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儒家类 > 中论

历数第十三

作者:徐干 [魏晋]
昔者圣王之造历数也,察纪律之行,观运机之动,原星辰之迭中,寤晷景之长短,于是管仪以准之,立表以测之,下漏以考之,布筭以追之,然后元首齐乎上,中朔正乎下,寒暑顺序,四时不忒。夫历数者,先王以宪杀生之期,而诏作事之节也,使万国之民不失其业者也。昔少皞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揉,不可方物。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毋相侵黩。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教之。故书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于是阴阳调和,灾厉不作,休征时至,嘉生蕃育,民人乐康,鬼神降福。舜禹受之,循而勿失也。及夏德之衰,而羲、和、湎淫废时乱日,汤武革命,始作历明时,敬顺天数。故周礼太史之职,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颁告朔于邦国。于是分至启闭之日,人君亲登观台,以望气,而书云物为备者也。
故周德既衰,百度堕替,而历数失纪。故鲁文公元年闰三月,春秋讥之。其传曰: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余于终,事则不悖。又哀公十二年十二月,螽,季孙问诸仲尼,仲尼曰:丘闻之也,火复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言火未伏,明非立冬之日。自是之后,战国搆兵,更相吞灭,专以争强攻取为务,是以历数废而莫修,浸用乖缪。
大汉之兴,海内新定,先王之礼法尚多有所缺,故因秦之制,以十月为岁首,历用颛顼。孝武皇帝恢复王度,率由旧章,招五经之儒,征术数之士,使议定汉历。及更用邓平所治,元起太初,然后分至启闭,不失其节,弦望晦朔,可得而验。成、哀之间,刘歆用平术而广之,以为三统历,比之众家,最为备悉。至孝章皇帝,年历疏阔,不及天时,及更用四分历旧法,元起庚辰,至灵帝,四分历犹复后天□□半日。于是会稽都尉刘洪更造乾象历,以追日月星辰之行。考之天文,于今为密会。宫车宴驾,京师大乱,事不施行,惜哉!上观前化,下迄于今,帝王兴作,未有奉赞天时以经人事者也。故孔子制春秋,书人事而因以天时,以明二物相须而成也。故人君不在分,至启闭,则不书其时月,盖刺怠慢也。夫历数者,圣人之所以测灵耀之赜,而穷玄妙之情也。非天下之至精,孰能致思焉?今粗论数家旧法,缀之于篇,庶为后之达者,存损益之数云耳。
上一章:谴交第十二
下一章:夭寿第十四
您可能感兴趣...
  •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

    (785)
  •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

    (7)
  •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

    (17)
  • 中说

    《中说》是隋王通的语录体哲学著作,亦称《文中子》。唐王凝汇编,王福畴重编。宋阮逸有 《文中子说注》。今有《 四部丛刊》 本和《续古逸丛书》 本。本书从三个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解决自身矛盾、实行王道政治、建立长治久安新社会的思想。具体到为政上,提出了关于仁政的一系列原则和主......

    (8)
  • 中论

    《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所以,历代史书除《宋史》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传本《中论》一书分上下二卷,共计二十篇,从《治学》至《爵禄》十篇为上卷,《考伪》至《民数》十篇为下卷。又《群书治要》辑有《中......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