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结为夫妻却因长久分离难以相聚。伤心的泪水足以汇成那隔离牛郎织女的银河。十年九别,妻子长久独居,闺房犹如牢房。时光流逝,她的青春也被迅速无情地吞噬,而这正是因为自己外出奔波。
蚕丝绵绵不断,雁行比翼并肩,蛩鸣缠绵哀怨。本应让她过上无忧无虑、丰衣足食的生活,也未曾办到。妻子已为我生了两个孩子,平时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身体已十分消瘦。谁又能知道,今夜我们身在千里之外,各自面对孤灯。
注释
共命鸟:佛经中所载雪山神鸟名,又译作命命鸟、生生鸟。
梁鸿: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娶同县孟光为妻,鱼水相得,每逢进膳,孟光必“举案齐眉”,后世遂奉二人为夫妻关系和谐的典范。
秋蛩(qióng):指蟋蟀。
下片是作者内疚的继续与发展。与上片“新妇”相呼应的是“几见”两句。照常理,让自己的妻子“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是一位丈夫(特别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丈夫)所应尽的职责,事实却不然。全篇仅有的一处欢乐情景,其实却是沉痛的衬托,冠以“几见”一语,沉重的内疚立即凸显,妻子的长期委屈凄苦亦不言自明。蚕丝绵绵不断,雁行比翼并肩,蛩鸣缠绵哀怨,这些似乎都是与夫妻双方有关的描写,但只要稍加思考,即可知是侧重于女方的,因为男子尚有事业的追求,女子只能以思念填补空虚,以幻想麻痹自己,最终陷入愁病之中。作者对妻子的“消瘦”只能“问道”,念及梁鸿,更加内疚不已。“谁知千里夜,各对一灯红”的别离思念愁苦画面,正是“共命”、“可怜”的真实写照,虽似信手白描,却是力透纸背之结。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
- 350
-
水调歌头·长镵白木柄
长镵白木柄,斸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 4
-
水调歌头·百年复几许
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
- 2
-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渊明谩爱重九,胸次正崔嵬。酒亦关人何事,政自不能不尔,谁遣白衣来。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为公饮,须一日, ...
- 77
-
水调歌头·疏帘卷春晓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罗帷卷,明月入, ...
- 574
-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 868
-
水调歌头·史馆夜直
《水调歌头·史馆夜直》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用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 “杯,汝来前”的散文笔法,借形与神的对话,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压抑和愤懑,表达了诗人欲回归田园却又不能潇洒而去的矛盾心情。全词用典自然,不露痕迹。...
- 749
-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借玉华诗老闲适隐逸生活,抒写了词人向往大自然,羡慕隐士生活的心愿。全词明快飘逸,表现了词人一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而产生的旷达欢快的心情。...
- 4
-
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
《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写饮酒佯狂,不拘礼法;下阕写狂饮任性的原因:官小位卑,穷困潦倒,心情沉闷无以发泄,只有与故旧饮酒消愁,表现了诗人出入史馆时的心情。全词清新疏快,意味深长。...
- 163
-
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
此词写登楼以望西湖胜景。上片写楼周围最有特色的自然风光,或湖光,或山色,简练明快;下片写人的活动:或是楼中人下朝后的闲散,或是楼外人傍晚时的雅致,相映成趣。结拍以尘世来作对照,意在更鲜明地突出望湖楼主人的超脱。词人从楼上远眺湖水青山,境界开阔,气象万千,大笔浓墨,尽情濡染。这首词以其豪放词风而在梦窗集中独具一格并得以永恒。...
- 844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