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屈节,水潜匿方;
与时进止,出行施张。
吕公饥钓,阖口渭旁;
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女回予匡;
海外有截,隼逝鹰扬。
六翮不奋,羽仪未彰;
龙蛇之蛰,俾也可忘。
玟璇隐曜,美玉韬光。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
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要像渔父那样折节易行,暂时潜藏起来,隐匿自己方直的个性。
要看时机来决定进退,时机来了仍然要出去实行自己的主张。
自己要像吕尚那样隐居生活,闭口不言。
我爱正直,你要做坏事我就要匡正。
六翮还不能奋飞,羽毛还不能用为仪表率。
要像龙蛇一样蛰伏潜藏,使我成为可以忘记的人。
要像美玉一样隐藏自己的光辉。
不求名利,不谈世务,深深隐藏起来。
我且按住缰绳让车马慢慢地前进吧,谁说路途太长呢?
注释
⑴离合:离合:即离合诗,杂诗的一种,离合字的偏旁以成文。
⑵渔父:语本《楚辞·渔父》,借指退世隐居之人。屈节:折节,降低身分相从,指改变本性去顺应世俗变易。水潜:在水乡潜藏。匿方:隐匿方直的个性。“渔父”的“渔”字,潜去“水(氵)”,离得“鱼”字。
⑶旹(shí):汉碑的“时”字。进止:进退。施张:比喻事物的盛衰、兴废。施,通“弛”,放松弓弦;张,拧紧弓弦。“峕”字的偏旁“出”远行了,离得“日”字。“鱼”与“日”合成“鲁”字。
⑷吕公:周初人,姜姓, 吕氏,名尚,字子牙,亦称姜太公。矶(jī):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岩石,一作“饥”。阖(hé)口:闭口不言,暗寓吕公与周文王言语相合之事。阖,通“合”。“吕公”的“吕”字,闭上一个“口”,离得“口”字。
⑸九域:指九州,泛指天下。 圣:古之王天下者;指帝王。无土不王:语本《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九域”的“域”字,没有了“土”,离得“或”字。“口”字和“或”字合“国”(“国”的繁体字)字。
⑹好是正直:语出《诗·小雅·小明》,接近端正刚直之人。好,爱。女(rǔ):同“汝”,你。回:奸回,邪僻。“好是”的“好”字,“女”回去了,离得“子”字。
⑺海外有截:语出《诗·商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海外,四海之外,泛指边远之地。有截,犹“截截”,整齐划一的样子。隼(sǔn):一种猛禽,鹰类中最小者,飞速善袭。逝:飞。扬:飞。“有截”的“截”字在汉朝的碑文上作(隹乚)”,“隼”(同“隹”)飞去了,离得“乚”。“子”与“乚”字合成“孔”字。
⑻六翮(hé):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代鸟的两翼。将,一作“不”。奋:鸟张开翅膀,奋飞的意思。羽仪:即羽翼,比喻被人尊重,可作为表率。彰:文采美盛鲜明。“六翮”的“翮”字,去掉“羽”旁,离得“鬲”字。
⑼龙虵(shé)之蛰(zhé):语本《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虵,“蛇”的异体字。蛰,动物潜伏冬眠。俾(bǐ),使。也:之,代词。 “龙虵”的“虵”字,忘掉“也”,离得“虫”字。“鬲”字与“虫”字合成“融”字。
⑽玟(mín)璇(xuán):泛指美玉。玟,美石,一作“玖”。璇,同“琁”,美玉。曜(yào):光泽,光辉。韬:收敛,掩藏。“玟璇”的“玫”字,隐去“王”(读为“玉”),离得“文”字。因“文”是独体字,只离不合。
⑾放言:谓不冉谈世俗事务。语出《论语·微子》: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无誉”的“誉”(“誉”的繁体字)字,放掉“言”,离得“與”字。
⑿按辔(pèi):紧扣马缰绳,使马慢行或停止。安行:徐行,缓慢前进。谁谓路长:化用《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余将上下而求索”。“按”字“安行”余“扌”。“與”字与“扌”字合成“举”(“举”的繁体字)。
要像渔父那样折节易行,暂时潜藏起来,隐匿自己方直的个性。
要看时机来决定进退,时机来了仍然要出去实行自己的主张。
自己要像吕尚那样隐居生活,闭口不言。
我爱正直,你要做坏事我就要匡正。
六翮还不能奋飞,羽毛还不能用为仪表率。
要像龙蛇一样蛰伏潜藏,使我成为可以忘记的人。
要像美玉一样隐藏自己的光辉。
不求名利,不谈世务,深深隐藏起来。
我且按住缰绳让车马慢慢地前进吧,谁说路途太长呢?
注释
⑴离合:离合:即离合诗,杂诗的一种,离合字的偏旁以成文。
⑵渔父:语本《楚辞·渔父》,借指退世隐居之人。屈节:折节,降低身分相从,指改变本性去顺应世俗变易。水潜:在水乡潜藏。匿方:隐匿方直的个性。“渔父”的“渔”字,潜去“水(氵)”,离得“鱼”字。
⑶旹(shí):汉碑的“时”字。进止:进退。施张:比喻事物的盛衰、兴废。施,通“弛”,放松弓弦;张,拧紧弓弦。“峕”字的偏旁“出”远行了,离得“日”字。“鱼”与“日”合成“鲁”字。
⑷吕公:周初人,姜姓, 吕氏,名尚,字子牙,亦称姜太公。矶(jī):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岩石,一作“饥”。阖(hé)口:闭口不言,暗寓吕公与周文王言语相合之事。阖,通“合”。“吕公”的“吕”字,闭上一个“口”,离得“口”字。
⑸九域:指九州,泛指天下。 圣:古之王天下者;指帝王。无土不王:语本《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九域”的“域”字,没有了“土”,离得“或”字。“口”字和“或”字合“国”(“国”的繁体字)字。
⑹好是正直:语出《诗·小雅·小明》,接近端正刚直之人。好,爱。女(rǔ):同“汝”,你。回:奸回,邪僻。“好是”的“好”字,“女”回去了,离得“子”字。
⑺海外有截:语出《诗·商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海外,四海之外,泛指边远之地。有截,犹“截截”,整齐划一的样子。隼(sǔn):一种猛禽,鹰类中最小者,飞速善袭。逝:飞。扬:飞。“有截”的“截”字在汉朝的碑文上作(隹乚)”,“隼”(同“隹”)飞去了,离得“乚”。“子”与“乚”字合成“孔”字。
⑻六翮(hé):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代鸟的两翼。将,一作“不”。奋:鸟张开翅膀,奋飞的意思。羽仪:即羽翼,比喻被人尊重,可作为表率。彰:文采美盛鲜明。“六翮”的“翮”字,去掉“羽”旁,离得“鬲”字。
⑼龙虵(shé)之蛰(zhé):语本《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虵,“蛇”的异体字。蛰,动物潜伏冬眠。俾(bǐ),使。也:之,代词。 “龙虵”的“虵”字,忘掉“也”,离得“虫”字。“鬲”字与“虫”字合成“融”字。
⑽玟(mín)璇(xuán):泛指美玉。玟,美石,一作“玖”。璇,同“琁”,美玉。曜(yào):光泽,光辉。韬:收敛,掩藏。“玟璇”的“玫”字,隐去“王”(读为“玉”),离得“文”字。因“文”是独体字,只离不合。
⑾放言:谓不冉谈世俗事务。语出《论语·微子》: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无誉”的“誉”(“誉”的繁体字)字,放掉“言”,离得“與”字。
⑿按辔(pèi):紧扣马缰绳,使马慢行或停止。安行:徐行,缓慢前进。谁谓路长:化用《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余将上下而求索”。“按”字“安行”余“扌”。“與”字与“扌”字合成“举”(“举”的繁体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离合作郡姓名字诗》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创作的一首离合诗。该诗通过离合字的偏旁以成“鲁国,孔融,文举”来介绍自己,但该诗并非单纯文字游戏之类,而是通过离合诗这种形式抒发作者胸怀,寄予不慕虚名的超脱旷达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全诗二十二句,离合成“鲁国孔融文举”六字。表示孔融字文举,鲁国(国相当于郡)人。每四句为一单位,离合成一新字,六字本应二十四句,但因“文”是独体字,只离不合,故只二十二句。
具体离合情况,以前四句为例。第一句渔父屈节,看不出要离哪一个字。第二句水潜匿方,才暗示“渔”字的偏旁“水”潜藏了,离得“鱼”字。第三句与时进止,第四句出行施张,暗示“时”(汉碑作“旹”)字的偏旁“出”(近似)远行了,离得“日”字。“鱼”与“日”合成“鲁”。以下五字,照此类推。值得注意的是古今字体不同,今又繁体简化,加上诗人又持灵活态度,故今天离合,不免有些困难。
这种离合诗,类似于春秋时代的廋辞,战国时代的隐语,魏晋至今的谜语、灯谜,在文化娱乐活动中,颇能引人入胜。
“诗言志”(《尚书·尧典》),“发乎情”(《毛诗序》)。严羽《沧浪诗话》据以重申:“诗者,吟咏情性也。”此篇离合体既是篇幅不短的四言诗,其中又有“我”,自然表达了诗人的情志。《文心雕龙·谐隐》云:“古之为隐,理周要务”,意思是它的用意同国家大事结合得很紧。细绎这诗,确是如此。诗人虽“遁辞以隐意”,但由于“志在靖难”,仍然情见平辞。
从《后汉书》本传看,诗人初入仕途,即检举中官亲族,陈对罪恶,言无阿挠。后居九列,则对曹操书疏倨傲。时人脂习与融相善,每戒融刚直,责令改节,也没听从。此诗“与时进止”,“隐曜”、“韬光”,似乎不是出自诗人之手。但事物往往是复杂多变的。郗虑承望曹操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诗人要矢志不渝,就只能改变斗争策略和方法,以退为进,这即此诗的主旨。可以推测,此诗的创作时间,应在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即其免官三年以后。
开头四句,提纲挈领,宣示了今后的斗争策略。屈节即折节,他觉得应该折节易行,像渔父一样在水乡潜藏,隐匿方直个性。不是长往而不反,“与时进止”,时机一至,还得“出行施张”,大展“靖难”素志。《易·乾·文言》:“与时偕行”。又《艮·彖辞》“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两句秉承《周易》哲理,作为指导今后行动的纲领。“吕公”四句,用吕尚隐钓渭滨的典故来比况自己今后的潜隐不言。一“饥”一“钓”,写出了吕尚卖食棘荆、屠于朝歌、钓于渭滨、初时仅为劳动谋生的纯朴形象,及其闭口不言政治的原因。当然还有更大原因:“九域有圣,无土不王”,殷王朝君临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吕尚开初是不敢也不暇谋人之国的。以上八句是第一段。
“好是正直,女回予匡”,转而追溯自己斗争历程。“好是正直”是《诗经·小雅·小明》成句。好,爱。“女”,通“汝”。“回”,奸邪不正,包括了董卓、刘表、褒绍、袁术、曹操等军阀。《后汉书》本传云:“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及献帝都许,每朝会访对,融辄引正定议,公卿大夫皆隶名而已”,“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论建渐广”。正是这种正色立朝的高志直情,博得了史家范晔对他所做的“山有猛兽者,藜藿为之不采”的赞叹。他不只是让奸雄害怕而已,他还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措施。以下两句就此展开描述。“海外有截”见《诗经·商颂·长发》,其上句为“相土烈烈”,原是歌颂契的孙子相土的。相土在夏后之世,承契之业,入为王官之伯,威武烈烈,四海之外,截尔整齐,皆守其所职,不敢内侵外畔。诗人引此,亦以自励,表达了一匡天下的远大抱负。但空有抱负还不能济事,“隼逝鹰扬”,表现了诗人为实现抱负而要采取的行动和姿态。逝、扬同义,即鹰隼飞扬。《诗经·大雅·大明》“时维鹰扬’,描写将帅勇武,如苍鹰搏击,勇猛迅速。《左传》引臧文仲教子事君的话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诗人在《荐祢衡表》中说:“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这些都是这诗句的注脚。
以上四句写的是诗人的黄金时代。感情炽烈,令人神往。以下写反曹斗争的失败、原因及退却。“六翮不奋”,当是暗喻祢衡被逐、董承等被诛、及诗人自己被黜等一系列曹操排斥、屠戮反对派的事件。班固《拟连珠》:“臣闻鸾凤养六翮以凌云,帝王乘英雄以济民。《易》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六翮”、“羽仪”均喻辅佐王朝的英雄、表率。六翮不能奋飞,正是诸人被逐、被诛、被黜的形象描写。祢衡《鹦鹉赋》:“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清人何焯评这赋说:“全是寄托,分明为才人写照。正平(祢衡)豪气不免有樊笼之感,读之为之慨然。”然则这诗句还暗喻献帝和自己均由此而有樊笼之感和俯仰由人之痛。班固所引《易》,是《渐》上九爻辞。意思是鸿鸟渐进,至于高顶,进处高洁,其羽乃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这诗句说“羽仪未彰”,则说明渐进还没至高位,羽毛还不可用为仪表,暗喻时机还不成熟,力量还不雄厚。董承等人轻举妄动,结果招致失败,引来杀身之祸。血的现实既然如此,诗人便转入退却。
以下几句,详说“退却”,回应到开头。“龙蛇之蛰”见《易·乾·文言》:“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求伸、存身,互文见义。诗人引此成句,意在不是消极存身,而应积极求伸,待时而动。“俾也可忘”见《诗经·邶风·日月》。也,之,代词。要麻痹对手,使自己成为可忘之人,不加戒备。“玟璇隐曜”以下五句都承上蛰伏铺开描写。“放言”有二解。《论语·微子》“隐居放言”,包咸注曰:“放,置也,不复言世务也。”《易·坤·文言》:“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括囊,闭束袋口,后因以比喻闭口不言。可见这两句不求名利,不言世务,亦非消极存身,而在谨慎进取。
“按辔安行”,压住缰绳,使车马安闲徐进。这一句似乎是承上“放言深藏”,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然而下面“谁谓路长”,一句兜转,锋芒毕露。它与《论语·泰伯》“任重而道远”、《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反,是一种真理在手,胸有成竹,稳操胜算的乐观信念,这也再现了诗人在青州被围,“流矢雨集,戈矛内接”的危急情况下,“隐几读书,谈笑自若”,从容镇定的可爱形象。这首诗的确是诗人免官后的行事准则。孔融在免官后年余,又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宾客日盈其门,融常叹曰:“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他确实做到了没有失言。后来路粹枉状杀他,只好算老帐,抓他二十年前在北海说的和十年前与祢衡说的所谓“大逆不道”的话,而这些话尽是路粹和曹操的夫子自道,曾教鲁迅发笑过的。人为刀俎,己为鱼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曹操们太卑鄙了。所以苏轼作《孔北海赞》曰:“文举在天,虽亡不死。我宗若人,尚友千祀。视公如龙,视操如鬼。”(《东坡集》卷二十)
这首诗的艺术特征,也有值得一谈的地方。首先,此篇是政治抒情诗,却用离合体来表达,一身二任,难度很大;若无高超笔力,难免顾此失彼,无异作茧自缚,旱海行舟。但在言出祸随的黑暗时代,不是回互其辞使人昏迷的离合体,又难以表达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人匠心独运,因难见巧,居然写得珠联壁合,两全其美,凑泊无迹,浑然天成。正如《文心雕龙·风骨》引刘桢语说的:“孔氏卓卓,信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
其次,使事用典,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但堆垛故实,翻腾旧句,则又如眼着金屑,不能卒读。而这首别有寄托的离合体则不然,它借重经史成句以售其巧,典故越习见,越多,表达效果反而越好。诗人因利乘便,正好“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若有意,若无意;若连贯,若不连贯。久经咀嚼,义蕴深远。加上“四言文约意广”(钟蝾《诗品序》),一字又可虚涵数意,故能广包众理,耐人寻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好调动欣赏者的再创造。
具体离合情况,以前四句为例。第一句渔父屈节,看不出要离哪一个字。第二句水潜匿方,才暗示“渔”字的偏旁“水”潜藏了,离得“鱼”字。第三句与时进止,第四句出行施张,暗示“时”(汉碑作“旹”)字的偏旁“出”(近似)远行了,离得“日”字。“鱼”与“日”合成“鲁”。以下五字,照此类推。值得注意的是古今字体不同,今又繁体简化,加上诗人又持灵活态度,故今天离合,不免有些困难。
这种离合诗,类似于春秋时代的廋辞,战国时代的隐语,魏晋至今的谜语、灯谜,在文化娱乐活动中,颇能引人入胜。
“诗言志”(《尚书·尧典》),“发乎情”(《毛诗序》)。严羽《沧浪诗话》据以重申:“诗者,吟咏情性也。”此篇离合体既是篇幅不短的四言诗,其中又有“我”,自然表达了诗人的情志。《文心雕龙·谐隐》云:“古之为隐,理周要务”,意思是它的用意同国家大事结合得很紧。细绎这诗,确是如此。诗人虽“遁辞以隐意”,但由于“志在靖难”,仍然情见平辞。
从《后汉书》本传看,诗人初入仕途,即检举中官亲族,陈对罪恶,言无阿挠。后居九列,则对曹操书疏倨傲。时人脂习与融相善,每戒融刚直,责令改节,也没听从。此诗“与时进止”,“隐曜”、“韬光”,似乎不是出自诗人之手。但事物往往是复杂多变的。郗虑承望曹操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诗人要矢志不渝,就只能改变斗争策略和方法,以退为进,这即此诗的主旨。可以推测,此诗的创作时间,应在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即其免官三年以后。
开头四句,提纲挈领,宣示了今后的斗争策略。屈节即折节,他觉得应该折节易行,像渔父一样在水乡潜藏,隐匿方直个性。不是长往而不反,“与时进止”,时机一至,还得“出行施张”,大展“靖难”素志。《易·乾·文言》:“与时偕行”。又《艮·彖辞》“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两句秉承《周易》哲理,作为指导今后行动的纲领。“吕公”四句,用吕尚隐钓渭滨的典故来比况自己今后的潜隐不言。一“饥”一“钓”,写出了吕尚卖食棘荆、屠于朝歌、钓于渭滨、初时仅为劳动谋生的纯朴形象,及其闭口不言政治的原因。当然还有更大原因:“九域有圣,无土不王”,殷王朝君临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吕尚开初是不敢也不暇谋人之国的。以上八句是第一段。
“好是正直,女回予匡”,转而追溯自己斗争历程。“好是正直”是《诗经·小雅·小明》成句。好,爱。“女”,通“汝”。“回”,奸邪不正,包括了董卓、刘表、褒绍、袁术、曹操等军阀。《后汉书》本传云:“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及献帝都许,每朝会访对,融辄引正定议,公卿大夫皆隶名而已”,“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论建渐广”。正是这种正色立朝的高志直情,博得了史家范晔对他所做的“山有猛兽者,藜藿为之不采”的赞叹。他不只是让奸雄害怕而已,他还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措施。以下两句就此展开描述。“海外有截”见《诗经·商颂·长发》,其上句为“相土烈烈”,原是歌颂契的孙子相土的。相土在夏后之世,承契之业,入为王官之伯,威武烈烈,四海之外,截尔整齐,皆守其所职,不敢内侵外畔。诗人引此,亦以自励,表达了一匡天下的远大抱负。但空有抱负还不能济事,“隼逝鹰扬”,表现了诗人为实现抱负而要采取的行动和姿态。逝、扬同义,即鹰隼飞扬。《诗经·大雅·大明》“时维鹰扬’,描写将帅勇武,如苍鹰搏击,勇猛迅速。《左传》引臧文仲教子事君的话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诗人在《荐祢衡表》中说:“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这些都是这诗句的注脚。
以上四句写的是诗人的黄金时代。感情炽烈,令人神往。以下写反曹斗争的失败、原因及退却。“六翮不奋”,当是暗喻祢衡被逐、董承等被诛、及诗人自己被黜等一系列曹操排斥、屠戮反对派的事件。班固《拟连珠》:“臣闻鸾凤养六翮以凌云,帝王乘英雄以济民。《易》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六翮”、“羽仪”均喻辅佐王朝的英雄、表率。六翮不能奋飞,正是诸人被逐、被诛、被黜的形象描写。祢衡《鹦鹉赋》:“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清人何焯评这赋说:“全是寄托,分明为才人写照。正平(祢衡)豪气不免有樊笼之感,读之为之慨然。”然则这诗句还暗喻献帝和自己均由此而有樊笼之感和俯仰由人之痛。班固所引《易》,是《渐》上九爻辞。意思是鸿鸟渐进,至于高顶,进处高洁,其羽乃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这诗句说“羽仪未彰”,则说明渐进还没至高位,羽毛还不可用为仪表,暗喻时机还不成熟,力量还不雄厚。董承等人轻举妄动,结果招致失败,引来杀身之祸。血的现实既然如此,诗人便转入退却。
以下几句,详说“退却”,回应到开头。“龙蛇之蛰”见《易·乾·文言》:“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求伸、存身,互文见义。诗人引此成句,意在不是消极存身,而应积极求伸,待时而动。“俾也可忘”见《诗经·邶风·日月》。也,之,代词。要麻痹对手,使自己成为可忘之人,不加戒备。“玟璇隐曜”以下五句都承上蛰伏铺开描写。“放言”有二解。《论语·微子》“隐居放言”,包咸注曰:“放,置也,不复言世务也。”《易·坤·文言》:“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括囊,闭束袋口,后因以比喻闭口不言。可见这两句不求名利,不言世务,亦非消极存身,而在谨慎进取。
“按辔安行”,压住缰绳,使车马安闲徐进。这一句似乎是承上“放言深藏”,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然而下面“谁谓路长”,一句兜转,锋芒毕露。它与《论语·泰伯》“任重而道远”、《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反,是一种真理在手,胸有成竹,稳操胜算的乐观信念,这也再现了诗人在青州被围,“流矢雨集,戈矛内接”的危急情况下,“隐几读书,谈笑自若”,从容镇定的可爱形象。这首诗的确是诗人免官后的行事准则。孔融在免官后年余,又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宾客日盈其门,融常叹曰:“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他确实做到了没有失言。后来路粹枉状杀他,只好算老帐,抓他二十年前在北海说的和十年前与祢衡说的所谓“大逆不道”的话,而这些话尽是路粹和曹操的夫子自道,曾教鲁迅发笑过的。人为刀俎,己为鱼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曹操们太卑鄙了。所以苏轼作《孔北海赞》曰:“文举在天,虽亡不死。我宗若人,尚友千祀。视公如龙,视操如鬼。”(《东坡集》卷二十)
这首诗的艺术特征,也有值得一谈的地方。首先,此篇是政治抒情诗,却用离合体来表达,一身二任,难度很大;若无高超笔力,难免顾此失彼,无异作茧自缚,旱海行舟。但在言出祸随的黑暗时代,不是回互其辞使人昏迷的离合体,又难以表达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人匠心独运,因难见巧,居然写得珠联壁合,两全其美,凑泊无迹,浑然天成。正如《文心雕龙·风骨》引刘桢语说的:“孔氏卓卓,信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
其次,使事用典,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但堆垛故实,翻腾旧句,则又如眼着金屑,不能卒读。而这首别有寄托的离合体则不然,它借重经史成句以售其巧,典故越习见,越多,表达效果反而越好。诗人因利乘便,正好“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若有意,若无意;若连贯,若不连贯。久经咀嚼,义蕴深远。加上“四言文约意广”(钟蝾《诗品序》),一字又可虚涵数意,故能广包众理,耐人寻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好调动欣赏者的再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六言诗三首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布莫违。百姓惨惨心悲。...
- 3
-
临终诗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 2
-
诗
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
- 1
-
书孔融传
戏拨虎须求不啮,何如缩手神中归。虚云坐上客常满,许下惟闻哭习脂。...
- 2
-
孔融
客满尊中酒不空,眼高四海眇奸雄。才疏意广终无就,已兆清虚西晋风。...
- 0
-
孔融让梨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 811
-
杂诗二首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孤坟在西北,常念君 ...
- 5
-
论盛孝章书
《论盛孝章书》写于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是孔融任少府时向曹操推荐盛孝章的一封信。...
- 4
-
荐祢衡表
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世宗继统,将弘祖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昃,维岳降神,异人 ...
- 174
-
报曹公书
猥惠书教,告所不逮。 融与鸿豫州里比郡,知之最早。虽尝陈其功美,欲以厚于见私,信于为国,不求其覆过掩恶,有罪望不坐也。前者黜 ...
- 557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