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蘅芷清芬

曹雪芹 〔清代〕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杜蘅香草遍苑长透出满苑的清静,萝薜缠绵仿佛在增添着它的芬芳。
藤蔓软软衬出了三春芳草的碧绿,花枝柔柔拖散出一缕沁人的清香。
藤牵蔓引如烟似雾迷漫苑中曲径,草上露珠清冷碧翠滴湿楼阁回廊。
若说“池塘生春草”的佳句在梦中吟得,难道只在谢家才有触发诗兴的香梦沉酣?
注释
1.“蘅芜”二句:异草香花布满苑中,气味芬芳。蘅芜:香草。萝薜(bì):藤萝、薜荔。第十七回:“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净:程高本作“静”,不好。苑(yuàn):园林。
2.“软衬”二句:形容苑中异草香花形态各异的样子。软衬、柔拖:蘅芜苑的异草香花以牵藤引蔓为多,所以用“软”、“柔”。写色用“衬”,写香用“拖”。
3.轻烟:喻藤蔓延生萦绕的样子,如女萝亦称烟萝。冷翠:指花草上的露水。迷曲径、滴回廊:因为这些植物“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担绕柱,索砌盘阶”,所以这样写。后人大概未注意“垂檐绕柱”等描写,以为“滴回廊”不合情理,改成“湿衣裳”,虽有王维《山行》诗“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可作依据,但这里究竟不是在写“山行”,且“衣”和“曲”也对不起来。
4.“谁谓”二句:谁说只有写过“池塘生春草”名句的谢灵运才有触发诗兴的好梦呢!用南朝诗人谢灵运梦见其族弟谢惠连而得到佳句的典故。《诗品》引《谢氏家录》:“康乐(谢灵运,曾袭封康乐公)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竞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是贾宝玉奉元妃之命题咏大观园“蘅芜苑”之作。这首诗描绘蘅芜苑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和贾宝玉其余二首题大观园之作一样,诗虽为应制之作,却全无感恩戴德的词藻,表现了贾宝玉厌恶渲嚣人世,爱好超逸生活的思想情趣。
首联总写蘅芜苑景色,点明题意。蘅芜苑里的景色特征是“一株兰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可比。”总之,首联勾出了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营造出苑中味芬气馥、清幽雅静的氛围。这就从总的方面点明了题意。
颔联承上分别从“色”、“香”写出蘅芷的清芬。曹雪芹用字非常讲究情味,“软衬”、“柔拖”的说法,体物传神,切合藤蔓香草柔软修长的特点,而且视香草藤蔓为施放颜色香气的主动者,给庭苑带来生气。“三春草”写出了苑中的清雅碧色,蕴含盎然春意;“一缕香”前配以“柔拖”,极形象地描摹出香草柔长的花序拖散出来的香气,化嗅觉感受为视觉形象,更觉韵味依依。
诗写到这里,已把“蘅芷清芬”的意思都写到了,似无可再加发挥的地方。于是颈联便别开生面,写在行进中感受到的景致。在曲径中行进,那一丛丛的藤萝便似轻烟薄雾,弥漫开来,更觉曲径的幽深。“轻烟”从形态上形容藤萝,“迷曲径”的“迷”,写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相似的境界。以“冷翠”形容翠叶上的露珠,很有冷温感,又以晶莹露珠透出叶的颜色,引人联想。整联写出了苑中藤萝异草枝条茂盛,攀绕檐柱,萦砌盘阶的优美景致,写得极有动态感。
尾联总题一句,以抒发感慨结束全诗。诗中“池塘”曲、谢家幽梦,引用南朝诗人谢灵运梦见其族弟谢惠连而得到佳句的典故。宝玉面对优美清雅的景色,触景生情,道出“谁说只有谢家才有可以触发灵感,带来佳句的好梦呢”一语,暗示蘅芜苑便是激发诗情的好地方。两句一气读下,却语带婉转,使诗意到含深沉,饶有余味。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蘅芷清芬》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是十一首《大观园题咏》中的一首,是元妃游赏大观园时的“颂圣应酬”之作。由于这一时期是贾府的鼎盛时期,贾府洋溢着一片歌舞升平。在《大观园题咏》中,全面描绘了大观园中豪华的景象,堆砌着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词藻,流露出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但它又程度不同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作为封建叛逆者的贾宝玉借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蘅芷清芬》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是一首五言律诗,在小说中由贾宝玉所作。此诗首联总写蘅芜苑景色,点明题意;颔联承上分别从“色”、“香”写出蘅芷的清芬;颈联别开生面,写在行进中感受到的景致;尾联总题一句,以抒发感慨结束全诗。这首诗描绘蘅芜苑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诗虽为应制之作,却全无感恩戴德的词藻,表现了贾宝玉厌恶渲嚣人世, 爱好超逸生活的思想情趣。全诗用字非常讲究情味,引用典故,以物喻人,使得整首诗活泼生动,极具画面感。
展开阅读全文 ∨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
您可能感兴趣...
  • 金陵十二钗正册: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20
  •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967
  •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5
  • 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9
  • 咏白海棠和韵二首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5
  •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7
  •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6
  •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979
  • 有凤来仪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1034
  •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