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晋谯国(今安徽亳州)人,字辅佐。好文籍,善词赋。郡察孝廉,除郎中。迁句章令,征拜太学博士。尝著《扬都赋》。累迁尚书郎、下邳太守。以名位不至,著《对儒》以自释。官至光禄勋。...
  • 崔鸿(478年~525年),字彦鸾,东清河郡鄃县(今山东省夏津县白马湖镇崔庄村)人。北魏时期大臣、史学家,长广太守崔灵延之孙,梁郡太守崔敬友之子。出身清河崔氏,自幼聪慧博学,太和二十年(496年),崔鸿初任彭城王左常侍,历任员外郎、兼尚书虞曹郎中,撰起居注。后迁至中散大夫、司徒长史,又奉命撰高祖元宏与世宗元恪的《起居注》。正光五年(524年),参与修缉北魏国史,后官至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孝昌三年(525年),崔鸿去世。崔鸿编纂的史书《十六国春秋》有一百卷,系纪传体晋代北方十六国史书,以代国、北 ...
  • 鱼豢,三国时期曹魏国郎中、著名史学家,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他撰写了著名的纪传体史书《魏略》。《魏略》共有八十余卷,每卷都有数十篇,约合八百余万字,是魏、晋时期不可多得的史学巨著。该书详细记录了魏、晋时期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对三国时期各阶层人物的描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鱼豢忠于曹魏,因此他在《魏略》中的叙事颇为注重品节作风。尽管鱼豢在晋朝时期仍然活着,但他并未仕晋,显示出他对曹魏的忠诚。...
  • 刘琨(270年~318年),字越石,中山郡魏昌县(今河北省无极县)人。西晋时期大臣、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西晋光禄大夫刘蕃之子。刘琨出身大族中山刘氏,青年时与范阳人祖逖为友,枕戈待旦,闻鸡起舞,志意雄豪。有文名,在洛阳时,与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等号称金谷二十四友。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先从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永兴二年(305年),刘琨率军迎还晋惠帝,赐封广武侯。光熙元年(306年),官至并州刺史,募得千余人,冒险转战晋阳,授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建兴三年(315年),晋 ...
  • 李兴,字隽硕,犍为武阳(四川彭山)人,西晋官员李密之子,一名李安。官至太傅参军。后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作《诸葛亮故宅铭》(又名《祭诸葛丞相文》)。...
  • 鲁褒,西晋文学家。生卒年不详。字元道。南阳(今属河南省)人。...
  • (276—324)东晋河东闻喜人,字景纯。博学,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长诗赋。西晋末过江,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为王导所重。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迁尚书郎。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谏阻敦谋反,为敦所杀。后追赠弘农太守。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作注,传于世。有辑本《郭弘农集》。...
  • 杨衒之,史通作姓羊。此从《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字不详,北平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中。初仕魏,魏末为抚军府司马。历秘书监,出为期城太守。魏都洛阳之佛寺,甲于天下。永熙之乱(公元五三四年),城郭为墟。衒之行役洛阳,感念舆废,因抚拾旧闻,追叙故绩,作《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为书凡五卷,(《隋书志》、《两唐书志》及今通行本均同)大约作于魏孝静帝武定之末(公元五四八年左右)。...
  •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 王赞(?~311)字正长,义阳(今河南新野)人。生卒年不详,约晋惠帝初年前后在世。博学有俊才。泰始中辟司空掾,迁著作郎。太康中迁太子舍人,惠帝拜侍中。永嘉中为陈留内史,加散骑侍郎。担任陈留太守期间曾在石勒围攻仓垣时击败石勒。西晋末为石勒所杀。钟嵘将其诗列入中品。今存诗五首,《文选》中所录《杂诗》较有名。《宋书·谢灵运传论》曾加以称引。原有集,有已散佚。...
  •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 繁钦(?-218)字休伯,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曾任丞相曹操主簿,以善写诗、赋、文章知名于世。...
  •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阳(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 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
  • 支遁(约314年~366年),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公元317年隐居余姚邬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30岁在陆埠支溪岙创建支山寺,供佛讲经。《咏怀诗五首其三》云:霄崖育灵蔼,神蔬含润长。丹沙映翠濑,芳芝曜五爽。把茶树比作灵蔼,把茶叶比作神蔬,在红色的茶具中,茶色清澈绿亮,滋味鲜嫩甘爽,饮后精神随之升华。他在《咏禅思道人》中又云,云岑竦太荒,落落英岊布。回壑伫兰泉,秀岭攒嘉树。东晋支 ...
  • 贾思勰(生卒年不详),青州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北魏末年官员、农学家、思想家。...
  • 常璩(约291年-约361年),字道将 ,东晋蜀郡江原小亭乡(今四川成都崇州)人,东晋史学家。...
  • 刘伶(221年-300年),字伯伦,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被认为无能而罢免。泰始二年(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 和《北芒客舍》 。《酒德颂》对礼法表示蔑视,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生活。...
  • (约公元二九0 年)字玄虚,广川人。生卒年不详,约晋惠帝初年前后在世。为杨骏主薄。作《海赋》,(见《文选》)文甚隽丽。...
  • 李康(生卒年不详),字萧远,三国魏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性耿介,不合流俗。曾作《游山九吟》(今佚),魏明帝十分欣赏,起用为寻阳长,后封陧阳侯。原有集二卷,已佚。今存《运命论》,载《文选》。文中竭力宣扬天命论,但文笔流丽,其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等句,颇著名。事见《文选》李善注引《集林》。...
  • 吴隐之(?—414),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当东晋后期。曾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
  • (?—412)东晋陈郡人,字叔源,小字益寿。谢安孙。孝武帝婿。少有美誉,善属文。袭父爵。累迁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坐党刘毅,为刘裕所杀。...
  • 汉末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其著作《中论》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文化学者影响深远。...
  •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自称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国君,为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李暠出身陇西李氏。少时十分好学,特别擅长文辞。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义熙元年(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