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拨不断·叹寒儒

马致远 〔元代〕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可叹那贫寒的读书人,白白地读了那么多的书,读书必须要题字在桥柱。即便题柱后乘坐上了驷马车,可乘了车又有谁能像陈皇后那样重金求买《长门赋》?先到长安看看,就回乡去吧!
注释
寒儒:贫穷的读书人。
谩:徒然,枉自。
须索:应该,必须。
题桥柱:司马相如未发迹时,从成都云长安,出城北十里,在升仙桥桥柱上题云:“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
《长门赋》: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退居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善作赋,以黄金百斤请其作《长门赋》,以悟主上。武帝看后心动,陈皇后复得宠。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首小令有个特点,即用了“顶针续麻”的手法,也就是将前句的结尾,用作后句的开头。马致远是这种巧体的始作俑者,所以在形式上还不十分完整,到了后起的散曲,如无名氏《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顶针”的表现就更为严谨了。
  这首曲虽未点出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名字,其实却是以他的遭际生发,来“叹寒儒,谩读书”的。司马相如是元散曲中凭借真才实学而得青云直上的典型。作品将他题桥柱、乘驷马车、作《长门赋》的发达经历分为三句,一一作为“寒儒”的比照;后者终究有所不及,只得“且看了长安回去”。言下之意,于今即使有司马相如一样的高才,最终也得不到应有的赏识。作者欲擒故纵,一步步假设退让,最后还是回到了“寒儒”的原点。末句亦无异一声叹息,以叹始,以叹终;感情色彩是十分鲜明的。
  严格地说,本曲在逻辑上是不很周密的,比如“读书须索题桥柱”就不是“谩读书”的必要条件,乘了驷马车,碰不上“谁买《长门赋》”,与“看了长安回去”的结局也成不了因果联系。但我们前面说过,本曲在形式上具有“顶针续麻”的特点。这一特点造成了邻句之间的紧密接续,从全篇来看,则产生了句意的抑扬进退。文势起伏,本身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在论点的支持上未能十分缜密,也就不很重要了。
  “且看了长安回去”,似乎也有典故的涵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出门西向而笑。”唐代孟郊中了进士,得意非凡,作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曾被人讥为外城士子眼孔小的话柄。“寒儒”们还没有孟郊中进士的那份幸运,“看了长安”后不得不灰溜溜打道“回去”,“长安乐”对他们来说真成了一面画饼。这种形似寻常而实则冷峭的语句,是散曲作家最为擅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曲载于《阳春白雪》前集卷三。作者生活的时代缺乏赏识人才的君王,而作者的追求和理想主要地于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这个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作者作此曲以慨叹读书无用、求取功名的艰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整体赏析
  “叹寒儒,谩读书”,感叹贫寒的儒生枉自读书。古人为了劝学,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者感慨读书无用,是因为元代社会实行民族等级政策,科举废行近一百年,致使文人无仕宦之望。即使后来重开科举,一部分文人步入仕途,但民族歧视仍使他们怀才不遇,沉抑下僚。正因为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才让作者发出如此愤激之语。“读书须索题桥柱”化用了司马相如的典故。晋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其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后来司马相如果然获得成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乘赤车驷马返蜀,一时太守以下到郊外迎接,程县令背负弓箭为之开道。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梦想追求的荣耀。
  “乘车谁买《长门赋》”亦是化用了与司马相如有关的典故。《文选·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君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金,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这里反用典故。自己尽管像司马相如那样饱读诗书,满腹才华,但乘着驷马高车的达官贵人有谁能赏识重用像我这样的寒士呢?作者早年有志于功名,奔走于京华,但始终未求得一官。究极而论,正是元代社会贤愚颠倒、是非不分的黑暗政治导致了作者的悲剧。正因如此,作者不禁感叹“且看了长安回去”,元代的都城在大都,因长安是古时的都城,后代文人仍常用长安来代指帝都。作者奉劝那些到京城求取功名的士子们,不要再停留了,因为这里不是建功立业的场所,不如早早归去。
  这支曲子吐露出作者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元代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悲愤不平,也唱出了广大下层文人的共同心声。此曲在艺术表现上也是十分成功的,下句开头的字往往承接上句末尾的字,形成“顶真”的格式,层层推进,回环往复,从而将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 
名家点评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赵义山:此曲感叹仕途受阻的不幸命运,在科举考试被废止的元代前期,是有其普遍性的。三、,四、五句,用司马相如的典故。相如由成都去长安,经城北升仙桥时,题云:“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后果然得官;汉武帝陈皇后失宠,曾奉黄金百斤请相如作《长门赋》,后复得亲幸(分别见《成都记》及司马相如《长门赋序》)。这里用古代土子的飞黄腾达、受人赏识,与今之士子空读诗书而无人理会的不幸命运构成鲜明对比,愤激感伤之情,溢于言表。最后一句对知识分子仕途断绝之后的人生态度作了形象描写:“且看了长安回去。”此处借汉、唐都城长安代指元代大都,并进一步代指其统治状况。曲中用顶真手法,全曲钩连而下,如一气呵成,悲愤之情遂被表现得痛快淋漓。全曲由此而形成的一种豪放的风格特点也极为明显。(《元曲大辞典》)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邓元煊:此曲慨叹读书无用,抒发怀才不遇的幽怨。今昔对照,感慨系之。用联珠体(即顶真格)蝉联而下,紧凑流畅。(《元曲:彩图版》)
展开阅读全文 ∨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您可能感兴趣...
  • 拨不断·酒杯深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1
  • 拨不断·布衣中

    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443
  • 拨不断·莫独狂

    莫独狂,祸难防。寻思乐毅非良将,直待齐邦扫地亡,火中一战几乎丧。赶人休赶上。...

    691
  • 拨不断·大鱼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995
  • 拨不断·立峰峦

    立峰峦,脱簪冠。夕阳倒影松阴乱,太液澄虚月影宽,海风汗漫云霞断。醉眠时小童休唤。...

    644
  • 拨不断·自叹

    恰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何时了?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

    372
  • 拨不断·菊花开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3
  • 拨不断·会稽道中

    《拨不断·会稽道中》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所作的一首散曲。这首小令描写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作者对历史和社会沧桑之变的感慨。...

    413
  • 拨不断·闲居

    这两首小令构成组曲,表现了一种远离名利场的闲情乐趣,表明了作者向往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不愿混迹世俗,甘心归隐江湖。曲子构造了和谐宁静的境界,别开生面,富于人情味。...

    191
  • 寿阳曲·烟寺晚钟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僧禅定?...

    67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