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鄂渚晚眺

陈孚 〔元代〕
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
橹声摇月归巫峡,灯影随潮过汉阳。
庾令有尘污简册,祢生无土盖文章。
阑干只有当年柳,留与行人记武昌。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到了深秋,黄鹤楼前树木都变得深黄。空中无云,青天显得更宽阔,大雁高飞时也感到迷茫。
溯江流而上的船,在月光下摇橹,目标是巫峡方向。渡江的船,晚眺时,船上已有灯影,随着波浪起伏,横渡到武昌对岸的汉阳去。
庾亮有些微小的政绩记在历史上。祢生恃才傲物,终至死无葬身之地。
武昌大部历史陈迹,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得无影无踪,只有随风飘摆的柳树,犹呈昔日之姿,能够逼使行人忆起往事。
注释
①鄂渚:武昌江岸。渚,原意是水中小洲。这里是指江岸沙州。
②黄鹤楼:在武昌蛇山上,下临长江。
③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与湖北交界处。
④庾令:庾亮,东晋鄢陵人。他曾代陶侃镇守武昌,力图恢复中原(东晋是偏安江南的),未成而死。这句是说他有些微小的攻绩记在历史上。
⑤祢(mí)生:祢衡,东汉末年人,为人刚傲,曾当众辱骂曹操,操怒其狂,送与刘表。刘表又因其侮慢不能容,送与黄袒。黄祖性急,把祢衡杀了。这句说祢生恃才傲物,终至死无葬身之地。文章,这里代指祢衡躯体。
⑥阑干:纵横。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陈孚至元中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摄礼部郎中,二十九年(1292年)随梁曾出使安南,翌年使还。这首诗可能作于此次出使途经武昌之时,诗人登上鄂渚俯视黄鹤楼前树木,仰观天上白云,但见木叶已黄,白云飞尽,南归雁群已去得模糊不清,诗人时年五十三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首联联写登渚上下俯仰,天地无限空阔,黄叶、蓝天与想象中之白云,呈现出一幅色彩绚烂的画面,即目所睹,紧扣诗题“眺”意。
颔联仍写眺望所见,但时间已较首联有所推进,地点亦由岸上移至江中。如果说,首联之景还为骋目所及,那么此联写月上灯明之时,江上航船已隐没于夜幕之中。“橹声”为耳所闻,为目所见者惟船上“灯影”而已。这里,诗运笔措词极有分寸。耳所闻,写其近;目所见,写其远。鄂渚四围大江,溯江西去巫峡之船经临其侧,故桨声隐约可闻,而由江上汉阳之船则距鄂渚较远(卢纶《晚次鄂州》:“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故只有船上灯火依稀可辨。这两句诗,明显从范成大《鄂州南楼》“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化出,但意境已全然不同。此联点出诗题“晚”意。
前二联以极精练笔触概括了陆地水上之景,颈联紧接转入怀古。出句写东晋庾亮之事。亮为晋成帝之舅,平苏峻、郭默之乱,迁都督江、荆等六州诸军事,镇武昌,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庾后至登楼,“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亦见《晋书·庾亮传》)。后世引此为佳话。故李白诗有“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之句。但庾亮跋扈贪婪之性,亦多引起后人非议。据《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为成帝相,委任诸将赵胤等,多不奉法,大臣患之。亮欲起兵废导,导意不能平。尝遇西风起,导举扇自障,徐曰:“元规尘污人。”元规是亮字。王导用尘污比喻庾亮诬枉好人。简册,这里指史册。此句谓庾亮诬人事见诸史册。对句,写三国祢衡之事。衡字正平,少有才辩,性刚傲物。曹操召为鼓史,因忤操,辗转遣送江夏太守黄祖。一日,黄祖长子射于武昌城西江洲中大会宾客,有献鹦鹉者,衡即席作《鹦鹉赋》,洲因以名。赋借物咏怀,表现才智之士乱世不幸的遭遇,骈词俪句,文彩焕发,因以传名。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云:“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极赞其才华盖世。祢衡后被黄祖所杀,即埋葬洲上。但此洲明季逐渐沉没,现在汉阳的鹦鹉洲为清代淤成,离原洲较远。大概在元代,祢衡墓葬即已荡然无存,所以诗说:“无土盖文章。”这两句诗,叙写两个与鄂渚有关的历史人物,一贵一贱。贵者竟以不轨之行玷污青史,而贱者虽文章命世,死后却一杯黄土未留。诗显然寄托着作者的牢骚。当时元朝廷臣高位尽被狂悖贪婪、昏聩无能的蒙古人、色目人把持,汉人(尤其南人)有才者亦不得进用。陈孚天才过人,刚直任气,为官体恤民隐,不畏权势,但终以南人,不得尽展其才。
尾联以柳树作为历史见证,寄托作者的感伤情怀,武昌大部历史陈迹,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得无影无踪,庾亮尘污人之事,已成过去,祢衡墓亦湮灭元存。只有随风飘摆的柳树,犹呈昔日之姿,能够逼使行人忆起往事。阑干,横斜貌,这里用以形容柳枝摇晃交错之状,武昌一带多杨柳,形成当地颇具特色的景观,历代诗家吟咏每及之。如李白《早春寄王汉阳》诗:“昨夜东风入武昌,陌头杨柳黄金色。”即是。行人,是作者自指,亦兼及一切远行之人。历史上行人与柳结下不解之缘,启程要折柳相送,客居亦每每见柳伤心,柳是征夫游子最敏感物之一,故作者举以抒怀。此处作者之情,大体与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两句同调。
诗中描绘了诗人观眺所见,感物念旧,咏史抒情,发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鸣。
展开阅读全文 ∨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您可能感兴趣...
  • 真定怀古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烟平。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0
  • 烟寺晚钟

    山深不见寺,藤阴锁修竹。忽闻疏钟声,白云满空谷。老僧汲水归,松露堕衣绿。钟残寺门掩,山鸟自争宿。...

    0
  • 江天暮雪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2
  • 咏永州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说里数千家。澄江绕郭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

    1
  • 博浪沙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

    4
  • 金山寺

    《金山寺》是元代诗人陈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描写金山寺的高巍,视野广阔;颔联写金山寺气势之雄壮;颈联转向寺内,写出了神话的虚缈色彩;尾联写中泠泉。此诗全篇整丽,首尾匀和,足以与苏轼《游金山寺》争胜。...

    82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