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
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
幸亏还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注释
馆中诸公:即史馆中一同修史的宋濂、王祎、朱右等十六人。馆:指翰林院国史编修馆。
新烟,古时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烟。禁垣(yuán):皇宫的围墙。
杏酪(lào):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白下:南京的别称。
卞(biàn)侯:卞侯即晋朝的卞壶。他曾任尚书令,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
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此指修史。
京华:即京都。
“清明无客不思家”,既曰“无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不过,全诗直接抒写思家之情语,仅此一句,其余则着力描写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谓色彩缤纷,明丽如画,甚至有画所难到者。但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从而消释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见景生情,反而更衬托、引发了他的思乡情。
官墙外的垂柳,丝丝弄碧,新烟萦绕;人家所精心制作的杏酪,散发出阵阵的芳香。这风光节物无不在告诉作者清明节的到来,自然也会唤起他往岁在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的种种回忆。这一来,客居青山环绕的京师金陵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乡来了。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五、六两句,意更深曲复杂。迷芳草,芳草萋萋,一片凄迷,化用《楚辞·招胞士》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婆婆。”已寓有思归之意。而作者偏又以芳草与卞侯墓并置,以落花与莫愁女映照,似更富有富贵难久恃,盛时难长留的感慨。
作者来京前曾写道:“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被诏将赴京师御别亲友》)于《赴京道中逢还乡友》诗中又曾写道:“我去君却归,相逢立途次。欲寄故乡言,先询上京事。”对自己来京任职内心显然已有矛盾和疑虑。加之写罢此诗后仅四个月,朱元璋召见作者,面授户部侍郎,他却固辞不受,遂被放还。因而,在他的思家之情中交织有上述的感慨,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正是因此,他才写出了末尾两句的强自宽慰之词:幸而有几位同院的故友,可与沽酒共饮,一醉京华。其意正是针对暗含于上述节物风光描写中的寡欢、不幸心情而言,而“醉京华”之“醉”,也是为了谴闷宽怀而醉,而非缘欢快而取醉。
-
游天平山记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 ...
- 966
-
墨翁传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 ...
- 696
-
将进酒
君不见陈孟公,一生爱酒称豪雄。君不见扬子云,三世执戟徒工文。得失如今两何有,劝君相逢且相寿。试看六印尽垂腰,何似一卮长在手。莫惜黄金醉青春,几人不饮身亦贫。酒中有趣世不识,但好富贵亡其真。便须吐车茵,莫畏丞相嗔。桃花满溪口,笑杀醒游人。丝绳玉缸酿初熟,摇荡春光若波绿。前无御史可尽欢,倒著锦袍舞?鹆。爱妾已去曲池平,此时欲饮焉能倾 ...
- 2
-
黄氏延绿轩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 2
-
静者居记
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予记之,久辞而未获。 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客顾 ...
- 398
-
初夏江村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 0
-
青丘子歌
这是一篇诗体自传。多数研究者认为,此诗作于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或二十年(1360);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辞官归田之后。...
- 1
-
孤雁
《孤雁》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即突出了雁之“孤”,颔联借用大雁传书的典故接前两句诗意,表现孤飞大雁难成行以及内心的恐惧,增加孤雁的不幸,颈联则将上述雁之“孤”,推到了极至,尾联则通过大雁宁愿忍受寒冷夜宿芦苇丛中也不愿与凫鹭为伍,高傲自现,让人同情之余不免又有几分敬意。全诗紧紧抓住一个“孤”字,鲜言“孤......
- 21
-
猛虎行
阴风吹林乌鹊悲,猛虎欲出人先知。目光炯炯当路坐,将军一见弧矢堕。几家插棘高作门,未到日没收猪豚。猛虎虽猛犹可喜,横行只在深山里。...
- 1
-
秋柳
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
- 5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