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陪子瞻游百步洪

苏辙 〔宋代〕
城东泗水平如席,城头远山衔落日。
轻舟鸣橹自生风,渺渺江湖动颜色。
中洲过尽石纵横,南去清波头尽白。
岸边怪石如牛马,衔尾舳舻谁敢下。
没人出没须臾间,却立沙头手足干。
客舟一叶久未上,吴牛回首良间关。
风波荡潏未可触,归来何事尝艰难。
楼中吹角莫烟起,出城骑火催君还。
纠错
创作背景
纠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同叔,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省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同父洵、兄轼并称三苏,是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与胞兄轼同登进士第(时年19岁)。兄弟间诗文互砺,政治上相互支持。辙先后任河南府留守推官、陈州教授、河阳学官、齐州掌书记等。同王安石小有摩擦后辞官。熙宁十年二月苏辙被征诏为应天府判官,苏轼自密州调任徐州知州,途中相遇于澶濮间,辙遂与兄至徐州任所留住三月余。其间诗文唱合颇多。七月十七日,黄河于澶州决堤夺泗,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苏辙目睹兄轼率众抗洪业绩,心以为豪,与兄共游洪水后的防洪河段,不由赋《陪子瞻游百步洪》诗记事:“城东泗水平如席,城头远山衔落日。轻舟鸣橹自生风,渺渺江湖动颜色。中洲过尽石纵横,南去清波头尽白。岸边怪石如牛马,衔尾舳舻谁敢下。渔人出水须臾间,却立沙头手足干。客舟一叶久未上,吴牛回首良间关。风波荡锈未可触,归来何事常艰难。楼中吹角暮烟起,出城骑火催君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大概是二苏最得意的辰光了,刚刚接任便建治水之功的兄长与前途无量的弟弟身居庙堂,泛舟江湖,吟诗于烟波之间,可谓惬意。因此,通篇于平和中叙出风波间的风情万种。由于以写实的手法娓娓道来,故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宋时徐州泗水资料,也使人欣赏到一篇佳作。
“城东泗水平如席,城头远山衔落日。”不难看出这是一首很规范的记事诗,开句即交待地点—城东泗水,时间—远山衔落日。同时留下伏笔—泗水如席、城头,这在此后的转折与结尾处可见“抖包袱”。
“轻舟鸣橹自生风,渺渺江湖动颜色。”刚才是在城头看水、看落日,现在身处扁舟,于橹声中听风声飒飒,感水流之急;于烟波中看江湖渺渺,是不是深入生活就有了另一种感觉了呢?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三水(黄河、汴水、泗水)于徐州城下汇合后形成的宽阔江面(江湖)。这句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水文资料。
“中洲过尽石纵横,南去清波头尽白。”中洲大概是指下洪附近的落红岛,而下洪之后,由于河床变浅变宽,滩中乱石纵横,水流加急以致翻起浪头,使得清波亦怒。
“岸边怪石如牛马,衔尾舳舻谁敢下”则近一步描述了河道的恶劣。岸石如牛奔马饮,大小船只无敢贸然而下者,只得结队待机,这使我们看到了《清明上河图》的卷外部分。此时其诗如画。
“渔人出水须臾间,却立沙头手足干”渔人难使船,只得“出水”上岸,静观寻暇。由于河面风大,片刻间,鹄立沙滩的出水渔人便已被风吹干手足。这种短诗中的细节描写,颇为作品生色。
“客舟一叶久未上,吴牛回首良间关”吴牛喘月的典故由来已久,唐诗中每每提及。下游溯流的客舟即便在“吴牛”的牵引下也难以上溯,使得牛回首,这是何等精细的刻画,平述中的动人。写水、写船、写人、写牛,水头白、船衔尾、人出水、牛回首,反衬了水急滩险水上交通困难的繁华,此时的徐州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中秋下河图呢?
“风波荡锈未可触,归来何事常艰难”。水激石见玉而难触,是写景亦是写人,为险恶的官场玉石共存而不平。以难触来叙述得玉之艰,是否暗喻自己被复征呢?为何归来如此艰难?明写归舟不易,暗写归位之难。
“楼中吹角暮烟起,出城骑火催君还”。城楼上号角伴暮烟相起,是呼唤苏知州吧,看马队持火把沿岸寻君归衙呢。一首写景诗写出风波无限,佳景无限,寓进官场起伏仕途进退,并于感慨中对未来充满希望。以“催君还”喻人喻已,朝廷还是需要我们的,看天色虽晚(苏轼时年42岁,苏辙39岁)征诏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
您可能感兴趣...
  • 赤壁怀古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1
  • 上刘长安书

    《上刘长安书》是苏辙写给刘敞的书信。刘敞所知的永兴军治所在长安,因此苏辙尊称其为刘长安。刘敞学识渊博、时名满天下,苏辙则刚应制科试,属于后学,遂写此信求荐见。...

    346
  • 为兄轼下狱上书

    《为兄轼下狱上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辙在其兄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逮捕入狱后写给宋神宗的一封信。...

    701
  • 黄楼赋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 ...

    892
  • 唐论

    《唐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政论文。该文论述一般历史现象,全文只有“唐太宗”三字及唐,而论唐又实际上是在论宋,是为宋王朝开救弊的药方。落笔甚远而紧扣中心,在短短的篇幅中,言在彼而意在此,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497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其六

    久无叩门声,剥啄问何故。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8
  • 赋园中所有十首

    萱草朝始开,呀然黄鹄觜。仰吸日出光,口中烂如绮。纤纤吐须鬣,冉冉随风哆。朝阳未上轩,粲粲幽闲女。美女生山谷,不解歌与舞。君看野草花,可以解忧悴。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劚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繁华见孤淡,一个敌千顷。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迳。芦生井栏上,萧骚大如竹。...

    1
  • 游西湖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3
  • 东轩记

      这篇散文作者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这年,在苏东坡贬滴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的同时,作者因牵连罪被贬往江西药州(今江西高安县)。当时正遇洪水泛滥,于是借部使者府开辟“东轩”,作为休息的地方。作者此时政治失意、生活烦乱,于是写下这篇散文抒发心中的郁闷。...

    479
  • 三国论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恃也。夫惟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 ...

    103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