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访隐者

郭祥正 〔宋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向上走,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
去拜访的隐者喝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注释
径:小路。
崖:山崖。
苍:深青色。
坞:山坳。
抱:环绕,围绕。
山翁:指诗题中诗人所访的隐者。
酒熟:酒酿制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小诗,前两句写“访”。诗说一条小路,沿着山崖,靠着青翠的山壁,直通向山的深处,山中寒云缭绕着山泉危石。诗极力铺写了隐者所居之地的环境,通过这幽深静阒的环境,突出隐居在这里的人的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襟怀,未写人而人已呼之欲出。第一句的诗眼“踏”字下得很切,呼应诗题“访”字,使山景是作为诗人在来访途中所见,山路与山坳的两组景色也分出了先后层次,益显得山高幽深。如改成“近”、“贴”等类词,便成了单纯写景,跌入下乘。第二句的“抱”字,形象地刻绘出泉水蜿蜒、山石清秀、云气缭绕的景况,很见锤炼之工。
  三、四句写隐者喝着自酿的酒,颓然醉倒,足不出户,门外落红满地,无人洒扫。这两句不直说隐者之高,只是通过他疏懒闲适、脱略形骸的生活,表现他与世无争、万事不关心的淡泊情怀,与宋邵雍《安乐窝》绝句中的后两句“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极为相近。诗即事达情,与上两句的景物描写合成一个整体,由此表达自己对隐者的崇敬。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出仕与归隐是一对矛盾。由于自身的抱负与向往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便促使诗人们转而赞美自然,赞美返回自然的隐士。自从陶渊明热衷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的生活以来,不少诗人讴歌无忧无虑、沉湎自然的生活,要“独无外物牵,道此幽居情”(韦应物《幽居》)。发展到最后,把疲倦于现实生活的观念进一步变化成疲倦于一切,连日常的应酬、洒扫,朋友间的来往也不放在心上,以门外青苔、落花不扫、人迹不到为高,如贾岛诗所述“自从居此地,少有事相关。积雨荒邻圃,秋池照远山。砚中枯叶落,枕上断云闲”,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郭祥正这首诗的三、四句,赞赏隐士闭门饮酒,门无人迹,落花狼藉,也是这种思想的延伸,可视作中国写隐士的诗的共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
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您可能感兴趣...
  • 访隐者

    不作王门梦,来敲隐者关。童先孤鹤化,云伴一身闲。碍笋新移路,低墙为看山。几回松下去,锄得茯苓还。...

    0
  • 访隐者

    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旧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1
  • 田家四时·其三

    开塍放馀水,经霜谷将实。更黎原上畴,坎麦亦云毕。老叟呼儿童,敲林收橡栗。乃知田家勤,卒岁无闲日。...

    818
  • 田家四时·其四

    田事今云休,官输亦已足。刈禾既盈囷,采薪又盈屋。牛羊各蕃衍,御冬多旨蓄。何以介眉寿,瓮中酒新熟。...

    927
  •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舞罢青娥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3
  • 金山行

    金山杳在沧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宫。乾坤扶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悬西东。我泛灵槎出尘世,搜索异境窥神功。一朝登临重叹息,四时想像何其雄。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蓬莱久闻未曾往,壮观绝致遥应同。潮生潮落夜还晓,物与数会谁能穷?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3
  • 徐州黄楼歌寄苏子瞻

    君不见彭门之黄楼,楼角突兀凌山丘。云生雾暗失柱础,日升月落当帘钩。黄河西来骇奔流,顷刻十丈平城头。浑涛舂撞怒鲸跃,危堞仅若杯盂浮。 ...

    406
  • 田家四时·其二

    麻麦闻熟刈,蚕成缲莫迟。更看田中禾,莨莠时去之。幸此赤日长,农事岂敢违。愿言一岁稔,不受三冬饥。...

    414
  • 田家四时·其一

    田田时雨足,鞭牛务深耕。选种随土宜,播掷糯与粳。条桑去蠹枝,柔柔待春荣。春事不可缓,春鸟亦已鸣。...

    366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