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儒家类 > 中论

贵言第六

作者:徐干 [魏晋]
君子必贵其言。贵其言则尊其身,尊其身则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言费则身贱,身贱则道轻,道轻则教废。故君子非其人则弗与之言,若与之言,必以其方。农夫则以稼穑,百工则以技巧,商贾则以贵贱,府史则以官守,大夫及士则以法制,儒生则以学业。故易曰:艮其辅,言有序,不失事中之谓也。若夫父慈子孝,姑爱妇顺,兄友弟恭,夫敬妻听,朋友必信,师长必教,有司日月虑知乎州闾矣。虽庸人则亦循循然与之言此,可也,过此而往,则不可也。故君子之与人言也,使辞足以达其知虑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任而强牵制也。苟过其任而强牵制,则将昏瞀委滞,而遂疑君子以为欺我也。不则曰无闻知矣,非故也。明偏而示之以幽,弗能照也;听寡而告之以微,弗能察也。斯所资于造化者也。虽曰无讼,其如之何?故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夫君子之于言也,所致贵也,虽有夏后之璜,商汤之驷,弗与易也。今以施诸俗士,以为志诬而弗贵听也,不亦辱巳而伤道乎。是以君子将与人语大本之源,而谈性义之极者,必先度其心志,本其器量,视其锐气,察其堕衰,然后唱焉以观其和,导焉以观其随。随和之征,发乎音声,形乎视听,著乎颜色,动乎身体,然后可以发□而步远,功察而治微。于是乎闿张以致之,因来以进之,审谕以明之,杂称以广之,立准以正之,疏烦以理之。疾而勿迫,徐而勿失,杂而勿结,放而勿逸,欲其自得之也。故大禹善治水,而君子善导人。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败而言无弃也。
荀卿曰:礼恭然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然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然后可与言道之致。有争气者,勿与辨也。孔子曰:惟君子然后能贵其言,贵其色。小人能乎哉?仲尼、荀卿先后知之。问者曰:或有周乎上哲之至论,通乎大圣之洪业。而好与俗士辨者。何也。曰以俗士为必能识之故也。何以验之。使彼有金石丝竹之乐。则不奏乎聋者之侧。有山龙华之文。则不陈乎瞽者之前。知聋者之不闻也。知瞽者之不见也。于巳之心。分数明白。至与俗士而独不然者。知分数者不明也。不明之故何也?夫俗士之牵达人也,犹鹑鸟之欺孺子也。鹑鸟之性善近人,飞不峻也,不速也,蹲蹲然似若将可获也,卒至乎不可获,是孺子之所以䠅膝踠足而不以为弊也。俗士之与达人言也,受之虽不肯,拒之则无说,然而有赞焉,有和焉,若将可寤,卒至乎不可寤,是达人之所以乾唇竭声而不舍也。斯人也,固达之蔽者也,非达之达者也。虽能言之,犹夫俗士而巳矣。非惟言也,行亦如之。得其所则尊荣,失其所则贱辱。昔仓梧丙娶妻美而以与其兄,欲以为让也,则不如无让焉。尾生与妇人期于水边,水暴至,不去而死,欲以为信也,则不如无信焉。叶公之党,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欲以为直也,则不如无直焉。陈仲子不食母兄之食,出居于陵,欲以为洁也,则不如无洁焉。宗鲁受齐豹之谋,死孟絷之难,欲以为义也,则不如无义焉。故凡道蹈之既难,错之益不易。是以君子慎诸巳以为往鉴焉。
上一章:贵验第五
下一章:艺纪第七
您可能感兴趣...
  •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

    (783)
  •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

    (5)
  •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

    (9)
  • 中说

    《中说》是隋王通的语录体哲学著作,亦称《文中子》。唐王凝汇编,王福畴重编。宋阮逸有 《文中子说注》。今有《 四部丛刊》 本和《续古逸丛书》 本。本书从三个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解决自身矛盾、实行王道政治、建立长治久安新社会的思想。具体到为政上,提出了关于仁政的一系列原则和主......

    (3)
  • 中论

    《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所以,历代史书除《宋史》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传本《中论》一书分上下二卷,共计二十篇,从《治学》至《爵禄》十篇为上卷,《考伪》至《民数》十篇为下卷。又《群书治要》辑有《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