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男孩千万不要抚育成长,生下女孩就用精制干肉喂养。
难道没有看见长城脚下,尸骨纵横交错累累成行。
注释
慎:务必,千万。
举:养育。
脯:干肉。此处的“脯”,当是今日肉松一类的食品。
支拄:支撑。这里指尸体东倒西歪、白骨累累的惨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和发展新兴的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大规模营造宫殿和郦山陵,修驰道,筑长城,戍五岭等。应当说,后几项工程的确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因其超过了广大人民的承受力,因而明显加剧了人民的灾难。为了动员人力和筹集费用,大大增加了租赋力役的征发。《汉书·食货志》上说:“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饟,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其中修筑长城耗费的人力物力最多,给人民造成的苦难也最大。《长城谣》就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叙述杨贵妃受到唐玄宗的宠爱,有句云:“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是中国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又一起重女轻男事件的记录。诗人通过杨贵妃的宠遇,写出世人那种生女儿可以让一家人享受荣华富贵的侥幸心理,藉以针砭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此处的“不重生男重生女”,对生男生女的态度仅是“重”与“不重”的区别;而《长城谣》唱出的“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则对生男生女的态度竟是弃与取的区别,这已不是针砭,而是满含血和泪的控诉。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歌痛快直率,把白热化的情感,毫不隐瞒掩饰,照那感情的原样子,迸溅成字句,正是梁启超所谓“奔进的表情法”(《饮冰室合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千载之下,读来仍恻恻感人。
-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
- 159
-
王恕廉介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更无所供。其告示云“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
- 253
-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 ...
- 26
-
清江引·讥士人
《清江引·讥士人》是元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针对元代的文人做官丑态的描写,刻画了白吃饭的“米虫”式的士人的庸俗、道貌岸然和狐假虎威的讨厌相,表现出作者对贪官污吏的憎恶。全曲语言幽默,意境深远。...
- 395
-
祝融取火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 ...
- 989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 ...
- 30
-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 ...
- 3
-
诗经·国风·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 9
-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10
-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 2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