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儒家类 > 中论

虚道第四

作者:徐干 [魏晋]
人之为德,其犹虚器欤?器虚则物注,满则止焉。故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足也,故人愿告之而不倦。易曰:君子以虚受人。诗曰:彼姝者子,何以告之。君子之于善道也,大则大识之,小则小识之。善无大小,咸载于心,然后举而行之。我之所有既不可夺,而我之所无又取于人,是以功常前人,而人后之也。故夫才敏过人,未足贵也;博辩过人,未足贵也;勇决过人,未足贵也。君子之所贵者,迁善惧其不及,改恶恐其有余。故孔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夫恶犹疾也,攻之则益悛,不攻则日甚。故君子相求也,非特兴善也,将以攻恶也。恶不废则善不兴,自然之道也。易曰:比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阴长阳消之谓也。先民有言,人之所难者二:乐攻其恶者难,以恶告人者难。夫惟君子然后能为已之所难能,到人之所难致。既能其所难也,犹恐举人恶之轻,而舍已恶之重。君子患其如此也,故反之复之,钻之核之,然后彼之所怀者竭,始尽知巳恶之重矣。既知已恶之重者而不能取,彼又将舍巳,况拒之者乎。夫酒食,人之所爱者也,而人相见莫不进焉。不吝于所爱者,以彼之嗜之也。使嗜者甚于酒食,人岂爱之。故忠言之不出,以未有嗜之者也。诗云:匪言不能,胡斯畏忌。目也者,能远察而不能近见,其心亦如之。一本作能远察天际而不能近,见其背心亦如之。君子诚知心之似目也,是以务鉴于人,以观得失。故视不过垣墙之里,而见邦国之表;听不过阈𣙗门南旁木也。之内,而闻千里之外,因人也。人之耳目尽为我用,则我之聪明无敌于天下矣。是谓人一之,我万之,人塞之,我通之。故知其高不可为员,其广不可为方。
先王之礼,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师瞽诵诗,庶僚箴诲,器用载铭,筵席书戒,月考其为,岁会其行,所以自供正也。昔卫武公年过九十,犹夙夜不怠,思闻训道,命其群臣曰: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朝夕交戒。又作抑诗以自儆也。卫人诵其德,为赋淇澳,且曰:睿圣。凡兴国之君,未有不然者也。故易曰:君子以恐惧修省下愚反此道也,以为已既,仁矣,智矣,神矣,明矣。兼此四者,何求乎众人?是以辜罪昭著,腥德发闻,百姓伤心,鬼神怨痛,曾不自闻,愈休如也。若有告之者,则曰:斯事也,徒生乎子心,出乎子口。于是刑焉戮焉,辱焉祸焉。不能免,则曰:与我异德故也,未达我道故也。又安足责是巳之非,遂初之缪,至于身危国亡,可痛矣
夫。诗曰:诲尔谆谆,听之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盖闻舜之在乡党也,非家馈而户赠之也,人莫不称善焉。象之在乡党也,非家夺而户掠之也,人莫不称恶焉。由此观之,人无贤愚,见善则誉之,见恶则谤之。此人情也,未必有私爱也,未必有私憎也。今夫立身不为人之所誉,而为人之所谤者,未尽为善之理也。尽为善之理,将若舜焉。人虽与舜不同,其敢谤之乎?故语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疗暑莫如亲冰。信矣哉!
上一章:修本第三
下一章:贵验第五
您可能感兴趣...
  •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

    (785)
  •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

    (7)
  •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

    (17)
  • 中说

    《中说》是隋王通的语录体哲学著作,亦称《文中子》。唐王凝汇编,王福畴重编。宋阮逸有 《文中子说注》。今有《 四部丛刊》 本和《续古逸丛书》 本。本书从三个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解决自身矛盾、实行王道政治、建立长治久安新社会的思想。具体到为政上,提出了关于仁政的一系列原则和主......

    (8)
  • 中论

    《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所以,历代史书除《宋史》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传本《中论》一书分上下二卷,共计二十篇,从《治学》至《爵禄》十篇为上卷,《考伪》至《民数》十篇为下卷。又《群书治要》辑有《中......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