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杨柳枝

和凝 〔五代〕
其一:
软碧摇烟似送人,映花时把翠眉颦。
青青自是风流主,漫飐金丝待洛神。
其二:
瑟瑟罗裙金缕腰,黛眉偎破未重描。
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尽放娇。
其三:
鹊桥初就咽银河,今夜仙郎自性和。
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姮娥。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其一):
柔软碧色的枝条,摇荡着的白色烟雾,好像在送别行人。柳树映照着花丛,不时地摆动枝条,好像皱眉一般。
杨柳风流可爱,就像当年的张绪,扭动着妖娆的金丝细腰,等待着洛神的到来。
注释(其一):
软碧:柔软碧绿。
风流主:指张绪。张绪(422-489年):字思曼,吴郡吴县(今苏州)人。南朝齐官吏。《南史·张绪传》载:南朝齐武帝曾称赞太昌灵和殿的柳说:“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
译文(其二):
罗裙碧绿闪闪,金丝的绣带束着纤纤细腰。缠绵的偎依弄残了眉上黛色,还未来得及重描。
喝醉了的情郎又吻破了脸上贴花,撒娇的她拽住情郎不依不饶。
注释(其二):
瑟瑟:碧绿闪光的样子。
偎破:由于紧贴、拥抱而将所画黛眉擦损。
花子:古时妇女面部的一种妆饰物。
仙郎:唐代称尚书省各部郎中、员外郎为“仙郎”。此处是爱称。
放娇:撒娇。
译文(其三):
鹊桥刚刚搭成,二人就在银河上抱头痛哭。但今夜相会的不是牛郎,而是我这个姓和的仙郎。
若不是昔日登科及第,哪有今日月下寻艳之乐?
注释(其三):
雀桥:即“鹊桥”。
初就:刚刚搭成。
咽:哭泣,哽咽。
自姓和:和凝自称。
攀桂树:即折桂,比喻科举中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杨柳枝》以描写杨柳的美丽和姿态为主题,通过细腻的表达和对细节的描绘,展现出杨柳的柔美和娇媚。诗中用“软碧摇烟似送人”一句,形容杨柳轻柔的动态和似乎在向人们致意。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杨柳对花的映衬,以及杨柳的风流容貌。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女子华丽的装扮,比如“瑟瑟罗裙金缕腰”,以及黛眉的破损。这种描写和表现出的柔美,进一步凸显了女子的美丽和对爱情的渴望。诗的最后两句“鹊桥初就咽银河,今夜仙郎自姓和”,意味着女子希望与心仪的仙郎相会并成为夫妻,进一步展现了女子主动追求爱情的态度和决心。
整首诗以描绘杨柳之美而展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娓娓道来的叙述,传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身魅力的认知。这首诗以其细腻的表达和动态的描绘,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和对爱情的渴望,表达了女子主动追求爱情并展现娇媚一面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
和凝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 (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