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甫氏,名不详。据《太平广记》佚文看,所载皆开元後事,光禄屠者条所记为文宗大和(827年~835年)中事,书当成于开成、会昌年间。华亭堰典条後有洞庭子曰的评论,洞庭子或为皇甫氏之号,作者或为荆楚人。是书所载多求仙访道或高僧方士之种种灵异,但是也有一些是破除迷信的,比较引人注意的是《画琵琶》,写得比较生动。另外是书中还写了一些女侠的故事,也比较有特色。《通志略》著录一卷,《太平广记》收佚文六十馀则,今据《太平广记》整理。〖质量〗二校。...
  • [唐][约公元八二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自号谷神子,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初前后在世。元和中,登进士第。终国子博士。还古尝注老子指归十三卷,传奇集《博异记》,相传亦是他所作。...
  • 牛僧孺(780年~848年) ,唐安定鹑觚(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字思黯。晚唐大臣,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牛僧孺居于长安。贞元进士。元和三年(808),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湜俱第一,因指斥时政,触怒宰相李吉甫(一说与李吉甫无关),不叙用。穆宗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徙御史中丞相,清理冤狱,惩治贪贿赂,擢户部侍郎,以不受贿赂,得赏识。长庆三年(823),以本官同平章事,迁中书侍郎。敬宗立,出为鄂州刺史、武昌节度使。在任凡五年,修武昌城垣,除赋役积弊。大和四年(830),以李宗闵荐,还任兵部尚书、同平 ...
  • 薛渔思,唐代文学家,生平不详。代表作唐人传奇小说集《河东传》。...
  • 裴铏(xíng),唐(约公元八六O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咸通中,(公元八六七年左右)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掌书记,加侍御史内供奉。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八七八年)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作题《文翁石室诗》。《新唐书·艺文志》裴铏著有《传奇》三卷,多记神仙恢谲之事。原书久佚,仅《太平广记》所录四则,得传于今。其中《聂隐娘》一篇,亦见袁郊《甘泽谣》及段成式《剑侠传》。(此书系明人伪作)...
  • 袁郊,字之仪,朗山人,滋之子也。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诗四首,皆为咏物诗,但其写法与同样以写咏物诗著称的罗隐有所不同,后者多直接从所咏物本身出发,结合一些有关的俗谚常理,反用其义,以达到引人深思的效果;而之仪的诗多结合神话历史故事,挖掘新意,给人以悠远奇幻的感觉,如《月》、《霜》、《云》皆是如此。《月》一诗联想嫦娥偷长生灵药、奔入蟾宫(即月宫)的神话故事,使(她的丈夫)后羿遍寻无觅处,谁曾想到她会躲在天上月里呢?谁知天上却容奸,神仙居住的天界居然藏着个小偷。写得十分生动,意 ...
  • 柳珵,唐代史学家、小说家。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德宗、宪宗时期。蒲州河东(山西永济)人。文章家柳冕之子。其家世代为史官。...
  •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杜光庭注重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一些著作亡佚于元初,无法见其原貌。研究杜光庭的专著有《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等。 ...
  • 张鷟(zhuó)(660年—740年,一说约658年—约730年),字文成,号浮休子,深州陆泽县 (今河北省深州市)人。唐朝大臣、小说家。唐高宗调露年间,进士登第,起家岐王(李范)府参军,历任河阳县尉、长安县尉、鸿胪寺丞,号称 "青钱学士 "。武后证圣年间,擢任侍御史。...
  • 李公佐是唐代小说家。字颛蒙。陇西(今甘肃东南)人。生卒年不详。举进士。宪宗元和年间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判官,公元813年春罢职。淹留于上元、常州、苏州一带,至十三年夏,始归长安。又《旧唐书·宣宗纪》载有李公佐,于武宗会昌初为扬州录事参军,宣宗大中二年(848)因事削两任官。与小说家李公佐是否一人,不能肯定。李公佐与白行简有交往,曾怂恿白行简作《李娃传》。其自作传奇今存《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庐江冯媪传》、《古岳渎经》(一名《李汤》) 4篇。《全唐文》录其文 1篇,即《谢小娥传》。又《直斋书录解题》杂 ...
  • 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德宗贞元末前后在世(公元804年)。贞元十年(公元七九四年)举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擢第。其余事迹亦不详。李景亮著有传奇小说《李章武传》,收录于《太平广记》。...
  • 王度,祖籍太原王氏,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唐初官员、文学家,铜川县令王隆之子,思想家王通弟弟。历任御史、著作郎、芮城县令,交好南陈宗室陈叔达。著有《北朝春秋》《隋书》已经失传,只有志怪小说《古镜记》传于世。...
  • 蒋防(生卒年不详),字子微(一作子徵),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中国唐代小说家、文学家。蒋防十八岁时作《秋河赋》,援笔立成。青年时已有文名,为李绅所赞赏。登第后任右拾遗。长庆元年(821年),与庞严同时为元稹、李绅推荐,自右补阙充翰林学士。次年,加司封员外郎。长庆三年(823年),加知制诰。次年,被李逢吉所排挤,贬汀州刺史、丁居晦,后改任连州刺史。大和二年(828年)春,调任袁州刺史。后卒于于大和五年(831年)至九年(835年)之间。...
  • 许尧佐,生卒年不详,唐代文学家,约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前后在世。先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为太子校书郎。贞元十六年(800年)与张宗本、郑权皆佐征西幕府。后官至谏议大夫。许尧佐著有奇文《柳氏传》于世,亦作诗,全唐诗录有他的诗六首。...
  • (约公元829——872)唐代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人。宣宗大中朝进士及第,宣宗时曾任户部员外郎加驾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咸通十三年暴卒,赠户部侍郎。有人认为被鸩杀(毒死)。薛调是唐代传奇小说作家,著有传奇小说《无双传》等。...
  • 薛用弱,字中胜,唐河东(今山西永济一带)人,生卒年不详,薛用弱长庆时为光州刺史,大和初自仪曹郎出守弋阳,为政严而不不名残。他的生平官阶行事,可考见者只有这些。从这简略记载可知,薛用弱于长庆大和之间,辗转于朝中和外地为官,是一位文士兼良吏。...
  •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为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2月2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
  •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街道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景星学社社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 ...
  •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真名蒋海澄(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画家。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4年5月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 ...
  • 释道世,字玄恽,俗姓韩氏,京兆长安人。因避唐太宗(世民)之讳,以字行。...
  •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原名龚佩瑜,后改名龚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作家,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历任福建省文联、作协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八届主席团委员;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代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福建省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第九届常委。1969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插队到闽西山区,并在知青生活中开始了诗歌创作。1979年4月,诗歌《致橡树》在《诗刊》在第4期上发表;6月,在《诗刊》第7期上发表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这也 ...
  • 孙思邈(581年-682年,存在争议),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 焦郁,元和间人。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