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其二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洌水,能否涤愁肠?
其三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其一
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怀念着好友范爱农。
早生的白发,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根,翻起眼白,蔑视那些争权夺利的害人虫。
世道人情如秋荼般的苦啊,正直的人处处碰壁,无地容身。
为什么才离别了三个月,就失去了这样一位刚毅不屈的友人?
其二
祖国海滨的春草绿了又绿,你却长年流落飘泊在异邦。
狡猾的狐狸清王朝皇帝刚刚下台,骗人的桃偶军阀又上了场。
在那寒云翻滚,气候险恶的故乡,就连热天也得打冷颤,夏夜也难挨到天亮。
你终于独自投入了冷冽的江水,请问能否洗尽你深沉的忧愁和悲伤?
其三
拿起酒杯把人世来评论,你鄙视那帮隐身避世的酒徒。
醉生梦死的世界啊,微醉犹醒的你,断送了生命。
从此以后我们永远分手了,再也听不到你那激昂慷慨的议论。
啊,老朋友们一个个云消雾散而尽,我也把自己的生命看做了轻微的灰尘!
注释
1.范君:即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
2.风雨飘摇:指政治形势的险恶和动荡。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英俄帝国主义相继侵入新疆、西藏等地,国内政局很不稳定。
3.华颠:头发花白。华指颜色花白。颠:头顶。萎:枯萎。寥落:稀疏,指头发秃落。
4.白眼:《晋书·阮籍传》说阮籍“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表示藐视。鸡虫:杜甫《缚鸡行》:“鸡虫得失了无时。”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争权夺利的政客。
5.荼(tú):苦菜。这一句说世态炎凉,使人觉得有秋荼似的苦味。
6.直道:正直的道路。穷:困苦。
7.竟尔:竟然。畸:不正,奇异。畸躬即畸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即与世人不合而合乎正道。范爱农为人正直而到处受排挤,所以作者也称他为畸人。
8.海草国门碧: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海草三绿,不归国门。”说草绿了三次(过了三年),还没有归家。这里是说范留学日本多年。
9.老异乡:指久住日本。
10.狐狸:指清朝皇帝和官僚。方去穴:刚离开巢穴,就是说清朝的统治刚被推翻。
11.桃偶:用桃木做的木偶,这里指辛亥革命后上台的官僚。
12.故里:故乡,指绍兴。寒云恶:比喻局势很坏。
13.炎天:夏天。凛(lǐn):寒冷。这句写范爱农凄苦的心情:即使炎夏之夜也像凛冽的长夜一样难熬。
14.独沉:有主动投水的意思。作者猜测范爱农是自杀的,所以这样说。清洌(liè):清澈而寒冷。洌,清澄。
15.涤:洗。
16.小:看轻。 酒人:嗜酒的人。范爱农是个有志于改革社会的人,所以他在“把酒论当世”的时候,仍然看不起那些整天喝得醉醺醺的糊涂虫。
17.圜(yuán):同圆。大圜: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称天为大圜。酩酊(mǐng dǐng):大醉的样子。
18.沉沦:沉没。
19.终古:永久。这一句是说这一别成了永别。
20.从兹:从此。绪言:开头的有启发性的话。这一句说,从此再也听不见范爱农的议论了。
21.故人:老朋友。云散:像云一样被吹散。
22.轻尘:喻微不足道。这是作者悲愤之语。
其一
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怀念着好友范爱农。
早生的白发,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根,翻起眼白,蔑视那些争权夺利的害人虫。
世道人情如秋荼般的苦啊,正直的人处处碰壁,无地容身。
为什么才离别了三个月,就失去了这样一位刚毅不屈的友人?
其二
祖国海滨的春草绿了又绿,你却长年流落飘泊在异邦。
狡猾的狐狸清王朝皇帝刚刚下台,骗人的桃偶军阀又上了场。
在那寒云翻滚,气候险恶的故乡,就连热天也得打冷颤,夏夜也难挨到天亮。
你终于独自投入了冷冽的江水,请问能否洗尽你深沉的忧愁和悲伤?
其三
拿起酒杯把人世来评论,你鄙视那帮隐身避世的酒徒。
醉生梦死的世界啊,微醉犹醒的你,断送了生命。
从此以后我们永远分手了,再也听不到你那激昂慷慨的议论。
啊,老朋友们一个个云消雾散而尽,我也把自己的生命看做了轻微的灰尘!
注释
1.范君:即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
2.风雨飘摇:指政治形势的险恶和动荡。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英俄帝国主义相继侵入新疆、西藏等地,国内政局很不稳定。
3.华颠:头发花白。华指颜色花白。颠:头顶。萎:枯萎。寥落:稀疏,指头发秃落。
4.白眼:《晋书·阮籍传》说阮籍“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表示藐视。鸡虫:杜甫《缚鸡行》:“鸡虫得失了无时。”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争权夺利的政客。
5.荼(tú):苦菜。这一句说世态炎凉,使人觉得有秋荼似的苦味。
6.直道:正直的道路。穷:困苦。
7.竟尔:竟然。畸:不正,奇异。畸躬即畸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即与世人不合而合乎正道。范爱农为人正直而到处受排挤,所以作者也称他为畸人。
8.海草国门碧: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海草三绿,不归国门。”说草绿了三次(过了三年),还没有归家。这里是说范留学日本多年。
9.老异乡:指久住日本。
10.狐狸:指清朝皇帝和官僚。方去穴:刚离开巢穴,就是说清朝的统治刚被推翻。
11.桃偶:用桃木做的木偶,这里指辛亥革命后上台的官僚。
12.故里:故乡,指绍兴。寒云恶:比喻局势很坏。
13.炎天:夏天。凛(lǐn):寒冷。这句写范爱农凄苦的心情:即使炎夏之夜也像凛冽的长夜一样难熬。
14.独沉:有主动投水的意思。作者猜测范爱农是自杀的,所以这样说。清洌(liè):清澈而寒冷。洌,清澄。
15.涤:洗。
16.小:看轻。 酒人:嗜酒的人。范爱农是个有志于改革社会的人,所以他在“把酒论当世”的时候,仍然看不起那些整天喝得醉醺醺的糊涂虫。
17.圜(yuán):同圆。大圜: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称天为大圜。酩酊(mǐng dǐng):大醉的样子。
18.沉沦:沉没。
19.终古:永久。这一句是说这一别成了永别。
20.从兹:从此。绪言:开头的有启发性的话。这一句说,从此再也听不见范爱农的议论了。
21.故人:老朋友。云散:像云一样被吹散。
22.轻尘:喻微不足道。这是作者悲愤之语。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首诗作于1912年7月22日,范爱农是作者鲁迅的好友,也是鲁迅的同乡,后来又一起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鲁迅做绍兴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的临督(校长),请他做学(监教务长)。鲁迅因对当时的“督军”王金发和黑暗的社会现象不满愤而辞职。一次,范爱农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落水淹死。他水性很好,鲁迅疑心他是投水自杀。故作了此组诗以示悼念友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哀范君三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12年悼念好友范爱农所写的一组五言律诗。第一章写范爱农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他被迫致死的不幸遭遇。第二章着重写范爱农的失望与悲观,并指出了范爱农致死的客观原因。第三章依然是写范君,但却侧重于表现作者鲁迅失去挚友的痛惜。三首诗反复咏叹,层层深入,极尽哀思。
整体赏析
这是一组悼人的诗。诗篇三章,各五言八句,每章融景、情与被悼者的形象于一体,分开时各自独立,合在一起又上下贯通,气韵相连。全诗从社会、自然环境写到人物的外在形象,从相知相交的过程写到微妙的内心世界,从情趣爱好写到世态炎凉,道出了作者在面对好友身亡事件上极其复杂的心态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风雨飘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鲁迅作此诗的夜晚适值风雨大作,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实录,也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着意烘托了范爱农致死的社会原因。作者把自然的风雨与政局的飘摇融合在一起,造成凄冷哀痛的氛围。紧接着两句展示了一个头发花白、精神不振却傲骨十足的知识分子形象,显示出作者以形传神的功力。“鸡虫”与“几仲”谐音,绍兴府学堂的何几仲正是范爱农的死对头,鲁迅这里一语双关,神来之笔。颈联从范爱农的处境继续写他“生成傲骨”的精神。范爱农所饱尝的“世味”,像秋天的老苦菜那样苦涩,而他所处的“人间”,就因为他的正直不阿而使他处处碰壁。尾联感慨:怎么才分别了短短的三个月,你这样一位不同凡俗的人就不在了。表达了作者鲁迅对范爱农不幸遭际的深切同情,对恶势力强烈的鞭挞和控诉。“畸躬”一词,再次强调了范爱农的不同凡俗的个性。
惊叹了好友之死对自己的震撼之后,第二章进一步揭示造成范爱农死因的社会原因并对其自裁方式发出疑问。先从留学异国写起。“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一下引到当年他们在日本留学的情景。为了追求新的知识、思想,寻求救国途径,他们孜孜不倦,意气风发,“海草三绿,不归国门”。回到祖国后,辛亥革命的爆发和绍兴的光复,点燃了他们许多希望。但是,恶势力对革命政权的掌握以及“换汤不换药”的轮番执政,给满腔热血的知识分子以沉重打击。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范爱农悲剧的社会根源。鲁迅以深刻的眼光,看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并把它和范爱农的死联系到一起,增强了全篇的社会意义,提高了范爱农自杀的社会价值。“故里”句将镜头回落绍兴,从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抒发了对故乡险恶环境、污浊空气、人世冷酷的愤郁。作者禁不住问自己也问死者:在这样一个悲哀的时代,以死抗争,能否涤荡愁肠,能否成为有益的牺牲,此章从与范爱农在日本共同斗争的精神写到独沉江堤的凄冷沉沦,从辛亥革命前的对社会极高的期望到革命后木偶般登场的政治局面,短短八句,概括了范爱农的一生,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第三章依旧写范君,却侧重于作者失去挚友的痛惜和由此生发的无限感慨。忧世伤时、卓尔不君的形象传神地勾勒出来。此句一方面说明范爱农的死,是由社会逼迫所致,而不是当时盛传的“醉酒自沉”。另一方面,也为下句作铺垫,在整个社会都醉生梦死的情况下,你这个些微饮酒的小酒人却诀别于世,这个社会是何等不公,这种清醒者的痛苦是何等的悲哀。“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生者与死者间永远不能逾越的鸿沟,使作者鲁迅再也听不到范爱农与世抗争的声音,也丧失了可倾诉衷肠的知音。由范爱农的死,作者鲁迅联想到诸多并肩奋争过的战友的消亡,因悲而愤,因愤而闷,因闷而致空虚,以至于自视如轻尘。
通观全诗,不仅可以了解范爱农一生的不幸遭际,深悟导致他死亡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鲁迅和他的亲密关系,全诗语句凝炼,有起有落,有情有景,开合自如。诗风悲愤沉郁,把哀痛、惋惜、怨愤与无奈之情融为一体。
名家点评
著名学者周振甫:这三首诗的表现方法也值得注意,作者有力地刻画逼死范爱农的环境,象“风雨……"、“大圜……”,是就总的形势说。“桃偶……”是就政局说,这样由大环境归结到小环境“故里……。”这样的环境,对范爱农来说,就象秋荼那样苦,使他感到“人间……”,无路可走了,于是作者有力地写出范爱农当时的心情…“·,炎天是热的,但他觉得凉;炎天是夜短的,但他却觉得夜长,这是加一倍来写他感到人世的冷酷,写他心情的愁苦,这正如汪中《自序》说的“秋荼之甘,或云如荠”,秋荼是苦的,有人却说它甜,这正说明那人的处境比秋荼更苦到不知多少倍,所以秋荼也变成甜了。这样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是真切地写出范爱农的心情的。
著名学者曹礼吾:首章就范之本身言之。于政权危殆,风雨凄其之日而怀亡友,明非仅哭其私也。次联申“怀”字意,即写爱农之愤世嫉邪,狂狷之态如见。“秋茶苦”承“寥落”言,“直道穷”承“白眼”言,上联实,写其印象,此联虚,写其感想。收以“畸躬”,则爱农之自处与世之处爱农者皆可见,而形象益鲜明矣。次章就当时之形势言,亦即爱农至死之因也。首云去国多年,以示对祖国期望自更殷切,反振下文。中二联则当时祖国自中央至地方之现实也。国人尚若懵无所知,而爱农竟以愤死,故曰“独”。
广东鲁迅研究学会会长郑心伶:情贵乎真,不尚华饰,言贵乎切,毋须雕琢。……全诗有热有冷。热者,对友人感情浓烈,语言沉痛,冷者,对当时的政局、世道的无限愤慨,以“白眼”视之。全诗反复咏叹,层层深入,既写出了风雨飘摇的典型环境,又对范爱农作了形象描写,既对友人有至深至痛的哀情,又有对敌人的冷嘲热讽,既从社会看到个人,又从个人反映整个社会,深沉强烈的诗的感情与严竣犀利的批判锋芒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整体赏析
这是一组悼人的诗。诗篇三章,各五言八句,每章融景、情与被悼者的形象于一体,分开时各自独立,合在一起又上下贯通,气韵相连。全诗从社会、自然环境写到人物的外在形象,从相知相交的过程写到微妙的内心世界,从情趣爱好写到世态炎凉,道出了作者在面对好友身亡事件上极其复杂的心态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风雨飘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鲁迅作此诗的夜晚适值风雨大作,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实录,也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着意烘托了范爱农致死的社会原因。作者把自然的风雨与政局的飘摇融合在一起,造成凄冷哀痛的氛围。紧接着两句展示了一个头发花白、精神不振却傲骨十足的知识分子形象,显示出作者以形传神的功力。“鸡虫”与“几仲”谐音,绍兴府学堂的何几仲正是范爱农的死对头,鲁迅这里一语双关,神来之笔。颈联从范爱农的处境继续写他“生成傲骨”的精神。范爱农所饱尝的“世味”,像秋天的老苦菜那样苦涩,而他所处的“人间”,就因为他的正直不阿而使他处处碰壁。尾联感慨:怎么才分别了短短的三个月,你这样一位不同凡俗的人就不在了。表达了作者鲁迅对范爱农不幸遭际的深切同情,对恶势力强烈的鞭挞和控诉。“畸躬”一词,再次强调了范爱农的不同凡俗的个性。
惊叹了好友之死对自己的震撼之后,第二章进一步揭示造成范爱农死因的社会原因并对其自裁方式发出疑问。先从留学异国写起。“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一下引到当年他们在日本留学的情景。为了追求新的知识、思想,寻求救国途径,他们孜孜不倦,意气风发,“海草三绿,不归国门”。回到祖国后,辛亥革命的爆发和绍兴的光复,点燃了他们许多希望。但是,恶势力对革命政权的掌握以及“换汤不换药”的轮番执政,给满腔热血的知识分子以沉重打击。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范爱农悲剧的社会根源。鲁迅以深刻的眼光,看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并把它和范爱农的死联系到一起,增强了全篇的社会意义,提高了范爱农自杀的社会价值。“故里”句将镜头回落绍兴,从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抒发了对故乡险恶环境、污浊空气、人世冷酷的愤郁。作者禁不住问自己也问死者:在这样一个悲哀的时代,以死抗争,能否涤荡愁肠,能否成为有益的牺牲,此章从与范爱农在日本共同斗争的精神写到独沉江堤的凄冷沉沦,从辛亥革命前的对社会极高的期望到革命后木偶般登场的政治局面,短短八句,概括了范爱农的一生,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第三章依旧写范君,却侧重于作者失去挚友的痛惜和由此生发的无限感慨。忧世伤时、卓尔不君的形象传神地勾勒出来。此句一方面说明范爱农的死,是由社会逼迫所致,而不是当时盛传的“醉酒自沉”。另一方面,也为下句作铺垫,在整个社会都醉生梦死的情况下,你这个些微饮酒的小酒人却诀别于世,这个社会是何等不公,这种清醒者的痛苦是何等的悲哀。“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生者与死者间永远不能逾越的鸿沟,使作者鲁迅再也听不到范爱农与世抗争的声音,也丧失了可倾诉衷肠的知音。由范爱农的死,作者鲁迅联想到诸多并肩奋争过的战友的消亡,因悲而愤,因愤而闷,因闷而致空虚,以至于自视如轻尘。
通观全诗,不仅可以了解范爱农一生的不幸遭际,深悟导致他死亡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鲁迅和他的亲密关系,全诗语句凝炼,有起有落,有情有景,开合自如。诗风悲愤沉郁,把哀痛、惋惜、怨愤与无奈之情融为一体。
名家点评
著名学者周振甫:这三首诗的表现方法也值得注意,作者有力地刻画逼死范爱农的环境,象“风雨……"、“大圜……”,是就总的形势说。“桃偶……”是就政局说,这样由大环境归结到小环境“故里……。”这样的环境,对范爱农来说,就象秋荼那样苦,使他感到“人间……”,无路可走了,于是作者有力地写出范爱农当时的心情…“·,炎天是热的,但他觉得凉;炎天是夜短的,但他却觉得夜长,这是加一倍来写他感到人世的冷酷,写他心情的愁苦,这正如汪中《自序》说的“秋荼之甘,或云如荠”,秋荼是苦的,有人却说它甜,这正说明那人的处境比秋荼更苦到不知多少倍,所以秋荼也变成甜了。这样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是真切地写出范爱农的心情的。
著名学者曹礼吾:首章就范之本身言之。于政权危殆,风雨凄其之日而怀亡友,明非仅哭其私也。次联申“怀”字意,即写爱农之愤世嫉邪,狂狷之态如见。“秋茶苦”承“寥落”言,“直道穷”承“白眼”言,上联实,写其印象,此联虚,写其感想。收以“畸躬”,则爱农之自处与世之处爱农者皆可见,而形象益鲜明矣。次章就当时之形势言,亦即爱农至死之因也。首云去国多年,以示对祖国期望自更殷切,反振下文。中二联则当时祖国自中央至地方之现实也。国人尚若懵无所知,而爱农竟以愤死,故曰“独”。
广东鲁迅研究学会会长郑心伶:情贵乎真,不尚华饰,言贵乎切,毋须雕琢。……全诗有热有冷。热者,对友人感情浓烈,语言沉痛,冷者,对当时的政局、世道的无限愤慨,以“白眼”视之。全诗反复咏叹,层层深入,既写出了风雨飘摇的典型环境,又对范爱农作了形象描写,既对友人有至深至痛的哀情,又有对敌人的冷嘲热讽,既从社会看到个人,又从个人反映整个社会,深沉强烈的诗的感情与严竣犀利的批判锋芒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别诸弟三首
其一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其二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 ...
- 243
-
替豆萁伸冤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 522
-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 4
-
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 1
-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 3
-
无题二首·其二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 952
-
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 2
-
悼丁君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 2
-
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 3
-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 3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