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医家类 > 黄帝内经

逆顺肥瘦

作者:佚名 [先秦]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心生之乎?

岐伯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

黄帝曰:愿闻自然奈何?

岐伯曰: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拙(别本作掘)决冲,而经可通也。此言气之滑涩,血水清浊,行之逆顺也。

黄帝曰:愿闻人之白黑、肥瘦、小长,各有数乎?

岐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

黄帝曰:刺瘦人奈何?

岐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常人奈何?

岐伯曰:视其白黑,各为调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常数也。

黄帝曰:刺壮士真骨者奈何?

岐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婴儿奈何?

岐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别本作拔)针,日再可也。

黄帝曰:临深决水奈何?

岐伯曰:血清气浊,疾泻之则气竭焉。

黄帝曰:循掘决冲奈何?

岐伯曰: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也。

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

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臓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

岐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黄帝曰:何以明之?

岐伯曰:以言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仍可明逆顺之行也。

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上一章:五阅五使
下一章:血络论
章节列表
您可能感兴趣...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

    (39)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