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儒家类 > 中论

贵验第五

作者:徐干 [魏晋]
事莫贵乎有验,言莫弃乎无征。言之未有益也,不言未有损也。水之寒也,火之热也,金石之坚刚也,此数物未尝有言,而人莫不知其然者,信著乎其体也。使吾所行之信若彼数物,而谁其疑我哉?今不信吾所行,而怨人之不信也,犹教人执鬼䌸魅,而怨人之不得也,惑亦甚矣。孔子曰:欲人之信巳也,则微言而笃行之。笃行之则用日久,用日久则事著明,事著明,则有目者莫不见也,有耳者莫不闻也,其可诬哉!故根深而枝叶茂,行久而名誉远。易曰:恒亨,无咎,利贞,言久于其道也。伊尹放太甲,展季覆寒女,商鲁之民不称淫篡焉。何则?积之于素也。故染不积则人不观其色;行不积。则人不信其事。子思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化,化在令外也。谤言也,皆缘类而作,倚事而兴,加其似者也。谁谓华岱之不高,江汉之不长与?君子修德,亦高而长之,将何患矣。故求己而不求诸人,非自强也,见其所存之富耳。子思曰:事自名也,声自呼也,貌自眩也,物自处也。人自官也。无非自巳者。故怨人之谓壅。怨巳之谓通。通也知所悔。壅也遂所误。遂所误也。亲戚离之。知所悔也。疏远附之。疏远附也常安乐。亲戚离也常危惧。自生民以来。未有不然者也。
殷纣为天子而称独夫。仲尼为匹夫而称素王。尽此类也。故善钓者不易渊而殉鱼。君子不降席而追道。治乎八尺之中。而德化光矣。古之人歌曰。相彼玄鸟。止于陵阪。仁道在近。求之无远。人情也。莫不恶谤。而卒不免乎谤。其故何也。非爱致力而不巳之也。巳之之术反也。谤之为名也。逃之而愈至。距之而愈来,讼之而愈多。明乎此,则君子不足为也;暗乎此,则小人不足得也。帝舜屡省,禹拜昌言,明乎此者也。厉王蒙戮,吴起刺之,暗乎此者也。皆书名前策,著形列图,或为世法,或为世戒,可不慎之?曾子曰:或言予之善,予惟恐其闻;或言予之不善,惟恐过而见予之鄙色焉。故君子服过也,非徒饰其辞而巳。诚发乎中心,形乎容貌,其爱之也深,其更之也速,如追兔惟恐不逮。故有进业,无退功。诗曰:相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迁善不懈之谓也。夫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失体丧心之人,祸乱之所及也。君子舍旃。周书有言:人毋鉴于水,鉴于人也。鉴也者,可以察形;言也者,可以知德。小人耻其面之不及子都也,君子耻其行之不如尧舜也。故小人尚明鉴,君子尚至言。至言也,非贤友则无取之。故君子必求贤友也。诗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言朋友之义,务在切直,以升于善道者也。故君子不友。不如巳者,非羞彼而大我也;不如巳者,须巳而植者也。然则扶人不暇,将谁相我哉?吾之偾也,亦无日矣。故偾□则纵多友邪则巳僻也。是以君子慎取友也。孔子曰:居而得贤友。福之次也。夫贤者言足听,貌足象,行足法,加乎善奖人之美,而好摄人之过。其不隐也如影,其不讳也如响。故我之惮之,若严君在堂而神明处室矣。虽欲为不善,其敢乎。故求益者之居游也,必近所畏而远所易。诗云: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亲贤求助之谓也。
上一章:虚道第四
下一章:贵言第六
您可能感兴趣...
  •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

    (781)
  •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

    (2)
  •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

    (9)
  • 中说

    《中说》是隋王通的语录体哲学著作,亦称《文中子》。唐王凝汇编,王福畴重编。宋阮逸有 《文中子说注》。今有《 四部丛刊》 本和《续古逸丛书》 本。本书从三个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解决自身矛盾、实行王道政治、建立长治久安新社会的思想。具体到为政上,提出了关于仁政的一系列原则和主......

    (3)
  • 中论

    《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所以,历代史书除《宋史》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传本《中论》一书分上下二卷,共计二十篇,从《治学》至《爵禄》十篇为上卷,《考伪》至《民数》十篇为下卷。又《群书治要》辑有《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