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清初学者、教育家,山西省新绛县周庄村人。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 樊增祥(1846年~1931年),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署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 (1620—1670)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去矜,号东江子。明诸生。少颖慧,六岁能辨四声。长益笃学,尤好为诗古文。崇祯末,为西泠十子之一。入清,以医为业。有《东江集钞》、《杂说》等。...
  • 梁鼎芬(1859—1919),字心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庚辰(1880)进士,官湖北按察使。清亡后,为遗老。著有《梁节庵先生遗诗》及《续编》。...
  •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黎皑第四子。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清咸丰十一年(1861),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太平天国占据南京,清廷内外交困。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 刘光第(1859—1898年),字裴村,四川富顺赵化镇人。清末维新派的爱国诗人,“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进士,授刑部主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加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戊戌政变时被杀害。能诗文,善书法。有《介白堂诗集》、《哀圣斋文集》。...
  • 王闿(kǎi)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 卢道悦(1640-1726)字喜臣,号梦山,山东德州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河南偃师知县,多惠政。著有《公馀漫草》《清福堂遗稿》。...
  • 蒋智由(1865年-1929年8月),原名国亮,字观云、星侪、心斋,号因明子,浙江诸暨紫东乡浒山村(今属诸暨店口镇朱家站村)人。清末民国政治思想家、诗人。蒋智由早年就读于杭州紫阳学院,能诗善文,工书法。甲午战争后,力言变法。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蔡元培等在上海建立中国教育会,参加光复会,任爱国女校经理。旋即渡海赴日本。曾参加《新民丛报》的编辑工作,任《新民丛报》主编,发表《中国兴亡问题论》等评论和杂文,颇为时人所重。又曾担任《浙江潮》编辑,后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和梁启超发起组织政闻社,鼓吹君主 ...
  • 金和(1818~1885年),晚清诗人,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诗多长篇,具有散文化的特点。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以金和与黄遵宪、康有为并举,誉为元气淋漓,卓然称大家。金和亲历危苦,故多沉痛惨澹阴黑气象;而尤痛心于官军之无用,故诗中时露讽刺,有《来云阁诗稿》,诗集《秋蟪吟馆诗钞》,共7卷。又得词66首,刊为《来云阁词钞》;《文钞》1卷,附于《词钞》后。...
  • 谈迁(1594~1657),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其注心。著有《国榷》一书。50多岁完成原稿,但被小偷偷走,在受到打击后,他便从痛苦中挣脱出来,编著一部新的《国榷》。新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
  • 清朝释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清代安徽歙县人,少孤贫,母亡后不婚不宦,明亡之后游武夷山,在此出家为僧,后归黄山,往来云谷、慈光二寺,又游雁宕匡庐。 [3]工画,尤以黄山松石为奇,有《画偈》一卷,为新安画派宗师,与石涛、石溪并称清初三大名僧画家。他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于时,属黄山派,是新安画派的领袖。...
  •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梁佩兰(1629 ~1705)清初诗人。字芝五,号药亭、柴翁、二楞居士,晚号郁洲,广东南海人。年近六十方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未一年,遽乞假归,结社南湖,诗酒自酬。其诗歌意境开阔,功力雄健俊逸,为各大诗派一致推崇,被时人尊为岭南三大家与岭南七子之一。 著有《六莹堂前后集》等。...
  • (1611—1680)明末清初江南上元人,早年育于湘潭周氏,冒姓周,字景虞,号九烟。明崇祯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明亡不仕,自称黄人,字略似,号半非,别号圃庵、汰沃主人、笑苍道人。寄寓南浔马家巷。工诗文、书画、篆刻。康熙十九年端午节,在南浔投水自杀。著有《刍狗斋集》、《梦史》、《圃庵诗集》、《百家姓编》、《人天乐传奇》等。...
  • 吴嘉纪(1618年-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州)。出生盐民,少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吴嘉纪诗笺校》本。...
  • 朱用纯(1627 ~ 1698 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刚正不阿。著有《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 胡文炳,字梅仙,清江阴人,著有《澹一斋诗抄》。...
  • 近代资产阶级第一代思想家、报人、教育家。...
  • 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高士奇早年家贫,后在詹事府做记录官。康熙十五年(1676年)升为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门内。 高士奇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死后,被追谥文恪。他平生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清吟堂全集》等。...
  •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一字挚父,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会宫镇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与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其主要著作有《吴挚甫文集》四卷、《诗集》一卷、《吴挚甫尺牍》七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东游丛录》四卷。...
  • 吴研人(1866-1910),清朝末年著名谴责小说作家,代表作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俏皮话》是其所著的一部具有寓言性质的笑话集。...
  • (1801—1865)浙江桐乡人,字敬安,号定圃。道光十六年进士。曾任杭州教授。咸丰间,避太平军,辞官回乡,后移居上海,李鸿章聘为忠义局董事。博雅通医。有《冷庐杂识》、《苏庐偶笔》、《冷庐医话》等。...
  • (1805—1873)清湖南巴陵人,字本深,号南屏。道光十二年举人,官浏阳训导。以不能行其志,自免归。论文章不依附桐城派,谓当博取之于古书,欲自归有光、欧阳修上规司马迁。所作长于叙事。亦善书法,曾国藩称其字字如履危石,落纸乃迟重绝伦。有《柈湖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