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子部 > 儒家类 > 中论

务本第十五

作者:徐干 [魏晋]
人君之大患也,莫大于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其近物而暗于远图。故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乱也,未有如此而不亡也。夫详于小事而察于近物者,谓耳听乎丝竹歌谣之和,目视乎雕琢采色之章,口给乎辩慧切对之辞,心通乎短言小说之文,手习乎射御书数之巧,体骛乎俯仰折旋之容。凡!此者,观之足以尽人之心,学之足以动人之志。且先王之末教也,非有小才小智,则亦不能为也。是故能为之者,莫不自悦乎其事,而无取于人,以人皆不能故也。夫居南面之尊,秉生杀之权者,其势固足以胜人也,而加以胜人之能,怀是巳之心,谁敢犯之者乎。以匹夫行之。犹莫之敢𧠺也。而况人君哉。故罪恶若山而巳不见也。谤声若雷而巳不闻也。岂不甚矣乎。夫小事者味甘。而大道者醇淡。近物者易验。而远数者难效。非大明君子则不能兼通者也。故皆惑于所甘,而不能至乎所淡,眩于所易,而不能反于所难,是以治君世寡而乱君世多也。
故人君之所务者,其在大道远数乎!大道远数者,为仁足以复帱群生,惠足以抚养百姓,明足以照见四方,智足以统理万物,权足以变应无端,义足以阜生财用,威足以禁遏奸非,武足以平定祸乱,详于听受而审于官人,达于兴废之原,通于安危之分,如此,则君道毕矣。
夫人君非无治为也,失所先后故也。道有本末,事有轻重,圣人之异乎人者无他焉,盖如此而巳矣。鲁桓公容貌美丽,且多技艺,然而无君才大智,不能以礼防正,其毋使与齐侯淫乱,不绝驱驰道路。故诗刺之曰: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下及昭公,亦善有容仪之习,以亟其朝晋也。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然而不恤国政,政在大夫,弗能取也。子家羁贤,而不能用也。奸大国之明禁,凌虐小国,利人之难,而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其他,思莫在于公。不图其终,卒有出奔之祸。春秋书而绝之,曰公孙于齐,次于阳州。故春秋外传曰:国君者,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又诗陈文王之德曰:惟此文王,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心能制义曰度,德政应和曰貊,照监四方曰明,施勤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经纬天地曰文。如此则为九德之美,何技艺之尚哉?
今使人君视如离娄,聪如师旷,御如王良,射如夷羿,书如史抽,计如隶首,走追驷马,力折门键。有此六者,可谓善于有司之职矣,何益于治乎?无此六者,可谓乏于有司之职矣,何增于乱乎?必以废仁义,妨道德。何则?小器弗能兼容,治乱既不系于此,而中才之人好也。昔路丰、舒晋知其亡也,皆怙其三才,恃其五贤,而以不仁之故也。故人君多技艺,好小智,而不通于大伦者,适足以距谏者之说,而钳忠直之口也,秪足以追亡国之迹,而背安家之轨也。不其然耶?不其然耶?
上一章:夭寿第十四
下一章:审大臣第十六
您可能感兴趣...
  •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

    (781)
  •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

    (2)
  •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

    (9)
  • 中说

    《中说》是隋王通的语录体哲学著作,亦称《文中子》。唐王凝汇编,王福畴重编。宋阮逸有 《文中子说注》。今有《 四部丛刊》 本和《续古逸丛书》 本。本书从三个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解决自身矛盾、实行王道政治、建立长治久安新社会的思想。具体到为政上,提出了关于仁政的一系列原则和主......

    (3)
  • 中论

    《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所以,历代史书除《宋史》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传本《中论》一书分上下二卷,共计二十篇,从《治学》至《爵禄》十篇为上卷,《考伪》至《民数》十篇为下卷。又《群书治要》辑有《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