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清明前一日

李渔 〔清代〕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正当改朝换代的大变动时代,还是不要说美好的春天了。避乱在各地奔波,常吃冷食,战火遍地,无法禁烟了。在战场上红色的花好像是战士们流的鲜血,路边的柳条使人想起打仗的皮鞭。很久没人扫祭的墓,别人凭什么寄纸钱?
注释
①清明前一日,即寒食日。
②离乱世,作者经历了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大变动,故云。
③艳阳天,阳光灿烂、风景美好的春天。
④地冷,意谓;避乱在各地奔波,地方不熟,生活不安定,常吃冷食。
⑤烽,烽火。难禁烟,寒食禁烟火,但战火遍地,无法禁烟了。
⑥“战地”二句,写在避难者眼中,花的红色使人联想起流血,柳条也使人联想起打人的皮鞭。
⑦荒垄,久无人扫祭之墓。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清顺治三年(1646)8月,清军攻占金华,“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功名不遂、身经战乱的李渔归隐故乡,回夏李居住。清廷颁布了剃发令,所到之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李渔对这一伤害民族自尊心的暴行虽强烈不满,但为了保命,还是剃了,并自称为“狂奴”,奋笔写 道:“髡尽狂奴发,来耕墓上田。屋留兵燹后,身活战场边。几处烽烟熄,谁家骨肉全?借人聊慰己,且过太平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清明节一日》是李渔的一首节令诗,作者李渔笔下寒食节的春光、花柳、习俗,经过一个逃难者眼光的过滤,一切景象都蒙上了一层战争的阴影,气氛凄惨,反映了战乱中人们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彷徨无主、疑惧哀伤的情绪。这首诗描写了寒食节的春光、花柳、习俗,情景凄清,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
李渔
李渔(1611年—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别号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一生著述五百多万字。其戏曲论著《闲情偶寄》,以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以选剧、变调、授曲、教白、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对...
您可能感兴趣...
  • 怜香伴

    宵同梦,晓同妆,镜里花容并蒂芳。深闺步步相随唱,也是夫妻样。从今世世相依傍,轮流作凤凰,颠倒偕鸾帐。...

    562
  • 芙蕖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木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 ...

    704
  • 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

    江风五月尚飕飕,疑是生寒应麦秋。暑雨不多难望岁,密云虽布转增忧。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民命久悬仓廪绝,问天何事苦为仇?...

    134
  • 甲申纪乱

    昔见杜甫诗,多纪乱离事。感怀杂悲凄,令人减幽思。窃谓言者过,岂其遂如是。及我遭兵戎,抢攘尽奇致。犹觉杜诗略,十不及三四。请为杜拾遗 ...

    666
  • 军兴三异歌为督师李邺园先生作

    年来世事如狂澜,谭文容易谭兵难。儒臣动云娴武略,一夫攘臂心先寒。武定先生文进士,平时不喜谈戎事。立朝功业尽文章,诵读无惭酬所志。一 ...

    292
  • 对韵歌

    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794
  •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 ...

    356
  • 婺城行吊胡仲衍中翰

    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轻则鸿毛重泰山,志士谁能不沟壑。胡君妻子泣如洗,我独破涕为之喜。既喜君能殉国危,复喜君能死知己。生 ...

    429
  • 梧桐

      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举世习焉不察,予特表而出之。花木种自何年?为寿几何岁?询之主人,主人不知;询之花木,花木不答。 ...

    755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