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儒家类 > 中论

爵禄第十

作者:徐干 [魏晋]
或问:古之君子贵爵禄欤?曰:然。诸子之书称爵禄,非贵也;资财,非富也。何谓乎?曰:彼遭世之乱,见小人富贵而有是言,非古也。古之制爵禄也,爵以居有德,禄以养有功。功大者禄厚,德远者爵尊;功小者其禄薄,德近者其爵卑。是故观其爵,则别其人之德也,见其禄,则知其人之功也,不待问之。古之君子贵爵禄者,盖以此也。非以黼黻华乎其身,刍豢之适于其口也,非以美色悦乎其目,钟鼓之乐乎其耳也。孔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明王在上,序爵班禄而不以逮也,君子以为至羞,何贱之有乎?先王将建诸侯而锡爵禄也,必于清庙之中,陈金石之乐,宴赐之礼,宗人摈相,内史作策也。其颂曰: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于绎思。由此观之,爵禄者,先王之所重也,非所轻也。故书曰: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爵禄之贱也,由处之者不宜也。贱其人,斯贱其位矣。其贵也,由处之者宜之也,贵其人斯贵其位矣。诗云: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锵锵,寿考不忘。黻衣绣裳,君子之所服也。爱其德,故美其服也。暴乱之君子,非无此服也,而民弗美也,位亦如之。昔周公相王室以君天下,圣德昭闻,王勋弘大。成王封以少昊之墟,地方七百里,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备物典策,官司彝器,龙旗九旒,祀帝于郊。太公亮武王克商宁乱,王封之爽鸠氏之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世祚太师,抚宁东夏。当此之时,孰谓富贵不为荣宠者乎?自时厥后,文武之教衰,黜陟之道废,诸侯僭恣,大夫世位,爵人不以德,禄人不以功,窃国而贵者有之,窃地而富者有之,奸邪得愿,仁贤失志,于是则以富贵相诟病矣。故孔子曰: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然则富贵美恶,存乎其世也。易曰: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为圣人之大宝曰位。位也者,立德之机也;势也者,行义之杼也。圣人蹈机握杼,织成天地之化,使万物顺焉,人伦正焉,六合之内,各竟其愿,其为大宝,不亦宜乎!故圣人以无势位为穷,百工以无器用为困。困则其资亡,穷则其道废。故孔子栖栖而不居者,盖忧道废故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夫登高而建旌,则其所视者广矣;顺风而振铎,则其所闻者远矣。非旌色之益明,铎声之益远也,所托者然也。况居富贵之地而行其政令者也。故舜为匹夫犹民也,及其受终于文祖,称曰予一人,则西王母来献白环。周公之为诸侯犹臣也,及其践明堂之柞,负斧扆而立,则越裳氏来献白雉。故身不尊则施不光,居不高则化不博。易曰:丰亨无咎。王假之,勿忧,宜日中。身尊居高之谓也。斯事也,圣人之所务也。虽然,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舜、禹、孔子可谓求之有道矣。舜、禹得之,孔子不得之,可谓有命矣。非惟圣人,贤者亦然。稷、契、伯益、伊尹、傅说得之者也,颜渊、闵子骞、冉耕、仲不得者也,故良农不患疆场之不修,而患风雨之不节;君子不患道德之不建,而患时世之不遇。诗曰: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伤道之不遇也。岂一世哉!岂一世哉!
徐干中论卷之上。
上一章:智行第九
下一章:考伪第十一
您可能感兴趣...
  •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

    (781)
  •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

    (2)
  •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

    (9)
  • 中说

    《中说》是隋王通的语录体哲学著作,亦称《文中子》。唐王凝汇编,王福畴重编。宋阮逸有 《文中子说注》。今有《 四部丛刊》 本和《续古逸丛书》 本。本书从三个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解决自身矛盾、实行王道政治、建立长治久安新社会的思想。具体到为政上,提出了关于仁政的一系列原则和主......

    (3)
  • 中论

    《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所以,历代史书除《宋史》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传本《中论》一书分上下二卷,共计二十篇,从《治学》至《爵禄》十篇为上卷,《考伪》至《民数》十篇为下卷。又《群书治要》辑有《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