛倒刺。用猬刺、枣针、白芷表黛,等分为末,吸入与病眼同侧的鼻孔中,同时,口含冷水。 7、反胃吐食。用猬皮烧灰,酒送服;或煮汁2服;或以五味淹猬皮。炙服。

上一章:
下一章:
章节列表
您可能感兴趣...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

    (42)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