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形式:
不限 文言文
两汉 贾谊

  惟昊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时仿佛而有似。屈卷轮而中天兮,象虎惊与龙骇。相抟据而俱兴兮,妄倚俪而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若飞翔之从横兮,杨侯怒而澎濞。正帷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或窈窕而四塞兮,诚若雨而不坠。
  阴阳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贪邪而狼戾。终风解而霰散兮,陵迟而堵溃。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而并逝。廓荡荡其若涤兮,日照照而无秽。隆盛暑而无聊兮,煎砂石而烂渭。汤风至而含热兮,群生闷满而愁愦。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聊兮,释其锄耨而下泪。忧疆畔之遇害兮,痛皇天之靡惠。惜稚稼之旱夭兮,离天灾而不遂。
  怀怨心而不能已兮,窃讬咎于在位。独不闻唐虞之积烈兮,与三代之风气?时俗殊而不还兮,恐功久而坏败。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违节。阴气辟而留滞兮,猒暴至而沉没。
  嗟乎!惜旱大剧,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啬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与福矣。来何暴也,去何躁也!孳孳望之,其可悼也。憭兮栗兮,以郁怫兮。念思白云,肠如结兮。终怨不雨,甚不仁兮;布而不下,甚不信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

589
两汉 王延寿

臣弱冠尝夜寝,见鬼物与臣战,遂得东方朔与臣作《骂鬼》之书,臣遂作赋一篇叙梦。后人梦者,读诵以却鬼,数数有验,臣不敢蔽。其辞曰:
余宵夜寝息,忽则有非常之梦。其为梦也,悉睹鬼物之变怪,则有蛇头而四角,鱼尾而鸟身。或三足而六眼,或龙形而似人。群行而奋摇,忽来到吾前;伸臂而舞手,意欲相引牵。
于是梦中惊怒,腷臆纷纭,曰:“吾含天地之淳和,何妖孽之敢臻!”尔乃挥手振拳,雷发电舒;斮游光,斩猛猪;批狒毅,斫魅虚;捎魍魉,拂诸渠;撞纵目,打三颅;扑苕荛,抶夔魖;搏睍睆,蹴睢盱。剖列蹷,掣羯孽;劓尖鼻,踏赤舌;拿伧㲰,挥髯?。于是手足俱中,捷猎摧拉,澎濞跌扤,揩倒批,笞强梁,捶捋?,捘撩予,总㩢黠,拖顡瞆,抨撜轧。于是群邪众魅,骇扰遑遽。焕衍叛散,乍留乍去。变形瞪眄,顾望犹豫。吾于是更奋奇谲,脉捧获喷。扼挠岘,挞咿嚘,批㩇啧。于是三三四四,相随俍傍而历僻,礲礲磕磕,精气充亥布;輷輷缪缪,鬼惊魅怖。或盘跚而欲走,或拘挛而不能步;或中创而婉转,或捧痛而号呼。
奄雾消而光散,寂不知其何故。嗟妖邪之怪物,敢干真人之正度?耳㗦嘈而外朗,忽屈申而觉悟。于是鸡知天曙而奋羽,忽嘈然而自鸣。鬼闻之以迸走,心慴怖而皆惊。
乱曰:齐桓梦物而以霸兮,武丁夜感得贤佐兮;周梦九龄年克百兮,晋文盬脑国以竞兮;老子役鬼为神将兮,转祸为福永无恙兮。

212
两汉 蔡邕

序首
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脩身理性,反其天真也。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文上曰池,下曰岩。池,水也,言其平。下曰滨,滨,宾也,言其服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也。五弦宫也,象五行也。大弦者,君也,宽和而温。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乱。文王武王加二弦,合君臣恩也。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古琴曲有歌诗五曲,一曰鹿鸣,二曰伐檀,三曰驺虞,四曰鹊巢,五曰白驹。又有一十二操,一曰将归操,二曰猗兰操,三曰龟山操,四曰越裳操,五曰拘幽操,六曰岐山操,七曰履霜操,八曰雉朝飞操,九曰别鹤操,十曰残形操,十一曰水仙操,十二曰怀陵操。又有九引,一曰列女引,二曰伯姬引,三曰贞女引,四曰思归引,五曰辟历引,六曰走马引,七曰箜篌引,八曰琴引,九曰楚引。又有河间杂歌二十一章。

卷上

鹿鸣操
鹿鸣操者,周大臣之所作也。王道衰,君志倾,留心声色,内顾妃后,设旨酒嘉肴,不能厚养贤者,尽礼极欢,形见于色。大臣昭然独见,必知贤士幽隐,小人在位,周道凌迟,必自是始。故弹琴以讽谏,歌以感之,庶几可复。歌曰:“呦呦鹿鸣,食野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此言禽兽得美甘之食,尚知相呼,伤时在位之人不能,乃援琴而刺之,故曰鹿鸣也。

伐檀操
伐檀操者,魏国女之所作也。伤贤者隐避,素餐在位,闵伤怨旷,失其嘉会。夫圣王之制,能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于田。今贤者隐退伐木,小人在位食禄,悬珍奇,积百谷,并包有土,德泽不加百姓。伤痛上之不知,王道之不施,仰天长叹,援琴而鼓之。

驺虞操
驺虞操者,邵国之女所作也。古者圣王在上,君子在位,役不逾时,不失嘉会。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及周道衰微,礼义废弛,强凌弱,众暴寡,万民骚动,百姓愁苦;男怨于外,女伤其内,内外无主:内迫性情,外逼礼义。欲伤所谗,而不逢时,于是援琴而歌。

鹊巢
缺。

白驹操
白驹操者,失朋友之所作也。其友贤居任也。衰乱之世,君无道,不可匡辅,依违成风,谏不见受。国士咏而思之,援琴而长歌。

将归操
将归操者,孔子之所作也。赵简子循执玉帛,以聘孔子。孔子将往,未至,渡狄水,闻赵杀其贤大夫窦鸣犊,喟然而叹之曰:“夫赵之所以治者,鸣犊之力也。杀鸣犊而聘馀,何丘之往也?夫燔林而田,则麒麟不至;覆巢破卵,则凤皇不翔。鸟兽尚恶伤类,而况君子哉?”于是援琴而鼓之云:“翱翔于卫,复我旧居;从吾所好,其乐只且。”

猗兰操
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

龟山操
龟山操者,孔子所作也。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鲁君闭门不听朝。当此之时,季氏专政,上僭天子,下畔大夫,贤圣斥逐,谗邪满朝。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鲁有龟山蔽之。辟季氏于龟山,托势位于斧柯;季氏专政,犹龟山蔽鲁也。伤政道之凌迟,闵百姓不得其所,欲诛季氏,而力不能。于是援琴而歌云:“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越裳操
越裳操者,周公之所作也。周公辅成王,成文王之王道,天下太平,万国和会,江黄纳贡,越裳重九译而来献白雉,执贽曰:“吾君在外国也,顷无迅风暴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故遣臣来。”周公于是仰天而叹之。乃援琴而鼓之,其章曰:“於戏嗟嗟,非旦之力,乃文王之德。”遂受之,献于文王之庙。

拘幽操
拘幽操者,文王拘于羑里而作也。文王备脩道德,百姓亲附。文王有二子,周公、武王皆圣。是时崇侯虎与文王列为诸侯,德不能及文王,常嫉妒之。乃谮文王于纣曰:“西伯昌,圣人也。长子发、中子旦,皆圣人也。三圣合谋,将不利于君,君其虑之。”纣用其言,乃囚文王于羑里,择日欲杀之。于是文王四臣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徒,往见文王。文王为反目者,纣之好色也;桴其腹者,言欲得奇宝也;蹀躞其足者,使疾迅也。于是乃周流海内,经历风土,得美女二人、水中大贝、白马朱鬣,以献于纣。陈于中庭,纣见之,仰天而叹曰:“嘻哉,此谁宝?”散宜生趋而进曰:“是西伯之宝,以赎刑罪。”纣曰:“于寡人何其厚也!”立出西伯。纣谓宜生:“谮岐侯者,长鼻决耳也。”宜生还,以状告文王,乃知崇侯谮之。文王在羑里时,演八卦以为六十四卦,作郁尼之辞:“困于石,据于蒺藜。”乃申愤以作歌曰:“殷道溷溷,浸浊烦兮。朱紫相合,不别分兮。迷乱声色,信谗言兮。炎炎之虐,使我愆兮。无辜桎梏,谁所宣兮。幽闭牢,由其言兮。遘我四人,忧勤勤兮。得此珍玩,且解大患兮。仓皇迄命,遗后昆兮。作此象变,兆在昌兮。钦承祖命,天下不丧兮。遂临下土,在圣明兮。讨暴除乱,诛逆王兮。”

岐山操
岐山操者,周太王之所作也。太王居豳,狄人攻之,仁恩恻隐,不忍流洫,选练珍宝犬马皮币束帛与之。狄侵不止。问其所欲,得土地也。太王曰:“土地者,所以养万民也。吾将委国而去矣,二三子亦何患无君?”遂杖策而出,窬乎梁而邑乎岐山。自伤德劣,不能化夷狄,为之所侵,喟然叹息,援琴而鼓之云:“狄戎侵兮土地移,迁邦邑兮适于岐。烝民不忧兮谁者知?吁嗟奈何,予命遭斯!”

履霜操
履霜操者,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也。吉甫,周上卿也,有子伯奇。伯奇母死,吉甫更娶后妻,生子曰伯邦。乃谮伯奇于吉甫曰:“伯奇见妾有美色,然有欲心。”吉甫曰:“伯奇为人慈仁,岂有此也?”妻曰:“试置妾空房中,君登楼而察之。”后妻知伯奇仁孝,乃取毒蜂缀衣领,伯奇前持之。于是吉甫大怒,放伯奇于野。伯奇编水荷而衣之,采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见逐,乃援琴而鼓之曰:“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说顾兮知我冤。”宣王出逊,吉甫从之,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于宣王。宣王闻之,曰:“此孝子之辞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感悟,遂射杀后妻

雉朝飞操
雉朝飞操者,齐独沐子所作也。独沐子年七十无妻,出薪于野,见飞雉雄雌相随,感之,抚琴而歌曰:“雉朝飞,鸣相和,雌雄群游于山阿。我独何命兮未有家,时将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

别鹤操
别鹤操者,商陵牧子所作也。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兄欲为改娶。妻闻之,中夜惊起,倚户悲啸。牧子闻之,援琴鼓之云:“痛恩爱之永离,叹别鹤以舒情。”故曰别鹤操。后仍为夫妇。

残形操
残形操者,曾子所作也。曾子鼓琴,墨子立外而听之。曲终,入曰:“善哉鼓琴!身已成矣,而曾未得其首也。”曾子曰:“吾昼卧见一狸,见其身而不见其头,起而为之弦,因而残形。”

水仙操
水仙操者,伯牙之所作也。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先生曰:“吾能传曲,而不能移情。吾师有方子春者,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东海上。子能与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从。”乃相与至海上,见子春受业焉。:“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之。’刺船而去。旬时,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涌,山林杳冥,怆然叹曰:‘先生移我情矣!’乃援琴而歌,作水仙之操。”

怀陵操
怀陵操者,伯牙之所作也。伯牙鼓琴,作激征之音。下缺。

列女引
列女引者,楚庄王妃樊姬之所作也。庄王爱幸樊姬,不敢专席,饰众妾使更侍王,以广继嗣。庄王一日罢朝而晏,樊姬问故,王曰:“与贤相语。”姬问为谁。曰:“虞丘子。”樊姬曰:“妾幸得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王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子为相,未尝进一贤,安得为贤?”明日,王以樊姬语告虞丘子,稽首辞位而进孙叔敖。樊姬自以谏行志得,作列女引曰:“忠谏行兮正不邪,众妾夸兮继嗣多。”

伯姬引
伯姬引者,伯姬保母所作。伯姬者,鲁女也,为宋共公夫人。共公薨,守礼固节。鲁襄公三十年,宋灾,伯姬存焉。有司请出,伯姬曰:“不可。吾闻之,妇人夜出,不见傅母不下堂。傅至矣,母未至也。”逮乎火而死。其母悼伯姬之遇灾,故作此引。

贞女引
贞女引者,鲁漆室女所作也。漆室女倚柱悲吟而啸,邻人见其心之不乐也,进而问之曰:“有淫心欲嫁之念耶?何吟之悲?”漆室女曰:“嗟乎,嗟乎,子无志,不知人之甚也。昔者,楚人得罪于其君,走逃吾东家。马逸,蹈吾园葵,使吾终年不厌菜;吾西邻人失羊不还,请吾兄追之,雾浊水出,使吾兄溺死,终身无兄,政之所致也。吾忧国伤人,心悲而啸,岂欲嫁哉?”自伤怀结,而为人所疑,于是褰裳入山林之中,见女贞之木,喟然叹息,援琴而弦,歌以女贞之辞云:“菁菁茂木,隐独荣兮。变化垂枝,合秀英兮。修身养行,建令名兮。厥道不移,善恶并兮。屈躬就浊,世彻清兮。怀忠见疑,何贪生兮。”遂自经而死。

思归引
思归引者,卫女之所作也。卫侯有贤女,邵王闻其贤而请聘之,未至而王薨。太子曰:“吾闻齐桓公得卫姬而霸。今卫女贤,欲留。”大夫曰:“不可。若女贤,必不我听;若听,必不贤。不可取也。”太子遂留之,果不听。拘于深宫,思归不得,心悲忧伤,遂援琴而作歌,曰:“涓涓泉水,流反于淇兮。有怀于卫,靡日不思。执节不移兮,行不诡随。坎坷何辜兮离厥。”曲终,缢而死。

辟历引
辟历引者,楚商梁子所作也。商梁子出游九皋之泽,览渐水之台,张置罟,周于荆山,临曲池而渔。疾风陨雹,雷电奄冥,天火四起,辟历下臻,玄鹤翔其前,白虎吟其后,瞿然而惊,谓其仆曰:“今日出游,岂非常之行耶”何其灾变之甚也?”其仆曰:“孤虚设张,八宿相望,荧惑于角,五星失行,此国之大变也,君其返国矣!”于是商梁子归其室,乃援琴而歌叹,韵声激发,象辟历之声,故曰辟历引。云:“疾雨盈河,辟历下臻,洪水浩浩滔厥天。鉴隆愧,隐隐阗阗,国将亡兮丧厥年

走马引
走马引者,樗里牧恭所作也。樗里牧恭为父报怨,而亡林岳之下,有马夜降,围其室而鸣,于是觉而闻走马声,以为吏追之,乃奔而亡。明视,天马迹也。乃曰:“吾以义杀人,而天马来降以惊动,吾处不安,以告吾邪?”乃感惧入沂泽之中,作走马引。后果仇家候之不得也。

箜篌引
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所作也。子高晨刺船而濯,有一狂夫,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鼓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公堕河死,当奈公何!”曲终,自投河而死。子高闻而悲之,乃援琴而鼓之,作箜篌引以象其声,所谓公无渡河曲也。

琴引
琴引者,秦时倡屠门高之所作也。秦时采天下美女以充后宫,幽愁怨旷,咸致灾异。屠门高为之作琴引以谏焉。

楚引
楚引者,楚游子龙丘高所作也。龙丘高出游三年,思归故乡,心悲不乐,望楚而长叹,故曰楚引。

卷下

河间杂歌

箕山操
箕山操,许由作也。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损之。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于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已不惧,非以贪天下也。”使者还,以状报尧。尧知由不可动,亦已矣。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樊坚见由方洗耳,问之:“耳有何垢乎?”由曰:“无垢,闻恶语耳。”坚曰:“何等语者?”由曰:“尧聘吾为天子。”坚曰:“尊位何为恶之?”由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劣为九州伍长乎?”于是樊坚方且饮牛,闻其言而去,耻饮于下流。于是许由名布四海。尧既殂落,乃作箕山之歌曰:“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山川丽崎,万物还普。日月运照,靡不记睹。游牧其间,何所却虑。叹彼唐尧,独自愁苦。劳心九州,忧勤厚土。谓馀饮明,传禅易祖。我乐如何,盖不盼顾。河水流兮缘高山,甘爪施兮弃锦蛮,高林肃兮相错连,居此之处傲尧囗。”后许由死,遂葬于箕山。

周太伯
周太伯者,周太王古公之长子也。古公有子三人:长者太伯,次者虞仲,少者季历。季历之子昌,昌即文王也。古公寝疾,将死,国当有传,心欲以传季历,乃呼三子谓曰:“我不起此病,继体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见太王传季历,于是太伯与虞仲俱去,被发文身以变形,托为王采药。后闻古公卒,乃还奔丧,哭于门外,示夷狄之人,不得入王庭。于是季历谓:“太伯,长子也,伯当立,何不就?”太伯曰:“吾生不供养,死不饭含,哭不临棺,不孝之子,焉得继父乎”断发文身,刑馀之人也,戎狄之民也,三者除焉,何可为君矣!”季历垂涕而留之,终不肯止,遂委而去。到江海之涯,吟咏优游,仰览俯观,求膏腴之处。适于吴,率以仁义,化为道德;荆越之人,移风易俗,成集韶夏,取象中国,乃太伯之化也。是后季历作哀慕之歌,章曰:“先王既徂,长陨异都。哀丧伤心,未写中怀。追念伯仲,我季如何?梧桐萋萋,生于道口。宫馆徘徊,台阁既除。何为远去,使此空虚?支骨离别,垂思南隅。瞻望荆越,涕泪双流。伯兮仲兮,逝肯来游,自非二人,谁诉此忧?”

受命
受命者,谓文王受天命而王。文王以纣时为岐侯,躬脩道德,执行仁义,百姓亲附。是时纣为无道,刳胎斩涉,废坏三仁,天统易运,诸侯瓦解,皆归文王。其后有凤凰衔书于文王之郊。文王以殷帝无道,虐乱天下,皇命已移,不得复久,乃作凤凰之歌,其章曰:“翼翼翔翔,彼鸾凰兮。衔书来游,以命昌兮。瞻天案图,殷将亡兮。苍苍昊天,始有萌兮。五神运精,合谋房兮。与我之业,望来羊兮。”

文王思士
文王思士者,文王之所作也。文王思得贤士与为治,出田,援蓍而卜之,得所获非龙非麟,非虎非熊,乃帝王师也。至渭之阳,果遇吕尚,与语,大悦之,曰:“吾先人太公有言,当有圣人适周,子其是耶?”遂载与之俱归,立以为师,号曰太公望。文王悦喜,乃援琴而鼓之,自叙思士之意,故曰文王思士。

思亲操
舜耕历山,思慕父母。见鸠与母,俱飞鸣,相哺食,益以感思。乃作歌曰:“陟彼历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瞻彼鸠兮徘徊。河水洋洋兮青泠,深谷鸟鸣兮嘤嘤,设置张兮,思我父母力耕。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将安归?”

周金滕
周金滕者,周公作也。书曰:武王薨,太子诵袭武王之业,年十岁,不能统理海内。周公为摄政。是时周公囚诛管蔡之后,有谤公于王者,言公专国大权,诈策谋将危社稷,不可置之。成王闻之,勃然大怒,欲囚周公。周公乃奔于鲁而死。成王闻公死,且怒之,且伤之,以公礼葬之。天乃大暴风疾雨,禾稼皆偃,木折伤,成王惧,发金滕之书,见周公所为武王祷命以身赎之书。成王执书而泣,曰:“谁言周公欲危社稷者?取所谗公者而诛之。”天乃反风霁雨,禾稼复起,成王作思慕之歌。

仪凤歌
仪凤歌者,周成王之所作也。成王即位,用周召毕荣之属,天下大治,殊方绝域,莫不蒙化,是以越裳献雉,重译来贡,太平之瑞,同时而应,麒麟游苑囿,凤凰来舞于庭,颂声并作,佥然大同。于是成王乃援琴而鼓之,曰:“凤凰翔兮于紫庭,余何德兮以感灵,赖先人兮恩泽臻,于胥乐兮民以宁,凤凰来兮百兽晨。”

龙蛇歌
龙蛇歌者,介子绥所作也。晋文公重耳,与子绥俱亡,子绥割其腕股,以救重耳。重耳复国,舅犯、赵衰,俱蒙厚赏,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遂遁入山。其章曰:“有龙矫矫,遭天谴怒,卷排角甲,来遁于下。志愿不与,蛇得同伍,龙蛇俱行,身辨山墅。龙得升天,安厥房户,蛇独抑摧,沉滞泥土。仰天怨望,绸缪悲苦,非乐龙伍,不眄顾。”文公惊悟,即遣求得于绵山之下。使者奉节迎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火荧自出。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哀之,流涕归,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发火

芑梁妻歌
芑梁妻歌者,齐邑芑梁殖之妻所作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妻叹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外无所依,内无所倚,将何以立?吾节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矣!”于是乃援琴而鼓之,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之坠。曲终,遂自投淄水而死。

崔子渡河操
崔子渡河操,闵子骞所作也。崔子蚤失母,后母常以其死母名呼之,不应辄笞之。崔子乃以渡河为辞,系石于腰,自沉而死。闵子大其能,为文隐伤痛之,故援琴而鼓之,以美其意,故曰崔子渡河。

楚明光
楚明光者,楚王大夫也。昭王得氏璧,欲以贡于赵王。于是遣明光奉璧之赵。郡中羊由甫,知赵无反意,乃谗之于王曰:“明光常背楚用赵,今使奉璧,何能述功德?”及明光还,怒之,明光乃作歌曰楚明光。

卞和
卞和者,楚野民,得玉璞以献怀王。怀王使乐正子占之,言非玉,以为欺谩,斩其一足。怀王死,子平王立。和复抱其璞而献之。平王复以为欺,斩其一足。平王死,子立为荆王。和复欲献之,恐复见害,乃抱其玉,而哭荆山之中,昼夜不止,泣尽,继之以血。荆王遣问之,于是和随使献王。王使剖之,中果有玉,乃封和为陵阳侯。和辞不就而去。作退怨之歌曰:“悠悠沂水,经荆山兮。精气郁浃,谷岩中兮。中有神宝,灼明明兮。穴山采玉,难为功兮。于何献之,楚先王兮。遇王暗昧,信谗言兮。断截两足,离余身兮。俯仰嗟叹,心摧伤兮,紫之乱朱,粉墨同兮。空山嘘唏,涕龙钟兮。天鉴孔明,竟以彰兮。沂水滂沛,流于汶兮。进宝得刑,足离分兮。去封立信,守休芸兮。断者不续,岂不冤兮。”

曾子归耕
曾子归耕者,曾子之所作也。曾子事孔子十有馀年,晨觉眷然,念二亲年衰,养之不备,于是援琴而鼓之,曰:“往而不返者,年也,不可以再事者,亲也。嘘唏归耕,来日安所耕,历山盘兮钦!”

梁山操
梁山操者,曾子之所作也。曾子幼少,慈仁质孝,在孔子门有令誉。居贫无业,以事父母,躬耕力作,随五土之行,四时惟宜,以进甘肥。尝耕泰山之下,遭天霖泽,雨雪寒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乃作忧思之歌。

谏不违歌
谏不违歌者,卫灵公之所作也。史鱼者,卫灵公之相。时蘧伯玉执清廉之节,脩仁义之方,史鱼乃荐伯玉于灵公。公曰:“诺。”其后未用。史鱼复入,曰:“臣闻抱玉朝君,不如贡贤。夫国危者则思仁,思安者则急贤,公何嫌疑?”灵公谓史鱼以庭褒虚饰,良久乃应之。史鱼出,谓其子曰:“我思竭愚志,以报塞恩纪,荐伯玉于公,公以我言为不信,将自杀以明之?我死后勿敛,用伯玉乃敛。”语毕,进药自杀。灵公闻之,曰:“痛哉!寡人谓史鱼徒谦退欲进士者也,不意乃至于身死。”临丧,拜伯玉代史鱼。公知史鱼以尸谏也,为谏不违之歌,泣曰:“寡人负史鱼,悔焉无及者也。”

庄周
庄周者,齐人也。明笃学术,多所博达,进见方来,却睹未发。是时齐王好为兵事,习好干戈,庄周儒士,不合于时。自以不用,行欲避乱,自隐于山岳。后有达庄于王,遣使赍金百镒,聘以相位,周不就,使者曰:“金至宝,相尊官,何辞之为?”周曰:“君不见夫郊祀之牛,衣之以朱彩,食之以禾粟,非不乐也。及其用时,鼎镬在前,刀俎列后。当此之时,虽欲还就孤犊,宁可得乎?周所以饥不求食、渴不求饮者,但欲全身远害耳。”于是重谢使者,不得已而去,复引声歌曰:“天地之道,近在胸臆。呼精神,以养九德。渴不求饮,饥不索食。避世守道,志洁如玉。卿相之位,难可直当。岩岩之石,幽而清凉。枕块寝处,乐在其央。寒凉固回,可以久长。”

孔子厄
孔子厄者,孔子使颜渊执辔,到匡郭外,颜渊举策指匡穿垣曰:“往与阳虎正从此入。”匡人闻其言,孔子貌似阳虎,告匡君曰:“往者阳虎,今复来至。”乃率众围孔子,数日不解,弟子皆有饥色。孔子仰天而叹曰:“君子固亦穷乎?”子路闻孔子之言悲感,悖然大怒,张目奋剑,声如钟鼓,顾谓二三子曰:“使吾有此厄也!”孔子曰:“由来!今汝欲斗名,为戮我于天下。为汝悲歌而感之,汝皆和我。”由等唯唯。孔子乃引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风击拒,军士僵仆。于是匡人乃知孔子圣人,瓦解而去。

三士穷
三士穷者,其思革子之所作也。其思革子、户文子、叔衍子,三人相与为友,闻楚成王贤而好士,三人俱往见之。至于豪磝岩之间,卒逢飘风暴雨,相与俱伏于空柳之下。衣寒粮乏,度不能俱活,三人相视而叹曰:“与其饥寒俱死也,岂若并衣粮于一人哉?”二子以革子为贤,推衣粮与之。革子曰:“生则同乐,死则共之。”固辞。二子曰:“吾自以相与为犹左右手也,左伤则右救之,右伤则左救之。子不我受,俱死,无名于世,不亦痛乎!”于是革子受之,二子遂冻饿而死。其思革子抱二子尸而埋之,号天哭泣,揭衣粮而去。往见楚王。楚王知其贤者,于是旨酒嘉肴,设钟鼓而乐之。革子怆然有忧悲之色。楚王心动,怪而不悦,乃推樽罢乐,升琴而进之。其思革子援琴而鼓之,作相与别散之音。王曰:“子琴音何苦哀也。”革子推琴离席,长跪涕流而下,对曰:“臣友三人,户文子、叔衍子,窃慕大王高义,欲俱来谒,至于硗磝岩之间,逢飘风暴雨,衣寒粮乏,不能俱活。二子俱不以臣为不肖,推粮与臣,二子逢冻饿死。大王虽陈酒肴,设乐,诚不敢酣乐也。”王曰:“嗟乎,乃至是耶?”于是赐其思革子黄金百斤,命左右棺敛,收二子而葬之,以其思革子为相,故曰三士穷。

聂政刺韩王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窬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置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子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

霍将军歌
霍将军歌者,霍去病之所作也。去病为讨寇校尉,为人少言,勇而有气,使击匈奴,斩首二千。复六出,斩首千馀万级,益封万五千户、侯禄、大将军等。于是志得意欢,乃援琴而歌之曰:“四夷既获,诸夏康兮。国家安宁,乐无央兮。载戢干戈,弓矢藏兮。麒麟来臻,凤凰翔兮。与天相保,永无疆兮。亲亲百年,各延长兮!”

王昭君
王昭君者,齐国王襄女也。昭君年十七时,颜色皎洁,闻于国中。襄见昭君端正闲丽,未尝窥看门户,以其有异于人,求之皆不与。献于孝元帝。以地远,既不幸纳,叨备后宫。积五六年,昭君心有怨旷,伪不饰其形容。元帝每历后宫,疏略不过其处。后单于遣使者朝贺,元帝陈设倡乐,乃令后宫妆出。昭君怨恚日久,不得侍列,乃更脩饰,善妆盛服,形容光晖而出。俱列坐,元帝谓使者曰:“单于何所愿乐?”对曰:“珍奇怪物,皆悉自备。唯妇人丑陋,不如中国。”帝乃问后宫,欲以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起。于是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妾幸得备在后宫,粗丑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诚愿得行。”时单于使者在旁,帝大惊,悔之不得复止。良久,太息曰:“朕已误矣!”遂以与之。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纵酒作乐。遣使者报汉,送白璧一双,骏马十匹,胡地珠宝之类。昭君恨帝始不见遇,心思不乐,心念乡土,乃作怨旷思惟歌曰:“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爰止,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云,获侍帷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幽沉,不得颉颃。虽得馁食,心有徘徨,我独伊何,改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昭君有子曰世违,单于死,子世违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昭君问世违曰:“汝为汉也,为胡也?”世违曰:“欲为胡耳。”昭君乃吞药自杀。单于举葬之。胡中多白草,而此冢独青。

处女吟
处女吟,鲁处女所作也。缺。

流澌咽
缺。

双燕离
缺。

补遗
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薪者获麟,击之,伤其左足。将以示孔子。孔子道与相逢见,俯而泣,抱麟曰:“尔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乃歌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仰视其人,龙颜日月。夫子奉麟之口,须臾吐三卷图,一为赤伏,刘季兴为王;二为周灭,夫子将终;三为汉制,造作孝经。夫子还,谓子夏曰:“新主将起,其如得麟者?”《艺文十》

伍员奔吴,过溧阳濑溪,见一女击漂于水中。旁有壶浆,乃就乞饭。饭毕,谓女子曰:“掩夫人壶口。”女子知其意,自投濑溪而死。《太平御览·器物部》

伍子胥歌曰:“俟罪斯国,志愿得兮!”《文选·吊屈原文注》

伍子胥歌曰:“庶此太康,皆吾力兮!”《文选·谢宣远张子房诗注》

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曰:“南山,白石,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才至,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艺文类聚·九十四》

孔子游于山,见取薪而哭,长梓上有孤鹣,乃承而歌之。《北堂书钞·乐部》

孔子游于泰山,见薪者哭甚哀。孔子问之,薪者曰:“吾自伤,故哀尔。”《艺文类聚·人部》

雍门周说孟尝君曰:“下罗帐,来清风。”《北堂书钞·服饰部》

93
两汉 蔡邕

卷上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皇帝皇王后帝皆君也。上古天子庖牺氏神农氏称皇,尧舜称帝,夏殷周称王,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徳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髙祖受命,功徳宜之,因而不改也。
王者至尊四号之别名
王:畿内之所称王有天下故称王。天王:诸夏之所称天下之所归往故称天王。天子:夷狄之所称父天母地故称天子。天家:百官小吏之所称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
天子正号之别名
皇帝:至尊之称。皇者煌也,盛徳煌煌,无所不照;帝者谛也,能行天道,事天审谛,故称皇帝。
朕:我也。古者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尧曰朕在位七十载,皋陶与帝舜言曰朕言惠可底行,屈原曰朕皇考,此其义也。至秦天子独以为称,汉因而不改也。
陛下者,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上者尊位所在也,太史令司马迁记事:当言帝则依违。但言上,不敢渫渎。言尊号,尊王之义也。
乘舆出于律。律曰敢盗乘舆服御物。谓天子所服食者也。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乘犹载也,舆犹车也,天子以天下为家,不以京师宫室为常处,则当乘车舆以行天下,故群臣托乘舆以言之。或谓之车驾。
天子自谓曰行在所,犹言今虽在京师行所至耳,巡狩天下,所奏事处皆为宫。在京师曰奏长安宫,在泰山则曰奏奉髙宫。唯当时所在,或曰朝廷,亦依违尊者所都,连举朝廷以言之也。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百官小吏称曰天家。
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孝元皇后父大司马阳平侯名禁,当时避之,故曰省中。今宜改,后遂无言之者。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月令曰:固封玺。春秋左氏传曰:鲁襄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此诸侯大夫印称玺者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唯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幸者宜幸也。世俗谓幸为侥幸。车驾所至,民臣被其徳泽以侥幸,故曰幸也。先帝故事,所至见长吏三老官属亲临轩作乐,赐食皂帛越巾刀佩带。民爵有级数,或赐田租之半,是故谓之幸,皆非其所当必而得之。王仲任曰:君子无幸而有不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春秋传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言民之得所不当得,故谓之幸。然则人主必慎所幸也。御者进也,凡衣服加于身,饮食入于口,妃妾接于寝,皆曰御。亲爱者皆曰幸。幸说从上章。
策书:策者简也。礼曰:不满百丈不书于策。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曰,以命诸侯王三公。其诸侯王三公之薨于位者,亦以策书诔谥其行而赐之。如诸侯之策,三公以罪免,亦赐策文,体如上策而隶书,以一尺木两行。唯此为异者也。
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三公赦令赎令之属是也。刺史太守相劾奏申下土迁书文亦如之。其征为九卿,若迁京师近宫,则言官具言姓名,其免若得罪无姓。凡制书有印使符下,逺近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唯赦令赎令,召三公诣朝堂受制书。司徒印封,露布下州郡。
诏书者:诏诰也,有三品,其文曰告某官。官如故事,是为诏书。群臣有所奏请,尚书令奏之,下有制曰天子答之曰可。若下某官云云。亦曰诏书,群臣有所奏请,无尚书令奏制之字,则答曰已奏。如书本官下所当至,亦曰诏。戒书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被敕文曰有诏敕某官,是为戒敕也。世皆名此为策书,失之逺矣。
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
章者,需头称稽首上书谢恩陈事诣阙,通者也。
奏者,亦需头其京师官,但言稽首。下言稽首以闻其中者,所请若罪法劾案,公府送御史台,公卿校尉送谒者台也。
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稽首顿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臣某甲上。文多用编两行,文少以五行。诣尚书通者也,公卿校尉诸将不言姓,大夫以下有同姓官别者言姓。章口报闻公卿,使谒者将大夫以下至吏民,尚书左丞奏闻报可,表文报已奏如书。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帛囊盛。
其有疑事,公卿百官会议。若台阁有所正处而独执异议者曰驳议。驳议曰某官某甲议以为如是,下言臣愚戆议异其非驳议,不言议异。其合于上意者,文报曰某官某甲议可。
汉承秦法,群臣上书皆言昩死言。王莽盗位,慕古法,去昩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朝臣曰稽首顿首,非朝臣曰稽首再拜。公卿侍中尚书衣帛而朝曰朝臣,诸营校尉将大夫以下亦为朝臣。
王者临抚之别名
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之令长古之诸侯),百乘之家曰百姓(百乘之家子男之国也)。
天子所都曰京师。京水也,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故曰京师也。
京师:天子之畿内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
天子命令之别名
命:出君下臣名曰命令:奉而行之名曰令政:著之竹帛名曰政。
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常以春分朝日于东门之外,示有所尊,训人民事君之道也。秋夕夕月于西门之外,别阴阳之义也。
天子父事三老者,适成于天地人也。兄事五更者,训于五品也。更者长也,更相代至五也,能以善道改更已也。又三老:老谓久也旧也寿也,皆取首妻男女完具者。古者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三公,设几九卿正履使者安车软轮送迎而至其家,天子独拜于屏。其明旦三老诣阙谢,以其礼过厚故也。又五更或为叟,叟老称,与三老同义也。
三代建正之别名
夏以十三月为正,十寸为尺,律中太簇,言万物始簇而生,故以为正也。
殷以十二月为正,九寸为尺,律中大吕,言阴气大胜助黄锺宣气而万物生,故以为正也。
周以十一月为正,八寸为尺,律中黄锺,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为正也。
三代年歳之别名
唐虞曰载,载岁也,言一岁莫不覆载,故曰载也。夏曰岁,一曰稔也。商曰祀。周曰年。
闰月者,所以补小月之减日以正歳数,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
天子诸侯后妃夫人之别名
天子之妃曰后,后之言后也。诸侯之妃曰夫人,夫人之言扶也。大夫曰孺人,孺之言属也。士曰妇人,妇之言服也。庶人曰妻,妻之言齐也。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皇后赤绶玉玺,贵人緺綟金印。緺綟色似绿。
天子后立六宫之别名
三夫人:帝喾有四妃以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为正妃,三者为次妃也。九嫔:夏后氏増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春秋天子取十二,夏制也。二十七世妇:殷人又増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八十一御女:周人上法帝喾,正妃又九九为八十一,増之合百二十人也。天子一取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夫人九嫔。诸侯一取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
王者子女封邑之差
帝之女曰公主,仪比诸侯。帝之姊妹曰长公主,仪比诸侯。王异姓妇女以恩泽封者曰君,比长公主。
天子诸侯宗庙之别名
左宗庙:东曰左。帝牲牢三月在外牢,一月在中牢,一月在明牢。一月谓近明堂也。三月一时已足肥矣,徙之三月,示其洁也。
右社稷:西曰右。宗庙社稷皆在库门之内,雉门之外。
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七庙一坛一?,曰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皆月祭之。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五。五庙一坛一?,曰考庙王考庙皇考庙,皆月祭之。
大夫以下庙之别名
大夫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三。三庙一坛,考庙王庙,四时祭之也。士一庙,降大夫二也。上士二庙一坛,考庙王考庙,亦四时祭之而已。自立二祀曰门曰行。下士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而祭之,所谓祖称曰庙者也,亦立二祀,与上士同。府史以下未有爵命,号为庶人,及庶人皆无庙,四时祭于寝也。
周祧文武为祧,四时祭之而已。去祧为坛,去坛为?,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曰鬼坛,谓筑土起堂。?谓筑土而无屋者也。
荐考妣于适寝之所祭
春荐韭卵,夏荐麦鱼,秋荐黍豚,冬荐稻雁。制无常牲,取与新物相宜而已。
天子之宗社曰泰社,天子所为群姓立社也。天子之社曰王社,一曰帝社,古者有命将行师,必于此社,授以政。尚书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之社曰侯社。
亡国之社:古者天子亦取亡国之社以分诸侯,使为社,以自儆戒。屋之奄其上使不通天,柴其下使不通地,自与天地绝也。面北向阴,示灭亡也。
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姓已上则共一社,今之里社是也。
天子社稷土坛,方广五丈。诸侯半之。
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天子为群姓立七祀之别名
曰司命,曰中溜,曰国行,曰国门,曰泰厉,曰户,曰灶。
诸侯为国立五祀之别名
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
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别名
曰族厉,曰门,曰行。
五祀之别名
门:秋为少阴,其气收成,祀之于门。祀门之礼:北面设主于门左枢户。春为少阳,其气始出生养,祀之于户。祀户之礼:南面设主于门内之西行。冬为太阴,盛寒,为水。祀之于行,在庙门外之西,拔壤厚二尺广五尺轮四尺,北面设主于拔上。一作軷壤。
灶:夏为太阳,其气长养,祀之于灶。祀灶之礼:在庙门外之东,先席于门奥西东,设主于灶陉也。
中溜:季夏之月,土气始盛,其祀中溜。溜神在室。祀中溜,设主于牖下也。
五方正神之别名
东方之神,其帝太昊,其神勾芒。南方之神,其帝神农,其神祝融。西方之神,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北方之神,其帝颛顼,其神玄冥。中央之神,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六神之别名
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明星神,一曰灵星,其象在天。旧说曰灵星火星也,一曰龙星,火为天田,厉山氏之子柱,及后稷能殖百谷以利天下,故祠此三神以报其功也。汉书称髙帝五年初置灵官祠后土祠,位在壬地,社神盖共工氏之子勾龙也,能平水土。帝颛顼之世举以为土正,天下赖其功。尧祠以为社。凡树社者,欲令万民加肃敬也。各以其野所宜之木以名其社,及其野位在未地。稷神盖厉山氏之子柱也,柱能殖百谷,帝颛顼之世举以为田正,天下赖其功。周弃亦播殖百谷以稷五谷之长也,因以稷名其神也。社稷二神功同,故同堂别坛,俱在未位。土地广博不可遍覆,故封社稷。露之者必受霜,露以达天地之气,树之者尊而表之,使人望见则加畏敬也。先农神:先农者,盖神农之神。神农作耒耜,教民耕农,至少昊之世,置九农之官如左:
春扈氏(扈止也):农正,趣民耕种(鸪鸟)夏扈氏:农正,趣民芸除(切玄)秋扈氏:农正,趣民收敛(切蓝)冬扈氏:农正,趣民盖藏(切黄)棘扈氏:农正,常谓茅氏,一曰掌人百果(切丹)行扈氏:农正,昼为民驱鸟(唶唶)宵扈氏:农正,夜为民驱兽(啧啧)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切脂)老扈氏:农正,趣民收夌(鷃鷃)。
疫神:帝颛顼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为瘟鬼。其一者居若水,是为魍魉。其一者居人宫室枢隅处,善惊小儿,于是命方相氏黄金四目,蒙以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楯。常以岁竟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桃弧棘矢土鼓鼓旦,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以除疾殃。已而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儋牙虎神荼郁垒二神: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蟠屈三千里,卑枝东北有鬼门,万鬼所出入也。神荼与郁垒二神居其门,主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四代腊之别名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曰腊。
五帝腊祖之别名
青帝以未腊卯祖(青帝大昊水行)赤帝以戌腊午祖(赤帝炎帝火行)白帝以丑腊酉祖(白帝少昊金行)黑帝以辰腊子祖(黑帝颛顼水行)黄帝以辰腊未祖(黄帝轩辕后土土行)。
天子大蜡八神之别名
蜡之言索也。祭曰索此八神而祭之也。大同小异,为位相对向,祝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丰年若土,歳取千百。
先啬司啬农邮表缀猫虎(猫食田鼠,虎食田豕,迎其神而祭之)坊水庸昆虫。
五祀之别名(祀臣五义)
法施于民则祀,以死勤事则祀,以劳定国则祀,能御大灾则祀,能捍大患则祀。
六号之别名
神号尊其名更为美,称若曰皇天上帝也。鬼号若曰皇祖伯某。祗号若曰后土地祗也。牲号:牛曰一元大武,羊曰柔毛之属也。齐号:黍曰芗合,粱曰香萁之属也。币号:玉曰嘉玉,币曰量币之属也。
凡祭宗庙礼牲之别名
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鬛,豚曰肥腯,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羮献,雉曰踈趾,兔曰明视。
凡祭号牲物异于人者,所以尊鬼神也。脯曰尹祭,槁鱼曰商祭,鲜鱼曰脡祭,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粱曰香萁,稻曰嘉疏,盐曰咸鹾,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太祝掌六祝之辞
顺祝:顺丰年也,年祝求永贞也,告祝祈福祥也,化祝弭灾兵也,瑞祝逆时雨宁风旱也,策祝逺罪病也。
宗庙所歌诗之别名
清庙一章八句:洛邑既成,诸侯朝见,宗祀文王之所歌也维天之命一章八句:告太平于文王之所歌也维清一章五句:奏象武之歌也烈文一章十三句: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之所歌也天作一章七句:祝先王公之所歌也昊天有成命一章七句:郊祀天地之所歌也我将一章十句:祀文王于明堂之所歌也时迈一章十五句:巡守告祭,柴望之所歌也执竞一章十四句:祀武王之所歌也思文一章八句:祀后稷配天之所歌也臣工一章十句:诸侯助祭,遣之于庙之所歌也噫嘻一章八句:春夏祈谷于上帝之所歌也振鹭一章八句:二王之后来助祭之所歌也丰年一章七句:烝尝秋冬之所歌也有瞽一章十三句:始作乐合诸乐而奏之所歌也潜一章六句:季冬荐鱼,春献鲔之所歌也雍一章十六句:禘太祖之所歌也载见一章十四句:诸侯始见于武王庙之所歌也有客一章十三句:微子来见祖庙之所歌也武一章七句:奏大武,周武所定一代之乐所歌也闵予小子一章十一句:成王除武王之丧,将始即政,朝于庙之所歌也访落一章十二句:成王谋政于庙之所歌也敬之一章十二句:群臣进戒嗣王之所歌也小毖一章八句:嗣王求忠臣助己之所歌也载芟一章三十一句:春耤田祈社稷之所歌也良耜一章二十三句:秋报社稷之所歌也丝衣一章九句:绎賔尸之所歌也酌一章九句:告成大武,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之所歌也桓一章九句:师祭讲武类祃之所歌也赉一章六句:大封于庙赐有徳之所歌也般一章七句:巡守祀四岳河海之所歌也。
右诗三十一章,皆天子之礼乐也。
五等爵之别名(一本云周制也)
三公者,天子之相。相助也,助理天下。其地封百里。侯者候也,候逆顺也,其地方百里。伯者白也,明白于徳,其地方七十里。子者滋也,奉天王之恩徳,其地方五十里。男者任也,立功业以化民,其地方五十里。
守者,秦置也。秦兼天下,置三川,守伊河洛也,汉改曰河南守。武帝会曰太守,世祖都洛阳改曰正。
诸侯大小之差
诸侯王:皇子封为王者,称曰诸侯王。彻侯:群臣异姓有功封者,称曰彻侯,武帝讳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朝侯:诸侯有功徳者,天子特命为朝侯,位次诸卿。
王者耕耤田之别名
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三代学校之别名
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天子曰辟雍,谓流水四面如璧,以节观者。诸侯曰頖宫,頖言半也,义亦如上。
五帝三代乐之别名
黄帝曰云门,颛顼曰六茎,帝喾曰五英,尧曰咸池,舜曰大韶,一曰大招。夏曰大夏,殷曰大濩,周曰大武。天子八佾,八八六十四人。八者象八风,所以风化天下也。公之乐六佾,象六律也。侯之乐四佾,象四时也。
朝士卿朝之法
左九棘孤卿大夫位也,群臣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也,群吏在其后。三槐三公之位也,州长众庶在其后。
四代狱之别名
唐虞曰士官。史记曰:皋陶为理。尚书曰:皋陶作士。夏曰均台,周曰囹圄,汉曰狱。
四夷乐之别名:王者必作四夷之乐,以定天下之欢心,祭神明和而歌之,以管乐为之声。
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离(一作禁),北方曰禁(一作昧)。

卷下
易曰:帝出于震。震者木也,言宓牺氏始以木徳王天下也。木生火,故宓牺氏没,神农氏以火徳继之。火生土,故神农氏没,黄帝以土徳继之。土生金,故黄帝没,少昊氏以金徳继之。金生水,故少昊氏没,颛顼氏以水徳继之。水生木,故颛顼氏没,帝喾氏以木徳继之。木生火,故帝喾氏没,帝尧氏以火徳继之。火生土,故帝舜氏以土徳继之。土生金,故夏禹氏以金徳继之。金生水,故殷汤氏以水徳继之。水生木,故周武以木徳继之。木生火,故髙祖以火徳继之。
伏牺为太昊氏,炎帝为神农氏,黄帝为轩辕氏,少昊为金天氏,颛顼为髙阳氏,帝喾为高辛氏,帝尧为陶唐氏,帝舜为有虞氏,夏禹为夏后氏,汤为殷商氏,武王为周,髙祖为汉。
髙帝在位十二年,生惠帝。
惠帝七年,无后。
吕后摄政八年,立惠帝,弟代王为文帝。
文帝二十三年,生景帝。
景帝十六年,生武帝。
武帝五十四年,生昭帝。
昭帝十三年,无后,立元卫太子孙为宣帝。
宣帝二十五年,生元帝。
元帝十六年,生成帝。
成帝二十六年,无后,立弟定陶王子为哀帝。
哀帝五年,无后,立中山王子为平帝。
平帝五年,王莽篡。
王莽十六年,刘圣公杀之。
圣公二年,光武杀之。
光武三十三年,生明帝。
明帝十八年,生章帝。
章帝十三年,生和帝。
和帝十七年,生殇帝。
殇帝一年,无后,取清河王子为安帝。
安帝十九年,生顺帝。
顺帝十九年,生冲帝。
冲帝一年,无后,取和帝孙安乐王子,是为质帝。
质帝一年,无后,取河间敬王孙蠡吾侯子为桓帝。
桓帝二十一年,无后,取解犊侯子立为灵帝。
灵帝二十二年,生史侯,董卓杀之,立史侯弟陈留王为帝。
从髙帝至桓帝三百八十六年,除王莽刘圣公三百六十六年,从髙祖乙未至今壬子歳,四百一十年。吕后王莽不入数,髙帝以甲午岁即位,以乙未为元。
帝嫡妃曰皇后,帝母曰皇太后,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其众号皆如帝之称。秦汉已来,少帝即位,后代而摄政,称皇太后诏,不言制。汉兴,惠帝崩,少帝弘立,太后摄政。哀帝崩,平帝幼,孝元王皇后以太皇太后摄政。和帝崩,殇帝崩,安帝幼,和憙邓皇后摄政。孝顺崩,冲帝质帝桓帝皆幼,顺烈梁后摄政。桓帝崩,今上即位,桓思窦后摄政。后摄政则后临前殿,朝群臣。后东面,少帝西面,群臣奏事上书皆为两通,一诣太后,一诣少帝。文帝弟虽在三礼,兄弟不相为后。文帝即髙祖子,于惠帝兄弟也,故不为惠帝后,而为第二。宣帝弟次昭帝,史皇孙之子,于昭帝为兄,孙以系祖,不得上与父齐,故为七世。光武虽在十二,于父子之次,于成帝为兄弟,于哀帝为诸父,于平帝为父祖,皆不可为之后,上至元帝,于光武为父,故上继元帝而为九世。故河图曰:赤九世会昌,谓光武也。十世以光,谓孝明也。十一以兴,谓孝章也。成虽在九,哀虽在十,平虽在十一,不称次。
宗庙之制,古学以为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寝,终则前制庙以象朝,后制寝以象寝,庙以藏主列昭穆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总谓之宫。月令曰:先荐寝庙。诗云:公侯之宫。颂曰:寝庙奕奕。言相连也。是皆其文也。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汉因而不改,故今陵上称寝殿,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备,皆古寝之意也。居西都时,髙帝以下每帝各别立庙,月备法驾游衣冠,又未定叠毁之礼。元帝时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贡禹,乃以经义处正,罢游衣冠,毁先帝亲尽之庙。髙帝为太祖,孝文为太宗,孝武为世宗,孝宣为中宗,祖宗庙皆世世奉祠,其馀惠景以下皆毁。五年而称殷祭,犹古之禘祫也。殷祭则及诸毁庙,非殷祭则祖宗而已。光武中兴,都洛阳,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元帝为光武为祢,故虽非宗而不毁也,后嗣遵承,遂常奉祀。光武举天下以再受,今复汉祚,更起庙,称世祖。孝明临崩遗诏,遵俭母,起寝庙,藏主于世祖庙。孝章不敢违,是后遵承,藏主于世祖庙,皆如孝明之礼,而园陵皆自起寝庙。孝明曰显宗,孝章曰肃宗,是后踵前,孝和曰穆宗,孝安曰恭宗,孝顺曰敬宗,孝桓曰威宗。唯殇冲质三少帝,皆以未逾年而崩,不列于宗庙,四时就陵上祭寝而已。今洛阳诸陵,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社腊及四时日上饭,太官送用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天子以正月五日毕供。后上原陵以次周遍,公卿百官皆从四姓。小侯诸侯冢妇,凡与先帝先后有瓜葛者,及诸侯王大夫郡国计吏,匈奴朝者,西国侍子,皆会尚书官,属陛西除下先帝神座。后大夫计吏皆当轩下,占其郡谷价四方灾异,欲皆使先帝魂神具闻之,遂于亲陵各赐计吏而遣之。正月上丁,祠南郊礼毕,次北郊明堂高祖庙世祖庙,谓之五供。五供毕,以次上陵也。四时宗庙用牲十八太牢,皆有副倅。西庙五主,髙帝文帝武帝宣帝元帝也。髙帝为髙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宣帝为中宗,其庙皆不毁。孝元功薄当毁,光武复天下,属弟于元帝为子,以元帝为祢庙,故列于祖宗后嗣,因承遂不毁也。
东庙七主:光武,明帝,章帝,和帝,安帝,顺帝,桓帝也。光武为世祖,明帝为显宗,章帝为肃宗,和帝为穆宗,安帝为恭宗,顺帝为敬宗,桓帝为威宗。庙皆不毁。少帝未逾年而崩,皆不入庙。以陵寝为庙者三:殇帝康陵,冲帝怀陵,质帝静陵是也。追号为后者三:章帝宋贵人曰敬隐后,葬敬北陵,安帝祖母也。清和孝徳皇后,安帝母也。章帝梁贵人曰恭怀后,葬西陵,和帝母也。安帝张贵人曰恭敏后,葬北陵,顺帝母也。
两庙十二主、三少帝、三后,故用十八大牢也。
汉家不言禘祫,五年而再殷祭,则西庙惠帝景昭皆别祠。成哀平三帝以非光武所后,藏主长安故髙庙,四时祠于东庙。京兆尹侍祠,衣冠车服如太常祠,行陵庙之礼。顺帝母故云姓李或姓张,高祖得天下,而父在上,尊号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孝宣继孝昭帝,其父曰史皇孙,祖父曰卫太子,太子以罪废,及皇孙皆死,宣帝但起园陵,长承奉守,不敢加尊号于祖父也。光武继孝元,亦不敢加尊号于父祖也。世祖父南顿君,曰皇考,祖巨鹿都尉,曰皇祖。曾祖郁林太守,曰皇曾祖。髙祖舂陵节侯,曰皇髙祖。起陵庙,置章陵以奉祠之而已。至殇帝崩,无子,弟安帝以和帝兄子从清河王子即尊号,依高帝,尊父为太上皇之义,追号父清河王曰孝德皇。顺帝崩,冲帝无子,弟立乐安王子,是为质帝,帝逼于顺烈梁后父大将军梁冀,未得尊其父而崩,桓帝以蠡吾侯子即尊位,追尊父蠡吾先侯曰孝宗皇,母匽太夫人曰孝崇后,祖父河间孝王曰孝穆皇,祖母妃曰孝穆后。桓帝崩,无子,今上即位,追尊父解犊侯曰孝仁皇,母董夫人曰孝仁后,祖父河间敬王曰孝元皇,祖母夏妃曰孝元后。
天子太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东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授之,各以其所封方之色归国以立社,故谓之受茅土。汉兴,以皇子封为王者得茅土,其他功臣及乡亭他姓公侯,各以其户数租入为限,不受茅土,亦不立社也。
汉制:皇子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周末诸侯或称王,而汉天子自以皇帝为称,故以王号加之,总名诸侯王。子弟封为侯者,谓之诸侯。群臣异姓有功封者,谓之彻侯。后避武帝讳,改曰通侯。法律家皆曰列侯,功徳优盛朝廷所异者赐位特进,位在三公下。其次朝侯,位次九卿下。皆平冕文衣,侍祠郊庙,称侍祠侯。其次下士,但侍祠,无朝位,次小国侯,以肺腑宿卫亲公主子孙奉坟墓在京者,亦随时见会,谓之猥朝侯也。
巡狩校猎还,公卿以下陈洛阳都亭前街上,乘舆到,公卿下拜,天子下车,公卿亲识颜色,然后还宫。古语曰:在车则下,惟此时施行。
正月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进璧。古语曰:御座则起,此之谓也。旧仪三公以下月朝,后省常以六月朔十月朔旦朝,后又以盛暑省六月朝,故今独以为正月十月朔朝也。冬至阳气始起,麋鹿解角,故寝兵鼓身,欲宁志欲静不听事,送迎五日。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非迎气故,但送不迎。正月岁首,亦如腊仪。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则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
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大驾有小驾有法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在长安时出祠天于甘泉,备之百官,有其仪注,名曰甘泉卤簿。中兴以来希用之。先帝时时备大驾上原陵也,不常用,唯遭大丧乃施之。法驾公卿不在卤簿中,唯河南尹执金吾,洛阳令奉引,侍中参乘,奉车郎御属,车三十六乘。北郊明堂则省诸副车。小驾祠宗庙用之,每出,太仆奉驾,上卤簿于尚书中,中常侍侍御史主者郎令史皆执注以督整诸军车骑,春秋上陵令又省于小驾,直事尚书一人,从令以下皆先行。
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为五时。副车俗人名之曰五帝车,非也。又有戎立车,以征伐三盖车名耕根车,一名芝车,亲耕籍田乘之。又有蹋猪车,慢轮有画,田猎乘之。绿车名曰皇孙车,天子孙乘之以从。
凡乘舆车皆羽盖,金华爪,黄屋左纛金鑁方?繁缨重毂副牵。
黄屋者盖以黄为里也。
左纛者以牦牛尾为之,大如斗,在最后,左?马鬃上。金鑁者马冠也,髙广各四寸,如玉华形在马鬃前。方?者铁,广数寸,在鬃后,有三孔,插翟尾其中。繁缨在马膺前,如索裙者是也。
重毂者,毂外复有一毂,施牵其外,乃复设牵,施铜金鑁形,如缇亚,飞?以缇油,广八寸,长注地,左画苍龙右白虎,系轴头。今二千石亦然,但无画耳。
前驱有九斿云罕阘戟皮轩銮旗车,皆大夫载銮旗者,编羽毛引繋橦旁,俗人名之曰鸡翘车,非也。后有金钲黄越黄门鼓车。古者诸侯贰车九乘,秦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也。尚书御史乘之,最后一车悬豹尾,以前皆皮轩,虎皮为之也。
永安七年建金根耕根诸御车,皆一辕,或四马或六马,金根箱轮皆以金镈,正黄两臂,前后刻金以作龙虎鸟龟形,上但以青缣为盖,羽毛为后戸。
冕冠:周曰爵弁,殷曰冔,夏曰收,皆以三十升漆布为壳,广八寸长尺二寸,加爵冕其上。周黑而赤如爵头之色,前小后大。殷黒而微白,前大后小。夏纯黒而赤,前小后大。皆有收以持笄。诗曰:常服黼冔。礼:朱干玉戚冔而舞大武。周书曰:王与大夫尽弁。古皆以布,中古以丝。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汉云翘冠乐祠天地五郊,舞者服之,冕冠垂旒。周礼:天子冕前后垂延朱绿藻有十二旒,公侯大夫各有差别。汉兴至孝明帝永平二年,诏有司采尚书臬陶篇及周官礼记,定而制焉,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于其端,是为十二旒,组缨如其绶之色。三公及诸侯之祠者,朱绿九旒青玉珠,卿大夫七旒黒玊珠,皆有前无后,组缨各视其绶之色,旁垂黈纩当耳。郊天地祠宗庙祀明堂,则冠之,衣黼衣佩玉佩履絇履。孔子曰:服周之冕,鄙人不识。谓之平天冠。
天子冠通天冠,诸侯王冠逺游冠,公侯冠进贤冠。公王三梁,卿大夫尚书二千石博士冠两梁,千石六百石以下至小吏冠一梁。天子公卿特进朝侯,祀天地明堂皆冠平冕。
天子十二旒,三公九,诸侯卿七,其缨与组各如其绶之色,衣玄上?下,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祠宗庙则长冠杨玄。其武官太尉以下及侍中常侍皆冠惠文冠,侍中常侍加貂蝉,御史冠法冠,谒者冠髙山冠。其乡射行礼公卿冠委貎,衣玄端,执事者皮弁,服宫门仆射冠却非,大乐郊社祝舞者冠建华,其状如妇人缕簏。迎气五郊舞者所冠亦为冕车加出。后有巧士冠,其冠似髙山冠而小。
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孝武帝幸馆陶公主家,召见董偃,偃傅青褠绿帻,主赞曰:主家庖人臣偃昧死再拜谒上。为之起,乃赐衣冠引上殿。董仲舒武帝时人,其上两书曰:执事者皆赤帻,知皆不冠者之所服也。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群臣皆随焉。然尚无巾。如今半帻而已。王莽无髪乃施巾,故语曰:王莽秃帻施屋冠进贤者宜长耳,冠惠文者宜短耳,各随所宜。
通天冠: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礼无文。逺游冠:诸侯王所服,展筒无山礼无文。高山冠:齐冠也,一曰侧注,高九寸,铁为卷梁,不展筒,无山。秦制行人使官所冠,今谒者服之礼无文。太傅胡公说曰:髙山冠,盖齐王冠也。秦灭齐,以其君冠赐谒者。
进贤冠:文官服之,前髙七寸后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卿大夫尚书博士两梁,千石六百石以下一梁。汉制礼无文。
法冠:楚冠也,一曰柱后恵文冠,髙五寸,以纚裹铁柱卷,秦制执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监平服之,谓之獬豸。獬豸兽名,盖一角,今冠两角,以獬豸为名,非也。太傅胡公说曰:左氏传有南冠而絷者,国语曰南冠以如夏姬,是知南冠盖楚之冠,秦灭楚,以其君冠赐御史。
武冠:或曰繁冠,今谓之大冠,武官服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附貂蝉之饰。秦灭。太傅胡公说曰:赵武灵王效胡服,始施貂蝉,鼠尾饰之,赵以其君冠赐侍中。齐冠或曰长冠,竹裹以纚,高七寸广三寸,形制如板。
高祖冠: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楚制礼无文,鄙人不识,谓之鹊尾冠。
建华冠:以铁为柱卷,贯大珠九枚,今以铜为珠,形制似缕簏。记曰:知天文者服之。左传曰:郑子臧好聚鹬冠前图(一作徒)以为此则是也,天地五郊明堂月令舞者服之。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汉祀宗庙大享八月乐五行舞人服之,衣冠各从其行之色,如其方色而舞焉。
术士冠:前圆吴制逦迤四重,赵武灵王好服之,今者不用,其说未闻。
巧士冠:高五寸,要后相通,埽除从官服之,礼无文。
却非冠:宫门仆射者服之,礼无文。
樊哙冠:汉将军樊哙造,次所冠以入项籍营,广七寸,前出四寸,司马殿门大护卫士服之。
却敌冠:前高四寸,通长四寸,后高三寸,监门卫士服之,礼无文。
珠冕爵冔收通天冠进贤冠长冠缁布冠委貌冠皮弁惠文冠,古者天子冠所加者,其次在汉礼。
帝谥
违拂不成曰隐,靖民则法曰黄,翼善传圣曰尧,仁圣盛明曰舜,残人多垒曰桀,残义损善曰纣,慈惠爱亲曰孝,爱民好与曰惠,圣善同文曰宣,声闻宣逺曰昭,克定祸乱曰武,聪明睿智曰献,温柔圣善曰懿,布徳执义曰穆,仁义说民曰元,安仁立政曰神,布纲治纪曰平,乱而不损曰灵,保民耆艾曰明,辟土有徳曰襄,贞心大度曰匡,大虑慈民曰定,知改能改曰恭,不生其国曰声,一徳不懈曰简,夙兴夜寐曰敬,清白自守曰贞,柔徳好众曰靖,安乐治民曰康,小心畏忌曰僖,中身早折曰悼,慈仁和民曰顺(一曰倾),好勇致力曰庄,恭人短折曰哀,在国逢难曰湣,名实过爽曰缪(立穆切),雍遏不通曰幽,暴虐无亲曰厉,致志大图曰景,辟土兼国曰桓,经天纬地曰文,执义扬善曰怀,短折不成曰殇,去礼逺众曰炀,怠政外交曰携,治典不敷曰祈(一曰震)。

712
两汉 蔡邕

  先生讳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含元精之和,应期运之数。兼资九德,摠脩百行。于乡党则恂恂焉,彬彬焉,善诱善导,仁而爱人,使夫少长咸安怀之。其为道也,用行舍藏,进退可度,不徼讦以干时,不迁贰以临下。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宰闻喜半岁,太丘一年。德务中庸,教敦不肃。政以礼成,化行有谧。会遭党事,禁固二十年,乐天知命,澹然自逸。交不谄上,爱不渎下。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及文书赦宥,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四门备礼,闲心静居。大将军何公,司徒袁公,前后招辟,使人晓喻,云欲特表,便可入践常伯,超补三事,纡佩金紫,光国垂勋。先生曰:“绝望已久,饰巾待期而已。”皆遂不至。弘农杨公,东海陈公,每在衮职,群寮贺之,皆举手曰:“颍川陈君,绝世超伦,大位未跻,惭于臧文窃位之负。”故时人高其德,重乎公相之位也。
  年八十有三,中平三年八月丙午,遭疾而终。临没顾命,留葬所卒,时服素棺,椁财周衬,丧事惟约,用过乎俭。群公百寮,莫不咨嗟;岩薮知名,失声挥涕。大将军吊祠,锡以嘉谥,曰:“征士陈君,禀岳渎之精,苞灵曜之纯。天不慭遗老,俾屏我王,梁崩哲萎,于时靡宪。搢绅儒林,论德谋迹,谥曰文范先生。”传曰:“郁郁乎文哉。”书曰:“洪范九畴,彝伦攸叙。”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诲没号,不亦宜乎!三公遣令史祭以中牢。刺史敬吊。太守南阳曹府君命官作诔曰:“赫矣陈君,命世是生。含光醇德,为士作程。资始既正,守终又令。奉礼终没,休矣清声!遣官属掾吏,前后赴会,刊石作铭。府丞与比县会葬。荀慈明韩元长等五百馀人,缌麻设位,哀以送之。远近会葬,千人已上。河南尹种府君临郡,追叹功德,述录高行,以为远近鲜能及之,重部大掾,以时成铭。斯可谓存荣没哀,死而不朽者已。乃作铭曰:
峨峨崇岳,吐符降神;于皇先生,抱宝怀珍。
如何昊穹,既丧斯文。微言圮绝,来者曷闻。
交交黄鸟,爰集于棘。命不可赎,哀何有极!

969
两汉 蔡邕

先生讳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寔有懿德,文王咨焉。建国命氏,或谓之郭,即其后也。先生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孝友温恭,仁笃慈惠。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遂考览六经,探综图纬。周流华夏,随集帝学。收文武之将坠,拯微言之未绝。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又举有道,皆以疾辞。将蹈鸿涯之遐迹,绍巢许之绝轨,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
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靡所寘念。乃相与惟先生之德,以谋不朽之事。佥以为先民既没,而德音犹存者,亦赖之于见述也。今其如何而阙斯礼!于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俾芳烈奋于百世,令问显于无穷。其辞曰:
于休先生,明德通玄。纯懿淑灵,受之自天。
崇壮幽浚,如山如渊。礼乐是悦,诗书是敦。
匪惟摭华,乃寻厥根。宫墙重仞,允得其门。
懿乎其纯,确乎其操。洋洋搢绅,言观其高。
栖迟泌丘,善诱能教。赫赫三事,几行其招。
委辞召贡,保此清妙。降年不永,民斯悲悼。
爰勒兹铭,摛其光耀。嗟尔来世,是则是效。

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