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羽(733年—约804年),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唐代茶学家、茶文化奠基人。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经》三卷,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该书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生性诙谐,与女诗人李季兰、诗僧皎然交厚,晚年隐终卒葬竟陵(一说葬于湖州杼山)。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 ,祀为茶神。陆羽的事迹在《新唐书》《文苑英华》《唐才子传》《 ...
  • 许棠(生卒年不详),字文化,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厉玄,姚合同时人,登太和二年进士第,官终侍御史。...
  • 丁仙芝,字元祯,曲阿(今江苏丹阳市)人,唐开元十三年登进士第,仕途颇波折,至十八年仍未授官,后亦仕至主簿、余杭县尉等职,好交游,其诗仅存十四首。...
  •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寓居浙东天台山70多年,逾百岁过世。唐代著名诗僧。...
  •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729)日本人。天武天皇之孙,高市皇子之子。历任中纳言、大纳言。养老五年(717)任右大臣,柄执朝政。神龟六年(729)去职后自杀。执政期间,曾托遣唐使赠袈裟若干予唐僧人,上绣韵语4句。扬州僧见后,起东渡传法之兴。事迹见汪向荣校注本《唐大和上东征传》。《全唐诗》存诗1首。...
  •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头部也遭重伤。旋即代武元衡为相,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以平叛为己任。后见诸将进展缓慢,遂亲自出镇,督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以功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唐穆宗时又主持征讨叛藩,但因多方牵制,最终无功罢官。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裴度数度出镇拜相,屡遭朝臣中伤。晚年随世俗沉浮 ...
  • 薛莹,晚唐诗人。著有《洞庭诗集》,《全唐诗》里收有十首薛莹作的诗,薛莹的就只有残句了。薛莹的诗风充满伤感,所作多表现隐逸生活。...
  • 卢汝弼,字子谐,范阳人。景福进士。今存诗八首。(《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其诗语言精丽清婉,辞多悲气。诗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两首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写秋日乡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阶叶、满城杵、蟏蛸网、蟋蟀声等),以景衬情,写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写边庭生活,一片悲气弥漫之中又含着雄壮,十分动人心魄。...
  • 栖一(832一?),晚唐诗僧。卒年与姓氏字号均不详,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人。与贯休同时,诗名亦略同。长于七律,诗风遒拔雄劲,悲壮沉郁。作品多已散亡,《全唐诗》存其诗二首,皆怀古之作。除《垓下怀古》外,另一首为《武昌怀古》。...
  • 许玫,诗人,唐文宗太和元年(公元827年)进士,官至婺州司马,兄弟琯、瓘皆高科,有诗一首,名《题雁塔》。...
  • 张建封(735年-800年6月8日),字本立。邓州南阳县(今河南南阳)人,寓居兖州(今山东兖州)。唐朝中期名臣、诗人,在家族子弟中排行十三 。张建封自少喜读文章,慷慨尚武,常以武功自许。镇徐州十年间,治军有方,军州称理。权德舆称其歌诗特优,有仲宣(王粲)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又礼敬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等皆为幕客,时相唱和。有《张建封集》,已佚。《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录有其诗。...
  • [唐]郑锡,登宝应进士第。宝历间,为礼部员外。诗风朴实,擅长五律,《全唐诗》存诗十首。有传世名句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此句出自其《日中有王子赋》。...
  • 张孜,唐末诗人。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主要活动于唐懿宗、唐僖宗时代。他耽酒如狂,与诗人李山甫友善。中和(881—885)年间,唐僖宗逃亡在蜀,尝作诗讽刺时事。僖宗还京,相府派人追捕,乃易姓隐名,越淮河而逃,不知所终。《全唐诗》中其诗仅存《雪诗》一首完整作品以及《梦李白歌》等残篇。...
  • 张潮(一作张朝),唐代诗人。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时代。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其中《长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诗)。张潮的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不仅《采莲词》、《江南行》,明显地受民歌影响,其余三首也全采用白描手法和歌行体。主要写商人妇的思想感情,说明他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唐诗纪事》和《全唐诗》说张潮是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中处士。 ...
  • 李山甫,唐朝。咸通中累举不第,依魏博幕府为从事。尝逮事乐彦祯、罗弘信父子,文笔雄健,名著一方。诗一卷。...
  • 阎朝隐,字友倩,赵州栾城人。连中进士、孝弟廉让科。性滑稽,属辞奇诡,为武后所赏。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圣历中,转麟台少监,坐附张易之徙岭外。景龙时,还为著作郎。先天中,除秘书少监,后贬通州别驾。诗十三首。...
  • 戚逍遥:唐代冀州南宫(女子)人。传说幼好道,父以女诫授逍遥,逍遥曰:此常人之事耳。遂取老子仙经诵之。年二十馀,适同邑蒯浔。不为尘俗事,惟独居一室,绝食静想,作歌云云。人悉以为妖。一夜,闻室内有人语声。又三日,忽闻屋裂声如雷,仰视天半,逍遥与仙众俱在云中,历历闻分别语。观望无不惊叹。...
  • 葛鸦儿,唐朝女诗人。生卒年与生平不详。她最有名的作品《怀良人》最早见于韦庄所编的《又玄集》,因此可知她大约生活在中晚唐时期。又从此诗的描写来看,她应该是一个贫苦的底层劳动妇女。《全唐诗》801卷收录其诗三首。即《怀良人》和《会仙诗二首》。其中《会仙诗》描写的景象颇具道家色彩,似不应出自一个普通劳动妇女之手。如此说来,她的身世愈加扑朔迷离。...
  • 翁洮,字子平,号青山,晚唐睦州寿昌人,约生活于唐文宗至唐昭宗朝,准确生卒年代待考。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登柳玭榜进士第,官授礼部主客司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退居不仕。朝廷徵之,洮作《枯木诗》以答诏。帝嘉慕不已,复遣使赐以曲江鱼。宋理宗追谥善庆公。洮工诗,今存于《全唐诗》者,仅十三首。...
  • 庄南杰,[唐](约公元八二七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初年前后在世。工乐府杂歌,诗体似长吉。举进士及第。事迹略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五。工乐府杂歌。辛文房谓其诗体似长吉(李贺),气虽壮遒,语过镌凿。不出自然,亦一好奇尚僻之士耳。《全唐诗》存诗9首。另李嘉言《全唐诗辨证》谓《全唐诗》卷七八五无名氏诗自《春二首》以下至《伤哉行》,17首诗俱当属庄南杰,去其重出1首,为16首。然此说无确证。《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1。...
  • 张松龄,唐人张志和(《渔歌子》)之兄,一名张鹤龄,官居浦阳尉(今浙江萧山境内)。他的弟弟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浙江金华人,擢明经(按:擢,提拔;明经,即明经科,为唐代科举制中的一种考试形式,与进士科同为唐时最重要的科举考试科目),被唐肃宗赏识,命待诏翰林。后来,因政坛上的斗争牵连,被贬为南浦尉。后获赦,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又号元真子。其本人作有《渔父》词。该词的背景:时志和隐居山林,松龄作此词以招其归,志和以《渔歌子》回应之,以明其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