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静悄无人声,若断若续的连绵苦雨,在空寂的庭院刚刚消歇。听檐间铁马叮哨响,敲碎我的梦魂残缺。成年时候的往事,天涯远离的愁恨,又早早地在心头呜咽。
有谁怜我在镂花的窗前,一天到晚捶胸顿足叹恨不绝。今天啊,石头人也应落下千行血。就是把青天作纸张,写成一篇断肠文字,我的苦痛也难写尽。
注释
①檐前铁:词牌名,也作“柳梢青”,上片三、五、八押韵,下片二、三、六押韵,均用仄韵。
②厌厌:同“恹恹”,形容人精神不振或气息微弱。此处表夜雨绵绵似也无精打采。
③乍歇:刚刚停。
④铁马:即风铃,又叫檐马。以薄铁制成小片挂于檐间,风吹净琮有声。戛(jiá):敲击。
⑤丁年:成丁之年或壮年。
⑥天涯恨:指男子离她后远去天涯之恨。化用温庭筠《梦江南》词中的“千万恨,恨极在天涯”之句,表示远离久别之恨。
⑦绮(qǐ)帘:即美丽的窗帘。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⑧镇日:即整日。鞋儿双跌:跺脚怨恨的样子。
⑨石人:石头人。
⑩拟展青天:打算把青天铺展开作为纸张。
作者不可能在一首小词里正面地叙述其不幸的具体经过,而是采用侧笔去表达其痛苦的情绪。这样的表述更会引起情感共鸣的作用。因而词在涉及她的不幸经过时只透露了“丁年事,天涯恨”。“天涯恨”即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词的“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又即古诗“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之意,表示远离之恨。显然,她可能是在青春美好之时,便被负心情人抛弃了,因而无比悔恨。那“事”为她种下不幸之因,使她丧失了人生许多宝贵的东西。寒夜梦醒之后,阵阵悔恨又在心中生起。“心头咽”三字很有表现力,形象地以喻难言之苦,唯有自己在心里暗暗哭泣。
词的下片紧接着表达难言的痛苦情绪。而今她无人怜念,这种悲惨境况在词开始所描叙的抒情环境已间接反映了:凄凉孤寂,绝无一点家庭的温暖。“谁怜我、绮帘前,镇日鞋儿双跌”,即是诉说自己极度的悲痛悔恨,且竟无人可怜她在帘前整日地捶胸跌脚。这种情形已非一次,每当记起丁年之事,就会爆发出最大的悲痛。“今番”即当宿雨歇、晚风厉、空庭梦破、回忆往事之时。这时的悲痛远非捶胸跌脚所能表达得了。悲痛之大,“石人应下千行血。拟展青天,写作断肠文,难尽说”。作者连用了石人、血泪、青天、断肠这四个意象。石头人无知,无情,它也为我的恨事而感动泣下;流下的不是泪,而是血,而且至“千行”之多。乐府诗《华山畿》只说到“将懊恼,石阙昼夜题(啼),碑(悲)泪常不燥”,已经是出奇的想象。这里的语言强烈得多,说明感情的强烈,又反映出悲恨的强烈。《华山畿》紧接着一首又云:“别后常相思,顿书千丈阙,题碑无罢时。”这里是“拟展青天。写作断肠文,难尽说”。以青天作纸,以石人的干行泪血为墨,也写不尽断肠之事。并不是说这首词是袭用《华山畿》的意境。本来人情所同,思路有走向一处去的,何况民间文学作品口耳相传,自有一种潜流散于四方,播于千载,因此构思接近或相同自在情理之中。这些夸张的比喻并不给人以失真之感,相反是更深刻地表达了其情感,而密集的悲伤意象使这种情感更强烈感人。词结尾的那不幸妇女的呼声,使词情达到高峰,感人肺腑,撕裂人心。可以确信,这位妇女的悲痛绝不止一般的被遗弃,其中一定隐藏着很大的冤情。
这篇充满血与泪的文字应是至情之作。真情感人之下,一切文字的表现技巧和华美的词藻都显得黯然失色了。
-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
- 159
-
王恕廉介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更无所供。其告示云“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
- 253
-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 ...
- 26
-
清江引·讥士人
《清江引·讥士人》是元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针对元代的文人做官丑态的描写,刻画了白吃饭的“米虫”式的士人的庸俗、道貌岸然和狐假虎威的讨厌相,表现出作者对贪官污吏的憎恶。全曲语言幽默,意境深远。...
- 395
-
祝融取火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 ...
- 989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 ...
- 30
-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 ...
- 3
-
诗经·国风·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 9
-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10
-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 2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