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见义款李纲挥老泪 闯空邸林冲报旧仇
这时在位的钦宗,正在壮年受禅,虽只一月有余,却是力图恢复。这晚在见过金邦使臣之后,觉得金人提出来的议款,十分苛刻,心里颇是焦灼难安。又接连得了李纲、马忠奏报,金兵攻城之势少煞,西路城门已通,心里自忖思,东京还有一线生机,何必便向金人屈辱了,兀自拿不定主意。因之便召这主战最力的李纲入宫一问。李纲由黄门太监引导,直入内宫。但见大内一带,灯烛辉煌,静悄悄的内侍们来往奔走。李纲来到便殿,见钦宗深锁双眉,未着兖冕,黄巾便服,正中宝座上坐地。宰相李邦彦、少宰张邦昌、枢密院大臣吴知敏、李棁等十余人,都被赐坐在锦墩上。想着设论已久。本纲见了钦宗,朝拜已毕,钦宗赐坐,首先便问道:"今晚军事好些么?"李纲座位稍近,欠身奏道:"适才臣召见西路将官,知道都统制马忠部下防守详情,他们已把西门外南北街道,一齐堵死,自今日酉刻以后,金人游骑,已不能过来纷扰,西路十分畅通。种师道、姚古兵马,已过西京,早晚可到。此事足慰圣衷。"钦宗道:"卿召见何人?"李纲便把关胜,鲁智深,林冲等行为说了。钦宗点头道:"他们原来罪在不赦,如此,也可稍补前愆。"李纲奏道:"以臣愚见,现在草莽之士,负贩之民,都自愿溅颈血以报国恩,人心大有可为.值此冬末春初,风雪未消。野无青草,民少存粮,金人孤军深入,我只深沟高垒,他求战不得,人无粮、马无草,饿也将他们饿死。何况我四路勤王之兵,源源而来,怕他怎的?"饮宗未曾答言,那主和最力的太宰李邦彦、少宰张邦昌,都向他怒目而视。钦宗便道:"虽然如此,但金兵十余万紧逼城下,随时可以攻城。根本之地,若是守不住,卿家刚才所说,都无用处。今天与各卿商议,至这时止,都以为和是上策。"李纲道:"不知金人议款如何?"钦宗道:"金人开有事目一纸,交李棁带来,卿可一观。"说着,在袖内探出一张纸单,交给李纲。李纲双手接来,捧着看时,见上面写的文理粗野,言语傲慢,先有八九分不快,再看后面要索的议款,只觉周身血如沸水,几乎把肺腑都要气炸了。不是皇帝当面,不得无礼,便要将那纸事目撕得粉碎。那事目是恁地开写?上写;
大金邦东路大元帅斡离不,今率雄师渡河,直抵东京城下,本可即日攻下城池。因知道朱室已经内禅,换了少帝,过去之事,可以不必计较,且屯兵城外,与宋室再行议和,以留赵氏宗社。今开议款于下:
一、束室少帝,当与大金邦立誓书结好,尊金邦皇帝为伯父,自称侄。
一、须遣大臣及亲王至金营为质,以便护送大军过河。
一、宋室割中山、太原、河间三镇之地与金邦。所有在中原之燕云各州人民,一律送归北地。
一、宋室输纳大金邦黄金五百万两。
一,宋室输纳大金邦白银五千万两。
一、宋室输纳大金邦牛马各一万头。
一、宋室输纳大金邦表缎一百万匹。
大金邦天会四年
李纲不看则已,看过之后,只党周身抖颤不止。呈还事目,向钦宗奏道:"金人所开议款,目无中原已极,第一款便对陛下大不敬。"钦宗皱了眉道:"若只是纸面虚称,朕亦可一时忍受。但愿宗社保存,朕一人受辱,亦所不计。"李纲垂泪道:"陛下此言,岂不教在朝文武惭愧欲死。便是这第三款也依不得,河北三镇,是国家屏藩,若把三镇割了,金兵直逼黄河北岸,京师便永在虎口了!"那李邦彦见李纲神色陡变,料着他是不容和议,便插言道:"李兵部,你好不晓事!京师已旦夕不保,还说什么三镇l你说三镇割了,京师便在虎口。你可知道京师现今巳在虎咽喉之间,只是等它吞下便了。万一京师破了,上辱圣躬,兀谁担待得起?"这句言语,却是钦宗最动心的,望了李纲,默然不语。李纲站立起来,向钦宗奏道:"于今宰辅,家室财物,都在京中,恐怕城破受累,如何不主和?适才李相公所说,只是危言耸听而已。东京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御林军尚有三四万,出战不足,防守有余。何况西路已通,援兵将到,纵有万一,也非解围无路。适才臣已说了,金兵孤军深入,野无所获,利在速战,若久不与战,他自会粮尽而退。第一、第三两款,臣已言其不可,至于其他各款,也无一样可行。金人要我大臣亲王护送过河,大臣还罢了,亲王却使不得。金人向不讲信义,过河以后,他将护送之人扣留不还,为之奈何?便以所要金银牛马而论,京师在围城之中,哪有许多东西送他?金人贪得无厌,把天下金银搜括将来,全数奉送,他也不足。区区京师所得财物,他那肯罢休!今次他得意而去,复屯兵三镇之地,随时可来,我也穷于应付。上为祖宗全百世之业,下为黎民除万劫之忧,只有拼死出战,作一劳永逸之计。"李纲说得面红耳赤,汗流遍体。李邦彦、张邦昌一齐劝钦宗休听李纲言语。李邦彦并说:"便是援军到了,能保一定战胜金军吗?若是不能战胜,却不是向金人火上加油,那时想与金人讲和,恐怕要比这议款更严重十倍。"李纲道:""陛下面前,宰相却说恁般短志气的话。休说大宋养士二百年,朝野无限忠义之士,都愿一死以报国恩。便是我中原人民,三岁孩童,也有个华夏之分,安见得就不能战胜金兵?何灌前日率义勇军民缒城出战,以二千步卒,也和金骑十万鏖战一日一夜。马忠带一万新军也打通了顺天门,这是我兵可胜金人老大证见。钦宗点头道:"卿一腔忠勇,朕自省得。宰相也是为了赵氏宗社,所以言和。金人果然罢兵北去,我们便破些小费,却也罢休。卿何必苦苦要孤注一掷?"李纲看钦宗此意,八九分要和,心中实在难过,便跪在地下道:"陛下把东京守城重责付臣担当,臣本文吏,因感激圣恩浩荡,并痛念黎民将流离失所,不辞一死,以报万一。既然陛下主和,又如太宰所言,对金人不能必胜,要增加议款十倍。臣死不足惜,却不能以一时愚见,作那万代罪人。即请陛下罢免臣一切职务,以免再有言战之人,贻误大事。"说罢,伏地痛哭起来。钦宗看到,也老大过意不去,因亲自下位,将他搀起。并向他道:"和战两途,现在还不能定夺,卿尽管带兵守城。国家大事,只好从长商议。你且出宫,还是到城上去督阵。"李纲虽然一时忿极辞职,可是他一想到自己果然辞去,换一个不成器的守城,那便等着城门攻破,自己也是罪不可赦,只好抹干眼泪,拜辞出宫。
到了天津门箭楼上,关胜等二十余人还在厅外站立,看到李纲来了,大家唱喏。李纲便问道:"各位辛苦多时,何不去稍事休歇?"关胜躬身道:"适才深蒙相公厚赐,围城之中,酒肉醉饱,特来拜谢。再者钧相入宫,未知圣意如何,特在此恭候消息。二来钧相离开城上,末将在此,寇兵若来攻打,也可略尽绵薄。"李纲不住点头道:"君等关心国事,于此可见。只是李邦彦、张邦昌诸公,要顾全一身荣华富贵,力主和议,大概圣上为这般胆小文官所围绕,不肯背城一战的了。"因把金人所开事目的言语,和大家说了。鲁智深首先哎呀一声,关胜两手高拱,叫了一声圣上,忽然晕倒在地;史进、杨志都暗暗跺脚,林冲等却不住摇头叹息。白胜等将关胜扶到一边,李纲看到各将领/不平,也叹息不已。关胜稍息醒来,李纲准许他和林冲、白胜、曹正四人,便在城下民间空屋里居住,其余各将领依然回顺天门外马忠营里听候调遣。
这晚关胜等勉强安息半夜,次日早晨,便上城来参谒。李纲身挂长剑,骑着马,率了几十名随从,方巡城而回。关胜躬身唱喏道:"钧相如此勤劳。"李纲下马道:"劳而有效,虽死无
恨。所可叹息的,便是劳而无功。今早得知宫中消息,圣上已将斡离不所开讲和事目,一一依可。选定了康王和少宰张邦昌,今日出城往金营议和。这张邦昌既是力主和议的人,差遣他去金管,自是得当。这康王是上皇第九位殿下,当今圣上胞弟,却是不当去。然本部已在圣上面前再三恳奏不可,圣上以君子之心待人,过信金人,却也无法。"关胜等听说,面面相觑,作声不得,李纲又道:"金营所来使臣,已经缒城先回去,将此事通知了斡离不。料得今日寇兵可以停兵不来犯城,各位可以随便休息半日。城中如靠故旧,也可抽空去看觑一番。"林冲道:"钧相体恤末将等无微不至,末将等抽半日空也好,因为张青阵亡之后,正不曾和他家送个音信,这曹正便是他们姻亲,正因为金人攻城,未曾间断,不敢自回去。"李纲道:"各位歇息半日不妨,这议和钦使既是向金营去议和,他必定稍停攻城,放了他们过去,料着今日午牌以前,大家可以稍息。"关胜等向李纲告辞,同到曹正酒店里来。那曹正浑家听说张青殉难了,孙二娘重伤,必也回来不得,自不免悲痛一阵。那孙二娘伯父孙大公,却向曹正夫妇道:"哭些甚的?人生百年总有一死,却只怕死个不值得。他夫妇恁地死了,垂名千古,不强似卖酒一生,与草木同朽。他夫妇于今落个为国而死,倒是苍天待他们独厚。"关胜见此老见解恁地正道,却着实赞叹了一番。曹正浑家便也止住了悲恸,带领家人,安排酒饭。大家吃过早饭后,关胜、林冲各有亲友在城,便出去分道去寻访。二人之中,林冲旧地重游,最是伤感。看看东京街巷,不少已改了模样,几处亲友,也都迁移他处,这围城之中,家家闭户,死如深夜,四顾萧条,正是无从询问处。林冲本来心绪不安,既不曾寻觅到亲友,益发兴致索然。便在大街道上转了个圈子,因见全无半点交易,行人二三,低头疾走,毫不注意街景。
走了一条街道,忽然看到一队雄赳赳的御林军,约莫二三十人,荷枪佩刀,沿了街道迎面走来。后面有两三个内监,两三个官长的人都是步行着,并无车马,倒有十来个虞侯和小内监,手拿鞭子,簇拥了前后。再后面便是几十挑抬箩担箱的。林冲好生纳罕,围城之中,难道还有人放定行聘?但不见得那里有喜庆字样,也不象是官员出衙。正奇怪着,回过头去,却看到队伍里面,有人挑着长条的杏黄旗子,上面写了碗口大的字,奉旨征收金银输款议和。这样看了,心里恍然大悟,原来朝廷答应了金人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却是出在这条道路上。于是遥遥地跟在那队伍后面,却见那些拿鞭子的小内监和虞侯,在大些的店面里只管进进出出。正观看时,却有个妇人,在店铺里哭将出来。林冲看时,那妇人手拖着小内监的衣襟,哭叫着道:"我这股钗和这根簪子,有多少金银,你也拔了去。那宰相府里,大臣府里,金银珠宝,堆山也似你并不要,却来我老百姓家里搜罗这点散碎金银,济得甚事?"林冲见那妇人,有二三十岁年纪,着了一身布衣,自不是富有之家。两绺头发,披在肩上,正是拔去了簪子模样。那小太监却瞪了眼道:"你拉我怎地?你敢违抗圣旨吗?"妇人道: "国家要几千万两金银议和,赵官家不会教你们在我们头面上取财。"这一番吵闹之后,林冲才看到另有三三五五的小太监和御林军,由各民户家里出来,取得金银,呈给两个主脑官吏看了,便放在抬箱里。那成队的御林军,在街上慢慢地走,正是故意装着威势。他们经过了的街道,老百姓远远地成群跟着瞧热闹。他们尚未走到的街道,百姓们在门里探头探脑张望,有的益发闭上了大门。本来这围城之中,大街上店户都上了店门板,只留了一小扇门出入,现在便是连那一扇出入的门,都不敢张开着。那御林军前面,几个打了杏黄旗子的人,只管挨家去敲门。林冲袖了手、皱了眉,只管在冷巷口子站了张着。
忽然有个御林军,走到林冲面前唱个喏道:"不敢动问上下,贵姓是林?"林冲道:"小可果然姓林。"那人笑道:"林教头可认得我吗?"林冲见他穿了绿罗战袍,挂着佩刀,却象个小军官,便笑道:"十分面熟,一时却想不起贵姓。"那人笑道:"小可王谅,当年曾在教头手下当兵学艺,于今在御林军当了一名提辖。"林冲笑道:"原来是王贤弟,一别十年,几乎不认识了。围城之中,却是不期在这里相见,公忙得紧。"王谅道:"唉!教头有甚不明白?现今朝廷议和,要在东京城里搜罗几千万两金银,却把这事,交在皇城缉捕使、东京缉捕使、开封府尹三个衙门身上。开封府尹又怕力量不够,却在宫里请了内侍和御林军来协同搜罗.我们分派在这几条街上,却都是些贫寒人家。银子罢了,多少张罗些,这黄金却是稀少。没奈何,只好将妇人首饰拿来凑数。"林冲道:"原来恁地,百姓出些资财,却也理之应当。只是小溪千日把钓,不如大河里撒上一网。恁地辛辛苦苦在小百姓家里张罗,费了多少唇舌,还得借重官家圣旨,才得些许金银,却也辱没煞内侍和御林军名声。找两个富贵人家,一笔便坐索十万八万,怕他不将出来?"王谅笑道:"这附近有两三家贵人,只好由圣上另派大臣去索取,我等位分卑小,如何敢去?"林冲道:"是那些贵人家?"王谅道:"是赵总管、尚户部、高太尉几家。"林冲听到高太尉这名字,却在胸膛里猛可燃起一把热火。笑道:"你说的是高俅那厮?听说他已在去冬腊底,跟随上皇南巡去了。"王谅笑道:"好教教头得知,当今圣上,采纳舆情?将许多不得民心的人都免了官职,高俅便是其中一个。教头却也少解心中怨恨。"林冲淡笑道:"当年怨冤却也休提。小可现在邓州张总管相公那里从军,与了十七位兄弟勤王解围而来,自有大事在身,倒也不理会这些小人之过。"王谅道:"正是,今日街上忽忽扬扬,说是及时雨宋公明带了十万大军来京勤王,昨日已解了西城之围。小可将信将疑。果然是真;却不是喜从天降。"正说时,那边队伍里来了个虞侯,请过去点验金银。王谅便唱喏道:"小可有公务在身,不能候教。改日军事稍定,教头却必来御林军值班房里找我。"林斗拱手道:"王命在身,贤弟请便。"他告辞去了。
林冲站在冷巷口子上想了一想,高俅这厮免了官,也有今日。那么作大官多年,如何不私下置有府第,我却要看看,是如何堂皇。恁地想着,踅转身来,看到一位老人,便请问高太尉府第在那里。老人指道:"兀的树木杈垭!不就是他家后围墙垣。绕了这墙向东巷子里穿出去,正面玉石街,朱漆大门,便是他家。"林冲见说就在身边,益发要去张望,便由那老人指示绕到玉石街前,见高大白粉院墙,八字门楼,朱漆廊柱,一对石狮守门。门前有对琉璃纸圆球官衔大灯笼,单面写有盆大一个高字。只是门前冷落,空荡荡地,却无值班人物。林冲站在门外张望了一下,见屏壁之后,屋脊高耸,端的有番富贵气魄。正张望时,有个斑白发须的虞侯,由里出来,手里提了个朱漆葫芦,颇象是出门沾酒去。便站住道:"动问上下,是找高府吗?"他说时,一面打量林冲身上,见他是个军官打扮,身上兀自佩了绿鱼皮鞘单剑。于今京城戒严,寻常武官,还是恁般佩带不得。太尉家里虞侯,这些规律自是十分省得。便笑道:"尊官自哪里来,莫非要见我们衙内?"林冲心中一动,止不住笑道:"正有要事见见衙内。"那虞侯道:"尊官是由毫州来的吗?"他恁地问时,林冲心里恍然大悟,因笑道: "太尉只不见衙内前去,特命小可来催促。相烦通禀一声,小可是太尉离东京以后最亲信的一个心腹人。"那虞侯道:"原来是曹提辖到了。衙内回到东京以后,只想多带些箱柜,整理细软,多耽搁了两日,便关闭在这围城里。提辖来了甚好,我去通禀。"说着,转身入去。林冲遥遥在后跟着,正因高俅已走,剩下一所偌大空空的府第,便无多少人来往,许多房屋,都已封闭,里面静悄悄的。有几个仆役看见,因那虞侯在前引路,自无人拦阻。林冲到了内堂,却紧随了那虞侯,不肯放松。转过一扇八幅屏门,上面五开间碧油窗槛,朱漆廊柱房屋。虞侯掀帘入内,回头吩咐少候。林冲且背转脸来,站在帘下。不多时,听了高衙内口音道:"快着曹诚入来。"虞侯掀帘出来,林冲轻轻噶个无礼喏道:"太尉有令,小可见衙内时,众人须回避,相烦帘外稍候。"虞侯道是。林冲掀开帘子,人身向门里一钻,早见高衙内笼袖坐在皮垫交椅上,旁边只站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厮。林冲拱手狞笑一声道:"衙内别来无恙,还认得我吗?"高衙内先是一怔,忽然省悟,啊哟了一声,却待起身。林冲早把身上佩剑抽出,跳进半步,伸出右臂,将剑头直刺在高衙内胸膛上,瞪了眼低声喝道:"你若高声叫出一个字,便把这剑搠你几十个窟窿。"高衙内周身抖颤,望了他道:"林……林……教头,有话慢慢慢慢地说。"那个小厮更吓慌了,缩着一团,跪在地上。林冲冷笑道:"我只恨不曾遇到高俅那贼,你以为你父亲是官家眼前宠臣,我是个微末细民,受尽了你冤屈,都莫奈你何?你不看得日头也有落山的时候!你若逃走东京,本可活你这条狗命。你嫌祸国财帛不曾带走得干净,还回京来搬运。这是天网恢恢,教你落我手上。我饶你时,天也不容!"交代完毕,剑头一挺,高衙内便由椅子上倒将下去。林冲忍恨十年,今日却报了这仇。正是东京城里,于今赵官家也少作三分主,高太尉府第里,便也让人自在着踏来践去昵!
- 第一回:四好汉车马下梁山 两相公笙歌傲上国
- 第二回:窦缉使真开门揖盗 蔡相公也粉墨登场
- 第三回:借刀杀人权奸定计 当堂逐客儒吏丧生
- 第四回:煎同根张达动官兵 放野火时迁闹相府
- 第五回:劝酒盗令柴进赚城 夺船渡河花荣还箭
- 第六回:三路调兵高俅献计 万旗匝地关胜屯军
- 第七回:陷州城将军失进退 步月色豪杰叹飘零
- 第八回:避战地二梁别乡城 作远图三阮探海舶
- 第九回:明火劫舟英雄渡海 乔装登岸双杰探城
- 第十回:智多星迹露海州市 张叔夜计退梁山兵
- 第十一回:雪夜被围群雄失势 单骑决战名将成功
- 第十二回:张叔夜祖饯表深情 宋公明反正宣大义
- 第十三回:衣冠异趣僧道同归 儿女牵情屠沽偕隐
- 第十四回:识内侍孙二娘入宫 戏御街宋徽宗乞饭
- 第十五回:哀故土杨雄说难民 救中原陈东修密柬
- 第十六回:怀庐墓牺雄动归心 戍边关三军壮行色
- 第十七回:奚知州情急联武员 高太尉弊深纳内侍
- 第十八回:闻边警州官弃城走 见露布好汉结队来
- 第十九回:合围三面田仲斩酋 拒战四门董平殉国
- 第二十回:小旋风拍案骂庸官 丑郡马放火烧流寇
- 第二十一回:妾妇行两番歇美酒 英雄义千里访危城
- 第二十二回:卢统制阵前一通书 朱参军马上三条计
- 第二十三回:施小计雪夜袭金兵 泄众忿公堂咬水贼
- 第二十四回:贼妇人献身诱番将 金元帅贪色收逃吏
- 第二十五回:喝里色阻军冀南道 宣统制尽节沧州衙
- 第二十六回:风雪遮天舍生献计 战袍染血复命成仁
- 第二十七回:挥大旗柴进夺城门 放弩箭燕青擒寇将
- 第二十八回:遣细民赴死勉时迁 夸宗室弃城伤赵野
- 第二十九回:探出路卢俊义擒俘 作先锋郝思文摆阵
- 第三十回:驰驱星野一旅突围 践踏全军双雄劫帅
- 第三十一回:戴白巾哀雄作夜战 挥赤帜大将逞虎威
- 第三十二回:童衙内抢路射难民 史大郎横刀辱贵少
- 第三十三回:太学生上书伏御阙 花和尚入世说流氓
- 第三十四回:李相公卫国募民兵 何制使守城纳义士
- 第三十五回:半夜缒城同决死志 终朝巷战痛剿顽敌
- 第三十六回:十八勇将飞骑勤王 一万义兵解围剿贼
- 第三十七回:见义款李纲挥老泪 闯空邸林冲报旧仇
- 第三十八回:老经略扶病统援军 小弟兄受知行险计
- 第三十九回:四烈士杀身惊番帅 三名臣对策破金兵
- 第四十回:姚统制一旅误兴师 关将军于路小杀贼
- 第四十一回:畏寇焰李纲突罢职 激民情陈东再上书
- 第四十二回:东京城马忠辞众杰 相国寺智深遇仇人
- 第四十三回:哀新鬼故人祭荒冢 骂宰辅醉僧题愤诗
- 第四十四回:花和尚火烧相国寺 玉麒麟兵扼临清城
- 第四十五回:贼知县试行苦肉计 杨都监细察夕阳城
- 第四十六回:贪杯中计杨雄被俘 飞马叩庄汤隆传信
- 第四十七回:试闲棋卢俊义释俘 受重币喝里色换将
- 第四十八回:逞贪心雪里蛆掘墓 施巧辩鼓上蚤盗头
- 第四十九回:施小计关胜取两城 作微行杨志谒祖庙
- 第五十回:巴色玛三日大搜索 青面兽单枪快报仇
- 第五十一回:小兄弟聚首惊盲词 老宣慰释俘遣细作
- 第五十二回:请诏书耿南仲进谗 闻潮音鲁智深坐化
- 第五十三回:及时雨奉令荐袍泽 黑旋风负气跳黄河
- 第五十四回:入云龙芦沟遇旧友 病尉迟燕市结新交
- 第五十五回:乞怜妇中计漏军情 神行人报警伤病体
- 第五十六回:宋统制邓州起义兵 花先锋芫鄢陵遇钦使
- 第五十七回:惠民河凿舟沉金兵 尉氏县飞骑悬汉帜
- 第五十八回:陶宗旺忘身搏强敌 呼延灼力疾效前驱
- 第五十九回:霹雳火跃马夺木寨 没羽箭飞石打金酋
- 第六十回:扯吊桥武松奋神勇 截粮草吴用逞奇谋
- 第六十一回:老弟兄歃血武圣堂 众死士破金朱仙镇
- 第六十二回:赵官家阅军南薰门 太学生拜将白莲寺
- 第六十三回:智宋江片言退金兵 勇武松独手擒铁将
- 第六十四回:陷京城六甲兵误国 停巷战一金使议和
- 第六十五回:苦战南城十将殉国 屈降北国二帝蒙尘
- 第六十六回:作走狗范琼露阴谋 饮药酒宋江全大义
- 第六十七回:误中毒筵众星四散 羞食夷粟一帅北沉
- 第六十八回:雪国耻同死白虎堂 快人心大捷黄天荡
-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 (615)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
- (638)
-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
- (824)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
- (925)
-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
- (1011)
-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
- (968)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 (834)
-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 (1000)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
- (705)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
- (957)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