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晨登衡岳祝融峰

谭嗣同 〔清代〕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置身于祝融峰顶,一点也感觉不到它的高,环视四周,竟然看不到任何一座峰峦。
在高入云霄的绝顶之上,只有白云飘过。浮云动荡在自己心胸之前,顿觉胸臆开张。
大地沉入云海之中,星星也隐没在云雾中。初出的太阳就像刚刚冶炼过的火球,霎时光焰万丈,染红了天际。
从高峰俯瞰,八百里洞庭湖小得像半勺子的水。深秋时节的朝阳映在湖面,波光闪耀,如龙起舞。
注释
衡岳:即南岳衡山,在湖南省境内。
祝融峰:衡山有七十二峰,祝融峰是五大峰之一,也是衡山最高峰,海拔1290米。
殊不觉:一点也感觉不到。殊不,一点也不。
乃:竟然。
四顾:环视四周。
度:飘过。
荡胸:指浮云动荡在自己心胸之前。化用唐杜甫《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地沉:指天亮。
没(mò):隐没。
天跃:天豁然亮了。
熔:形容太阳升起时如金属熔化一般。
半勺:指远望中的洞庭湖如半勺水。
秋寒:深秋时节。
起龙:指朝阳的光辉映在湖面,波光闪耀,如龙起舞。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谭嗣同幼年丧母,十一岁开始随父赴任,曾几次往来于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江西、江苏等地,“合数都八万余里,引而长之,堪绕地球一周”(《三十自纪》)。诗人所见,深感“风景不殊,山河顿开,城都犹是,人民缓非”。光绪十七年(1891)秋天,年仅二十六岁的谭嗣同自安徽“归湖南,抵长沙,游衡岳”,在晨光曦微中登上祝融峰,“升峻远览以写忧,浮深纵涉以骋志”,写下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祝融峰是南岳衡山的主峰,七十二峰之最高者。峰巅有上封寺,寺东有望日台,乃观赏日出美景的绝佳之地。本首诗描绘了作者登衡山祝融峰所见的景象。首先,倾力展示祝融峰高峻雄伟之姿;接着,抒发登顶之际黑夜消逝、晨曦初露的美景。最后,笔触落于山巅,远眺洞庭湖,湖面犹如半勺水,细腻而神奇。整首诗气势磅礴,洋溢着豪迈之情,折射出作者胸襟开阔、奋发向上的情怀,以及跃跃欲试、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诗中对祝融峰的描写则充满着生动的典故,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宛如信手拈来,真实自然。
  诗的起调就不同凡响,气势开阔。因置身于最高的祝融峰上,众山尽在脚下,故云“四顾乃无峰”。“殊不觉”三字说明自己虽身登峰巅,却如履平地,意犹未尽。“四顾乃无峰”是实写,但也不乏夸张的成分,意在表现作者博大的胸襟与凌霄之志,写景中已有人在。首联两句扣住“晨登祝融峰”的题意,交代了作者的行踪,一个意气风发、凭凌山河的青年形象已跃然可见。颔联两句作为首联的补充,极言祝融峰的高峻与雄伟。众峰不可见,唯有浮动的白云时而飘过,令人胸臆顿开。“荡胸”二字则借用了杜甫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以山中云雾的展露和飘动,喻示可荡涤人的胸襟。由此可见,诗人怀揣着壮怀激烈、意气高迈的精神境界,表达出浩然之气,豁达洒脱之意。
  颈联两句绘就黑夜凋零、朝阳冉冉升起的壮美景象。描述日出的诗作纷繁,但真正珍贵的在于能从宏大的视角以简洁生动的笔法描绘光明降临人间的霎那辉煌。首句折射太阳未显,大地沉浸于深沉黑暗中,众星亦隐匿无踪,昭示着黎明的前夜。次句则绘述天边绽放红霞,太阳犹如炼制而出的火球,刹那间光辉万丈,燃亮了天际。此处对比天地之间,气象恢宏,蕴含着惊人心魄的力量。先描绘大地的宁静与黑暗,再描绘天空的红霞与初阳,对比之中唤起人们对光明的热爱,也展示了作者内心对光明的渴望。
  尾联两句描述登上山巅远眺洞庭湖,祝融峰高耸云端,俯瞰人间繁华,即便八百里的洞庭湖也变得渺小如半勺水。此刻,祝融峰的高峻将自己带入超凡脱俗的境地。结句以洞庭湖为引,联想秋天水位下降,湖中的蛟龙无处栖身,必将扬翅高飞。这两句收束气势雄俊,超然脱俗,展现出非凡的气度。
  全诗由登山写到观日出,再由远眺想到蛰龙欲起,舒展自如,一气直下,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而浑然一体。其中不仅写出河山壮丽,也有丰富的寓意。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叠起丛生的时期,民族的危难激起了进步知识分子图谋改革的决心。作者看到了古老中国已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然而光明终将战胜黑暗。诗中“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二句不仅是眼前景象的纪实,还是当时形势的写照。诗的末句忽从记游写景宕开,发出蛟龙欲起的浩叹,抒发了自己跃跃欲试、奋起变革、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豪情壮怀已预示了作者后来积极参加维新变法,并以生命殉其理想的伟大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谭嗣同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
您可能感兴趣...
  • 有感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0
  •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
  • 谭嗣同传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父继洵,官湖北巡抚。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备 ...

    922
  • 望海潮·自题小影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0
  • 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临终语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8
  •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

    1
  • 崆峒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584
  • 邠州

    棠梨树下鸟呼风,桃李蹊边白复红。一百里间春似海,孤城掩映万花中。...

    59
  • 儿缆船并叙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60
  • 出潼关渡河

    平原莽千里,到此忽嵯峨。关险山争势,途危石坠窝。崤函罗半壁,秦晋界长河。为趁斜阳渡,高吟击楫歌。...

    13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