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望龄(1562年-1609年),字周望,号石篑,又号歇庵居士,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南京礼部尚书陶承学之子,中国明代诗人,公安派的诗文家之一。万历十七年(1589年),陶望龄中进士,授编修,迁右谕德。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卸京职,归里。路经吴县,与袁宏道相会。次年,应袁宏道的邀请,一起漫游,陟天目,穷五泄,诗文创作颇为当时文人所传诵。后再拜国子祭酒,以母老固辞。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因母病及母丧,忧劳成疾,不久即去世。陶望龄为官以清正称,为人刚正笃信。他提倡为文要自写胸臆,因而,其文的创作能较鲜 ...
  • 臧懋循(1550年~1620年),字晋叔,号顾渚山人。汉族,浙江长兴人。明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以编著《元曲选》而闻名,是元曲选编之大成者。懋循的诗作,关心时事,清新可取。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宗》、陈田《明诗纪事》中均选有臧懋循诗作,在明代文坛上颇有声誉。与湖州友人吴稼登、吴梦畅等,并称吴兴四子。懋循见家乡一带文化发达,戏曲盛行,便萌发编印杂剧的愿望,到处收集散佚的元曲、诗词文稿。万历四十五年,67岁时编成《元曲选》100卷、图1卷,校勘精良。工书法。且精通音律。...
  • (1488—1565)浙江仁和人,字懋学,一字子登,号青门山人。身本贵介,志则清真,野服山中,浪游海外,诗篇雅调,人称江湖诗人第一流。好古名画,摩挲有得,援笔挥洒,风神气韵绝妙。有《青门诗集》、《唾窗集》。...
  • (?—1645)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彝仲。好古博学,工诗文。与陈子龙等结几社,与复社相应和。崇祯十年,与陈子龙同第进士。授长乐知县,善决疑狱。南明弘光时官吏部考功司主事,未就职。南都亡后,入总兵吴志葵军抚清,无成。闻侯峒曾死,为经纪其丧。事毕,自沉松塘死。...
  •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1402—1456)明江西临川人,字寿卿。宣德末荐授仁和县训导,后分教常州,迁仁和教谕。景泰六年征入翰林,修实录。未几得疾卒。博通经史,工诗,善古文,亦能书,得欧阳询法。有《东轩集》。...
  • (1468—1551)明陕西鄠县人,字敬夫,号渼陂。弘治九年进士。授检讨,以附刘瑾为吏部郎中。瑾败,降寿州同知,勒致仕。盛年遭摒弃,以重资聘乐工学弹琵琶,善作词曲。有《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等,与康海为曲坛宗匠数十年,作品有愤慨不平之气。另有《渼陂集》。...
  • 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又称端清世子,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沁阳)人,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历学家、音乐家。1536年,朱载堉出生于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是明太祖九世孙,明朝郑藩第五代世子。朱载堉深受父亲郑恭王修德讲学、布衣蔬食、能书能文、折节下士的影响,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早年即从外舅祖何瑭学习天文、算术等学问,因不平其父获罪被关,筑室独处十九年,直到1567年,其父被赦免,他才愿意入宫。1591年,郑王朱厚烷去世,作为长子 ...
  • 张倩倩(1594~1627),明代天启至崇祯时期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嫁同城沈自征。沈自征倚才自负,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常年在外郊游,著有《灞亭秋》、《鞭歌妓》、《簪花髻》等传奇,名《渔洋三弄》,与徐文长作品并传。张倩倩才貌出众,娟冶映人,亭亭若海棠初绽,濯濯若杨柳乍丝,脂凝玉腻,微丰有肌,姊妹妯姒间戏呼为‘华清宫人’。她虽才貌双全,却因为丈夫长年在外游历,滞于塞上燕京,生计艰辛,终年抑郁不堪。不幸早逝,时年三十四岁。...
  • 元鹏(1617-1677),明末清初江西省建昌云居山真如寺僧。字九屏,号燕雷,又号掊翁,灵隐晦山戒显禅师法嗣。俗姓李,豫章剑邑(今江西丰城)人。出身仕族,世袭儒业。自幼父母双亡。年十九为诸生,有名于时。胞叔出家饶州青莲寺。年二十四往省,叔已圆寂。痛悼良深,遂礼青莲寺太空禅师出家。年三十二,于庐山礼九云禅师受戒,复至庐山五老峰下,参谒戒显禅师,相从有年,甚为投契。清世祖顺治八年(公元1661年)继戒显之位,任真如寺住持。维修重建,增置庄田,辑《云居山志》二十卷。清圣祖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兼主抚州芙蓉山 ...
  • 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浙江山阴人,明末散文家、戏曲家。...
  • 庄元臣(1560—1609),字忠甫,一作忠原,号方壶子,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又自署松陵(今江苏吴江)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中三甲二名进士。有《曼衍斋文集》、《庄忠甫杂著》二十八种七十卷。生平略见《松轩书录》。...
  • 杜琼(1396~1474年),字用嘉,号东原耕者、鹿冠道人,人称东原先生,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明经博学,旁及翰墨书画皆精。山水宗董源,层峦秀拔,亦工人物。好为诗,其诗于评画尤深。著《东原集》、《耕馀杂录》。洪武二十九生,知府况钟两度推荐,均固辞不出。成化十年卒,年七十九,谥号渊孝。...
  • 周怡是黄山区仙源人,明代嘉靖年间谏官。他一生仕途坎坷,却秉性刚直,嫉恶如仇,因弹劾奸臣严嵩而获罪入狱,仍不改傲骨。他不仅为官端方,而且注重清正廉洁之家风传承,流下许多教育儿孙后代的优秀家规家训。...
  •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熊大木(约1506~1578年),号钟谷、鳌峰后人,福建省建阳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历史演义小说的编著者与刊行者。他是早期英雄传奇类型的文学作者,著有《北宋志传》。...
  • 吴元泰,明,约公元一五六六年前后在世,号兰江,作家,好为通俗小说,著有《东游记上洞八仙传》二卷。与杨致和的《西游记》,余象斗的《南游记》和《北游记》合称《四游记》。...
  • 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号太初,宗沐侄,临海城关人,人文地理学家。少年好学,喜游历。万历元年(1573年)中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授朗陵(今河南确山)知县。历任礼科给事中。万历十一年王士性弹劾郭思极,称其科场作弊,取中张居正之子张懋修。万历十三年(1585年)母去世,丁忧三年。万历十六年(1588年)复官,迁吏科给事中,不久因触犯皇帝,被派往外官。历官四川参议、广西参议、云南副宪、山东参议等。他还在张家渡象鼻岩创建白象书院。万历二十六年卒於鸿胪卿任上。士性一生,游迹几遍全国,凡所到之处,对 ...
  • (1586—1637)明湖广竟陵人,字友夏。天启七年乡试第一。后赴京试,卒于旅店。善诗文,名重一时,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者。论文强调性灵,反对摹古,追求幽深孤峭,所作亦流于僻奥冷涩。曾与钟惺共评选《唐诗归》、《古诗归》。自著有《岳归堂集》、《谭友夏合集》等。...
  •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蓝仁弟。元末与兄往武夷师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 应天府上元人,字吉甫。弱冠为诸生。至老仍好学不倦,博古洽闻,多识往事。性好编录,巾箱恒满,吟咏自适,不求人知。有《金陵旧事》、《金陵璅事》。...
  •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齐之鸾,男,字瑞卿,号蓉川,安徽桐城县城人,明朝有名的直臣,事迹入选明史,为桐城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据传齐之鸾先祖本明代开国功臣凤阳徐达之后,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达,徐达之子徐添福避祸南迁,更姓为齐。老宰相张英的祖母(张廷玉曾祖母)就是齐之鸾的小儿子齐近的女儿。明正德六年(1511年)29岁时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刑部给事中。依据《蓉川公年谱》和《复姓疏》,齐之鸾先世尝居凤阳,元末迁居桐城,明初占籍县市乡,一百多年后,宪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公元1483年),家族第六世齐之鸾出生于安徽桐城 ...
  • 明江西临川人,字大量。正统初举贤良,授贵池训导,升苏州府教授。有《学鸣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